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是不以為然
更恐怖的是,美國豐田僅表示吉爾伯特教授的驗證,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換言之,他們並不打算深入研究,更遑論改善的可能性。但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無預期加速事件卻不斷的一再發生。
對部份豐田汽車的人士來說,他們關心的,是該公司的股價會不會下跌?必須要召回檢修車輛的話,又要花費、或是少賺多少錢?整體系統的升級與研發,又要支付多少的開發費用與升級成本?
豐田章男很感性的在美國眾議院聽證會上表示,最近幾年,公司沒有認真聽取客戶的關切,沒有盡快對此做出反應,卻過于狹隘地專注于技術問題,也沒有全面考慮到客戶如何使用豐田汽車的問題。最後,他還提到將如何保證品質,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但實際上呢?在這次的聽證會上,美國豐田分公司總裁藍茲(Jim Lentz)堅稱,召回車輛的電子系統沒有異常,眾議員魏克斯曼逼問藍茲能否確定召修能解決所有問題時,藍茲遲疑了一下說,不能完全解決,但召修的汽車和新車都加裝了煞車優先系統,再發生暴衝的機會微乎其微。
藍茲堅稱電子系統「沒有問題」的說法,也立即被多位美國國會議員嚴詞砲轟,認為不應排除這個可能性。藍茲數度迴避有關豐田製車技術的問題,且頻頻強調,如何改善瑕疵及安全問題的決定權在豐田日本總公司手上。
這表示什麼?豐田根本不認為他們用在車上的電子系統有問題,甚至連「可能性」都沒有!為什麼?不就因為這套系統如果要召回或更換,其成本完全是豐田所無法承受的?
那麼,當藍茲被美國眾議員逼著說出來,改善瑕疵與安全問題的權限,都在日本總公司手上時,整件事才讓人恍然大悟,這樣的聽證會,到了最後,也只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反正美國分公司沒有權限,美國政府除非掌握了確切的證據,否則想讓豐田召回檢修或更換電子系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
北美是這樣,那麼台灣呢?在北美,有NHTSA等專業的機構,會針對汽車公司的產品進行驗證與要求,還有為數不少的律師,願意幫消費者打消費訴訟;但台灣統統都沒有!
我們不知道台灣正在銷售的豐田與凌志車款上,採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APP感測器、電子迴路、ECM系統、ETC系統,換句話說,以往曾經發生的豐田車輛交通事故中,有多少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發生無預期加速?又有多少在事發後,因為沒有故障碼而死無對證?在豐田不願正視的情況下,消費者一點辦法都沒有!
身為豐田車主的您,能夠確認下一個出事的不是你自己嗎?

豐田賠償大小眼?

怪哉!中、美給賠償,台灣卻漲價?
豐田汽車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在世界各地召回了9百萬餘輛瑕疵車,迫使社長豐田章男不得不出面向消費者鞠躬道歉。
詭譎的中國道歉之旅
在出席了難堪的美國聽證會後,豐田章男隨即飛至北京舉辦說明記者會,在說明記者會過程中,豐田章男鞠了兩次躬,說了幾句抱歉,並陳述自己非常重視中國市場,才以最快速度抵達中國,親自向消費者表達歉意。
話雖如此,這場記者會前後進行了一個鐘頭,表達的內容多與聽證會重複,不僅收拾起美國的眼淚,關鍵的中美賠償問題也未說明,據悉現場共發問了七個問題,提問的媒體大多來自北京、長春、天津,正好對應豐田在中國大陸的產銷佈局,現場海內外數百家媒體卻巧合挑中這三地的媒體,提問的問題似乎也避重就輕,並無直搗問題核心。業者與媒體間絕佳的默契,讓這場原意道歉的中國行於給足面子之外顯得有點詭譎。
因地制宜的賠償待遇
相對於美國豐田車主的賠償內容,中國豐田車主似乎得不到同等待遇。不知是否中國大陸的7.5萬輛召回車比不上美國的8百萬餘輛召回車,後續賠償內容也比不上美國車主,對美賠償內容提到將提供代步工具及租車服務,待修車輛到府收送的服務,甚至連車主從經銷處到工作地點的交通輔助都有安排!只不過這些貼心的服務,中國車主卻無福消受,據聞目前高達九成的中國網友表示不接受豐田章男的道歉,也有八成的消費民眾指明以後不考慮豐田品牌。
對此,豐田章男在央視節目中未正面回應,僅發表了一套因地制宜的論點。闡述汽車是由道路創造出來的,在美國、中國、歐洲甚至日本,道路環境都不一樣,使用情況也會不一樣,因此豐田車輛會依據不同地域下去作最適切的調整,故有產品料件不同的情況發生,此外還將麻婆豆腐拿來做比喻,說明一道菜可能因為國家不同,味道也就不同,頗有試圖迂迴問題核心之意。
試想,豐田汽車是個全球性的品牌,相同的產品可以銷往世界各地,卻無法統一規格穩定品質,致使產品出現瑕疵,如今受害的車主還得因為各地產品規格不同,而無法受到同等的召回維修服務,隱約有種大小眼的感覺!難道正如外界所傳言,豐田一流產品在國內,二流產品往歐美,三流產品銷亞洲?這種說法不一定是事實,但在實際召回過程中,中國消費者無法與美國消費者享受同等的待遇卻是事實!
面子裡子都失的台灣
在美國,豐田汽車給予一套貼心的召回服務,也遭美國政府處以國家賠償,近日更盛傳美國律師團將號召車主集體求償近兆元新台幣;在中國大陸,就算沒有比照美國車主的召回禮遇,但也至少得到賠償與道歉;事件回到台灣,到目前為止,除了看到豐田汽車代理商和泰極力撇清台灣產品與歐美不同,或將責任歸咎於腳踏墊,頂多僅施以「自願性的回廠召修服務」,尚看不出有何具體的賠償和急迫的召回態度?據了解在台灣,Toyota車輛暴衝事件並不是沒有,只不過這些受害車主在原廠的「迅速調解」下,只能祈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又或者是小蝦鯨魚、孤掌難鳴?
就種種跡象來看,息事寧人是處理豐田事件的不二方針!唯獨台灣,非但未獲得賠償,甚至近日竟傳出將調漲進口車系車價的消息,漲幅高達3.97%!就連中油高收低報空污費都得降價賠償差額,一個高市占率的汽車品牌竟能不顧社會觀感,趁勢喊漲!真是面子裡子都不給,傲慢與偏見莫此為甚!

召回也搞羊頭狗肉?


北美豐田汽車疑似暴衝的事件方興未艾,近日美國媒體再度爆料豐田汽車刻意隱瞞車輛設計瑕疵的情事。姑且不論這瑕疵是否會危及行車安全,一再隱瞞事實真相的豐田汽車,將讓其對消費者的誠信問題再度被攤在陽光下檢驗。
回歸正題,雖然豐田汽車單方面宣稱這次的油管瑕疵並不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所以不做全面性召回的動作。然而低調地在官網上公布召修資訊,並假借「顧客滿意服務」的活動,「順便」進行零件瑕疵的更正,難免不讓人懷疑這是否又是一次刻意隱瞞事實的「特例」?所以,除了「市面上」已知的報導內容之外,編輯部也試圖從豐田集團的第一線去瞭解事件背後的真相!
事件經過
揭開這起事件的美國媒體,查出多部在美國及日本販售的車款,出現了油管品質的嚴重瑕疵。其橡膠部分可能會因為燃料中的硫磺成分,而使油管內部產生裂紋,進而造成油料滲漏,嚴重一點可能會導致引擎故障。而之所以讓美國媒體這麼激動的重點在於,既然豐田內部早已知道此零件瑕疵(尤其又是攸關行車安全最為敏感的「油管」),為何不及早在官網上發佈召回通知,而是企圖透過經銷服務體系,將召修包裝在顧客滿意服務活動之內,而企圖隱瞞此一瑕疵?
儘管豐田汽車立刻在第一時間跳出來澄清,說明該油管為VVT-i潤滑油管,其瑕疵並不會造成行車安全的危害。既然如此,那麼豐田集團又為何要刻意隱瞞瑕疵?開誠佈公地展現出企業應負起的社會責任,不是更能獲得消費大眾的信賴與好評?還是這不過是豐田汽車利益優先之下的一貫手段?至於消費者最關注的是「豐田汽車究竟還隱瞞了什麼?」
暫且回到這起事件上,根據Toyota汽車公布的調查結果,這次油管瑕疵召修的對象在美國部分,主要是針對2005年至2010年間生產的Camry、Avalon、RAV4、Lexus ES和Lexus RX等7款車型,數量高達124.9萬輛;而在日本部分,則是包含2005年至2008年4月間生產的Harrier、Estima、Blade、Mark X和Vanguard。資料指出,這次的召修行動將會對全球90個國家約160萬輛車造成影響。
雖然台灣這次終於無法倖免於難,包含Toyota Camry 3.5、Lexus ES350及RX350這三款車都在召修清單中。但在2009年底的「顧客滿意服務活動」之中,和泰汽車也早已為各位車主貼心的主動更換該瑕疵油管,實在是讓人「就甘心」!雖然截至目前為止,已有85%的瑕疵車輛經過更正,但換個角度看,還是有15%未經強制召回的車輛還流竄在台灣的大街小巷。
Lexus廠長回應
為了求證這樣的事件,百科編輯部實地走訪了位在台北市濱江街的Lexus維修保養廠,並向該廠廠長劉桐村先生求證。
根據劉廠長的回應,各地經銷商的確是在去年(2009)年底接獲國內總代理和泰汽車的指示,對瑕疵車輛主動進行更換零件的服務。但由於這並不影響行車安全,所以才沒有進行召回的動作。但根據Lexus在中國總代理-長沙汽車的官網描述,如果車主放任此瑕疵不管而持續使用「有可能會產生安全上的隱患」。試問,既然開發中的中國都能如此重視車主及用路人的安全,那麼自詡為已開發國家的台灣為何不能?還是為了至高無上的獲利,所以順勢把豐田總公司的背書拿來當免死金牌?

最後,當我們請劉廠長說明一下瑕疵油管的位置,並請他提供損品拍照以利向讀者說明時,吳廠長便藉口要找損品而離席了二十分鐘。當他再度返回時,手中並沒有任何損品,當然也沒有要帶我們瞭解該瑕疵油管的位置。手中唯一的一張便條紙除了把我們再度推回永遠只有一個答案的和泰汽車之外,似乎也顯露出一種畏懼事跡敗露的不安?!
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奉勸那些還沒體驗過「顧客滿意服務」的車主盡早回廠。因為當您在感受維修保養廠無微不至的服務時,無形中其實也保障了路上行人的安全!
台灣人 開眼呀!

在事故現場,張小姐Altis 1.8的油門踏板與腳踏墊,根本沒有任何卡住或干涉的現象。
張小姐在今年過農曆年前,也就是讓這部Toyota Altis進廠保養的當天,遭逢了母親過世人生大事。當然在張家人齊心下,張母的後事算是順利告一個段落之餘,但卻發生了撞車的意外。
雙重打擊 驚魂未定
事情發生在3月1日,當時張家三姐妹正處理母親的後事,還有其他事情、儀式待辦,從母親故居地下室正欲開車出門。縱然張小姐在擁有這部Toyota Altis一年餘的時間裡,偶爾會覺得車怪怪的;但不到一個月之前該車已經進廠保養過,張小姐也未及多想,仍然覺得這是一部可以信任的Toyota Altis;孰料欲從地下停車場出門之時,這車卻突然在鬆開煞車後,發生了無預期的急加速,直接撞上了地下室牆壁。
張小姐表示,「當時出地下室的上坡道有摩托車通過,所以先踩住了煞車、等通道淨空才要進入,可是一鬆開煞車、這台Toyoa Altis就直接衝出去了,連想要轉方向盤、再踩煞車都來不及,一瞬間車已經撞上牆壁、嚇了一大跳。」「緊接著就發現身上因為衝擊力與安全帶的束力帶來的疼痛,但卻也發覺氣囊並無因此爆開作動。」
當時坐在副駕駛座的張大姐也表示,「一瞬間也以為自己的妹妹怎麼了,為何突然要開這麼快;來不及反應的一兩秒之間,人車就已經撞上牆壁。」「當時真的是驚呆了、嚇死啦,回過神來才發覺自己膝蓋、肩頸的疼痛。」「在後座的另一個妹妹,也因為衝擊力整個人撞到椅背上!」「下車之後三個人都不知道怎麼辦,真的是呆了一陣子才趕快撥電話,請一位張先生幫忙處理、趕緊報案、通知Toyota的業務。」
3月7日 中天新聞報導
日前中天新聞接獲民眾投訴,一部Toyota轎車,在3月1日又發生煞車煞不住造成意外的事故(http://www.ctitv.com.tw/news_video_c16v880.html、http://www.ctitv.com.tw/news_video_c16v881.html、由連家慶與周怡德在台中3月7日的報導)。新聞內容裡敘述,這輛新車買不到一年,車主2月11日還送廠保養維修,檢查一切安全無虞;不到20天的時間,車主從地下室開出車道,莫名加速,一頭往牆上撞,造成車頭全毀。
在長約1分30秒的報導中,雖然新聞報導的敘述語氣相當「含蓄」,本刊卻直覺事情並沒有那麼單純,遂透過關係直接聯絡到車主張小姐進行約訪。這才發現,這部市面上賣得相當好的新款Altis 1.8,極可能正是一部「典型的爆衝」車。

上演的疑似暴衝現象?可是照張家姐妹自述的經歷、與客觀條件看來,這部1.8升Toyota Altis竟是如此疑似「無預期加速」!
先就地理環境來說,這個地下停車場是張家姐妹相當熟悉的,畢竟是自己的母親家、會經常進出,所以大可排除「環境不熟悉」的因素。再說操作上,地下室的車速都不會太快,尤其這三位姊妹在開車方面都相當謹慎,當時的駕駛也是車主的張小姐,可說是保持優良紀錄的駕駛;就其自述裡提到,是等摩托車通過後才「鬆開煞車」旋即發生「急加速現象」,可見當時張小姐根本來不及進行下一步操作。事後由「中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部豐田汽車)」檢查油門踏板與腳踏墊,根本也沒有任何卡住或干涉的現象,可見沒有能怪罪的機械零件。同樣是由Toyota做的電腦檢查,僅有非關引擎、煞車、氣囊的其它類故障碼。綜合以上的現象與美國學者的證詞相互對照之下,很難不讓人聯想這又是另一次查不出故障原因、相當典型的Toyota車輛疑似暴衝事件。
對張家三姐妹,尤其是車主兼駕駛的張小姐來說,明明自己並沒有犯上任何操作上的失誤,明明自己是個謹慎到了極點的駕駛者,二十多年來完美的無肇事、無罰單的開車紀錄,卻毀再熟悉不過的地下停車場。


是怎樣的力道與速度可以讓車頭毀、氣囊不運作,或許冥冥中真的有力量在保護張家姐妹。
誠如所有週遭的親友對她們說的,人沒受到傷害是最幸運的;相對地張小姐的要求真的不多,只要一個可以接受、可以真正能改善所有Toyota車輛安全的明確答案,然而看來這個要求卻是最難達成的一個。
忠誠買家 竟遇暴衝
在張小姐的口中,編輯部獲得令人欣慰的說法;同樣是Toyota的車主,面對美國市場的暴衝疑雲,中部還是有很多人在關心。雖然和泰汽車一再出面闢謠、消毒,希望鄉愿的台灣消費者在通路業務員的「解說」下,堅持對品牌的忠誠。然而資訊發達的現在,沒有什麼是可以瞞過消費者耳目的,雖然可以姑且相信自己的運氣沒這麼壞,但心中卻已經埋下不信任的種子。
張小姐表示,「在多年的用車經驗中,自己之前一部車就是Toyota,在使用上沒有碰上什麼問題,所以接下來這部新款Toyota Altis是當然的選擇。」除此之外,張小姐本身是個「影響力中心」,也就是說介紹了很多親友買Toyota。當2009年底美國暴衝疑雲的消息傳出,張小姐說:「當然會擔心呀,當初買這部Toyota Altis後不僅在使用上不若以往順手,偶爾一些制動上小毛病更讓人毛毛的,尤其美國的消息傳來,更是從心底擔憂起來。」
張小姐進一步表示,「原本想趕快在農曆年前進廠保養檢修過後就沒事了,而且原廠技師也都說一切沒問題。」「好在當天有停下來等那部摩托車,否則今天不會只有輕傷、車頭毀。」
「結果暴衝撞車事情發生了,帶著技師來的廠長說車子絕對不會有問題,後來又追問撞車之前有沒異常徵兆,簡直是一個矛盾,可能連他們自己都已經被高層搞得不知該如何面對客戶了吧!」
「當初賣車的業務員甚至打電話來問是否油門卡住!看來Toyota內部自己也都知道這些事情,但都不願真正地面對消費者。」而且張小姐更直言:「美國、中國都能獲得Toyota日本方面的道歉,台灣消費者好像就比較小咖!」
而當初聽張小姐介紹買Toyota車的親友,也都非常關心這次的疑似暴衝事件,這讓張小姐十分尷尬,千千萬萬都沒想到竟然會是自己遇上「無預期加速」,搞得心裡非常委屈。到了最後,在三催四請之下Toyota的報告終於出爐,也如預期地車輛品質「一切正常」,張小姐不解地道「難道當天真的遇到鬼了嗎?若是真的,還好過世的母親有保佑!」
最後還是要處理這部事故車,Toyota方面當然以車主有保險為由,建議車主辦理出險將車輛修復。這對張小姐來說更是個污辱,心裡明白「根本就是這部Altis暴衝,卻要車主自認倒楣辦出險,Toyota真是會推託卸責!」Toyota此舉更引發張小姐不服氣的心理,只想問一個真正的答案。
和泰辯詞 不攻自破
說來真是時間點的巧合,正當美國、中國Toyota召回事件越演越烈的同時,這部Altis簡直是當面打了Toyota和泰汽車一個大巴掌。和泰汽車言之鑿鑿的台美不同規格辯詞,在張小姐的案例看來是不攻自破,至少當事人已不可能接受「不會暴衝」的謊言!
現行Toyota Altis 1.8車主要小心!
2005年初,本刊報導了一則有關計程車出現引擎積油泥的事件。事隔五年,北美Toyota再於今年初爆發車輛無預期加速(俗稱暴衝)事件,攸關消費者安全的車輛品質再度亮起紅燈。為了喚起讀者對這段往事的記憶,本刊除了重新簡述這起油泥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之外,也再度登門拜訪籃社長,請他談談事件後續及和泰的處理態度以及對這波豐田風暴的看法!

事件回顧 痛心Toyota欺人太甚

顧及後手 籃社長認賠留車修不停險毀家門 胞弟也遇Camry疑似暴衝
籃社長,本身是個計程車出租公司的老闆,原是個死忠支持Toyota的消費者,其公司旗下有上百輛的Toyota汽車。但在買了這一批Altis後,卻讓他對Toyota從此改觀。
第一次遇到油泥的問題,是其中一位司機開著Altis計程車至國都保養廠保養,被保養技師發現引擎內有油泥問題,並推測是否因其在外添加了來路不明的油品,而造成油泥的快速累積。當時,這部計程車的累積行駛里程只有52,988公里。由於這部車需要留廠大修,為維持生計籃社長便再買了另一部全新的Altis,並叮嚀這位司機不要再使用來路不明的油品,以免再次造成損失。
在歷經這次事件後,這位司機當然不敢再使用來路不明的油品,並準時回原廠保養。但在行駛里程到了115,655公里時,這部車卻突然在高速公路上縮缸顧路。而其縮缸原因經國都汽車查明後,亦證明同樣為油泥問題。雖然是同樣結果,但這卻使籃社長開始正視Toyota車輛的品質問題。其中,讓其最為震驚的是,在檢視過旗下所有同款車型後,竟發現大多數的Altis都有嚴重累積油泥的情況。
籃社長表示,在Toyota提供給車主的「使用手冊」中,明顯的標識了Altis車輛需在行駛滿一萬公里後進廠保養。而當所有的計程車司機皆根據手冊指示,在每行駛一萬公里後進廠保養後,不但沒讓車輛回復優異的工作效率,反而卻使車輛引擎累積油泥的狀況更為嚴重,並造成引擎縮缸而無法營業的損失。
對此,國都汽車表示「使用手冊的保養里程僅供參考,建議還是三—五千公里便需進廠保養。」既然如此,那麼何不在印製「車主使用手冊」時,便將保養里程改為三—五千公里?非要等到車輛發生問題後才將責任推卸到消費者身上?國都方面的說法,實在令人相當匪夷所思!
當時,為了解決旗下車輛的問題,籃社長便先把所有產生油泥的計程車留置於保養廠內,並請國都汽車先代為維修。其中,總計有29部車輛需更換引擎本體;有34部需吊起引擎大修。殊不知國都汽車精打細算的算盤並未因為消費者發生油泥此重大瑕疵而善罷干休。為了減輕損失,國都汽車竟出具不實證明,將早已超出保固里程的計程車,以「保固期限內免費更換引擎」為由,向監理站申請驗車。如此說來,既申報為「保固期限內免費更換引擎」,那麼就不該向消費者收取維修費用。但在車輛維修完畢時,國都汽車竟厚顏無恥地要求籃社長支付每部車兩萬元的維修費用!如此提供不實證明,卻兩頭得利的作法,實在讓人相當不以為然。既然如此,那麼以後一部行駛超過十萬公里的Toyota任一車種,是否也可循此前例,以兩萬元的「保固」價格換一顆全新的引擎呢?
為了讓和泰汽車公司正視這一問題,籃社長遂向當時擔任立委的陳學聖先生陳情,並於立法院召開此事件的記者會。受邀與會的和泰汽車公司公關經理楊湘泉先生表示,「Toyota汽車的設計本身就沒有問題,之所以產生油泥,是因為司機們在休息時,往往習慣發動車輛開啟空調,車輛長時間處於低怠速的運轉狀態下,自然會造成油泥的堆積。」這樣說法的或許可以成為油泥產生的原因之一,但為什麼使用其他廠牌的計程車,不會有類似的情形發生?何況,以往和泰汽車所販售的營業用車,如Premio、Exsior為何也沒有類似問題?或者,這不過是和泰汽車亟欲掩蓋產品本身設計不良的推託之詞?

在這個事件當中,為了保障司機安全而向和泰汽車公司據理力爭的籃社長,就像是對抗鯨魚的小蝦米。就算在立委的協助下召開記者會,也無法得到和泰汽車公司方面任何讓人滿意的答覆。先不論引擎油泥所造成的營業損失,就連油泥產生的真正原因也被公關經理用三言兩語輕鬆帶過。在和泰汽車公司不願承認Altis引擎有設計瑕疵的狀況下,為了維持司機們的生計,籃社長只好自掏腰包修復了這些引擎有瑕疵的計程車。不過,在這起事件發生後,Toyota原本接近完美的產品形象也在籃社長的心目中完全破滅。
不願害人 現行Altis也有隱憂

因為Altis的引擎油泥,技師早已成為專門的熟手。
在訪談的過程中,籃社長表示:「這批車大部分仍留在自己的車行裡面,畢竟若是整批車賣了出去,害得是下一個接手的人。」「車行裡的司機也是養成習慣動作,出門前回來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檢查機油量,機油燈亮起來就表示準備進廠,看是要換引擎或洗油泥。」「而且不論是1.6升或1.8升引擎,都有相同問題,所以目前市面上的現行Altis 1.8,因為沒換引擎(跟前代相同)也是要相當注意,逃不掉油泥問題!」「不只如此,2.0升引擎也是要注意!」
籃社長感嘆,「Toyota裡面不是沒有好人,當初私底下來致意、並勸阻籃社長不要再買該牌車子的公關經理,自己承認只要引擎沒有改變,那麼還是會碰到相同問題。」
籃社長進一步表示,「Altis有油泥問題,現行的Camry則是會暴衝!」「有一個司機說要買Camry 2.4,他說自己沒那麼倒楣會碰上瑕疵,我阻止不了,最近兩個月Toyota暴衝的事情傳出來,這位司機才跑回來表示自己也遇到過。」而籃社長的胞弟,也是開車行,自己就碰上。
親身經歷 新款Camry連續兩衝
籃社長的胞弟(以下簡稱為籃先生)也是一位車行負責人,在發生新款Camry 2.4發生疑似暴衝時,根本就不相信Toyota車輛會出這種亂子,可是親身經歷過後也對Toyota不得不防。
籃先生表示:「兩年前,當初是司機在木柵的停車場發生暴衝,撞壞了停車廠的鐵柵欄;經過保險公司估算,這次意外賠了對方兩萬多!」籃先生覺得不大可能,而且當初是新買的新款Camry,也沒聽過坊間如此的傳聞。車子被吊車吊回公司門口路邊放置,經過一段時間總是要把車移動停回自己門口,籃先生遂自行開動移車。孰料,籃先生隨即親身經歷Toyota極富盛名的「無預期加速」現象!
籃先生表示:「當時車子發動後、踩著剎車、由P檔排入D檔,引擎轉速隨即拉高到4-5000rpm,車輛就衝出去要往門裡撞。」「好在自己對汽車見多了,有累積一些經驗,當機立斷關掉電門,才把車停了下來。」「實在是無法想像自己親身遇上暴衝,而且還是司機衝完自己也碰上,這種經驗真的一次就夠了!」由於這次驚悚的經歷,籃先生提醒同行跟司機,「Camry會暴衝!」並且提供捧上暴衝時,最根本的自救措施,就是「都不要想、趕快關電門!」
當然有些人會向籃先生建議,既然是車輛問題,何不向Toyota提出求償。籃先生表示:「一來這種暴衝查不出來、二來沒有力證據,Toyota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推翻,像他們這種大廠才不會將我們小車行放在眼裡。就算上街頭,最後也是不了了之」「人家美國有完善法律,集結力量告起來相當可怕,所以Toyota才會低頭。現在也只能期望美國方面有個結果,說不定能釐清台灣曾經發生的暴衝事件。」
請早覺醒 入主Toyota憂喜未定
這次籃社長帶我們去了專修Altis計程車引擎的修車廠,甚至帶本刊與其胞弟相談,可以發覺的是,擁有Toyota車輛並不是一件快樂高興的事!以往省油耐用的口碑不見了,定期要清油泥換引擎部件誰受得了?現在還加入了生命安全上的不確定性,隨時準備要關電門,來阻止不知何時會來那麼一下的「無預期加速」!這裡除了佩服籃家兄弟的韌性與佛心,但事實上真正該覺醒的並不是這兩位!

小人物的悲鳴

徐先生

徐先生 Camry疑似暴衝車主
時間回到2004年4月27日下午,徐先生開著買了一年多的Camry轎車,到汐止一處加油站洗車,發生了疑似「暴衝」事件。徐先生據此與Toyota協商破裂後,便決定展開消費訴訟,並要求Toyota賠償合計169萬元。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徐先生必須提出證據,台北地方法院裁定了由本刊報導過的「中華民國汽車消費者保護協會」(簡稱汽消會),進行徐先生事故車輛的鑑定工作。經過鑑定,「汽消會」認定徐先生Camry發生暴衝。原本以為這會是消費者權益的一個勝利,不過Toyota當然不會承認,反而直指報告書矛盾百出。而法院方面雖然亟欲促成雙方和解,不過Toyota一直老調重彈,再度拿出徐先生早已拒絕過的和解方案。
Camry疑似暴衝,司法或遭染指
徐先生表示,在頭兩次開庭是由另外一位法官當審判長。當時的法官相當願意聆聽徐先生的陳述,以及接受提出的洗車場監視錄影帶,並且當庭播放審視。雖然Toyota提出辯白,前任法官也依一般人在洗車機中會做的動作(如在機器內放空檔、洗完後踩煞車入檔、駛出洗車機等)判斷,認同徐先生說法,並駁斥Toyota的質疑、辯解。不過第三次開庭起換了一位邱姓法官,徐先生最初以為,這可能是法官間的正常調動不以為意。直到後兩次開庭下來,徐先生發現自己的辯護律師一直遭到刁難,開庭紀錄所記的似乎盡是有利Toyota的說詞,徐先生不得不懷疑有鬼,這位邱姓法官似乎明顯偏向Toyota。徐先生去詢問曾打過官司的朋友發現,都沒人碰過換法官的情形,而且朋友也對他的出庭情況感到奇怪。
徐先生不得不懷疑:「Toyota公司那麼大,有力的關係相信也不少;要求換個法官這種骯髒事,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件難事吧?」
徐先生另外又表示,原告其實有權要求更換審判長,不過法官自有說詞能繼續主審,到時情勢對原告又更加不利!
就徐先生自己的說法看來,就這兩次開庭的氣氛觀之,這件Camry疑似暴衝案,似乎對原告徐先生顯示出悲觀的局面。
對台灣司法結構的徹底失望
台灣的當代司法制度其實是日治時期(1895~1945年)由殖民者所引進,但俗話說:「徒法不足以自行」儘管隨著時代的變遷,三審制及民事訴訟的體制日趨嚴密,但司法人員的素質卻依舊令人詬病,無怪乎本案的當事人徐旭東先生親身感受到,即使擁有被告也無力反駁的有利證據,但若審判的司法人員無法公正判決,加上兩造資源間的極大差距,即使走上正常的法律途徑也無濟於事!
接受採訪的過程中,徐先生除了有小蝦米無力對抗大鯨魚的感嘆,也奉勸不幸遇上類似事件的車主:「不要走法律途徑」,除非衡量本身也有雄厚的勢力當後盾,否則寄望台灣司法界能夠主持正義,無異於以卵擊石,當然本文不願對往後的車輛事故做未審先判的預設立場,只期望從真實案例的挖掘能稍微喚醒消費者別再沉迷假象,否則破財事小,膜拜病態體制才是最大的悲哀阿!
破除豐田迷思
有鑑於過去編輯部與徐先生對Camry暴衝事件的深入報導,即使撇開最後令人失望的判決結果,豐田品牌形象考量似乎遠高於消費者權益,但社會大眾卻依舊在其強大的行銷手法包裝下,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崇拜其品質,試想當讀者們遇上愛車暴衝事件又有確鑿證據之際,究竟該如何面對?

胡氏夫婦
再也不想跟Toyota打交道

胡太太在這次事件當中所受到嚴重的傷害。
對於最早傳出疑似無預期加速的胡氏夫婦來說,從2003年事情發生開始,他們便已蒙受太多的折騰與痛苦,直到現在,他們只希望能夠回歸正常生活,不要再和Toyota有任何關係。
事件回顧 身心受創
對於最早傳出疑似無預期加速的胡氏夫婦來說,從2003年事情發生開始,他們便已蒙受太多的折騰與痛苦,直到現在,他們只希望能夠回歸正常生活,不要再和Toyota有任何關係。
對本刊的長期讀者來說,對胡氏夫婦的事情一定不會感到陌生,2003年,胡先生所擁有的Altis在住家地下室的停車場裡,發生了疑似暴衝的事件,導致胡先生胸口與腹部的淤傷外,也讓胡太太的膝蓋受到重創,必須更換人工關節。後續更需要長年累月的復健,而是否能夠再度行動自如,一家人的幸福從此變色。
在發生了疑似暴衝事件後,胡家透過台北市議員李慶元召開記者會,揭露了豐田總代理和泰汽車,在事情發生後的強硬態度,並交由台北市消保官負責雙方協調;在協調的過程中,和泰汽車方面始終展現極為強硬的態度,甚至向媒體放話,指稱胡姓夫婦就是為了要錢,才會召開記者會。
原本,胡先生對和泰這樣的態度極為憤怒,他認為,車子發生疑似暴衝現象是事實,他們雖不算有錢,但也不是窮到要用這種方式去詐騙。更何況,難道會有人沒事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硬是要把自己的車子撞壞、人撞成重傷,好向汽車公司求償?
如果說身體上的淤傷,會隨著時間的流轉而痊癒,那麼,胡太太受傷的膝蓋,在經過了這些年之後,卻如同當初的事件一樣,成為胡家揮之不去的陰霾。因為膝蓋的傷,胡太太由原本在假日還會約上三五好友或是與家人一起登山、健行,活動力十足的鄰家媽媽,變成僅能坐在輪椅上、偶而才能在家中試著走上幾步的傷殘人士;這一切都是起因於當初那輛疑似暴衝的Altis!
不管當初那輛車子,到底是為什麼會發生疑似暴衝的現象,但它對胡家的傷害已然造成,在試圖透過民意代表與台灣消保團體與和泰汽車溝通的過程,胡家又狠狠的受了一次傷,只不過,這次受傷的,是對公理、對正義,也是對和泰汽車與豐田這個品牌的信任與依賴。
小蝦米鬥不過大鯨魚
在和泰相關人士的眼中,這只不過是一件單純的「意外事故」,而且在他們看來,這件「意外」的肇因,「多半」是因為車主讓車內的腳踏墊卡住了油門所致。因此,對於該公司來說,根本沒有所謂的責任可言,更遑論後續的賠償。同時,他們也質疑,車主為的就是要求賠償,該公司是不會「屈服」於這樣的「無理」要求。
這也正是本刊當初在向該公司求證這次事件時,會得到「干你屁事」這種答案的原因,和泰從頭到尾,就完全沒想過其所代理、銷售的產品,是否真的在某方面是有所缺失,而一味的將車主的質疑,指為是單純的要求賠償。
對胡家來說,他們所經歷的一切,無法遺忘,更無法原諒,但在台灣社會的現實氛圍與品牌迷信下,他們選擇了沉默。
胡先生說,和泰是大公司,養著法務和律師團,就算他們想提告,也鬥不過人家;畢竟對他們來說,跟我們打官司是工作,但我們卻還要繼續生活下去,那裡來那麼多時間、精力、金錢去打這場官司?
放眼最近這波豐田事件,交通部的「背書」公告,甚至還搶在和泰之前發佈,這種「選邊站」的愛民方式,更明白的昭告國人,相關單位在這類事件上的「立場」為何。

國情不同 結果不同
看到美國的豐田車主、股東,對豐田提起了集團訴訟,除了要求車輛召回外,還要提供賠償,就算是股東,也要求法院仲裁豐田股價下跌致使他們權益受損的種種事情。更有甚者,同樣說是因為腳踏墊造成疑似暴衝的案件,美國的受害者家屬已打算提出集體訴訟…,這一切都已經離胡家很遠了。
胡先生表示,在台灣,這一切都不可能實現,他們很慶幸自己能夠從當年的意外中生還下來,但現在,他們只能以自身的實例,告訴身邊的所有親朋好友,不要再買Toyota的車子了!而他們自己,則將會終此一生,絕對不與這個品牌與公司打交道。
一群受害的消費者
一上車就不適
慧靜師父(化名)因修行所需,常往來於南北寺廟參予各禪修課程,過去十多年來都是以低價位的二手車代步,後來聽聞Toyota車輛向來擁有不錯的品質和舒適性,在朋友間的口碑也相當不錯,所以便於民國93年3月,購買了一部Altis 1.8。
沒想到交車後不到一個禮拜,慧靜師父便發現每次開車時,都會因不明原因而產生頭暈,其中一次與友人從南投前往台中,不長的路程就讓車內四人感到頭暈目眩。向Toyota反應之後,Toyota卻表示是慧靜師父個人體質問題,所以才會對新車皮革所散發的味道感到過敏,事後慧靜師父接連的使用臭氧空氣濾清器、芳香劑等,身體不適暈眩的情況並沒有改善。
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慧靜師父每開車必暈的狀況不但沒減輕,甚至有更加嚴重的現象。期間內她曾多次駕駛友人的Altis,甚至特地向租賃公司租借一部Altis從南投開往台北,但都沒有發生頭暈的現象,反倒是上了自己買的車,便會感到身體不適。慧靜師父主動返回原廠接受檢查,從94年1月份開始,陸陸續續更換音響隔板、AC濾網總成、清洗空調系統,但卻不見任何效果,一上車還是頭暈噁心,而Toyota人員卻始終堅持,這絕對僅屬於慧靜師父的特殊個案,自家產品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無預警自燃
時間於民國95年2月8日,這天下午涂先生下班返家後,將愛車停入自家車庫內,熄火後並將鑰匙取下,便回到家中休息。這些動作對於開車族來說是在平常不過的,然而在車停好不過幾分鐘,這部Camry就從引擎室開始起火燃燒。在家中洗澡的涂先生並不知情,在鄰居發現通報消防隊滅火後,涂先生此時可說嚇了一大跳。事後涂先生將車輛拖吊至Toyota高都汽車鳳山服務廠檢查,Toyota高都汽車鑑定的結果,指涂先生將破布置於引擎室內的排氣管頭段,在高溫下引火燃燒。涂先生表示:「自己雖然不是車廠技師,不過每天都會做簡單的檢查才會安心上路,怎麼可能將破布遺留在引擎室中。」「就算真的有破布,現場遺留殘物或者引擎室也會有破布燃燒炭化痕跡,可是這些都沒有!」因此涂先生轉請,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委託鑑定專業機構做鑑定。
鑑定報告出爐指出,該Camry因為弱電流導線搭鐵、短路,引起火燒車。並非所謂的破布引火,很明顯的是車輛瑕疵問題,涂先生也據此依據向Toyota理論,不過申訴結果均石沉大海。

人善被人欺


廖先生購入一台Toyota Wish不滿一年失竊,該車當初Toyota羅姓業代向「明台產物」投保強制責任險、乙式車體險、竊盜險、第三人責任險等。事後愛車出險,廖先生想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卻發現除了強制險保卡,從來沒有收到過保費收據以及保單條款;向業代與保險公司詢問後,得到的結果是互踢皮球。廖先生與明台產物的溝通一直沒有結果,也不敢鬆口要讓愛車先行維修;等到明台產物表示拒賠後,廖先生只好將愛車從保修廠領回。可是Wish已經完整修好,連工代料開價約28萬,廖先生得知無論如何都要先支付龐大的維修費用,Toyota保修廠才肯將Wish放行,因為任誰都知道,必須要等保險理賠確定,然後進行維修才不會引起爭議。因此廖先生向Toyota保修廠表示不滿,卻得到一句:「不然工資就由公司吸收,我們將零件再拆回來,車還給你。」事情至此,又得到如此的回應,任誰聽了都會氣炸!
在此必須先說明,本刊對於產物保險部份並非專業;因此明台產物如何處理,本刊不予置評,然而Toyota汽車對於保單的事情為什麼可以推諉卸責?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汽車保險顯然是較專業的內容;因此高都汽車以及業代甚至業代主管,都應該負起協助消費者的責任。
三流品質
本案例的黃先生在購買Toyota Wish交車後,開沒一個多月,引擎開始漏油。Toyota卻說只是油氣,黃先生自己姪子就開維修廠,漏油跟油氣會分不出來?一部正常新車會跑出油氣來,這未免太誇張。另外這部Wish的水箱蓋處嚴重漏水,冷卻液溢出的水痕清晰可見,黃先生:「很明顯就是密封不足,若是沒檢查也不理會繼續開下去,引擎過熱損失可就會很嚴重。」
「再不然就是開車沿途加水、散熱、加水這樣提心吊膽開車誰受得了?」此外,黃先生還表示:「有一次他兒子開去洗車,水就從天窗滴下來;害得他們都不敢洗車,一到下雨天也就只能挫勒等!」
悶燒起火
蕭姓車主於民國95年4月22日下午17:00左右,將Toyota Surf 1.8停放於瑞慈宮停車場。4月24日下午13:30左右,香客發現車廂內有濃煙散出,立刻以滅火器噴灑車輛外部,阻卻了車外的火苗,但是車廂內卻不斷悶燒。通知消防隊後,消防隊依據車號緊急連絡蕭姓車主趕往現場,蕭先生將車門打開後,大量進入的空氣再度順勢引燃火勢,消防隊趕緊使用滅火器將火勢撲滅之後,才避免火勢繼續擴大,所幸火勢沒有延燒至引擎和油箱,在瑞芳消防隊調查後,排除遭人為縱火的可能;但事後Toyota和泰汽車再度使用「推、拖、拉」三字訣,把責任歸咎於車主未回原廠保養。
車主死活不顧?
和泰股價才是關鍵!
當北美的豐田,乃至於歐洲、中國大陸的豐田都不斷冒出新問題的同時,台灣身為一個豐田的殖民地,難道真的像本地總代理和泰汽車所宣稱的可以絕對放心?說實在話,不管站在身為消費者的立場,或是從事汽車專業媒體的立場,這樣的說詞都相當難以令人信服。
不過,所謂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即使對和泰汽車的說詞感到十分荒謬,但我們都先試圖站在善意的立場,願意相信任何豐田以及和泰汽車公開的說詞。然而,在整件事情的調查與採訪過程中,卻有著太多難以解釋的疑點,讓我們對豐田與和泰的說詞,從相信到質疑,再轉而變成否定。
一月份美國豐田發生大規模召回的時候,和泰汽車宣稱該公司所採用的油門踏板,是由豐田子公司日本電綜(Denso)所生產的組件,因此,並無任何召回的必要性與急迫性;甚至台灣的交通部路政司,也高效率的發佈新聞稿為其背書。然而,隨著北美針對一連串疑似暴衝的調查,逐漸指向其電子系統的疏失,而不僅是油門踏板的問題時,也令我們忍不住開始懷疑,台灣由國瑞汽車生產、和泰汽車代理銷售的豐田汽車,真的如其所述,絕對沒有問題嗎?



在看完前面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吉爾伯特教授向眾議院說明的證詞、和泰名為檢修、實為召回的小動作,以及台中最新的疑似暴衝事件後,怎麼可能讓人不對和泰汽車所宣稱的一切打上問號?
業績打敗總經理?
農曆年後,和泰汽車總經理張重彥在媒體春酒中表示,該公司在北美爆發大規模召回事件後,實際的銷售狀況僅出現3%到5%的衰退,但大多數消費者仍然選擇相信豐田這個品牌。
然而,言猶在耳,二月份前十天的銷售數據,和泰豐田的市場佔有率,卻由一月份的29.1%,大幅成長為46%左右,截至2月底,和泰豐田的市佔率雖略降為41%,相較去年僅26%的佔有率,更明顯的大幅成長,而總銷售成績與一月份相較相去無幾。在此同時,除了豐田以外的國產五大品牌,在今年2月份實際銷售的成績,普遍較一月份滑落四成左右。
和泰汽車的張總經理2月25日不是才說店頭銷售下滑3%~5%嗎?該公司實際的掛牌數據卻馬上賞了他老人家一個最響亮的耳光,實際上,和泰豐田的掛牌成績,不僅沒有下滑,還反倒大幅上揚!
或許會有人問:「人家銷售成長還不好啊?汽車百科只希望看到豐田賣得很慘才開心吧!」
其實問題不在於豐田這個品牌賣的到底好還是不好,說的明白一點,就算和泰豐田賣的很爛,汽車百科也不會因此發大財。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說謊」!
張重彥身為和泰汽車總經理,理所當然很清楚該公司的營運狀態,但實際的市場反應與張重彥所說卻截然相反,到底是張重彥在明知不實的情況下說謊?抑或是該公司的員工刻意蒙騙張重彥?不管到底是那一個,其動機以及結果都極為嚴重。到此為止,和泰汽車的誠信已經很難令人相信了。
從2月份開始,國內車壇便一直有市場傳言,指出和泰汽車為了避免銷售成績大幅下滑,因此要求旗下的經銷商掛新古車。對此,在沒有證實之前,本刊一直將其視為是單純的市場傳言,即使該公司二月份實際掛牌成績出現爆發性的成長,的確極為不自然、很難自圓其說也是一樣。
但在沒有真正確切掌握該公司的確有掛新古車的情況下,就算是汽車百科,也不會貿然的直指和泰豐田透過掛新古車的方式意圖造假、使其掛牌數虛增,以避免大幅衰退的銷售成績,更進一步的導致骨牌效應產生。
還真的有新古車!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本刊接獲讀者來電,指出高雄地區的豐田經銷商,的確在銷售新古車,折價的幅度高達新台幣13萬元,且業代手中還有一張存貨表,上頭密密麻麻寫著庫存的新古車資料。
在所附的圖表上,可以看到這位讀者向高都汽車購車的訂單,而在這兩張訂單上,都可以明確的看到業代明顯的標註「新古車」、「領牌車」等字樣!據讀者表示,車色寫著鐵灰色的那一部,其業代提供了高達新台幣13萬元的現金折價,而另外一張訂單車色寫著灰色的那一部,其業代提供的現金折價也高達新台幣1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讀者所要購買的車款,是Altis 2.0的車款,原本的訂價為新台幣77.3萬元,一般來說,同級車款就算現金折價,新車折價的空間最多也不過約在新台幣7萬元左右,但這兩部車的折價空間都遠高於此,可以明顯的看出經銷商求售心切的意圖。
這位不願公開姓名的讀者指出,他原本打算趁著北美豐田爆發大規模召回的同時,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購車。但他分別與兩家豐田經銷商洽談的結果,雖說有著令人相對滿意的折價空間,但從訂單上可以看出來,業代並沒有在訂單上註明折價的額度,而且相關的條件,也都沒有明確的在訂單上註明。當他事後再與業代聯絡,希望進一步註明時,業代或許因為無利可圖,顯得十分不耐煩,其中一位業代甚至在展示間公開大吼大叫,表示不願做這筆生意。



姑且不論和泰豐田旗下經銷商業代的素質問題,但就這兩張訂單來看,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斷,「新古車」不僅確有其事,而且經銷商也光明正大的告知消費者買的就是新古車。且據該位讀者表示,在與業代洽談的過程中,曾看到業代拿出一張通報單,上頭密密麻麻寫著庫存新古車的資料。業代表示,手中新古車大多數是Altis 1.8升車型,該名讀者所選購的Altis 2.0升特仕車款,所餘不多、欲購從速。
換句話說,單純就高雄地區的經銷商,業代手中便有為數不少的新古車庫存,且新古車多數是售價較低的車款,在在的均符合新古車領牌的模式。因此,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測,這樣的新古車領牌,不僅有,而且規模應該不小,再與和泰豐田二月份的實際掛牌成績聯想起來,其掛牌成績從何而來,便昭然若揭。
事實上,據本刊在採訪過程中,也接獲不少汽車業界與非汽車相關業界朋友指稱,和泰豐田這波新古車領牌動作,部份是利用集團內的中古車相關部門進行銷售。且據資料來源轉述其高層人士說法,指出其手中所代理銷售的中古車,有部份「未落地、低里程」的車輛,言下之意,也就是從其新車部門流出來的新古車輛!
缺車還能爆大量?
換個角度來看這整件事情,我們從台灣汽車業最近實際的車輛生產狀況,來分析和泰豐田二月份掛牌數暴增的可能性。
眾所週知,去年前半年在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下,國內各家車廠原本對於去年下半年的市場反應都相當保守,因此各家車廠在向技術母廠下關鍵零組件訂單時,也同樣相當保守。但去年下半年國內車市卻逐漸開始成長,使得八、九月份開始,國內各國產車廠便長期處於缺車狀況,到了年底,缺車更成為全中華民國境內的普遍現象。
在去年交出了29萬輛的總市場後,今年元月,汽車業界人士均知道,國產車廠大多仍處於消化訂單的狀況,並且努力趕工,希望能夠在農曆春節前,製造出最多的車輛,以消化屯積的訂單。在這樣情況下,可以確定的是,和泰豐田絕對不可能有任何的存車。
然而,今年二月份,在中間有長達九天年假,實際工作天僅有15天的情況下,和泰豐田卻交出了7,522輛的掛牌成績;令人忍不住的想請問該公司:雖然可以確定國瑞汽車有年產16萬輛的產能,但在各家車廠原本都預估今年第一季會銷售衰退,並保守的控制了向技術母廠關鍵零組件訂單情況下;國瑞是如何在總市場較元月衰退三成、各家車廠普遍衰退四成以上的情況下,生出那麼多人、那麼多產能,以及那麼多關鍵零組件,以製造出那麼多車,還同時銷售出去、掛上大牌,以使得該公司二月份掛牌成績還能夠與今年元月持平?
不管從那個角度來分析,都不得不說國瑞汽車創造了一個「神蹟」!或者說,難不成該公司是運用了傳說中的「五鬼搬運法」的結果?
國內市場上一直有傳言,某家國內車廠在關鍵時刻,會很神奇的爆出難以令人置信、舉凡五天內交出高達5千輛掛牌數之類的偉大成就,而最神奇的地方在於,這些名義上已經掛牌的車輛,其實都還在工廠裡,以零件的狀況存在;僅有車籍證件,隨著貨物稅完稅證明,以及剛從監理單位拿到的鐵牌,「出廠」到經銷商的大鐵櫃裡。
原來股價是關鍵?
國內車界人士都知道,新古車這碼子事,雖然大家都知道有這回事,但一直是所謂「不能說的祕密」。而且,業界也有共識,新古車基本上是種飲酖止渴的做法,若不是到了最後關頭,沒有人願意要求經銷商掛新古車。那麼,前述一切若為事實,和泰汽車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
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避免骨牌效應的產生。
當北美發生大規模的車輛召回事件,和泰豐田雖然在第一時間就指稱其與本地產銷的車輛無關,但也擔心這樣的事情,會導致國內銷售狀況的下跌,若實際銷售數字真的下滑,那麼,以台灣消費者「西瓜偎大邊」的傳統消費思維情況來看,該公司將面臨極為嚴重的銷售下滑,甚至導致股票上市的和泰汽車,股價的大幅滑落。
事實上,自今年1月美國豐田爆發一連串的疑似暴衝案件後,股價由1月22日的每股73.6元,不斷大幅滑落,2月8日更跌至63.4元,跌幅達13.85%。雖說股價仍遠高於其每股37.56元的淨值,但相較於2008年4月曾突破每股100元的大關,和泰車明顯的在這次事件中,在股價上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
股市的敏感度向來大於車市,由於股價的大幅滑落,也曾有股東去電和泰汽車,要求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但和泰車悍然拒絕。和泰車所持的理由是,雖然北美豐田面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召回行動,該公司僅為豐田汽車在台總代理,在法律上份屬不同個體,且本地所產銷的車輛所採用零件與北美市場不同,因此,並不存在重大訊息!
不管台灣是否真的是豐田章男所概言,因為快速擴張,疏忽了對於品質要求的「災區」,但和泰車的及時反應,卻紮紮實實的拯救了該公司的股價不致於大幅衰退。然而,在此同時,台灣消費者的權益又在何方?而國內投資者的潛在利空又何時引爆?似乎就不見得是該公司所關心的焦點所在了。

無情者傷人命
有心無心 心在賺錢


不好意思要跟布袋戲偶們借出場詩句來改做標題,但他們精簡的文字卻是直接劈中這一連串事故的核心。
沒錯,作為一個汽車業者,當然是希望藉著賣車來獲利,這跟所有傳統產業沒啥兩樣。只不過這裡要強調的是,一部車重者不說、輕者也有千餘公斤,若在乘上每小時多則百公里少則數十公里的「速度」,少了「控制」就是一具人間凶器。
今天Toyota作為一個汽車品牌,當初以品質可靠、低廉價格獲得全球市場的認可,今天反過來因為品質下降而向「最大的兩個市場」低頭道歉,說穿了還是希望太平洋兩岸的白種人與支那人,繼續把錢掏出來交給自己。然而在道歉的背後,除了看得見的召回、看得見的油門踏板更換,更看得見的是「事情並沒有完全解決」。這裡更可以直言,全球市場對Toyota這個品牌已經有了程度不一的不信任。
而當有心者已經出面點出可能的問題,Toyota堅決否認的態度只會讓自己更加難堪;如果Toyota ECU缺陷的理論一再被驗證成為事實、人命一直被草菅,且看老美是否真能放過來自島國的產業入侵者!
多情薄情 情繫銷售
回到台灣這個小島,人就這麼多、整年的汽車銷售數字尚不及左岸一個月,那麼汽車銷售這件事應該是更多些人情味。尤其台灣人做生意,很多時候是講情份的,可是當「情份」成為銷售的利基,一旦翻臉無情、傷的不只是人心。
Toyota當初在台灣奠定的品牌形象,這裡無意去挑戰之,畢竟這是歷史的一部分。但回到今日,Toyota在全球的問題,台灣已經無法置身事外,只要和泰汽車還是Toyota的台灣總代理,Toyota的問題、和泰汽車就必須替臺灣消費者爭取解決之道。然而經過多年的了解、訪問發現,只要關乎、深入Toyota品質的問題,就好像犯了「不能說出佛地魔名字」的禁忌。Toyota和泰汽車在賣車給消費者時是如此多情,一旦車主發現瑕疵了、甚至是碰上車輛疑似爆衝了,Toyota便相應不理、甚至妖魔化車主、消費者。Toyota和泰汽車甚至可以對受害的買家說,「維修零件八折」、「再買一部我們多折價」、「不缺客戶,不要再買我們的車」等如此無情無心的話語來傷害消費者!
Toyota的銷售哲學無以怪之,但這是個重情的台灣市場,花錢買瑕疵已經令人不悅,敢用薄情對待消費者,難道就因為是銷售龍頭,瑕疵車只是徒具數字意義而已?而這個打著品質招牌的Toyota,更是從和泰汽車口中自己承認,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對品質要求做出妥協。那台灣買家還要笨到去相信過去的Toyota口碑,這裡只有嗤之以鼻!
傷人者不留情
汽車百科在此無法限制消費者的自由意志,但能告訴買家的本刊也不藏私,尤其是攸關用車與性命安危的,這裡更是要堅持住底限。儘管現在無法由官方、有力機構證實,Toyota車輛「無預期加速」的真實性與肇因所在;但許多的案例(無論國內外)都在告訴消費者,Toyota害了、或可能將害了這些人的命,尤其是那些活下來、逃過一劫的更是鐵証。
試問消費者,對於根本就不將心思放在週全買家生命安全、如此傷人命的一個銷售龍頭,何須留情?反正還有別人會買,Toyota並不缺自己這個客戶,看看別牌又何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