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有趣的經濟學不會出現在課堂上或難解的方程式中,而是出現在真實世界裡:電影院、車上,有時也在街上,顯示出經濟學原理確實在你我日常生活中運行。


每項產品為什麼會以目前的形態問世?要完整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引用成本—效益原則。一般而言,除非產品價值(也就是效益)提高足以彌補成本的增加而有餘,否則生產者不會有意願增添某項產品特質。幾乎所有產品的設計都是一種取捨,一方面希望提供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也得兼顧價格的合理。

產品設計經濟學 東西會長這樣,是有原因的

今天所有車子都裝設暖氣,但一九五五年還是選項配備。然而隨著所得提高,為了省點錢而忍受酷寒的消費者逐漸減少。一旦未附暖氣車款的需求降到某個程度,車商就不再展示這類車,因而到最後,沒暖氣的車子就在市場消失。引領汽車設計演變的成本—效益原則,也適用於幾乎所有的產品與服務。

●為什麼牛奶多以長方形容器出售,而一般飲料容器則為圓柱形?

各類飲料的容器不論為鋁質或玻璃,幾乎都是圓柱形,不過牛奶的容器卻幾乎都是方形。方形的容器占用的貨架空間較為經濟,為什麼一般飲料廠商不採用呢?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飲料通常直接就著容器飲用,圓柱形握在手裡比較舒服,因此廠商願意承擔額外的存放成本。但鮮奶通常是倒入杯中飲用,因此沒有這樣的顧慮。

不過就算大多數人直接由容器喝鮮奶,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廠商還是不太可能使用圓柱形容器。雖然不管裡面裝的飲料是什麼,方形容器都能節省貨架空間,但牛奶能節省的貨架空間更值錢,因為超市通常把大部分飲料陳列於開放型貨架,這項設備成本低廉,也沒有額外營運成本;而鮮奶必須存放於冷藏櫃,不但設備成本高,還有電費開銷,所以冷藏櫃內的貨架空間成本偏高,從而使鮮奶方形包裝的效益隨之提高。

●為什麼報紙自動販賣機讓顧客有機會拿走多份報紙,而飲料販賣機則否?

如果你把四個兩毛五美元的銅板放入飲料販賣機的投幣孔,然後按下「可口可樂」鍵,一罐冰涼的十二盎斯可口可樂會落到槽內。如果想買第二罐,你得再投四個銅板。但是如果你投四個硬幣到報紙自動販賣機,整片遮板會開啟,你可以一舉拿走裡頭所有的《紐約時報》。當然,你理應只拿一份,而絕大多數人也的確遵守這項規矩。可是為什麼報紙自動販賣機的安全標準設計這麼低?

這種設計的明顯優點在於成本節省得多,不須裝置只容一份報紙落下的孔道。硬幣投下之後,就會鬆開一個簡單的槓桿,開啟機器前方的遮板。如果飲料販賣機採用相同的設計,製造成本也會比較便宜。因此兩種販賣機的設計不同,關鍵應該在於效益面。

兩項產品的主要差別在於,多拿幾罐飲料的顧客可以得到好處,但多拿幾份一樣的報紙,你也看不到更多的內容。

●為何硬幣的人頭像多為側面,而紙鈔則是正面肖像?

如果檢視一下口袋裡的零錢,你會注意硬幣上歷屆美國總統,包括一分(林肯)、五分(傑弗遜)、一角(羅斯福)、兩毛五(華盛頓)、五角(甘迺迪),全都是側面像。可是再看看錢包裡鈔票的人頭,包括華盛頓(一元)、林肯(五元)、漢彌頓(十元)、傑克森(二十元)、葛蘭特(五十元)、富蘭克林(一百元),全都是正面肖像。其他國家也多有類似情形:人像在硬幣為側面,紙鈔為正面。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

簡單來說,雖然藝術家常偏好正面肖像,但金屬雕刻技術的難度,使得硬幣上呈現可辨識的正面肖像並不容易。硬幣的頭像通常面積窄小,無法展現利於識別的正面臉部細節特徵。相較之下,側面肖像往往較易辨別。雖然透過精細的鑄造,硬幣放上正面肖像並非不可能,只是成本過高,且隨著錢幣流通,很快會磨損這些細緻的特色。

既然側面像製作與辨識都比較方便,紙鈔為何不同樣採用?因為正面人像複雜度較高,有助於嚇阻偽鈔製作。

供給與需求經濟學 有些東西就是都不會打折

經濟學的供需模型,基本上就是描述如何在各方力量交互作用下,決定該生產什麼商品,數量與價格又如何。對特定產品的需求,其實就是綜合顯示有多少人願意付錢購買該項產品。換言之,就是把這些人認為消費這一商品所能獲得的利益加總起來。只要他們消費最後一件商品所獲得的價值不低於商品的價格,他們就會繼續購買下去。通常的需求模式是,隨著商品價格持續上升,需求量會持續下跌。

特定商品的供給,就是綜合顯示生產者願意提供產品出售的條件。基本的供給法則是,只要售價不低於邊際成本——生產最後一單位的成本——生產者就會持續供應產品。短期內邊際成本往往會隨著生產數量增加而提高。因此供給面通常的模式是,隨著商品價格提高,賣方願意賣出更多數量。

●為什麼許多酒吧水要收錢,花生卻免費供應?

有些酒吧五百西西的瓶裝水索價高達四美元,可是卻任你隨手從滿滿的容器抓起一把免費的堅果。堅果的價錢可比水高得多,反其道而行不是比較合理嗎?

要瞭解這項慣例,就得知道酒吧對於水與堅果的供應模式,完全著眼於兩者對酒吧核心商品——也就是酒類——的需求會產生什麼作用。堅果與酒類可相互搭配,堅果吃得越多,就想多喝啤酒或其他飲品。由於堅果比起高利潤的酒類飲品相對較便宜,因此免費供應通常可增加酒吧的獲利。

反之,水和酒類有代替性。客人水喝得越多,酒就點得越少。因此就算水的成本相對偏低,酒吧還是希望設定一個高價,以降低客人的消費意願。

●為何最暢銷的書籍與CD,折扣反而高於銷路差的,但電影票的情形卻剛好相反?

鮑伯‧狄倫的CD《摩登時代》(Modern Times)標價十八‧九九美元,但二○○六年八月發片時,亞馬遜網路(amazon.com)書店的售價為八‧七二美元,折扣超過五成。相較之下,知名度差一截的樂手所灌錄的CD,折扣反而比較小。例如,Paris Combo的《母題》(Motifs)標價十七‧九八美元,亞馬遜售價十四‧九九美元,折價不到一七%。書市也有類似情形,博德書店(Borders)暢銷書打七五折,但其他書籍大都按出版社定價出售。

電影票的情況恰好相反。雖然一家戲院同時放映的各片通常票價一致,不過戲院老闆對賣座的影片比較不願意提供折價券。為什麼戲院會利用顧客願意為熱門商品多付錢的心理,出版與CD業者卻不會?

每本書、每部電影、每張CD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競爭對手無法提供能完全替代的產品,因此市場並非完全競爭。在這樣的市場裡,最受買方青睞的產品與服務價格通常較高,而根據前面的說明,電影就符合這種模式。

至於書籍與CD市場為何不符此種模式?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這些商品的成本狀況與戲院大不相同。對戲院老闆來說,對定價有決定性影響的稀有資源是戲院的座位,而不是影片。一旦戲院滿座,不論票價如何,也沒法多塞進一個觀眾。因此以正規票價都能賣到滿座的熱門影片,戲院老闆自然吝於提供任何優惠。

不過對出售書籍或CD的店家而言,卻不致因為對暢銷商品提供折扣,而擠掉一些顧客。業者通常都能預測哪些商品會熱賣,而準備充裕的庫存,由於這類品項流通快速,每單位的貨架空間成本相當有限;相對而言,較不暢銷的書籍或CD可能幾個月才賣掉一本或一張,因此貨架空間的收益較低,存貨成本也就偏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