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天下雜誌》1000大企業大調查
作者:天下雜誌  出處:Web Only 2010/05



2009年的台灣企業,在風暴中找出了效率經營和賺錢之道!

1000大製造業總營收縮水近一成,獲利率提升兩倍;500大服務業總營收衰退,獲利企業的總純益增加一倍;100大金融同樣營收減少,稅後純益與獲利率均由負轉正。







金融海嘯,產業最深的感觸就是,威脅與挑戰突至,急迫又極端。政大企管系教授管康彥就觀察,快速、不可預測的變化,使得過去知識不再適用、大前提假設可能錯誤,企業競逐,不只是名次調整,優等生可能變劣等生。因此,新時代的企業,比的是靈活與彈力:既要有不隨波載浮載沉的沉穩,又要能即興演出,擁有自在跳舞的靈活。

從今年《天下雜誌》最新出爐的一千大企業調查就可看出,二○○九年台灣三大產業總營收均呈現衰退,但獲利率卻全數回升;連去年最慘的金融業,獲利率也由負轉正。若不分產業別來看,2009年近四分之一的企業獲利彈升一倍以上。說明了2009年的台灣企業,已經在風暴中找出了效率經營和賺錢之道!

台灣一千大製造業__營收限縮,但獲利率多兩倍
剛出爐的《天下雜誌》二○一○年一千大調查結果發現,去年台灣製造業的整體營收為新台幣十九.六兆,較前年衰退八.一%。上一次出現成長退步是在二○○一年,當時是因為網路泡沫破滅。這一次則導因於前年底開始延燒的金融海嘯。這波從傳產到高科技無一倖免的大蕭條,反映在今年一千大,就是過去三十年來始終表現名列前矛的「台塑四寶」,除了台灣化纖,包括台塑石化、南亞塑膠、台灣塑膠不僅排名退步,營收成長也紛紛呈現史無前例的一~二成衰退。

雖然營收限縮,但獲利卻是荷包滿滿。去年台灣排名前一千大的製造業獲利加總共六六六三.四億元,比二○○八年的二二七六.七億元多了四三八六.七億元。而去年的平均獲利率為三.四%,也比二○○八年的一.一%足足多了兩倍。

另外,從製造業前十大排名變化,可以看出民營企業出頭天。從鴻海二○○五年營收首度超越中油站上製造業龍頭寶座迄今;今年中國鋼鐵硬生被擠出十名榜外,這也是自一九八六年天下雜誌進行一千大調查以來,中鋼首次退出前十強。反之,英業達則首度搶進前十,穩坐第八順位。


二○○九年製造業前十大排名,分別是:鴻海精密(1)、廣達電腦(2)、台灣中油(3)、仁寶電腦(4)、台塑石化(5)、緯創資通(6)、和碩聯合科技(7)、英業達(8)、奇美實業(9)、友達光電(10)。

去年兩大最「牛」產業:筆電、汽車
筆電堪稱今年一千大最佳男主角。製造業前十大中,就有六家筆電製造廠。除了去年正式宣布跨入筆電組裝代工領域的鴻海,依舊以一.九五兆的合併營收穩坐第一大製造業外,在去年一千大名列第四的廣達電腦,更首度以新台幣八三九七.九一億元的成績擠下台灣中油,坐上台灣第二大製造業寶座。另外,今年分別排名第四、六、八名的仁寶、緯創、英業達,也因全球正在進行中的筆電取代桌上型電腦風潮,不約而同地刷新自己過去在一千大的排名紀錄。

汽車業在今年一千大排名的大躍進也讓人驚豔。受惠於政府去年提供購買新車三萬元貨物稅補助,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統計,二○○九年新車掛牌數成長二八.三%,連帶讓國瑞、裕隆、中華、福特六和等車廠去年營收都至少有二五%的成長,一千大的排名也紛紛較前一年往前跳升三十名以上。

台灣五百大服務業 –總體營收衰退,獲利企業的總純益增加一倍
受金融風暴後續效應、失業率突破六%及消費緊縮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二○○九年服務業總營收守住七兆關卡,但卻比○八年衰退一.二%。陰霾之中卻也有一絲亮光,獲利企業的總純益較二○○八年增加一倍,回到二○○七年兩千億的水準,平均獲利率也同樣回升至三%。

二○○九年服務業前十大排名,請見分別是:宏碁(1)、台灣電力(2)、台灣東芝國際採購(3)、台灣三星電子(4)、華碩電腦(5)、聯強國際(6)、中華電信(7)、大聯大投資控股(8)、統一超商(9)、友尚(10)。


IC通路、汽車銷售業由黑翻紅、V型反轉
電信業維持連續三年平均純益第一名,淨賺一百一十億。前年受金融風暴重創的資訊、通訊、IC通路業,平均營收成長則由負四.五%,翻正為七.六%,因為IC通路業者最接近市場端,因此也是最早感受景氣回溫的產業。

前年平均營收成長墊底、衰退二○%的汽車銷售與修理業者,去年則呈現V型反轉,營收大幅成長二八%。建設類則大舉搶佔獲利率排行榜、平均獲利率在服務業中排第二。前二十名最會賺錢服務業公司中,有八家是建設公司。而建商獲利主要受益於政府去年下半推動都更案、以及景氣復甦後政府與其他產業加速處理不動產的緣故。

海運、客運、工程承攬冷風颼颼
前年營收成長力道強勁的客運業、軟體業、工程承攬、海運與船務代理業成長皆由正轉負。若進一步分析工程承攬業衰退的原因,導因於去年上半年民間推案受金融風暴影響幾乎全數停擺。而政府原先推動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又被八八風災後通過的兩千億特別條例排擠。同時,政府為了挽救失業率,將同樣的公共工程案發包給更多業者承攬,營收當然大受影響。

海運與船務代理則是服務業中,營收衰退最大(衰退四七%)的行業,但行業獲利率仍維持第一。為了度過寒冬,萬海航運去年立刻停止遠洋航運,斷尾求生。陽明海運全年下來則虧損了一五八億台幣,今年也退出服務業前十名。中航、裕民、台航和去年相同,依舊高居最會賺錢的前十大公司。前交通部航政司司長、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國貿系教授吳榮貴分析,散裝業者部份獲利來源靠簽約租賃,扮演「房東」收取租金,較不受房客店面生意不好影響。

台灣一百大金融業 –半數企業營收衰退 靠「省」字訣由虧轉盈
《天下雜誌》金融業一百大的統計,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接二連三:經歷前一年的大失血,金融業產業整體稅後純益不僅由負轉正,且達一五○五.六億,一百家上榜企業平均獲利率更從二○○八年負一.二%上升到二○○九年的三%。在有提供資料的八十八家業者中,稅後呈現盈餘的,也從二○○八年的不到五成,激增至八成。拜壽險業普遍增資,以及金融資產回升之賜,金融業總資產更增加了二.三八兆,是前一年的增加的二.八倍。


二○○九年金融業前十大排名,分別是:國泰人壽保險(1)、富邦人壽保險(2)、南山人壽保險(3)、新光人壽保險(4)、勞工保險局(5)、中華郵政(6)、中國人壽保險(7)、安聯人壽保險(8)、三商美邦人壽保險(9)、台灣銀行(10)


七成銀行營收衰退 縮衣節食擠出獲利
金融業總營收衰退五%,且營收衰退的企業數還是高達一半,顯示業務經營在大環境下依然艱困。從員工總數的減少,但員工產值平均數卻增加判斷,金融業是靠著降低成本擠出獲利。在二○○八年受傷相對輕微的銀行業尤為明顯,百大金融業當中,銀行業上榜的有三十五家,其中營收衰退的銀行就至少有二十五家。進榜銀行整體營收成長率平均衰退了一五.五七%,但獲利率卻有六.一八%。

重災區的人壽與證券業 成長力道強
相較於銀行業錢賺得辛苦,人壽保險業、證券業二○○九年可是相對風光,平均營收分別成長二二.四七%與一二.二九%,總算大吐○八年重災區的怨氣。去年低利率環境下的豐沛資金炒熱了投資市場,讓與投資密切相關的保險業、證券業大發投資財。

但低利率下,傳統保單因保費變貴更難賣,投資型保單的初年度保費收入更大幅衰退,讓許多壽險公司投資得意,卻在主業務失意。為了搶就本業,於是許多壽險公司便在○九年將產品轉為提供比銀行定存利率還高的利變年金,一來降低保單資金成本,二來滿足大批定存族的需求。去年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的初年度保費單靠利變年金,就分別賺了超過一千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