全心服務1. 婚禮顧問
為新人量身訂做專屬的愛情故事
「我們第一次約會,是在宜蘭的海邊,他在海巡署服務,我愛看海;而他的樂觀與孩子氣,也讓我從家人過世的陰霾走出來……,」這是1978年生的朱慧敏,在結婚前,與她的專屬婚禮顧問Amelie,所分享的愛情故事。
就在多次溝通後,Amelie幫朱慧敏的婚禮定調為「愛情海」,並讓她在婚禮中,幻化成沒了雙腿的美人魚,並遇上了讓她重新擁有一雙腿的王子,也就是她今生的新郎。
而為了讓喜宴餐廳,符合愛情海主題、美人魚概念,Amelie購買兩大車的海沙,把位於台北鬧區的餐廳,徹底改頭換面,營造成為沙灘的浪漫氣氛。
甚至,為了讓參與的賓客獻上祝福,Amelie也於事前悄悄聯繫朱慧敏的姊妹淘們,於婚禮時,獻唱新人的定情歌曲,也成了最溫柔的催淚彈。
事實上,類似「愛情海婚禮」「油桐花新娘」等不同創意婚禮主題,正開始取代傳統的「陳王府喜事」「周吳府聯姻」婚禮形式。婚禮顧問正快速成為了一門新興的行業。
結婚人數下滑,婚禮顧問卻逆勢增加
甚至,當全台灣的結婚人數,不斷下滑,從2000年的約17萬對新人,下降到2006年的11萬對,但婚禮顧問公司,卻是愈開愈多。
「五年前,全台北大約不到五家婚禮顧問公司,現在,則大約暴增到30餘家,」在台北醫學大學推廣部開設婚禮顧問課程、卡米洛天使婚禮顧問公司首席顧問林彥榮指出,五年間,他們的競爭對手成長六倍之多。
「結婚的人變少,但會去結婚的人,反而都是要更精緻、更能讓他們留下美好回憶的婚禮,」林彥榮點出婚禮顧問能逆勢成長的關鍵。
不僅拍攝婚紗照,還拍攝婚紗音樂影片,再將婚禮現場布置成燭光森林,或是蔚藍海岸,再配合上弦樂演奏、或灑下玫瑰花瓣,請婚禮顧問籌辦浪漫婚禮,整體要價動輒20萬、30萬,但還是有許多人趨之若鶩。
而隨著婚禮精緻化,婚禮顧問的薪資也跟著水漲船高,甚至出現流不住人才的現象,因為有一到兩年經驗的婚禮顧問,都想自己出來開工作室。
林彥榮指出,剛入行的新人,起薪約在2萬5000元到3萬元之間,而工作一年後,過半的人會自己出來開工作室,一個月約有7萬、8萬元的毛利,算是門檻低,獲利高的行業。
婚禮顧問第一步,當新人的超級好朋友
「以前大家籌備婚禮,可能是請家人或朋友幫忙,但現代人時間繁忙,加上新人對婚禮要求高,我們的機會就來了,」林彥榮指出。
「新人,特別是新娘子,對婚禮一定是有幻想的;要先瞭解他們的想像,才有可能幫他們實現,」林彥榮認為,婚禮顧問的第一步,就是要當新人的超級好朋友,從新人的角度,安排一場他們最想要的婚禮。
林彥榮指出,曾有一對新人,新娘突然得了婚前恐懼症,很害怕結婚,而新郎又在軍中服役,無法盡快趕來陪伴新娘、安撫她的情緒。
而已經與新娘子成為好朋友的婚禮顧問,在知道這種情形之後,便趕緊致電給準新郎,請他傳真一封給新娘的卡片,而婚禮顧問也趕緊買了一束花,連同卡片,火速送交新娘。
林彥榮笑著說,他們不是一定要賺這對新人的費用,但認為這對新人是相愛的,只是缺少了些支持,才會從婚禮顧問,變成朋友、甚至月老的角色,但卻也獲得新人們更多的感謝。
像自辦喜事,從戀愛故事構思婚禮主題
而在瞭解新人間的愛戀故事後,婚禮顧問更會從中抽取出最重要的元素,加以構思成最感人的婚禮主題。
林彥榮舉例,曾經有一對新人,新娘在婚前已經有喜,因此兩人是「順理成章」的結婚,中間則缺少了求婚重頭戲。
而林彥榮也從新娘的隻字片語中,感覺新娘對於新郎未曾有正式的求婚動作,感到遺憾。
也因此,他策劃在新人步入喜宴餐廳之前,安排新郎的朋友們,一手拿著仙女棒,一手拿著求婚看板,讓新郎在眾人的見證下,下跪跟新娘「正式」求婚,讓新娘能「正式」的成為最幸福的女人。
「婚禮顧問,不需要想太多的花招,而是要知道,新人間真正需要的祝福,」林彥榮點出差異。
再來,婚禮顧問,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處理喜事,但能不能將客戶的喜事,也當成自己的喜事,則成為關鍵。
甚至,由於婚禮的日子,多半在週六日,也讓婚禮顧問無法在例假日時休假,失去了許多與家人、男女朋友相處的可能。
「很多未婚的女性婚禮顧問,都會開玩笑說,自己可能會嫁不出去,因為沒有時間約會,」林彥榮苦笑著補充,但如果能轉念想成,每週六、日都是在參加好朋友的婚禮,那麼工作就不只是工作。
全心服務2. 禮儀師
把生命禁忌轉為生命關懷
殯葬業由以前禁忌變為競爭力,禮儀師以關懷者角色出現,工作24小時隨時待命,還要當起禮俗解說員,超人的工作負擔,讓年薪輕鬆破百萬。
禮儀師是台灣殯葬業改革的「樣板標誌」,瞬間從「俚俗人物」移動到「高尚職業」,是親密經濟年代裡最讓人耳目一新的。
2002年立法院通過「殯葬管理條例」,是台灣殯葬禮俗邁向精緻化、規範化的第一步。
再加上龍巖人本、國寶、金寶山等殯葬業品牌公司經營走向專業化,殯葬業不僅已經扭轉過去黑道曾經介入、不專業的形象,也讓俗稱「土公仔」的腳色,賦予一個閃亮的新名稱「禮儀師」。
購買生前契約的民眾,在殯葬公司接獲民眾親人驟逝的那一刻起,禮儀師就以關懷者角色出現,不只安慰喪家的悲傷,還會一一說明多數人感到神祕且不熟悉的規矩,協助家屬追思逝者,度過難關。
社會地位提升,角色關懷又助人,光鮮外表,年薪動輒百萬,即使必須天天在悲傷的環境中工作,接觸社會最忌諱的死亡,但禮儀師仍讓社會新鮮人趨之若鶩。
禮儀師以企業裡的「人才端」姿態,戲劇化扭轉整個台灣殯葬文化態勢,內政部甚至於視禮儀師證照化為第二波改革的重點。
工作24小時待命,還要當起解說員
1977年生的李梓陽,南亞工專土木建築科畢業,進入殯葬禮儀師行業三年,因為態度親切、很能給人安全感,有些人辦完喪事後仍會與他聯絡,甚至有人想當媒婆,為他介紹好對象。
「助人者是最辛苦、也是最快樂的人,用這句話形容禮儀師的工作最貼切不過,」李梓陽說,死亡像竊賊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所以他必須24小時機動出勤,「手機得隨時注意不能沒電,還要有隨時找時間補眠、充電的能力。」
李梓陽說,台灣民眾對於葬禮的觀念愈來愈開放,所以禮儀師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若家屬有定見就盡力配合,若遇到漫無頭緒的喪家,就得從最傳統的禮俗解說起,禮儀師此時也成為殯葬知識的解說者。
「例如喪事期間不能到別人家裡,免得觸楣頭;到出殯為止,戴重孝者不能理髮、刮鬍,」他說,但現代人生活太過忙碌,習慣一切從簡,對於這些傳統忌諱,禮儀師通常也會建議喪家可以不必完全遵照這些禮俗。
感同身受、注重細節是重要特質
要如何做個好禮儀師呢?「感同身受」是最重要的職業特質。倘若家中有阿嬤過世,最哀傷的莫過於阿公,在這個時候「放細心思、注重細節」就變得很重要,僅僅是下車時攙扶一下老阿公,都會讓家屬得到莫大支持。
對於人情事故,禮儀師也必須很圓融。殯葬場合往往十分忙亂,所有人性最脆弱與醜陋的一面,在辦喪事時也都可能會現形,例如兄弟就在靈堂前爭家產的例子也不少。
此時若碰到家屬在葬禮中為了爭家產或意見不合而大打出手時,禮儀師絕對不能直接介入,請親戚勸架最為恰當。
不過,在禮儀師高薪的光鮮外表背後,卻也有極辛苦的一面。李梓陽說,這一行最大的挑戰是要長期接觸悲傷的人,但又要能保持好EQ、好心情,並提供關懷。
「只想賺錢在這一行是做不久的,」他說,人難免會有疲憊,所以「回訓」、時時提醒禮儀師「熱情與初衷」十分重要。
用人有三高,培訓過程像訓練超人
另外,這也是一個「超人」的辛苦工作。龍巖人本服務公司禮儀服務部副總經理馮佳莉就說,禮儀師的訓練過程其實就像訓練超人一樣。首要條件是男生身高要170公分以上,女生160公分以上,學歷最好大專以上,體力要好,工作靈活度高,需要24小時待命,還要能全省趴趴走。
「根本像魔鬼訓練營,」經歷過全套訓練過程的李梓陽就形容,包括禮俗課、儀態訓練、經驗傳承,甚至每天都要長跑、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訓練體力。
關於年齡限制,因台灣中年轉業者眾,最近龍巖人本已將門檻從「28歲到35歲」放寬為「28歲到45歲」,高中數學老師、外商公司經理、高階軍官轉業者十分常見。
馮佳莉說,由於嚮往者多,這一行又沒本科系,所以面試特別重要,透過公司內部各部門主管以對談方式篩選,錄取率僅一成,兩年受訓期過後,只有五成能真正成為禮儀師。
做這行最大的成就感又是什麼?趕著赴下一場告別式的李梓陽側頭想了想才說,「賦予儀式故事性。」當家屬為遺體蓋上棉被時,輕輕提醒家屬一句,「說出口,告訴爸爸,蓋上布是為了讓你感到安全」,那一刻,生死之間突然有了對話,也讓這個工作凸顯出最珍貴的價值。
- May 28 Mon 2007 16:36
從人才到產業 全新金飯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