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兼施的新實力
曾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的奈伊教授,再提出一個震撼人心的新名詞:巧實力(smart power)!奈伊認為,偉大的領袖知道,光靠「硬實力」不夠,必須適時加入軟實力,但更重要的是適度善用軟硬兼施的「巧實力」,才能真正發揮領導力。




要目精華

本期封面主題「巧實力」(smart power)的第一篇文章,是專訪曾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的奈伊教授。

奈伊當過美國政府官員,也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在實務與學術俱有經驗的他,認為下屆美國總統必須能整合「硬實力」(迫使就範)與「軟實力」(遠悅近來),進而產生「巧實力」。他同時表示,偉大的領導人會以巧實力動員群眾,集合眾人之力,一起推動具前瞻性的政務。而要解決今日世界和平、全球經濟與環境問題的嚴峻挑戰,需要巧實力,也就是剛柔並濟、恩威齊施,才能帶來長久的和平與繁榮。


文章內容

五百年前,領導統御大師尼克洛.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寫道:「一位王公應讓人畏懼,如此,就算不受愛戴,亦可避免憎恨。」下一屆美國政府面臨多元強權的政治情勢,不論是世界和平、全球經濟與環境問題,都出現嚴峻挑戰,馬基維利的忠告顯得更為貼切。美國若使用軍事與經濟力量,不足以帶來和平與繁榮;美國總統必須讓民主及自由企業精神更具吸引力,並讓美國成為這兩項精神的楷模。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奈伊教授表示,要做到這點,必須深知如何整合美國的硬實力與「軟實力」(soft power)。軟實力一詞,是奈伊在1990年的著作《美國日不落》(Bound to Lead)中提出來的。奈伊曾任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以及主管安全協助、科學與科技的副國務次卿;他共有12本著作,包括最近出版的《領導力》(The Powers To Lead)一書。他認為下屆美國政府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提出一個超越今日軍事及政治問題的施政願景。

在本刊資深編輯黛安.庫圖(Diane Coutu)的這篇專訪中,奈伊敘述了軟實力,並與硬實力作了區隔。他說,偉大的領導人知道如何運用「巧實力」,爭取人們的信任,進而動員人民齊心協力,實現未來的目標;如果美國總統能做到這點,美國在本世紀仍大有可為。

整合力量大
《哈佛商業評論》問(以下簡稱問):什麼是軟實力?什麼是硬實力?你如何整合它們?
約瑟夫.奈伊答(以下簡稱答):說穿了,「力量」(power)就是影響別人來取得自己想要事物的能力。要實現這項能力,需要一套工具:一些是強制或酬庸的工具,屬於硬實力;另一些吸引人的工具,則是軟實力。就個人來說,魅力(情緒訴求)、願景、溝通,是軟實力的關鍵技巧;對國家來說,軟實力則深植於文化、價值觀與法令政策之中。

除了達賴喇嘛及少數幾個人以外,很難想像誰能只靠軟實力來領導。此外,我們常提及硬實力,卻忘記「個人魅力」(charisma)也是極為有力的工具。忽略軟實力,是個錯誤。中東的危機,喚醒人們使用軟實力的必要,他們開始了解,單靠武力不足以解決問題。當然,要用哪種方式整合硬實力與軟實力,要看你對情況的掌握程度。我所謂的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有極大一部分來自經驗,但不僅於此。就像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的,貓若坐在熱爐上一次,下次絕不會再坐在熱爐上,但牠也不會坐在冷爐上。因此,只有靠著經驗與分析,才能讓我們明智地運用力量工具。

問:民主國家真的能憑藉軟實力打垮恐怖主義嗎?
答:請注意,我說過,有些時候必須使用硬實力。回想1990年代,塔力班(Taliban, 阿富汗神學士政權)提供基地組織庇護所時,美國總統柯林頓想經由外交途徑來解決問題;他企圖說服塔力班,卻徒勞無功。而且美國做得不夠澈底,並未摧毀塔力班提供給基地組織的庇護所。這就是一個軟實力無法發揮功效的例子,它甚至阻礙了美國原本應該更強硬的作為。所以,軟實力若是妨礙你做該做的事時,就是掣肘。

一旦你用硬實力激怒主流意識時,就會發現:奧薩姆.賓拉登(Osama bin Ladens)這類人物居然能以軟實力號召更多群眾,那是你用硬實力防堵不了的。美國今日打的戰爭,是爭取主流人心的一場心理戰,美國要運用軟實力,防止伊斯蘭教主流人口被恐怖組織吸收。這正是伊拉克戰役的重大錯誤,布希總統企圖單憑硬實力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卻適得其反,騎虎難下。沒錯,民主制度必須靠武力脅迫的硬實力來擊敗恐怖主義;但有時近悅遠來的軟實力更為重要。軟實力可讓年輕人尋找恐怖主義外的發洩管道,這點是強逼不來的。

話講夠軟、棍帶夠大
問:你說軟實力與硬實力需兼備,但你把新書獻給你的妻子茉利,並稱她是「以軟實力來領導」。
答:我的確較偏愛軟實力。但必須了解,軟實力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你要把它用在正途上。有些惡人具備了群眾魅力,像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賓拉登、吉姆.瓊斯(Jim Jones)等。瓊斯創立了人民聖殿教(Peoples Temple),運用軟實力,號召九百多人喝下含毒的濃縮果汁集體自殺,因為信徒相信他是救贖大師。正如我所言,不論是軟是硬,力量不過是一項工具。

你可以說軟實力比硬實力稍微好用,因為它讓人享有較多自由。如果我想盜取你的錢且拿槍射你,就是硬實力;而如果我企圖說服你我是個大師,你應該把銀行帳號告訴我,至少你還可以拒絕我啊。

問:老羅斯福有句名言,就是「話講得要夠軟,棍帶的要夠大」,他指的是軟實力或硬實力?
答:老羅斯福可說是運用巧實力的典範,也就是在適當情況下,正確拿捏運用軟實力與硬實力。如今美國與全球面臨的問題,需要許多巧實力才能解決,研究老羅斯福的做法,絕對是有幫助的。從他對武力的愛好,可了解他對使用硬實力相當審慎;但他也了解軟實力的重要。老羅斯福之所以要協調結束1905年的日俄戰爭,並協助簽訂樸資茅斯條約,主要的動機就是要讓美國「更有吸引力」。當他派遣美國新海軍的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進行環球之旅時,一方面是展示美國的新武力,一方面是顯現它永久的力量。事實上,他是軟中帶硬,以海軍軍威來展現和平崛起的意圖。正因為老羅斯福善用巧實力,他才能經常在美國歷史上最佳總統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女性難施展巧實力
問:女性擔任公職時使用巧實力,是否會遭遇障礙?
答:當然會。跟男性比起來,女性運用巧實力要難多了。試想一些典型的女性領袖,像是佘契爾夫人(Magaret Thatcher)、甘地夫人(Indira Gandhi)與以色列前總理梅厄夫人(Golda Meir),她們都必須對抗既有的性別成見,並強調自己的鐵娘子領導風格。挪威前總理、後來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的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就有效運用了巧實力;她在國內施政時相當強硬,但在國際事務上就使用軟實力。前愛爾蘭總統瑪莉.羅賓森(Mary Robinson)及前愛沙尼亞總統薇拉.維克.佛瑞柏加(Vaira Vike-Freiberga)也讓人印象深刻,但我們尚未看到任何大國的女性領袖用過巧實力。德國總理安吉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極可能會是第一人,但她執政未久,難下定論。

美國擔任公職的女性想運用巧實力,更是困難重重,原因之一,是主導美國文化的雄風迷思,還有就是911事件後的恐懼氣氛未消。從美國今年的民主黨總統初選,就可看出箇中端倪。對政界的領導人來說,性別障礙仍大於種族差異。非洲裔的美國人雖受到許多不利的成見影響,但一位非裔男性不必去證明他夠強悍。1984年角逐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的潔拉汀.費拉蘿(Geraldine Ferraro),在希拉蕊與歐巴馬相爭時曾經這麼說,結果遭到嚴厲抨擊,但基本上,她說的沒錯。一位尋求公職的女性,仍然必須對抗弱女子的這種成見,因此,希拉蕊花了相當多時間,證明她夠強悍、經驗也夠。這意味著歐巴馬可不受性別成見制約,揮灑運用自己的軟實力,進而成為總統候選人,他柔性訴求了希望、新紀元及新未來。

在軟實力的運用上,我認為商業跑在政治前面。翻翻管理學方面的文獻,你會發現許多著作強調軟實力;舉例來說,管理人員不必一手拿胡蘿蔔、一手拿棍子,就能激勵並說服員工達成目標。商業上普遍認為,人際網路補充了組織層級的不足,組織變得更加扁平,因此,企業領導人需要運用更多軟實力。但在政治學上,就完全看不到這些論點。我曾和一位女性國會議員談論此事,她說:「你把軟實力當成分析觀念來看,是完全正確的,但這在政治領域上就吃不開了,因為沒有一個美國人會把票投給一個『軟弱』」的人。

有效溝通最有力
問:你是如何學到軟實力的?
答:我在1977年加入國務院時,學到許多軟實力的相關知識。當時我只是個教授,對政府部門與管理實務毫無經驗,唯一管的人就是我的秘書,但有的人認為是祕書在管我。我的第一項任務,是領導一個跨部會委員會,目標是減緩核武原料擴散。我本來事必躬親,但很快發現這只會累死自己。我需要別人的幫助,但身為國務院官員,我無法指揮國防部或能源部的人,必須設法吸引他們,讓願意助我一臂之力。

我學到的另一件事,是政府部門以口語文化為主。政府單位文書繁多,但關鍵的溝通工具是靠口語傳播,而且通常很簡短。就某種程度來看,這是因為文書量龐大到個人難以負荷,只能依靠口語來溝通重要事項。當我擔任甘迺迪學院院長時,我試著訓練學生,在電梯從一樓到七樓的時間內做簡報,點出你的老闆需要知道的兩、三件事。言簡意賅、清楚明確的溝通,就是最有效展現力量的工具之一。

問:那麼,可否談談你對下屆(第44屆)美國總統的「電梯簡報」?
答:我認為,首先,新總統不要落入布希總統的既有框架內。當然,他得搞定阿富汗、伊拉克及伊朗。但如果只做這些事,就錯失了為美國外交政策訂定新思維與做法的契機。如果要運用巧實力,除了剛柔並濟,必須更具前瞻性,且帶來更多希望。他應該關閉關塔那摩基地(Guantanamo),並建立一個聯合委員會,了解如何審理可疑的恐怖分子。他可以指派一個由兩黨成員組成的團隊,考慮如何務實且立即處理氣候變遷的問題。他可以進行亞洲之旅,首站是東京,再到首爾、北京與德里,來顯示美國了解並專注亞洲崛起的議題,而不是只把焦點放在中東問題上。在美國政府關切的問題中,中東問題占了太大的比例。當然,中東問題的確極為急迫,但不應該主導下任總統的施政議題。

美國靠軟實力繼續稱霸
問:你認為美國的世界強權地位是否正在滑落?
答:沒有。人們這麼說已經好幾十年了,1980年代末期,每個人都認為美國玩完了,冷戰結束、日本經濟稱霸全球等說法紛紛出籠。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拙著《美國日不落》正是在駁斥這個說法。
我先檢視美國的軍事力量,再觀察經濟力,發現在分析時缺了樣東西,就是美國吸引別人接受其理想並前來的能力。這正是我所謂的軟實力,也是美國仍會在21世紀稱霸的原因。

我對美國的發展向來樂觀,入侵伊拉克後,坊間有許多著作企圖重彈美國衰落的老調,我個人並不相信。
與許多國家比起來,美國是一個相當獎勵創造力的社會;同時,美國大部分的軟實力,是來自於文化與價值觀,雖然最近一些政策正在削弱它們,但政策是可以改變的。美國的經濟實力仍相當可觀,而且我認為,美國的軍力還不致被超越。當然,本世紀肯定會見到時事評論家法芮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所說的「新興強國」(the rise of the rest)。我們正目睹這樣的情況發生,但這不代表美國的光芒會因此黯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