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概論
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課本心得
企一乙
學生姓名: 江亞庭 學號: 497702423
老師姓名: 洪子豪
日期: 6月10日
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的議題,是企業為了權衡內外部利害相關族群,並兼顧企業本身與社會利益的一門課題。主要分為四項,企業與員工,企業與家庭,企業與環保,企業與社會。本章案例中,我認為管理大師彼得.聖吉所指出的「責任」,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唯有懂得尊重為自己工作的員工,唯有懂得重視與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才能夠贏得員工的感激,讓員工為企業盡最大的心力。即是,企業對員工有
責任,因為企業依賴著,仰賴著這群讓企業為之運作的人。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因為各種員工福利而提高成本,但就長期的眼光看來源,員工的向心力,忠誠度,留職率,工作效率等等,才是企業無形中最大的收穫。經由各項福利,員工的素質會提高並且在社會上的聲望也會相對提高,帶來遠超過提供福利的利潤。
試想,假若員工家屬生病了,企業在危急之時提供了企業內部急難救助金,挽回了親人的生命,這份恩情員工如何能忘,必定會加倍努力為公司效力。同時,在此為員工獲得幫助的同時,公司同仁也全都看在眼裡,他們怎能不覺得安心,知道自己的公司是值得自己的追隨的?這樣一來,公司員工上下一心,客戶一定也感覺的道這是個多麼團結,多麼有人性的公司,也就提升生了企業的形象。
員工背後的家庭,企業也不能輕忽,因為家庭是員工的一部份。家庭的狀況,對員工的心情,工作品質皆有重大的影響,這是傳統企業需要了解的事實。相較於西方的限制工作時數,重視生活品質,我們的勞動限制還是相對落後。一如日本,加班文化一直是我們的習慣,而我們也看見了日本人所付出的慘重代價,過勞死,各類疾病層出不窮,對整個會帶來的代價遠超過對企業帶來的微薄利益。我們的加班文化,是即使沒什麼事也要與公司同認共進退的,久之,與家人的關係便越漸疏離。關係疏離之後,員工大多不知如何補救,於是乎夫妻兩人慢慢貌合神離,家庭成為旅館,員工下班後甚至想逃開家庭沉重的空氣…這樣一來,員工心中壓著一塊重石,工作時心情不佳,效率不高,企業又如何能提高本身的競爭力呢?所以為有鼓勵員工不加班,鼓勵員工參加家庭聚會,多做親子交流,盡量準時返家,方能使企業有著充滿彈性,精神飽滿的員工。
環保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死角,因為它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會令社會耗費難以想像的巨大的社會資源。預防甚於治療,只要多些微的成本,便可另日後社會少掉無限倍的成本,何樂不為?企業所要追求的,不該是短暫的目標,而是更寬廣更遠大的夢想,應該秉持著永續發展的信念去經營。所有的汙染都會議點一滴的蠶食著整個社會所有人的環境品質,生活品質,企業不可以這麼自私的只顧到眼前的利益。
至於社會的部分,企業則應該思考,自己的運作仰賴了多少的社會資源?員工來自社會,消費者也來自社會,甚至自己的一生都跟社會密不可分,所以企業理所當然的對社會負有「責任」。畢竟,唯有安定社會,企業才能夠穩定的立足與發展。唯有提升人民的教育水準,將來才會有更優秀的員工不是嗎?
- Jun 10 Wed 2009 15:19
企業概論課本心得1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