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給渴望放逐天涯的你──稚內
北緯四十五度三十一分,日本的最北端國境在此告終。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加上和俄國糾纏不清的歷史情結,一來到這個地方,感受到的是迥然不同的日本。
稚內,俗稱『日本的天邊』,相對於札幌、小樽等繁華的北海道都市,雖然顯得有點蒼涼,但是它那不造作的豪邁自然風光,絕對讓人無法忘懷。
從抵達稚內車站開始,每一個地方都在提醒你:這裡是日本『最北端』。稚內車站是日本最北端的車站、附近商店招牌也標榜著最北端的商店、日本最北端的溫泉鄉『豐富溫泉』、日本最北端的原生花園『沙羅別茲』、日本最北端的海岸線……
什麼東西都冠上『最北端』,彷彿不這樣稱呼就無法顯現出它的特別。是的,當你離開這裡時,你永遠會記得『稚內是日本最北端的都市』。
◎走過庫頁歷史悲情的一頁
稚內市東邊是鄂霍次克海峽,西邊面向日本海,從最北端的宗谷岬,可望見對岸僅相隔四十三公里距離的薩哈林(昔稱庫頁島)。對於一度曾是自己的國土,如今卻落入俄國手中的薩哈林,日本人心中有無限的悲痛。多年來,雖曾企圖將它再收回版圖,只可惜終究無法如願。思及故土和留置在當地的故人,日本人滿腔的思念與悲憤無從發洩,最後在稚內公園內蓋了一座『冰雪之門』紀念。
由北海道出身的雕塑家本鄉新所設計的冰雪之門,是一尊向天仰望、雙膝微蹲、兩手向下平伸的女性銅像。她矗立在兩道筆直向天延伸的門中央,堅毅的表情,象徵在雪和冰的淬礪下,依然勇敢挺立。而兩道望鄉之門,是由墓碑石構成,代表對當時死亡在庫頁島的日本人及成為異鄉的庫頁島,深深的哀悼與祝禱。
更絕的是,從兩道門中間向對面望去,薩哈林島影正巧嵌在其間,彷彿伸手可及,充分顯露出日本人那種痛失國土、恨不能馬上奪回的心境。
冰雪之門旁邊的九人少女之碑,也是關於庫頁島的悲情物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軍進攻庫頁島,在島上擔任電話交換生的九名少女仍堅持崗位,直到最後才集體自殺,留下『同胞們,這是最後了,再見、再見。』的遺言,當時,她們都不滿二十歲。
想要進一步了解稚內及庫頁島的關係,附近的北方紀念館有許多珍貴資料展示。諷刺的是,相對於冰雪之門痛失國土的心境,館內資料的一角,卻是宣揚今日稚內和薩哈林雙方熱絡的友好交流。
◎日本極北地的探險之旅
紀念館上方,是稚內市開基百年紀念塔,塔高兩百五十公尺,登上塔頂極目四望,周邊的風景盡收眼底,連日本軍方的雷達站、港口樣貌,完全清楚收納,有種一窺國防機密的快感。
若真要提誰是日本最北端,宗谷岬應該最有資格。
在這個岬灣上,豎立了一塊寫著『日本最北端之地』的石碑,這是北緯四十五度三十一分十四秒處。三角錐形的設計,取材自象徵北國的北極星稜角,塔中央的『N』字,表示北緯,圓形的塔台座,則是要表現出和平與協調。每天日沒起至拂曉時分,這裡都會打上燈光,在背後陣陣的海濤聲中,更顯得空靈清幽,帶給遊客無限的幻想空間。
佩著武士刀、遙望著大海那一頭的雕像,是日本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間宮林藏。出生於西元一七八○年的間宮,以過人勇氣從日本出發至庫頁島探險,才發現過去始終以為半島的庫頁島,原來是個島嶼,遂將庫頁島與亞洲大陸間的海峽命名為『間宮海峽』,而間宮本人也因此項地理發現,成為世界地圖中唯一留名的日本人。
至於每一個抵達了日本最北端的遊客,雖然不能像間宮林藏一樣在世界史上垂名,起碼會收到稚內市長橫田耕一發給的『抵達日本最北端證明書』,證明你在幾年幾月幾日的確蒞臨日本最北端之地宗谷岬。當然,也不要忘記在此地拍照留念,好在日後向他人誇耀:去過北海道不希罕,走過日本最北端之地才叫炫!
【請你跟我這樣玩】
將自己放逐在稚內,最能撫慰寂寞心靈的,莫過於那一大片原生花園『沙羅別茲』(Sarobetsu),當七、八月的東京、大阪,正處於揮汗如雨的酷夏,北極圈內的稚內,卻是涼風徐徐、舒暢愜意的春天,身著各式鮮豔彩裝的原生花朵開始躍綻,在這個總面積約兩萬三千公頃的廣大濕原中,多得是生平未曾見過的花朵。
一株株的蝦夷萱草連結成整片黃色地毯,迎著海風抖顫,鏡頭隨便一框,就是一幅美景。
將焦點往下移,會發現高挺的萱草花下面,還藏著許多小巧身軀,必須彎下腰仔細瞧,如紅紫色的朱鷺草、豔紅色的澤蘭,還有長相奇特的毛氈苔等。
除了花,原野也有一些可愛動物棲息,有蝦夷貍、蝦夷雪兔、蝦夷黑貂等,不過據當地的人表示,比較容易碰到的是黃色的北貍,像我,就真的不經意看到了一隻,還碰上了一群出來逛逛的鹿家族。
放逐的心靈,也很適合搭船過海到更北端的禮文島。
有『花之浮島』稱號的禮文島,除了為數眾多的固有植物外,還有自然生長的三百多種高山植物,這些花朵綻放的季節,一般是在五月到八月,此時期的禮文島,就像一個花島浮在海面上。
九月以後,花謝了,可觀光客也少了,更能好好享受放逐的感覺。
TOP..
--------------------------------------------------------------------------------
揭開金澤茶屋的藝妓面紗
在入口玄關脫下鞋,一踏上光滑如鏡、紅得發亮的塗漆樓梯,就像踏進時光隧道一般,隨著階梯一級一級往上爬升,一步一步走入藝妓的過往歲月中,不過這裡不是京都,而是俗稱『北陸的小京都』的金澤。
臉上粉塗得雪白、身著和服的懷華樓老闆娘,動作緩慢而優雅地介紹,這間是金箔織疊的茶室,當年每逢客人來時,就在這裡看表演。
鏡頭拉到往昔,賓客和藝妓互相為對方敬酒,與正前方房間相連的兩端掛著簾幕,彈奏三味線琴的樂師隱身在內,雖然模糊了身影,但琴聲清昂,主導著整場的氣氛。視線正中央,美麗可人的另一名藝妓正隨著樂聲起舞,一擺頭、一扭腰,悠悠唱過多少寒暑,末了,方才明白藝妓生涯原是一場夢。
◎金澤花街,茶屋敘情
位於北陸石川縣的金澤,風情恰似京都,尤其是神秘而誘人的藝妓文化,透過茶屋表露無遺。
往昔金澤共有三大茶屋街,分別為『東茶屋街』、『西茶屋街』、『主計茶屋街』,以現今的地點來說,東是淺野川右岸的東山一丁目,西是野町二丁目,主計則是淺野川左岸的主計町。
如今茶屋街內的茶屋數已銳減,與其說它們是供人玩樂的藝妓茶屋街,倒不如說它們是觀光景點還來得恰當。
即使如此,每到黃昏時刻,這三條街依然飄著茶屋街的風情,三味線琴、大鼓的聲音此起彼落,其中,就夾雜著現代藝妓為了早日達到技藝的專業高峰,拚命練習的情緒。
老闆娘指著往年藝妓名簿,娓娓道來她們的故事:這是當年最紅的藝妓,這個後來嫁給某人當妾……名簿上的照片早已陳舊翻白,卻依稀可見她們清新姣好的面容,時髦的髮型、華麗的藝妓和服,就像一只只漂亮的陶瓷娃娃,供人賞玩,直到有一天破碎為止。
當年的藝妓,大多是窮苦人家出身,小小年紀就被送到茶屋來,跟在紅牌藝妓的身邊跑腿打雜兼見習,待年歲漸長,慢慢也獨當一面成為新的藝妓,而她的身邊,也將會出現一個小跟班。
身為藝妓,她們並不是只有美貌,必須學習各種藝技,首先是『立方』(舞踊),分成東茶屋的若柳流派、西茶屋的西川流派及主計的藤間流派。其次是『鳴物』(樂器),內容有大鼓、小鼓、笛等,合起來稱為一套,必須分別到每一家師匠處習藝。第三種非學不可的藝是『地方』(三味線和歌曲)。
只是男人玩物、多半晚景淒涼的她們,是很認命的,做人小妾或不婚,一輩子總在陰暗的角落生活,僅有的光亮也是為了娛樂賓客。因為身分卑微,所以不能走正門和客人打照面,只能從茶屋後頭的小門進出。小門對出去的小巷弄漆黑一片,夜深人靜時,只有自己的木屐聲迴盪,旁人聽來或許覺得風雅,箇中辛酸卻只有自己最清楚。
◎不再悲情的藝妓生涯
忍不住問老闆娘,現今的藝妓還是如此悲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隨著社會變化和法規修訂,藝妓生態也起了大變革,茶屋街曖昧、神秘的面紗漸掀,變成金澤的觀光名勝,做藝妓的人,也不再是因家貧被迫,反倒更多是因為憧憬這個浪漫世界、想要親身體驗的女大學生。
如主計町茶屋的紅牌阿雅、西茶屋街的仁美、駒珠,她們開心學藝,與客人同樂,為金澤茶屋注入新生命。
事實上,為了彌補藝妓後繼無人的窘境,早在一九八二年時,當地就成立了全日本第四個藝妓工會『金澤傳統藝能振興協同組合』,將市內的東、西、主計三處的茶屋一體化,圖謀提昇藝妓技能的保存與振興,並創設藝妓的退休金和年金制度,對於努力學藝的藝妓,還定期給予獎金以資鼓勵。
透過這些人的努力參與,金澤茶屋的藝妓傳統風情依舊,但不再悲情,不論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三處茶屋等著有情人來續前緣。
◎行規與行情:『御座敷』的召藝妓費用
日本人稱上茶屋召藝妓玩樂一事為『御座敷』,這件事並非人人都可為,箇中問題無關有錢沒錢,而是日本的茶屋自古至今都緊守『婉拒初次上門客人』原則。
茶屋內有個行規,從客人上門到離開,這一段期間絕不能對客人提及費用(試想,如此風流場所,提到錢多煞風景啊!)無論是吃、喝、表演,一切費用自當在日後以請款書方式送上門,因為費用龐大,如果是初上門的客人,在不熟其背景情況下,有可能會收不到錢。
因此,如果是第一次上茶屋,都必須有熟客引薦介紹才可以入門。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擔保,萬一收不到錢,就向介紹人要。
至於上一次茶屋的費用大約多少呢?根據金澤傳統藝能振興協同組合的粗略價錢表,以四至五人的客人玩兩小時為例,一個客人約需兩萬至兩萬五千日圓。若是將藝妓兩名以上召至料理店或飯店宴會中表演,兩個小時每人約需三萬日圓。另外,樂隊表演(七至二十五人)每十五分鐘二十一萬至七十五日圓不等;藝妓二人表演一調一管(笛和鼓),七分鐘的表演要六萬日圓。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費用只是大概,其他的費用,如藝妓的交通費也要客人負擔。
【請你跟我這樣玩】
◎東茶屋街懷華樓典藏風華
身為觀光客,即使沒有辦法召藝妓表演玩樂也不要氣餒,目前在三條茶屋街中,有一些古老的茶屋建築對外開放,讓客人參觀茶屋的往昔氣氛,非常值得探訪。
位於東茶屋街的懷華樓,原為越濱茶屋,在東茶屋街相當有名,茶屋本身的建築獨特,每一個角落都精雕細琢,足見當年茶屋興盛時是如何地紙醉金迷。
入口共有四個,這是為了避免讓不同組的客人打照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大型玻璃綴飾的日式庭園,有著和式和西式的美;小小的窗子,窗框雕飾繁複華麗;長長的廊道從這頭望向那頭,望至遠方的綠影。
二樓共有三間相連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掛著出自名家的畫,連紙拉門都有詩畫成篇,名貴的古董與和服陳列,更是帶領遊客沉醉往日時光的道具。
一樓大廳附設榻榻米雅座,一碗抹茶配日式點心,飲盡無限風雅,只要一千五百日圓,比起召藝妓來,可真便宜多了!
北緯四十五度三十一分,日本的最北端國境在此告終。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加上和俄國糾纏不清的歷史情結,一來到這個地方,感受到的是迥然不同的日本。
稚內,俗稱『日本的天邊』,相對於札幌、小樽等繁華的北海道都市,雖然顯得有點蒼涼,但是它那不造作的豪邁自然風光,絕對讓人無法忘懷。
從抵達稚內車站開始,每一個地方都在提醒你:這裡是日本『最北端』。稚內車站是日本最北端的車站、附近商店招牌也標榜著最北端的商店、日本最北端的溫泉鄉『豐富溫泉』、日本最北端的原生花園『沙羅別茲』、日本最北端的海岸線……
什麼東西都冠上『最北端』,彷彿不這樣稱呼就無法顯現出它的特別。是的,當你離開這裡時,你永遠會記得『稚內是日本最北端的都市』。
◎走過庫頁歷史悲情的一頁
稚內市東邊是鄂霍次克海峽,西邊面向日本海,從最北端的宗谷岬,可望見對岸僅相隔四十三公里距離的薩哈林(昔稱庫頁島)。對於一度曾是自己的國土,如今卻落入俄國手中的薩哈林,日本人心中有無限的悲痛。多年來,雖曾企圖將它再收回版圖,只可惜終究無法如願。思及故土和留置在當地的故人,日本人滿腔的思念與悲憤無從發洩,最後在稚內公園內蓋了一座『冰雪之門』紀念。
由北海道出身的雕塑家本鄉新所設計的冰雪之門,是一尊向天仰望、雙膝微蹲、兩手向下平伸的女性銅像。她矗立在兩道筆直向天延伸的門中央,堅毅的表情,象徵在雪和冰的淬礪下,依然勇敢挺立。而兩道望鄉之門,是由墓碑石構成,代表對當時死亡在庫頁島的日本人及成為異鄉的庫頁島,深深的哀悼與祝禱。
更絕的是,從兩道門中間向對面望去,薩哈林島影正巧嵌在其間,彷彿伸手可及,充分顯露出日本人那種痛失國土、恨不能馬上奪回的心境。
冰雪之門旁邊的九人少女之碑,也是關於庫頁島的悲情物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軍進攻庫頁島,在島上擔任電話交換生的九名少女仍堅持崗位,直到最後才集體自殺,留下『同胞們,這是最後了,再見、再見。』的遺言,當時,她們都不滿二十歲。
想要進一步了解稚內及庫頁島的關係,附近的北方紀念館有許多珍貴資料展示。諷刺的是,相對於冰雪之門痛失國土的心境,館內資料的一角,卻是宣揚今日稚內和薩哈林雙方熱絡的友好交流。
◎日本極北地的探險之旅
紀念館上方,是稚內市開基百年紀念塔,塔高兩百五十公尺,登上塔頂極目四望,周邊的風景盡收眼底,連日本軍方的雷達站、港口樣貌,完全清楚收納,有種一窺國防機密的快感。
若真要提誰是日本最北端,宗谷岬應該最有資格。
在這個岬灣上,豎立了一塊寫著『日本最北端之地』的石碑,這是北緯四十五度三十一分十四秒處。三角錐形的設計,取材自象徵北國的北極星稜角,塔中央的『N』字,表示北緯,圓形的塔台座,則是要表現出和平與協調。每天日沒起至拂曉時分,這裡都會打上燈光,在背後陣陣的海濤聲中,更顯得空靈清幽,帶給遊客無限的幻想空間。
佩著武士刀、遙望著大海那一頭的雕像,是日本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間宮林藏。出生於西元一七八○年的間宮,以過人勇氣從日本出發至庫頁島探險,才發現過去始終以為半島的庫頁島,原來是個島嶼,遂將庫頁島與亞洲大陸間的海峽命名為『間宮海峽』,而間宮本人也因此項地理發現,成為世界地圖中唯一留名的日本人。
至於每一個抵達了日本最北端的遊客,雖然不能像間宮林藏一樣在世界史上垂名,起碼會收到稚內市長橫田耕一發給的『抵達日本最北端證明書』,證明你在幾年幾月幾日的確蒞臨日本最北端之地宗谷岬。當然,也不要忘記在此地拍照留念,好在日後向他人誇耀:去過北海道不希罕,走過日本最北端之地才叫炫!
【請你跟我這樣玩】
將自己放逐在稚內,最能撫慰寂寞心靈的,莫過於那一大片原生花園『沙羅別茲』(Sarobetsu),當七、八月的東京、大阪,正處於揮汗如雨的酷夏,北極圈內的稚內,卻是涼風徐徐、舒暢愜意的春天,身著各式鮮豔彩裝的原生花朵開始躍綻,在這個總面積約兩萬三千公頃的廣大濕原中,多得是生平未曾見過的花朵。
一株株的蝦夷萱草連結成整片黃色地毯,迎著海風抖顫,鏡頭隨便一框,就是一幅美景。
將焦點往下移,會發現高挺的萱草花下面,還藏著許多小巧身軀,必須彎下腰仔細瞧,如紅紫色的朱鷺草、豔紅色的澤蘭,還有長相奇特的毛氈苔等。
除了花,原野也有一些可愛動物棲息,有蝦夷貍、蝦夷雪兔、蝦夷黑貂等,不過據當地的人表示,比較容易碰到的是黃色的北貍,像我,就真的不經意看到了一隻,還碰上了一群出來逛逛的鹿家族。
放逐的心靈,也很適合搭船過海到更北端的禮文島。
有『花之浮島』稱號的禮文島,除了為數眾多的固有植物外,還有自然生長的三百多種高山植物,這些花朵綻放的季節,一般是在五月到八月,此時期的禮文島,就像一個花島浮在海面上。
九月以後,花謝了,可觀光客也少了,更能好好享受放逐的感覺。
TOP..
--------------------------------------------------------------------------------
揭開金澤茶屋的藝妓面紗
在入口玄關脫下鞋,一踏上光滑如鏡、紅得發亮的塗漆樓梯,就像踏進時光隧道一般,隨著階梯一級一級往上爬升,一步一步走入藝妓的過往歲月中,不過這裡不是京都,而是俗稱『北陸的小京都』的金澤。
臉上粉塗得雪白、身著和服的懷華樓老闆娘,動作緩慢而優雅地介紹,這間是金箔織疊的茶室,當年每逢客人來時,就在這裡看表演。
鏡頭拉到往昔,賓客和藝妓互相為對方敬酒,與正前方房間相連的兩端掛著簾幕,彈奏三味線琴的樂師隱身在內,雖然模糊了身影,但琴聲清昂,主導著整場的氣氛。視線正中央,美麗可人的另一名藝妓正隨著樂聲起舞,一擺頭、一扭腰,悠悠唱過多少寒暑,末了,方才明白藝妓生涯原是一場夢。
◎金澤花街,茶屋敘情
位於北陸石川縣的金澤,風情恰似京都,尤其是神秘而誘人的藝妓文化,透過茶屋表露無遺。
往昔金澤共有三大茶屋街,分別為『東茶屋街』、『西茶屋街』、『主計茶屋街』,以現今的地點來說,東是淺野川右岸的東山一丁目,西是野町二丁目,主計則是淺野川左岸的主計町。
如今茶屋街內的茶屋數已銳減,與其說它們是供人玩樂的藝妓茶屋街,倒不如說它們是觀光景點還來得恰當。
即使如此,每到黃昏時刻,這三條街依然飄著茶屋街的風情,三味線琴、大鼓的聲音此起彼落,其中,就夾雜著現代藝妓為了早日達到技藝的專業高峰,拚命練習的情緒。
老闆娘指著往年藝妓名簿,娓娓道來她們的故事:這是當年最紅的藝妓,這個後來嫁給某人當妾……名簿上的照片早已陳舊翻白,卻依稀可見她們清新姣好的面容,時髦的髮型、華麗的藝妓和服,就像一只只漂亮的陶瓷娃娃,供人賞玩,直到有一天破碎為止。
當年的藝妓,大多是窮苦人家出身,小小年紀就被送到茶屋來,跟在紅牌藝妓的身邊跑腿打雜兼見習,待年歲漸長,慢慢也獨當一面成為新的藝妓,而她的身邊,也將會出現一個小跟班。
身為藝妓,她們並不是只有美貌,必須學習各種藝技,首先是『立方』(舞踊),分成東茶屋的若柳流派、西茶屋的西川流派及主計的藤間流派。其次是『鳴物』(樂器),內容有大鼓、小鼓、笛等,合起來稱為一套,必須分別到每一家師匠處習藝。第三種非學不可的藝是『地方』(三味線和歌曲)。
只是男人玩物、多半晚景淒涼的她們,是很認命的,做人小妾或不婚,一輩子總在陰暗的角落生活,僅有的光亮也是為了娛樂賓客。因為身分卑微,所以不能走正門和客人打照面,只能從茶屋後頭的小門進出。小門對出去的小巷弄漆黑一片,夜深人靜時,只有自己的木屐聲迴盪,旁人聽來或許覺得風雅,箇中辛酸卻只有自己最清楚。
◎不再悲情的藝妓生涯
忍不住問老闆娘,現今的藝妓還是如此悲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隨著社會變化和法規修訂,藝妓生態也起了大變革,茶屋街曖昧、神秘的面紗漸掀,變成金澤的觀光名勝,做藝妓的人,也不再是因家貧被迫,反倒更多是因為憧憬這個浪漫世界、想要親身體驗的女大學生。
如主計町茶屋的紅牌阿雅、西茶屋街的仁美、駒珠,她們開心學藝,與客人同樂,為金澤茶屋注入新生命。
事實上,為了彌補藝妓後繼無人的窘境,早在一九八二年時,當地就成立了全日本第四個藝妓工會『金澤傳統藝能振興協同組合』,將市內的東、西、主計三處的茶屋一體化,圖謀提昇藝妓技能的保存與振興,並創設藝妓的退休金和年金制度,對於努力學藝的藝妓,還定期給予獎金以資鼓勵。
透過這些人的努力參與,金澤茶屋的藝妓傳統風情依舊,但不再悲情,不論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三處茶屋等著有情人來續前緣。
◎行規與行情:『御座敷』的召藝妓費用
日本人稱上茶屋召藝妓玩樂一事為『御座敷』,這件事並非人人都可為,箇中問題無關有錢沒錢,而是日本的茶屋自古至今都緊守『婉拒初次上門客人』原則。
茶屋內有個行規,從客人上門到離開,這一段期間絕不能對客人提及費用(試想,如此風流場所,提到錢多煞風景啊!)無論是吃、喝、表演,一切費用自當在日後以請款書方式送上門,因為費用龐大,如果是初上門的客人,在不熟其背景情況下,有可能會收不到錢。
因此,如果是第一次上茶屋,都必須有熟客引薦介紹才可以入門。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擔保,萬一收不到錢,就向介紹人要。
至於上一次茶屋的費用大約多少呢?根據金澤傳統藝能振興協同組合的粗略價錢表,以四至五人的客人玩兩小時為例,一個客人約需兩萬至兩萬五千日圓。若是將藝妓兩名以上召至料理店或飯店宴會中表演,兩個小時每人約需三萬日圓。另外,樂隊表演(七至二十五人)每十五分鐘二十一萬至七十五日圓不等;藝妓二人表演一調一管(笛和鼓),七分鐘的表演要六萬日圓。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費用只是大概,其他的費用,如藝妓的交通費也要客人負擔。
【請你跟我這樣玩】
◎東茶屋街懷華樓典藏風華
身為觀光客,即使沒有辦法召藝妓表演玩樂也不要氣餒,目前在三條茶屋街中,有一些古老的茶屋建築對外開放,讓客人參觀茶屋的往昔氣氛,非常值得探訪。
位於東茶屋街的懷華樓,原為越濱茶屋,在東茶屋街相當有名,茶屋本身的建築獨特,每一個角落都精雕細琢,足見當年茶屋興盛時是如何地紙醉金迷。
入口共有四個,這是為了避免讓不同組的客人打照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大型玻璃綴飾的日式庭園,有著和式和西式的美;小小的窗子,窗框雕飾繁複華麗;長長的廊道從這頭望向那頭,望至遠方的綠影。
二樓共有三間相連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掛著出自名家的畫,連紙拉門都有詩畫成篇,名貴的古董與和服陳列,更是帶領遊客沉醉往日時光的道具。
一樓大廳附設榻榻米雅座,一碗抹茶配日式點心,飲盡無限風雅,只要一千五百日圓,比起召藝妓來,可真便宜多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