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職場篇
不再紙醉金迷上海薪資急追台北


   歌姬周璇一曲「夜上海」,一九三八年起傳唱至今,然而上海人已經不再如同歌詞所說的那般胡天胡地,在跳躍發展的經濟當中,上海人必須積極才能生存,反觀台北人,儘管所得水準仍高,但似乎也在貧富差距擴大的無奈之中,逐漸失去動力。


文/楊紹華


--------------------------------------------------------------------------------

  上海,中國大陸最具代表性的經濟金融重鎮,展現中共經改成果的光鮮櫥窗,承襲三 ○年代炫幻迷醉的魅惑光影,添加網路世紀高速動感的脈衝能量,宿命般的,再一次成為全球目光投射的焦點之一。十里洋場今勝昔,終究是個不甘寂寞的城市。

  海峽彼岸,台北,車水馬龍人行匆匆,街道繁華如常,標高五 ○八米的金融大樓昂然矗立,高度遠勝上海地標「東方明珠電視塔」,像是驕傲宣告著台北城的經濟力量依然旺盛。然而,台北人並不因此降低對於上海的神往,根據調查,超過三成的台北上班族表示,若有機會,願意前往上海發展。

但是,台北人,你懂上海嗎?


台北人,你必須懂上海   

  二 ○○三年底,錢雜誌與知名市調機構蓋洛普徵信公司合作,進行第一次的「兩岸理財大調查」,深入瞭解台北人與上海人在財富、職場、薪資、投資、消費、理財、金錢價值觀等等面向的相對差異,時隔約莫兩年,本刊在今年十月間再度委託蓋洛普公司進行第二度兩岸理財調查,在相似的調查層面、相同的訪談深度當中,我們再次窺探了這個經改櫥窗的後台,進而發現台北與上海之間的真實落差。


  某種程度上,這相當於是一次兩岸經濟首善之都的基層競爭力調查,從政府積極打造台北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角度來看,這份調查像是深入對手核心的報告;從產業無國界的全球化角度來看,這份調查讓你瞭解自己在華人職場的定位與機會。無論你是否有意搶攻上海灘,你都必須懂上海!



台北薪資水準明顯較高

  要比誰有錢,台北人的確可以驕傲!在這次調查的受訪者基本資料當中可以看出,台北人的普遍收入水準仍然明顯高於上海,數據顯示,超過五成的台北受訪者,年收入達到五 ○萬元台幣以上,而在上海,有五六%以上的受訪者一年收入不到六萬元人民幣,看來,即便上海生活給人光鮮亮麗的刻版印象,但多數上海人的一年收入,還不到多數台北人的一半水準。

  


  不過,上海人收入遠遜於台北的狀況,並不能百分之百的全然作為兩地經濟強弱指標。「我們曾經考慮前進上海 ?」自一九九三年轉進深圳的錦隆紙品經理呂紹榮表示:「不過,當地的人事成本實在不低。不能只看薪水,還要看到業主必須負擔的高額社會保險金」,他指出,大陸目前的社會保險金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算一算,業主為每個員工提撥的保險金,至少會是薪資的三成比重。」至於上海,「比率更是接近四成!」

  或者可以說,在社會保險制度上,上海似乎還保有了一定程度的社會主義精神,以高於資本主義的標準,強調社會公平原則,這些成本,牽制了上海人「真能放進荷包裡」的實質收入。令人驚訝的是,或者應該說,令台北人值得警惕的是,即便是在高額的社會保險成本之下,上海上班族的加薪幅度,仍然遠高於台北。


上海加薪幅度超越台北

  從「過去一年調薪幅度」的調查來看,去年有調薪的台北人當中,七七 ·五%所享受到的調薪幅度都在一成以內,調薪幅度小於五%者,更是達到五七%。而在同樣的調查項目當中,過去一年薪資有所調整的上海上班族當中,調薪幅度低於一成者約佔三四·五%比重,比例明顯低於台北的七七·五%水準。如果進一步觀察調查數據,會發現台北的受訪者過去一年竟沒有一位調薪超過三成,而在去年薪資獲得調整的上海人當中,則有超過一成比重的受訪者,其薪資調幅高於三○%。

  這個數據十分貼切的反應台海兩岸近年以來的經濟成長狀況,上海人或許不比台北人有錢,但是,「從薪資成長的幅度來看,上海人正在急起直追」,這可說是台北與上海之間薪資環境的基本差異。如果用股票來比喻,台北像是一檔營運穩健的大型股,而上海,則像是一檔正在高度成長的小型股。

  大型股的好處是穩,缺點是欠缺爆發成長力道,反觀小型股,成長潛力可觀,獲利機會無窮,但風險也就相對較高。事實上,這就是台北與上海職場環境的重要分別。在接下來的調查數據當中,你會愈來愈清楚的看到兩地職場的不同輪廓。


上海人愛拚才會贏

  首先,雖然上海人的調薪幅度高於台北,但就調薪的普及率來看,台北仍然略高於上海,過去一年以來,有將近四五 ·五%的台北上班族獲得加薪,而上海則為三六·六%,也就是說,在台北,雖然加薪的速度令人失望,但你至少能像投資一檔股性牛皮的大型股一樣,每年多少增加一些收入水準,而在上海,你獲得調薪的機會相對稍低,但只要努力掙得認同,就能享有高水平的加薪幅度。

  「愛拚才會贏!基本上,這就是上海目前的職場環境。」在上海從事人才培訓事業的吳壽仁,用早期寶島歌王葉啟田的一首「愛拚才會贏」,作為上海當前職場環境的註解。今年年初,吳壽仁被派駐上海,擔任美國領導管理發展中心(LMI)的中國總部營運經理,在對上海工作生態環境進行了將近十個月的觀察之後,他對當地職場有了深刻體認。

  「環境使然,上海上班族的工作態度真的滿拚的。」吳壽仁表示,上海最近幾年是呈現「跳躍式」的成長,然而,相較於商業活動的超高速度成長,制度面的升級速度則是明顯落後,即便國外企業引進制度,又得面臨語言、文化、習慣的差異衝突,於是,當前的上海,急需人才,這會引發兩種影響,第一,你要在這裡工作,就得積極的自我提升,成為符合需要的人才;第二,只要你是企業需要的人才,企業給你的加薪幅度就絕不手軟。

不夠積極難以生存

  另一方面,上海的生活水準不低,要在這裡生活,也得仰賴一定程度的薪資水準,「所以,我身邊不少上海本地的朋友,都會主動進修,自我升級,因為要肯拚才會贏,要肯拚才能在這裡生活啊!」吳壽仁表示。的確,不夠拚就不能生存,從上海的調查數據來看,「待業中」的受訪者比重低於台北,但這些待業的青壯年當中,找工作找了一年以上的,佔了七成之多。

  「夜上海」這首老歌有句歌詞:「華燈起,車聲響,歌舞升平」貼切形容上海人的紙醉金迷,如今情況或許仍然如此,上海人終究還是保有一些天生的優越感,食衣住行處處講究,但是另一句歌詞:「胡天胡地磋跎了青春」,或許就有修正的必要了,看來,經改之後的上海如夢初醒,對於多數在此打拚的上班族來說,沒有時間可以磋跎,積極的態度取代了胡天胡地。

台北勞工多未加薪

  相較之下,台北上班族的態度就似乎顯得被動一些。「在我看來,台北這邊的制度比較完善,所以台北人感覺上是在一個設定好的軌道上工作,不用忙著給自己多找事兒做。」經常輪派駐點台北的大陸中央電視台記者孫岩峰,提出她的觀察,在她看來,「制度化」,是台北人顯得相對被動的主要原因,「以加班這檔事兒來說吧 ?」孫岩峰舉例:「要台北人加班,可以,但是一定要有加班費,這是制度。」但在大陸的商業城市裡,比較沒有這種制度觀念,「主管要求加班,也就悶著頭的加了吧!如果事後還有加班費可拿,員工會覺得是這個領導的心特好,而不會想到什麼制度問題。」

  不過,除了制度化的原因之外,職場底層員工的無奈感,或許也是造成台北上班族有心無力的原因之一。根據台北部份的調查數據,身份屬於公司主管的受訪者,獲得加薪的比重達到四八 ·五%,身份為白領階級者亦有四七·五%,兩者獲得加薪的機會均高於四五·五%的整體水準,至於代表職場最底層的體力勞工,則過去一年有七成的受訪者未能獲得薪資調整。

台北人拚死也難贏

  若將這個薪資調整的調查進一步加以交叉分析,會發現貧富差距問題更加明顯,年收入在一百至一五 ○萬元的台北人,過去一年有五二%的比率曾經加薪,而年收入在一五○萬元以上者,更有接近七成的薪資獲得調整,相反的,年收入不到三○萬元的受訪者當中,則有高達七六%的薪資水準不動如山。至於上海的情況,收入最高等級者約有三二%得到加薪,年收入在六萬至十萬人民幣者的加薪機會最高,而年收入不到六萬人民幣的中低層勞工,至少也有三成以上的機會獲得薪資調整。

  相對之下,台北人似乎是「愈有錢的愈會加薪,愈窮的愈沒指望」,這是一個貧富差異擴大的趨勢,一種「不均」的問題。如果說,上海的現況是「愛拚才會贏」,那麼,台北的情況就令人聯想到搖滾天王伍佰的一句台語歌詞:「敢是我的命像一支草,安怎打拚攏無比人較敖。」職場底層勞工就算再怎麼拚,也難有出頭天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enda9727 的頭像
    brenda9727

    漂泊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