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行大義 卷十四 論雜配

其一 論配五色

 『左氏傳』子產曰:「發為五色.」蔡伯喈云:「通眼者為五色.」『黃帝素問』曰:「草性有五.」
 章為五色者:東方-木,為蒼色,萬物發生,夷柔之色也.南方-火,為赤色,以象盛陽炎燄之狀也.中央-土,黃色,黃者地之色也.故曰:「天玄而地黃.」西方-金,色白,秋為殺氣,白露為霜.白者,喪之象也.北方-水,色黑,遠望黯然,陰闇之象也.溟海淼邈,玄闇無窮,水為太陰之物,故陰闇也.
 『孝經援神契』言:「土之精黃,木之精青,火之精赤,金之精白,水之精黑.」『春秋考異郵』云:「北狄之氣生幽都,色黑,如群畜穹閭.南夷之氣生交趾,色赤,聚隅如旛旗鳥頭.東夷之氣生菜柱,色蒼,搔撽布散,如林木.西夷之氣生沙丘,色白,鋒積如刀刃之浮.中央土會,色黃,如城郭之形.黃氣四塞,土精舒.」此五者為正色,其變色亦五.






論配五色 五正色:   正色 說  明 東方木 蒼色 萬物發生,夷柔之色。 南方火 赤色 象盛陽炎燄之狀也。 中央土 黃色 地之色也。 西方金 白色 秋為殺氣,白露為霜。白者喪之象也。 北方水 黑色 遠望黯然,陰闇之象也。溟海淼邈,玄闇無窮,水為太陰之物,故陰闇也。 五變色:   變色 說  明 東方木 綠色 土戊畏於木,故以妹己妻甲,以黃入於青,故東方閒色綠也。詩云:綠兮,衣兮,刺閒色,亂正色也。 南方火 紅色 金庚畏於火,故以妹辛妻於丙,以白入於赤,故南方閒色紅。論語鄉黨曰:紅紫不以為褻服。 中央土 驪黃色 水壬畏於土,故以妹癸妻戊,以黑入於黃,故中央閒色驪黃。 西方金 縹色 木甲畏於金,故以妹乙妻庚,以青入於白,故西方閒色縹也。 北方水 紫色 火丙畏於水,故以妹丁妻壬,以赤入於黑,故北方閒色紫也。孔子曰:惡紫之奪朱也。 論配五色(3)   生氣 死氣 青 如翠羽 如草滋 赤 如雞冠 如衃血 黃 如蟹腹 如枳實 白 如豕膏 如枯骨 黑 如烏羽 如水苔   初來之時 盛王之時 欲去之時 青氣 如麥生 如樹葉青 如水上苔 赤氣 如赭柱 如朱丹 如乾血 黃氣 如蠶如絲 如博碁 如枯葉 白氣 如璽璧 如粉上光 如鮮(羊?)錢 黑氣 如死馬肝 如漆光 如苔垢 情緒 外顯之色 喜 黃 怒 赤 憂 青 喪 白 哀 黑


其二 論配音聲

論配聲音 聲 通於耳者為聲。獨發者,謂之聲 音 合和者,謂之音。   五聲 說 明 青 角(ㄐㄩㄝˊ)聲 角者,觸也,陽氣蠢動,萬物觸地而生也。 白 商聲 商者,章也,物成章明也。 黑 羽聲 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覆之也。 赤 徵(ㄓ ˇ)聲 徵者,祉也,萬物大盛蕃祉也。 黃 宮聲 宮者,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之經。 五聲   說   明 宮 君 宮亂則荒,其君驕。 商 臣 商亂則陂,其臣壞。 徵 事 徵亂則哀,其事勤。 羽 物 羽亂則危,其財匱。 角 民 角亂則憂,其民怨。 五者不亂,則天下和平,無弊敗之音。 五行 音 聲 木 角 呼 火 徵 笑 土 宮 歌 金 商 哭 水 羽 呻 樂者,音之所由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感者 其聲 哀心 啾以殺 樂心 嘽以緩 喜心 發以散 怒心 粗以厲 貞心 直以廉 愛心 和以婉 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後動。 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故:聲成文,謂之音。 治世之音 安 以樂其政和 亂世之音 怨 以怒其政乖 亡國之音 哀 以思其民困 誠在其中,必見諸外,以其見,占其隱,以其細,占其大。聲象其實,氣初生物,物生有聲,聲有剛、柔、清、濁。好惡咸發於聲,故聖人聽其聲,觀其色,知其善惡。 心氣 其聲 嘩誕 流散 順信 順節 鄙戾 腥醜 寬柔 溫和 聲成文,謂之音,故因五聲而有八音。 物以三成,以五立,三與五如八,故音以八。 八音:「金、石、絲、竹、土、木、匏、革」,以發:「宮、商、角、徵、羽」也。 八音   主 金 鍾 兌 石 磬 坤 絲 絃 離 竹 管 坎 土 塤 艮 木 柷圄 乾 匏 笙 巽 革 鼓 震   主 樂器 說  明 坎 冬至 管 宮者君之象,人有君,然後萬物成,氣有黃鍾之宮,然後萬物調,所以始正天下也。能與天地同儀,神明合德者,則七始八終,各得其宜。而天子穆穆,四方取始,故樂用管。 艮 立春 塤 陽氣始出,言雷動百里,聖人授民田,亦不過百畝,此天地之分,黃鍾之度九而調八音。故聖人以九頃成八家,上農夫,食九口,中者七口,下者五口,是為富者不足以奢,貧者無飢餒之憂,三年餘一年之蓄,九年餘三年之蓄,此黃鍾之所成,以消息之和,故樂用塤。 震 春分 鼓 天地陰陽分均,故聖王法,承天以立五均。五均者,六律調五聲之均也。音至,眾也,聲不過五;物至,蕃也,均不過五。為富者慮貧,強者不侵弱,智者不詐愚,市無二價,萬物同均,四時當得,公家有餘,恩及天下,與天地同德,故樂用鼓。 巽 立夏 笙 萬物長短各有差,故聖王法,承天以法授事焉,尊卑各有等,於士則義讓有禮,君臣有差,上下皆次,治道行,故樂用笙。 離 夏至 絃 陽始下,陰又成物,故聖王法,承天以法,授衣服制度,所以明禮義,顯貴賤,明燭其德,率之以度,則女功有差,男行有禮,故樂用絃。 坤 立秋 磬 陽氣方入,陰氣用事,昆蟲首穴欲蟄,故聖王法之,授宮室度量,又章制有宜,大小有法,貴賤有差,上下有順,故樂用磬。 兌 秋分 鍾 天地萬物人功皆以定,故聖王法,承天以定爵祿。爵祿者,不過其能,宮為君,商為臣,商,章也,言臣章明君之功德,尊卑有位,位有物,物有宜,功成者爵賞,功敗者刑罰,故樂用鍾。 乾 立冬 柷梧 陰陽終而復始,萬物死而復蘇,故聖王法,承天以制刑法,誅一動千,殺一感萬,使死者不恨,生者不怨,故樂用柷梧。   尚 瓦、絲、琴、瑟 宮 瓦絲皆大也,故尚宮,子母相應之道。 鍾、金 羽 鍾金尚羽,亦然。 石 角 石尚角者:石,金也,與角為牝杜相和之義。 匏、竹 徵 匏,土也;竹,木也,尚徵,亦子母相應也。 革、木 商 革木俱角,尚商,亦以牝牡相和也。 呂以和樂,律以平聲,金石以動之,絲竹以行之,歌以詠之,匏以宣之,瓦以贊之,革木以節之,物得其常曰樂,所奪曰擊,相保曰和,細大不踰曰平。 宮聲 和以舒,其和博,以柔動脾。 商聲 散以明,其和溫,以虛動肺。 角聲 防以約,其和靜,以清動肝。 徵聲 敗以疾,其和平,以均動心。 羽聲 疾以虛,其和短,以散動腎。 黃帝兵決云:兩敵相當,使人去敵營一百二十步,以管注耳,聽之: 聞 聲 其將 隆隆如車、如雷、如鼓聲者 宮 寬和有信 金石相和,轟轟擊攻,如鍾磬、霹靂聲者 商 威怒好殺,宜數忿之。 如奔馬、炎炮、掣裂聲者 徵 猛烈勇敢,難與爭鋒。 肅肅習習,如動樹木,如人呼愁愁聲者 角 仁恕不可欺。 滔滔如流水揚波,激氣相笑聲者 羽 貪冒多姦謀。 審此五音,以知敵性。候風之聲,亦皆如之。


其三 論配氣味

論配氣味 氣 通鼻者為五臭。 味 通口者為五味。氣為五味。 五味 五臭 季節 酸 羶 春 春之日,其味酸,其臭羶,木之臭味也。羶者,羊臭,春物氣與羊相類,木所以酸者,象東方萬物之生。酸者,鑽也,言萬物鑽地而出生,五味得酸,乃達也。酸之言,端也。氣始生,專心自端也。 苦 焦 夏 夏之日,其味苦,其臭焦,火所以苦者,南方主長養也。苦者所以長養之,五味須苦,乃以養之。苦者,勤苦乃能養也。苦,快也。臭焦者,陽氣蒸動,燎火之氣也。焦者,火燒物有焦燃之氣,夏氣同也。 甘 香 季夏 季夏之日,其味甘,其臭香。土味所以甘者,中央,中和也。甘,美也。甘者,食常言,安其味也。甘味為五味之主,猶土之和成於四行也。臭香者,土之氣,香為主也。 土得其中和之氣,故香也。 辛 腥 秋 秋之日,其臭腥,其味辛,西方殺氣,腥也。未熟之氣,腥也。西方,金之氣,象此味辛者,物得辛,乃萎殺也。亦云:故新之辛也,故物皆盡新,物已成,故云新。陰害,故辛殺義,故辛剌。陰氣使其然也。 鹹 朽 冬 冬之日,其味鹹,其臭朽。朽者,水之氣也,若有若無,言氣微也。亦云:水者受垢濁,故其臭腐朽也。朽爛之氣,北方氣同此,其味鹹者,北方物鹹,所以堅之也。猶五味得鹹乃堅也。鹹者,銜也。 鹹者鎌。鎌,清也。至寒之氣,故使其清而鹹。 五味   穀 果 菜 畜 石 草 蟲 甘 蜜 米 棗 葵 牛 玉 茯苓 蜚零 辛 薑 黍 桃 蔥 雞 金 桂心 蚿 苦 酒 麥 杏 薤 羊 雄黃 天門冬 蛇蚺 酸 醯 麻 李 韭 犬 曾青 五味子 伊威 鹹 鹽 大豆 栗 藿 彘 赤石脂 玄參 蜥蜴 藥食之物,皆是五行氣所生,氣有偏,故其味則別。 五穀 五行 說  明 房 金 房,胡麻之屬。房,方也,象金裁割,體方正也。 芒 木 芒,大小麥之屬。芒者,取其鋒芒纖長,象木生出地,如鋒芒也。 莢 水 莢,大小豆之屬。莢,狹也,象水流長而狹也。 散 火 散,[黍麻]黍之屬。散,舒也,象火氣溫暖,物舒散也。 萃 土 萃,稷粟之屬。萃,聚也,象萬物皆聚於土,乃為用也。 五果 五行 說  明 皮 金 皮,柑橘之屬。皮,取其厚急,如金氣衰老,物至西方而急縮也。 子 木 子,梨之屬。子,取其含潤,如木生光潤,子實茂盛。 殼 水 殼,胡桃栗之屬。殼,取其肉在內,堪食,如水,陽在內,堪能容納也。 核 火 核,桃李之屬。核,取其在肉內,不堪食,如火,陰在內,無所堪容。 房 土 房,蒲桃之屬。房,取其結聚,如土,物皆聚也。 五食 季節 說  明 麥、羊 春 麥有孚甲,故屬木。羊,火畜,春氣猶寒,以此安性。甲乙以羊麥俱苦,皆是火味。鄭玄云:羊,火畜,同;以麥屬木,此是取其孚甲之形用,溫還同 菽、雞 夏 菽有孚甲而堅,合於水。菽鹹、雞辛。雞振羽翼,有陽性也,則是酉鳥,屬金為實。 稷、牛 中央 稷是穀之長,牛是土畜,以其甘和,故象於時。 麻、犬 秋 麻屬金,犬亦金畜,故從秋也。麻犬俱酸。酸是木味,用調金氣,以少陽之氣味,調少陰之氣。秋以少陽和於少陰,為有殺氣,故以生味相補。 黍、豕 冬 黍,舒散,屬火。豕,水畜,兼其水火,以為冬食。黍色赤,性熱,故以為火。 此之五食,義有不同。春猶寒,食溫;夏方熱,食寒,此意可解。甘味和,故隨時適用,此亦可解。秋冬兩食,此應宜熱,所以不熱,其故何也?蔡邕解,直云:食味相宜。 今廣鄭言:少陽、太陽,其氣舒散;少陰、太陰,其氣斂閉,故河上公,解老子言:躁氣在上,陽氣伏於下,所以故寒;靜氣在上,陰氣伏於下,所以故熱。人體陰陽,義亦如是。 春夏舒散,陽氣開發,宜以溫食,用和陰氣。秋冬閉斂,陽氣在內,宜用寒食,以調陽氣。冬兼水火,又異於秋,正以藏閉之時,事甚於秋,故均以水火也。 周禮天官云: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宜從時氣。春食須多酸,夏食須多苦。) 四時之味,各隨時氣所當,故逐時鹹苦酸辛,養體之宜。土既居中,總載四財,是以四時味,兼須甘味以調之。 會膳食之所宜: 牛 宜 稌。(稌,稻也) 羊 黍 豕 稷 犬 梁 鳥 麥 魚 菰。(菰,彫胡也) 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藥效 酸 養骨 苦 養氣 甘 養肉 辛 養筋 鹹 養脈 此並相扶之義。 人食 病  症 無極鹹 使腎氣盛,心氣衰,令人發狂喜、衄吐血,心神不定。 無極辛 使肺氣盛,肝氣衰,令人懦怯悲愁,目盲髮白。 無極甘 使脾氣盛,腎氣衰,令人癡淫,泄精、腰背痛、利膿血。 無極苦 使心氣盛,肺氣衰,令人果敢、輕死、欬逆、胸滿。 無極酸 使肝氣盛,脾氣衰,令人穀不消化、喑聾癥固。 此五藏相制剋之義。 五賊 口嗜而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賊也,故名五賊。 酸 酸入肝。病在筋,無食酸 辛 辛入肺。病在氣,無食辛 苦 苦入心。病在血,無食苦 甘 甘入脾。病在肉,無食甘 鹹 鹹入腎。病在骨,無食鹹 疾病 禁食 宜食 說  明 肝病 辛 麻、犬肉、李、韭 禁食:此皆所惡之味,故禁。 宜食: 肝、心、腎三藏,實,故各以其本味補之。脾、肺,虛,故以其子母相養者也 心病 鹹 麥、羊肉、杏、薤 脾病 酸 雞肉、桃、黍、蔥 肺病 苦 糯米飯、牛肉、棗、葵 腎病 甘 大豆、黃黍、彘肉、藿 五味  生 五藏 鹹 肝 酸 心 苦 脾 甘 肺 辛 腎 五臟宜五食: 五藏 色 宜食 列  舉 肝 青 鹹 稻米、牛肉、棗 心 赤 酢 犬肉、李 肺 白 甘 麥、羊肉、杏 脾 黃 苦 大豆、豕肉、粟 腎 黑 辛 黍、雞肉 皆以所生能養其子也。 五味之入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五味 所走 多食所病 酸 筋 令人癃 鹹 血 令人渴 辛 氣 令人洞心 苦 骨 令人攣 甘 皮 令人惡心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氣味合而服之,隨四時、五藏所宜也。 人宜食: 色 宜食 黃 甘 青 酸 黑 鹹 赤 苦 白 辛 此皆依本體所宜。 食水者 善游能寒 食土者 無心不息 食木者 多力不治 食草者 善走而愚 食桑者 有緒為蛾 食肉者 勇敢 食氣者 神明而壽 食穀者 惠巧 不食者 不死而神 此皆氣味之類,故附而述之。


其四 論配臟腑

論配藏府 藏府者,由五行六氣而成也。藏則有五,稟自五行,為五性。府則有六,因乎六氣,是曰六情。 藏 以其藏於形體之內,故稱為藏,亦能藏受五氣,故名為藏 府 以其傳流受納,謂之曰府。 五藏   說  明 肝 木 肝之為言,扞也。 心 火 心之為言,任也,任於思也。 脾 土 脾之為言,辨也,所以積精稟氣。脾者,弁也。 肺 金 肺之為言,費也,情動得序也。 腎 水 腎之為言,寫也,以竅寫。 五藏   說  明 肝 仁 肝,木之精,仁者,好生。東方者,陽也,萬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柔。 心 禮 心者,火之精,南方,尊陽在上,卑陰在下,禮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光。 脾 信 脾,土之精,土主信,任養萬物為之,象生物無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黃。 肺 義 肺,金之精,義者,能斷。西方,殺成萬物,故肺象金,色白而有剛。 腎 智 腎,水之精,智者,進而不止,無所疑惑,水亦進而不惑,故腎象水,色黑。水陰,故腎雙。 五藏 性 天干主之 肝 靜 甲己 心 躁 丙辛 脾 力 戊癸 肺 堅 乙庚 腎 敬 丁壬 五藏 雌雄 色 時 日 說  明 肝 牡藏 青 春 甲乙 肝者,魂之所居,陰中之小陽,故通春氣。 心 牡藏 赤 夏 丙丁 心者,生之本,神之所處,為陽中之大陽,故通夏氣。 脾 牝藏 黃 季夏 戊己 脾者,倉廩之本,名曰興化,能化糟粕,轉味,出入至陰之類,故通土氣。 肺 牝藏 白 秋 庚辛 肺者,氣之本,魄之所處,陽中之少陰,故通秋氣。 腎 牝藏 黑 冬 壬癸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所處,陰中之太陰,故通冬氣。 五官   說  明 鼻 肺之官 肺病,喘息、鼻張。鼻以空虛納氣,肺亦虛而受氣,故也。 目 肝之官 肝病,目閉、眥青。肝,木藏也,木是陽,東方顯明之地,眼目亦光顯照了,故通乎目。 口、脣 脾之官 脾病,口、脣黃乾。口是出納之門,脾為受盛之所,口能論說,脾能消化,故以相通。 舌 心之官 心病,舌卷短、顏赤。凡資身養命,莫過五味,辨了識知,莫過乎心,五味之入,猶舌知之,萬事是非,猶心鑒之,心欲有所陳,舌必言之,故心應以舌。 耳 腎之官 腎病,權與顏黑黃、耳聾。腎,水藏,水,陰也,北方陰暗之地。耳能聽聲,聲是陰微之象,故通乎耳。地曰洞聽,主耳,耳主腎。地,陰也,耳法虛則納聲。水主虛,陰主虛,陰主幽,陰聲又非恒如月盈虛也。 五藏候在五官,口、舌二官共在一處,餘不共者。口是脾候,脾,土也。舌是心候,心,火也。共處者,土寄治於火鄉也,舌在口內者,火於五行不常見也,須之則有,不用則隱,如舌在口內,開口即見,閉口則藏。又心為身之主,貴,故在內也。土王四季,故口四合也。 六府   說  明 大腸 雨 肺合大腸,大腸為傳道之府。肺通於鼻,鼻出入氣,大腸傳道,五穀氣之道,故為其府。 小腸 陰 心合小腸,小腸為受盛之府。心通於舌,舌進五味,小腸納之,故為受盛之府也。 膽 風 肝合膽,膽為中精之府。肝通於目,目是精明之物,又精神之主,故曰為中精府也。 胃 明 脾合胃,胃為五穀之府。脾通於口,口入五穀,而胃受之,故為其府。 三焦 晦 三焦孤立,為中瀆之府。五藏各合一府,三焦獨無所合,故曰孤立,處五藏之中,通上下行氣,故為中瀆府也。 膀胱 陽 腎合膀胱,膀胱為津液之府。腎是水藏,膀胱空虛,受水,水,清氣則為津液,濁氣則為涕唾,故以為其府。 五藏而有六府,亦如六氣因五行生也。又如五性生六情也。   應 其榮 主 說  明 皮 大腸 毛 心 心是身之君,皮是身之城郭,毛是身之羽衛,大腸是氣之道路也,故並相通。心是火藏,大腸是金府,故以配焉,丙辛之所主也。 脈 小腸 色 腎 腎,水也。脈是血之溝渠,通流水氣,色是人之光采,血氣若盛,則容色壯悅;血氣若衰,則容顏枯悴。腎為水藏,小腸既受盛容著水氣,又是火府,故以配之,丁壬所主也。 筋 膽 爪 肺 筋是皮內之剛強也,爪是皮外之剛利也。肺是金藏,膽有剛精之性,又是木府,故以相配,乙庚所主也。 肉 胃 脣 肝 胃能消化五穀,精氣為肉,五穀從口而入,故榮潤在脣,肝是木之藏,仁而能生,胃是土府,故以相配,甲己所主也。 腠理、毫毛  三焦、膀胱  髮 脾 毫毛因籍津潤,腠理本自開通,脾,受資味之所,因資味而得津潤開通,因津潤開通而生毛髮。書云:髮是血之餘,脾是土之藏,三焦、膀胱並為水之府,故以相配,戊癸所主也。 脾配二府,餘四藏,各配一府者,脾是土藏,土為君道,君即陽也,陽數一,故藏不二也。三焦、膀胱並是水府,水為臣道,臣即陰也,陰數偶,故府有二也。   生 說  明 脾 骨 脾,土也,土能生木,骨是身之本,如木立於地上,能成屋室,故脾生之。 腎 筋 筋是骨之經絡,脈以流注,筋以相連節,並通血氣,腎,水,故生之。 肺 革 肺,金也,金能裁斷,革亦限斷,故肺生之。 心 肉 心,火也,肉是身之土地,故心生之。 肝 爪、髮 肝,木也,爪是骨之餘,髮是血之餘,皆水木之氣,故肝生之。以肝生筋,亦木氣之義,筋有枝條,象於木也。 仁慈惠施 肝之精 悲哀過度則傷肝,肝傷則令目視芒芒。 禮操列真 心之精 喜怒激切傷心,心傷則疾衄吐逆。 和厚篤信 脾之精 縱逸貪嗜則傷脾,脾傷則畜積不化,致否結之疾。 義惠剛斷 肺之精 患憂憤勃則傷肺,肺傷則致欬逆失音。 智辨謀略 腎之精 勞欲憤滿則傷腎,腎傷則喪精損命。 五藏 說   明 肝 將軍之官 謀慮出焉 本性仁,仁者必能深思遠慮,恒欲利安萬物,將軍為行兵之主,必以謀慮為先,故兵書曰:兵以仁舉則無不從,得之以仁,分則無不從悅。又曰將無謀,則士卒憂;將無慮,則士卒去,故肝為將軍,出謀慮也。 心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火,南方,陽,光輝,人君之象。神為身之君,如君南向以治。易以離為火,居太陽之位。人君之象:人之運動、情性之作,莫不由心,故為主守之官,神明所出也 脾 倉廩之官 五味出焉 萬物生則出土,死亦歸之,五穀之入,脾以受之,故五味之出,亦由於此也。 肺 相傅之官 治節出焉 金能裁斷,相傅之任,明於治道,上下順教,皆有禮節,肺於五藏,亦治節所生。臣章明君德,以齊上下,相傅,賢所由也。 腎 作強之官 伎巧出焉 水性是智,智必多能,故有伎巧,功則自強不息也 藏 說   明 心 神 神以神明照了,為義言:心能明了萬事,神是身之君,象火。魂為木氣,通於目。 腎 精 精以精靈叡智為稱,亦是精智氣腎。水,智巧,故精藏焉。神為火氣,通於舌。 脾 志 脾土主總四行,多所趣向,志以心願趣向為目,故藏於脾。志為土氣,通於口。 肝 魂 魂以運動為名,肝是少陽,陽性運動,木性仁,故魂亦主善,故藏於肝焉。魄為金氣,通於鼻。 肺 魄 魄以相著為名,肺為少陰,陰性恬靜,金主殺魄,又主惡,故以藏之。精為水氣,通於耳。 五藏所主,乃以神、精、志、魂、魄五種,就陰陽論,唯有二別:陽曰魂,陰曰魄。     說   明 魂 陽 天氣 五氣清微,為「精、神、聽、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於鼻,與天通。 魄 陰 地氣 五味濁溽,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於口,與地通。 人,精神者,天之有也;骸骨者,地之有也。精氣入其門,而骸骨反其根。 神 陽魂 氣之清者 鬼 陰魄 氣之濁者 屬 魂 生氣之源 生氣之精 精 魄 囊 死氣之舍 神 此並明人身有「魂、魄」二別。 魂藏肝,魄藏肺 魂既屬天,天氣為陽,陽主善,尚左,居肝,在東方木位。魄既屬地,地氣為陰,陰主惡,尚右,故居肺,在西方金位。(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五氣藏於心,五味藏於胃 氣則是陽,以藏受之。心為火藏,陽氣所處;味則是陰,以府受之。胃為五穀之府,味之所處。心主精神,胃主受納,不乖魂魄陰陽之理。 魂有三,魄有七 陽數奇,陰數偶,奇數始於一,一則元氣,魂雖是陽,非曰始元,一後次三,故魂數三。又云:因天地二氣合而生人,人又一氣,三材各一氣,故魂有三。陰數二,二亦陰之始,魄雖是陰,又非元始,次二後四,陰不孤立,必資於陽,就魂之三,合而成七。 魂在東方,取震數三;魄居西方,取兌數七。三魂七魄合而為十,是應天五行,地五行,兩五合為十,共成人也。五是天五氣、地五味也。 魂有五,魄有六 道家三皇經以五藏神為五魂,六府神為六魄,此亦五行、六氣之義也。


其五 論配五常

論五常 五常者:仁、義、禮、智、信也。行之終久,恒不可闕,故名為常。亦云五德。以此常行,能成其德,故云五德。而此五德,配於五行。 木神則仁,金神則義,火神則禮,水神則智,土神則信。 歲星於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虧,貌失,逆春令,傷木氣,罰見歲星。 熒惑於人,五常,禮也;五事,視也。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氣,罰見熒惑。 太白於人,五常,義也;五事,言也。義虧,言失,逆秋令,傷金氣,罰見太白。 晨星於人,五常,智也;五事,聽也。智虧,聽失,逆冬令,傷水氣,罰見辰星。 鎮星於人,五常,信也;五事,思也。仁義禮智,以信為主;貌言視聽,以思為正。四事皆失,鎮星乃為之動。 夫五常之義,仁者以惻隱為體,博施以為用。禮者,以分別為體,踐法以為用。智者,以了智為體,明睿以為用。義者,以合義為體,裁斷以為用。信者,以不欺為體,附實以為用。 其於五行,則木有覆冒滋繁,是其惻隱博施也。火有滅暗昭明,是其分別踐法也。水有含潤流通,是其了智明睿也。金有堅剛利刃,是其合義裁斷也。土有持載含容,以時生萬物,是其附實不欺也。 鄭玄及詩緯以土為智者,以能了萬事,莫過於智,能生萬物,莫過於土,故以為智。水為信者,水之有潮,依期而至,故以水為信。此理寘證狹於義乖也。 其於五經,則仁以配易,其位東方。禮以配火,其位南方。義以配傳,其位西方。智以配詩,其位北方。信以配尚書,其位中央。 易配東方仁者:易是創制之書,包括萬有,有變易之義。東方,四時之始,仁化能生,易故就新,又帝出震,始作八卦,故以配仁。 禮配南方者,禮能齊上下之法,別貴賤之差,君臣父子莫不以禮節之。如火能成就五味,明照萬物,故以南方配禮。 傳配西方義者:春秋是魯史,褒貶得失,是時王道既衰,諸侯力爭,戰伐之事,靡不書之,合義者褒,失德者貶,如金以義斷,裁制萬物,故以配義。 詩配北方智者:詩言其志,以為風刺,有陰微之辭,和潤人情,動鬼神,感天地,以善惡之事,吟詠於聲樂,使聞者有益於行,作者無咎於身,如水潛流,無所不潤,故以智配。 尚書配中央信者:此是上古之書,傳述帝王之言,信誓之事,靡不存焉,可宗尚故,如土有信,以時生物,四時所宗,故以信配。 經即常也。亦云:由也。亦云:法也。述經由事,故云:由也。理可法則,故云:法也。 常為訓典,故即常也。然經體即為常法,其當體各備五常,事有所專,但以一方為主,未論文義,故不備說,五常之行,由經而明,故以配釋。


其六 論配五事

論五事 五事者:蓋以人事配五行也。 五事 五行 說   明 貌 木 貌曰恭,恭作肅。貌曰恭者:天子之恭曰穆,穆上恭肅,則下敬矣。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在體曰恭,加於人,施於事曰敬。貌之不恭,是謂不肅。肅,敬也。 夫洪範所陳五事,貌為首者。 於易,貌為震,震為木,木可觀也。故經列三德,而服為其上。 詩云:敬慎威儀,惟人之則,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臣有威儀,故能長守其職。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威儀。 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不亦威而不猛。不嚴以蒞之,則人不敬,故失威儀之節,怠慢驕恣,謂之狂。狂則下不肅矣。下不敬,則上無威。 夫不敬其君,不從其政,則陰氣勝。陰氣勝,則水象至,故曰厥罰常雨。雨,則飢寒至。飢寒至,則上下不相信,大臣姦軌,民為寇盜,民多被刑,則其服妖。服妖者,輕剛漂泆暴慢之服,以象風氣之化也。 視 火 視曰明,明作哲。 視者,南方目之象。視曰明,明以知人為本,於易為離。離為火,為目。 夫視不明,微弱不知,所信必長伺黨,仇親同類,如此賢者不進。賢者不進,則不肖者不退。不肖者不退,則犯上者不誅,無罪者橫罰,百職廢壞,庶事滯塞,教政舒緩,故曰厥罰常燠。常燠,則冬氣泄。冬氣泄,則不塞,春夏氣錯,疾疫起矣。犯上者不誅,則草犯霜而不死,貪取百姓之財,則蝗螟亦食人之食矣。此皆視之所象也。 思 土 思曰叡,叡作聖。 思者,心為五事之主,猶土體為五行主也。於易,為坤。八正之氣,亦起於八風。風者,四時之主。 思,心得謂之容。容者,能容畜臣子,故謂之聖也。思心不得,四者皆失,則不能容畜臣子,故曰思心不容,是謂不聖,過在霿亂失紀。故風者,於易,巽也。在三月、四月,純陽而治,於陽則為陰,於陰則為陽,大臣之象。君既霿亂,則大臣專恣。大臣專恣而陰氣盛。陰氣盛則應,故厥罰常風。陰氣多者,陰而不雨,其甚也。常陰暗者,苞承於心,心氣傷,則為暗妖。 易曰坤,為牛。坤,土也,土氣傷,則牛多死。又曰土為內事,內事亂,則有華孽,此皆思之事也。 言 金 言曰從,從作乂。 言者,於易之道曰兌。兌曰口言之,象人君言出令行則從。故易曰:悅以使民,民忘其勞;悅以犯難,民忘其死。是以明君薄斂而厚祿,賞宜從重,罰宜從輕,則順民心,故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此得民心。民心得,則眾歸之。眾歸之,則民沒世且不忘之,況乎從其令也。 若君失眾心,政令不從,亢陽自消,群陰不附,而下畏君之重刑,則陽氣勝。陽氣勝,則旱,故曰厥罰常暘。常暘,則飢貧。飢貧,不足。不足,不敢正言,則先發於歌謠之口也。氣逆則惡言至,蟲蝗生,皆口事也。 聽 水 聽曰聰,聰作謀。 聽者在耳,耳者於易,坎也。古者聖王有進善之旌,敢諫之鼓,謀於芻蕘,所以博延而廣聽也。人君不好謀,則下莫敢言。下莫敢言,則上無所聞。上無所聞,則不聽。不聽者,由不謀政事,故曰不聽。無所聞知,庶事擁屈,怨在心口,喜怒不節,故曰急也。夫寒者,急物。冬物皆枯急。枯急,故厥罰常寒。常寒則不生百穀。不生百穀,則民貧窮矣,故妖生於耳,以類相動,則有鼓妖聲音之類。坎為彘,耳氣傷,有彘禍。水色黑,有黑交此,皆聽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enda9727 的頭像
    brenda9727

    漂泊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