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有熱血的台灣青年,就沒有熱血蓬勃的台灣
【阮劍安/104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從英國倫敦暴動到美國占領華爾街,全球網路串聯一再提醒我們青年失業率上升已是全球化的議題及逐漸浮現的社會問題,我們不可忽視。「學,用,訓」正是影響青年就業的三個議題。

「學」
不在多,在精
不在市場決定,而在國家競爭力的決策

  過去10年,全球經濟波動、台灣產業結構改變、中國大陸崛起製造業職缺外移、以及2008金融風暴長達近2年的就業黑暗期,都讓企業及求職者神經緊繃。

  當今大學院校普設,個位數成績可以上大學,碩博士生和大學延畢生也持續增加,值得思考的是,學術論文數量及品質是否等比提高?高學歷是否保證就業?青年就業在「學」的面向上存在「品質與數量不等比」以及「需求與供給不對稱」的議題。

「用」
不只追求企業任用,更要確認是否適用
不只與在地人才競爭,更要與國際人才競賽

  小時候,老師說,長大要做個「有用」的人。高三選系,爸媽說,要念個畢業之後「有用」的系。大學畢業,我們對自己說,我一定「有人用」。但求職現實是,「有人用」肯定是因為「我有用」,但「我有用」不一定代表「有人用」。

  為什麼?我們並沒有在高中階段認清自己適合什麼,沒有將課程與就業趨勢結合,大學生落入「一系定終生」的限制,無法多方探索興趣並培養跨學門的能力。當「全球化」從貨幣、商品、文化,延伸到人才,隨著中國崛起,中文成為「非華人語系」國家的主要外國語時,我們的青年可能與「會說、會讀、會寫」華文的外國人競爭同一份本土工作,當別國的青年有能力進入我們的求職市場,我們的青年是否也具有走出台灣,被國際企業所用的能力及機會呢?

「訓」
不停止的自我學習
機會不會留給耐心等待的人,而是給準備好的人

  與很多年輕朋友共事過,許多青年誤以為提供職場學習的責任在企業、而非自己。然而,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快速變動的景氣讓企業隨時準備進入或退出特定技術及產業,企業聘用有經驗及特定技能人員的比例逐步上升,唯有時時確保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在「準備好」的狀態下才能與時俱進。

  104僅是拋磚引玉,最後,我們都年輕過,也走過五味雜陳的職涯成長之路,期望青年夥伴、社會大眾及企業主給予我們的青年最大的支持及關心。

我們相信,沒有熱血的台灣青年就沒有熱血蓬勃的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enda9727 的頭像
    brenda9727

    漂泊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