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43年7月10日﹐盟軍在西西裡島登陸成功。當時﹐在長達110公裡的正面上﹐ 選擇了幾個地點同時實行登陸﹐此種作法起了較好的保證作用。這和1915年協約國 軍在加利波利半島(在土耳其)實施登陸的情況一樣﹐正面的寬度也大體差不多。盟 軍在西西裡島的登陸﹐曾使德意兩國軍隊陷入艱難境地﹐他們摸不清對方的主要突 擊方向究竟在哪裡﹐因而在敵軍上陸的關鍵時刻﹐德軍竟無法及時施行反擊。這一 情況很有利于英軍第8集團軍在該島東岸的進攻﹐使他們少遇到很多阻擾﹐較快地粉 碎了敵人的抵抗。軸心國軍司令部曾經進行了錯誤的估計﹐把防御的重點放在西西 裡島的西部沿岸﹐因為那裡距離盟軍北非基地最近﹐而且又有較多的港口﹐認為盟 軍的主力一定會在那裡登陸﹐結果使自己的部隊吃了大虧。盟軍把主要突擊指向了 該島的東南沿岸﹐因而使其突擊在戰略上具有了間接路線的特點。蒙哥馬利的部隊 上陸以後﹐4天時間即沿著東岸向北突進了65公裡﹐幾乎毫無阻礙地走過了抵達墨西 拿海峽的一半路程﹐只在到達卡塔尼亞郊區時才被德軍擋住。
巴頓將軍的美軍第7集團軍也成功地實施了登陸﹐並在蒙哥馬利部隊以西鞏固了 登陸場。他的部隊上陸以後﹐開始向西推進﹐而後轉向北方﹐越過全島﹐到達了巴 勒莫。這很象是足球場上的“聲東擊西”之計﹐使德國人受到了迷惑。出于盟軍的 進攻同時威脅著巴勒莫和墨西拿兩個目標﹐所以加深了敵軍的全面混亂。
意大利軍隊的抵抗﹐在這次戰役一開始就崩潰了﹐結果使墨索裡尼政權隨即跟 著垮臺。
意大利退出戰爭以後﹐防衛西西裡島的重擔完全落到了德軍肩上。當時﹐他們 駐守該地的兵力只有2個師﹐而且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員﹐還是剛剛補充的新兵。德軍 統帥部就是依靠這樣一支兵力來抗擊盟軍在西西裡島登陸的。盟軍准備實施登陸的 部隊﹐超過了12個師﹐其中﹐擺到第一梯隊上陸的﹐就有7個師的兵力。德軍雖然只 有2個戰斗力較弱的師﹐而且已經喪失了空中掩護﹐但他們仍然堅持了1個多月的時 間﹐阻滯了盟軍在西西裡島上的進軍。後來﹐這些德軍部隊還在高射炮火掩護之下 安全地渡過了墨西拿海峽﹐撤到了意大利本土。德軍成功地撤過墨西拿海峽﹐不僅 說明他們只有頑強的戰斗素質﹐而且反映出盟軍的進攻方式愈來愈直接化了。當然﹐ 這裡也有地形頗為復雜的因素。
巴頓的部隊佔領巴勒莫並掃清西西裡島西部的殘敵以後﹐隨即調頭東向﹐配合 蒙哥馬利行動﹐同時發起對墨西拿的進攻。西西裡島的東北角是一個三角形﹐全部 都是山地。因此﹐德軍不僅可以利用有利的地形條件來組織防御﹐而且能夠隨著部 隊向三角頂端的撤退而逐步縮小正面﹐從而使其防御兵力的密度不斷增大。同時﹐ 盟軍方面則由于進攻正面不斷縮小而自己的兵力優勢過大﹐反而遇到了愈來愈大的 困難。對了戰略行動的特點來說﹐這倒是一個具有反面意義的重要教訓。至于其他 方面的教訓﹐將可以在下一階段中暴露出來。
侵入意大利
盟軍攻佔西西裡島﹐獲得了一個立足點。這對于進攻歐洲人陸來說﹐是一塊很 好的跳板。由于有了這個立足點﹐他們對于歐洲大陸的威脅也就更加迫近和直接了。 一方面﹐他們可以加快部隊集中的速度﹐另一方面﹐又可自由地選擇實施突擊的方 向。他們有好幾條路線可供選擇﹕最明顯最直接的路線是向“亞平寧大靴”的靴尖 部位進攻﹔此外﹐則可進行一個短程跳躍﹐或者進攻意大利中部﹐或者進攻撒丁島﹐ 或者進攻“亞平寧大靴”的後跟部位。如果是向靴後跟實施進攻﹐那麼﹐部隊將在 殲擊機的掩護范圍以外﹐不可能阻止德軍的空中襲擊。不過﹐要是真的選擇那個方 向﹐倒可能使敵人最難以預料。因為在此以前﹐盟軍方面的所有進攻戰役﹐都是在 殲擊機掩護之下進行的﹐其行動一貫小心謹慎。如果這一次突然不遵守原來的規律﹐ 則有可能對敵人產生出奇制勝的作用。“亞平寧大靴”後跟上的地形﹐對于機械化 部隊的快速前進來說﹐也是最有利的﹐那裡可以沿著亞得裡亞海海岸一直向北開進。 而且﹐在意大利的腳後跟上登陸成功以後﹐又可同時對巴爾干地區和意大利中部構 成威脅。這樣一來﹐德軍最高統帥部便再次面臨著難以判斷盟軍進攻路線的困難境 地。從戰略上來說﹐“亞平寧大靴”的後跟有可能成為德國人的“阿溪裡腳後跟”﹐ 是一個要害之處。可是﹐盟軍的聯合司令部卻決心要把主力集中在能夠以殲擊機掩 護作戰的方向上。直到後來﹐在最後的一個時期﹐才又湊成一支登陸兵力﹐用以在 靴後跟上進行輔助性的登陸。盟軍的基本力量﹐即整個第8集團軍的兵力﹐是在靴尖 部位實施登陸的。後來﹐由英美部隊混合編成了第5集團軍﹐並在那坡利(即今那不 勒斯)以南的薩勒諾地區實行了更大規模的登陸。第5集團軍由美國將軍克拉克負責 指揮。
盟軍在執行入侵意大利的計劃時遇到了不少困難。這不僅因為其戰略路線的直 接性﹐同時也由于政治家們堅決要求意大利實行無條件投降。意大利的多數領袖人 物都希望和平﹐想締結一項和約﹐但是不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那種屈辱﹐不願意承 擔沒有一點自衛保障的責任。當意軍在西西裡島遭到失敗以後﹐意大利本土已面臨 著直接的威脅﹐他們才不得已而推翻了墨索裡尼﹐並開始進行和平談判。但是﹐這 卻需要有相當長的時間來進行各項安排。由于時間上的遲誤﹐引起了軍事行動的暫 時停頓﹐因而使德國人獲得了1個月的喘息時間﹐得以採取緊急的應變措施。
9月3日﹐盟軍開始橫渡墨西拿海峽﹐預計在“亞平寧大靴”的靴尖部位登陸。 登陸以前﹐進行了規模巨大的﹑但卻是毫無成效的強烈轟炸﹐因為德軍在那裡只部 署了1個師﹐而且在盟軍開始渡海之前幾天就往北撤退了。盟軍登陸以後﹐隨即向意 境內地開進﹐但沒有遇到什麼嚴重抵抗。可是﹐他們前進的速度卻非常緩慢。這一 方面是因為地形條件惡劣﹐難以通行﹐另一方面也由于他們過分地小心謹慎了。這 樣﹐在靴尖部位登陸的盟軍﹐對于在薩勒諾地區實施登陸的主力﹐實際上沒有多大 的支援作用。
1943年9月9日﹐盟軍在薩勒諾實行了登陸。這正是意大利宣布投降後的第2天。 雖然如此﹐駐守在那裡的德軍和精神上並沒有遭受多大的震撼﹐他們對盟軍實施了 反突擊。在整整6天的過程中﹐盟軍一直處于非常艱困危險的境地。
克拉克將軍後來詳細地論述了這個事實的本質。他說﹕“德國人分析了當時的 形勢﹐推測到盟軍正在准備第2個登陸。而且考慮到﹐這個登陸必將在殲擊航空兵的 掩護之下進行。由于盟軍的殲擊機要以西西裡島為基地﹐其作戰半徑的最遠點只能 達到那坡利﹐因此德國人估計到﹐盟軍很有可能在那是登陸。于是﹐他們便把自己 的部隊集中在那坡利-薩勒諾地區。這樣一來﹐我們便同德軍的基本兵力遭遇上了。”
我打了著重點的這幾個字是有特別意義的。它們表明﹐敵人已經考慮到﹐盟軍 在制定登陸作戰計劃時必然要以掩護工具的能力為依據。戰役的結局也表明﹐凡是 在敵人可以預期到的方向上採取行動﹐其結果總是受到限制的。盟軍向著敵人密集 的地點實行登陸﹐不僅在有生力量方面遭到了重大損失﹐而且喪失了時間﹐雖然勉 強地擺脫了覆滅的厄運﹐但也走到了慘敗的邊緣。薩勒諾的登陸作戰又一次證實了 這樣一個歷史教訓﹕對于一支軍隊來說﹐把力量集中到敵人早巳料想對方必將來攻 的地段上﹐是極端危險的﹐因為這樣敵人可以及時作好准備﹐易于把進攻者擊敗。 1943年﹐德國駐意大利軍的總司令是凱賽林元帥。他手中總共只有7個師的兵力﹐不 僅要防衛亞平寧半島的南部和中部﹐而且要抽出部分兵力來鎮壓過去的同盟者﹐去 解除意軍的武裝。
與薩勒諾地區的主要登陸形成對比﹐盟軍在“亞平寧大靴”後跟部位所進行的 輔助登陸﹐卻沒有遭到德軍的任何抵抗﹐因而使登陸部隊很快就攻佔了意大利的兩 個優良海港----塔蘭托和布林的西。于是﹐盟軍沿著海岸向北挺進﹐道路暢通無阻﹐ 直奔鐵路樞紐重鎮福賈及其鄰近的機場開去。當時﹐德軍駐守塔蘭托和福賈之間廣 大地區的兵力﹐總共只有1個傘兵師﹐而且還不滿員。
然而﹐盟軍在靴跟部登陸的兵力也只是1個師﹐即英軍的第1空降-傘降師。該師 是“倉促地”受領這一任務的﹐勿匆忙忙地從突尼斯的休息營地乘船到來。因為運 輸船並不多﹐而且又是臨時調用﹐所以﹐他們在意大利上陸時﹐既無坦克﹐也無炮 兵﹐僅有1門榴彈炮﹐幾乎完全沒有摩托化運輸工具。簡單一句話﹐他們缺乏一切最 必要的技術裝備﹐因而無法充分利用對于他們非常有利的條件。
大約過了14天以後﹐盟軍才又派出一支部隊在意大利東海岸布林的西以北的下 一個港口巴裡實行登陸。這支部隊中包括了1個裝甲旅。他們向北挺進﹐沒有遇到什 麼抵抗﹐並且一舉佔領了福賈。這支沿著亞得裡亞海岸北進的盟軍﹐前進到相當深 遠的距離以後﹐便開始威脅到西海岸的德軍的後方。于是﹐那些在盟軍第5集團軍當 面防守著通向那坡利山地和接近路的德軍﹐也就被迫向後撤退了。10月1日﹐盟軍開 進了那坡利。這時距離開始登陸已經3個星期了。然而﹐德軍對于危險局勢的敏感程 度﹐比盟軍所估計的還要靈敏得多。他們頑強地控制著意大利的其余部分(即那坡利 至福賈一線以北地區)﹐解散了意大利的部隊﹐從而消除了盟軍方面由于意大利投降 而獲得的利益。
從此以後﹐盟軍向亞平寧半島北部的推進﹐不得不自己開闢道路﹐而且愈來愈 困難。德國人在開始的時候認為﹐自己無法長期阻滯盟軍向羅馬的推進﹐因而只在 北面等待著盟軍的到來﹐可是﹐他們在後來完全明白了﹐由于正面太窄和地形難以 通行﹐盟軍擠壓在一起﹐其作戰行動自然難以施展﹐以致在使用兵力方面不能不受 到限制﹐竟至喪失了由于登陸作戰所帶來的靈活機動的特點。德國人看到了這種情 況﹐也就大膽起來﹐開始往南派遣援軍去支援凱賽林元帥。
第5集團軍的進攻﹐發展到那坡利以北30公裡處的沃耳土爾諾河一線時﹐曾被德 軍暫時阻住了。爾後﹐他們進到卡西諾﹐在沃耳土爾諾河以北30公裡的加裡格雅諾 河一線﹐又被德軍完全阻止了。在1943年的11-12兩個月裡﹐盟軍進行了一連串的突 擊﹐但始終未能突破那道天然屏障。這時﹐在東海岸實施進攻的第8集團軍﹐也在桑 格羅河一線被德軍阻住。這裡距離福賈已有120公裡。後來﹐盟軍雖然渡過了該河﹐ 但是很快就被德軍封鎖﹐竟至寸步難移。直到1943年底﹐也就是登陸4個月以後﹐盟 軍只不過從薩勒諾北進了110公裡﹐而且其大部分路程都是在9月份走過的。在9月以 後的幾個月裡﹐盟軍的前進速度簡直慢到了極點﹐人們甚至創造了一個叫做“寸進” 的名詞來加以形容。這樣﹐入侵意大利的作戰有如老牛吃草一樣地緩慢﹐咬下一口 以後就慢慢地加以咀嚼。
根據過去長期的經驗來看﹐採取這種戰術有時也能獲得成功﹐但是通常的結果 都不免使人失望。盟軍在意大利進行的這個戰役﹐對于這條規律也不例外。它又一 次提供了例證﹐說明在狹窄的地段上採取直接進攻的方法﹐一般都要導致反面的結 果。
如果沒有足夠廣大的空間用來進行機動﹐那麼﹐單有兵力方面的優勢是遠遠不 夠的。亞平寧半島的寬度﹐在許多地段差不多只有160公裡﹐而且大部分空間都為縱 橫起伏的山地充塞著。由于德軍最高統帥部已決定在南部增加他們的賭注﹐因而那 裡的防御隨即獲得加強﹐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減慢了盟軍在意大利腿部的北進速度﹐ 使其在戰略上變成了爬行。
1944年初﹐盟軍企圖從海上進行一個新的機動﹐即在敵人後方漫長的海岸線上 再選擇一個地點實行登陸。1月22日﹐一支受命在敵軍側翼採取行動的部隊﹐在安齊 奧附近完成了這個任務。該地位于羅馬以南約40公裡。盟軍登陸時﹐那裡只有德軍 2個營的兵力﹐因此﹐登陸部隊只要勇敢地向前躍進﹐不僅可以搶佔掩護著通向羅馬 的門戶阿爾班山地﹐甚至一舉攻佔羅馬城也不是難事。然而﹐盟軍卻不是這樣設想 的。他們認為﹐德軍將對此登陸立即作出抗擊的反應﹐因此﹐便把主要的注意力用 來鞏固登陸場。他們指望﹐敵人將從南面抽調援軍﹐這樣﹐在正面實施進攻的盟軍 主力就可利用敵人抵抗削弱的機會實施突破。可是﹐德軍的行動並沒有符合他們的 願望。
開始﹐德軍並未打算在安齊奧地區組織抵抗。這一事實明朗化以後﹐盟軍司令 亞歷山大便指令那裡的登陸部隊迅速向內地挺進﹐但登陸部隊的指揮官卻沒有認真 執行他的命令。這位指揮官過分地小心謹慎了﹐他拖延了1個多星期的時間﹐沒有採 取有效的進攻行動。這樣一來﹐凱賽林便獲得了機會﹐終于把預備隊調到安齊奧地 區來了。在此同時﹐德軍也在卡西諾地區的正面上阻止了盟軍主力的進攻。1944年 2月3日﹐在安齊奧登陸13天以後﹐德軍對這個登陸場發起了猛烈的反攻。盡管德軍 的進攻終于被擋住﹐但盟軍的登陸場卻大大地縮小了。它的窘境使人們聯想到一個 巨大規模的“集中營”﹐正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給協約國軍在薩洛尼卡登陸 場所取的綽號那樣。
直到1944年5月﹐盟軍在意大利境內的進攻才又在較大規模上恢復起來。這次進 攻是一個大規模計劃的組成部分。當時﹐盟軍方面擬訂了堅決打擊德軍的所謂“偉 大計劃”﹐其中規定﹐意大利境內的進攻應成為預期發起的第一個突擊。緊接這個 突擊1個月以後﹐集結在英國南部的盟軍﹐就要橫渡英吉利海峽而進入法國本土﹐開 始進行諾曼底戰役。在意大利實施進攻和在法國實施登陸以前﹐盟軍都進行了威力 強大的空中襲擊﹐其目的是破壞敵人的補給運輸線。
按照亞歷山大將軍的計劃﹐在意大利戰役的第一階段﹐要從卡西諾的兩側同時 發動新的進攻。這也就是前些時候盟軍進攻被阻的地方。為了確保這次戰役的勝利﹐ 李斯將軍的第8集團軍擴大了自己的作戰正面﹐並把主力從亞得裡亞海方面轉移過來﹐ 緊靠著克拉克將軍第5集團軍的側翼﹐以便協同攻擊“古斯達夫防線”這個筑壘工事 的西段。進攻是在5月11日23時開始的﹐當前任務是攻佔能夠控制通向敵人筑壘地區 接近路的那幾條山間通道﹐因為這正是通到利裡河河谷的狹長出口。
為攻佔東面凱羅山地中的通道而實施的進攻﹐雖然經過好幾天的艱苦戰斗﹐但 並沒有多大進展。不過﹐在卡西諾與地中海海岸之間這個地段上﹐盟軍卻同時在幾 個點上插進了“古斯達夫防線”﹐打開了一些小裂口。其中成效比較大的﹐是儒安 將軍所指揮的法屬殖民地軍。該軍是專門經過山地作戰訓練的。他們沿著一條難以 通行的道路越過了奧雲西山地﹐其進攻產生了出敵不意的奇襲效果。這支軍隊經過 整整72小時的推進以後﹐翻越了奧雲西出﹐再行軍約10公裡﹐爬上了能夠俯瞰利裡 河河谷的高地﹐從而伸出一把“砍刀”﹐對防守“古斯達夫防線”的德軍構成了威 脅﹐削弱了他們的抵抗力。這一態勢給第8集團軍的英國部隊帶來了不少好處﹐使他 們在向谷地推進時減少了很多氣力。于是﹐他們順利地繞過了卡西諾﹐並于18日攻 佔了該城。同時﹐這也給沿著海岸進攻的美軍起了開路作用。
5月23日﹐安齊奧陣地上的盟軍部隊一齊發起總攻﹐從他們所固守的登陸場上開 始實施突擊。當時﹐封鎖這個登陸場的德軍部隊﹐大部分調到南方去了﹐盟軍正好 利用了這個弱點。到了第3天﹐德軍已經不堪承受壓力﹐再也不能守住防線。盟軍突 破防線以後﹐德軍沒有預備隊﹐無法阻止對方擴張戰果。于是﹐盟軍繼續前進﹐投 著阿爾班山地和南部敵軍主力的交通線進行夾擊。
當盟軍在安齊奧地區進行突擊時﹐第8集團軍也在利裡河谷地開始向德軍的最後 一道陣地實行強攻。在發起進攻的頭一天﹐加拿大軍即突破了這個陣地。第2天﹐事 態已很明顯﹐德軍在各個方向都開始向後撤退。安齊奧方向的危險局面加強以後﹐ 德軍的後撤速度更為加快。幾天以後﹐德軍借以直接撤向羅馬的第6號公路被盟軍切 斷﹐于是﹐他們改向東北方向退走﹐沿著險惡的山路實施後撤。這時﹐他們的行軍 縱隊缺乏空中掩護﹐很容易遭受空中襲擊。
盡管還有相當數量的部隊經過這條途徑逃出了陷阱﹐但是德軍已經沒有能力守 衛羅馬城了。達時﹐亞歷山大將軍把所有一切可能集中的兵力調到了自己的左翼﹐ 以便摧垮正在防守阿爾班山地的另一個德軍集團。經過1個星期的頑強苦戰﹐德軍的 抵抗力終于被摧毀了。盟軍佔領了阿爾班山地。這個戰略性屏障被攻克以後﹐盟軍 隨即淹沒了羅馬周圍的平原﹐並于6月5日清晨佔領了羅馬城。9個月以前﹐當意大利 政府宣布投降時﹐這座城市本來已是盟軍方面的囊中之物﹐可是﹐一直等到今天﹐ 目的才算真正達到。
進攻法國之戰
攻佔羅馬以後的第2天﹐盟軍開始了對諾曼底的登陸。這是戰爭中最有戲劇性的 一個事件﹐也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事件。以英國為基地的英美遠征軍部隊﹐由于受到 惡劣氣候的影響﹐其航渡海峽的行動曾經一再延遲。他們開始航渡時﹐風力仍很強 烈﹐因而其行動是擔著很大風險的。不過﹐這也有利于其行動的突然性。艾森豪威 爾將軍所作的這個冒險決定﹐從結果上看來是正確的﹐也增加了行動的奇襲效果。 盟軍這次登陸﹐時間是在6月6日的早晨﹐地點選在塞納灣內從岡到瑟堡之間的 海岸線上。在登陸的前夕﹐曾向登陸地段的兩個側翼投送了強大的空降部隊。
在入侵的准備階段﹐盟軍曾持續不斷地對敵人的交通線進行強烈的空中襲擊﹐ 其目的是要癱瘓敵人﹐使其無法把預備隊調到上陸地區。
曾經有許多征候﹐表明同盟國軍隊可能在這個地區實行登陸﹐可是﹐德國人對 于這次登陸﹐仍然是感到意外的。他們不能夠把位在塞納河東岸的預備隊及時調到 上陸地區來。其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盟軍很巧妙地散布了假情報﹐另一方面﹐ 也由于德國人抱著一種先入為主的想法﹐以為盟軍將會直線式地渡越海峽﹐而且是 選擇最短的一條線路。本來﹐盟軍為了獲得最大限度的空中掩護﹐總是不惜採取非 常謹慎的行動。他們在意大利戰役中就是這樣作的﹐結果使得目標的選擇和進攻的 發展都受到限制。可是﹐這一次的作法不同﹐竟使他們在無意中獲得了頗大的利益。 因為德國人已經產生了偏見﹐認為盟軍方面仍將採取謹慎的路線。而且﹐德國人還 有一個錯誤的估計﹐沒有料到盟軍的航空兵部隊能夠炸毀塞納河上的橋梁。這又給 他們造成了致命的創傷。
早在3月份﹐希特勒開始對英美兩國同盟軍在英國的部署情況進行分析。他不受 總參謀部各種觀點的影響﹐曾經考慮到盟軍有可能以諾曼底為其登陸地點。當時﹐ 德軍駐法國北部海岸的前線司令官是隆美爾﹐他也作出了與希特勒見解相同的結論。 可是﹐德軍西線總司令是隆德斯特。他卻認為﹐盟軍最可能實行登陸的地段是第厄 普至加來之間的海岸。隆德斯特所以堅持這個看法﹐一方面是因為盟軍在前幾次進 行登陸作戰時﹐都曾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中掩護﹔另一方面﹐則把盟軍對諾曼底登陸 所作的若干准備活動﹐看成是一種欺騙措施﹔還有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認為那裡距 離最短﹐易于達到目的。由于這些原因﹐隆德斯特堅持﹐盟軍只有在第厄普和加來 之間的海岸實施登陸﹐才是最合理的。他的這種見解﹐從正統派戰略家的觀點來看﹐ 未嘗不合情理。所以﹐按照隆德斯特的看法﹐盟軍方面不會有採取突然行動的可能 性﹐甚至也不會有避重就輕的打算。
盟軍方面所制定的入侵計劃﹐不僅考慮到避開德軍准備最好的防御地段的問題﹐ 而月﹒還有更進一步的設想。盟軍司令部認為﹐在諾曼底海岸線上實行登陸﹐可以 同時威脅到兩個重要的港口----勒阿弗爾和瑟堡。因此﹐直到最後一分鐘﹐他們竟 使德國人迷惑不解﹐搞不清他們主要的目標究竟是哪個港口﹐從而陷入了左右為難 的窘境。等到德國人弄清楚盟軍爭奪的主要目標是瑟堡港以後﹐已經來不及把預備 隊向那裡調運了﹐因為塞納河上的橋梁已被盟軍炸毀﹐大河變成一道鴻溝﹐增援的 預備隊必須繞行一個很大的圈子﹐才有可能開到出事的地點。而在這時﹐盟軍的空 軍部隊也在不斷地進行空中襲擊﹐使德軍的調動必須花費更長的時間。後來﹐德軍 的增援部隊總算開到了作戰地區﹐但只不過達到了岡的境內﹐而這裡距離瑟堡還有 很遠的路程。英軍在岡地區內進行了集結﹐因而又對德軍構成了威脅﹐也形成為一 道屏障﹐可以掩護正在瑟堡半島進行作戰的美軍。這種行動的雙重效用和交替威脅﹐ 加上敵人對于主要突擊方向一直弄不准確﹐為整個登陸戰役的成功作了很大的貢獻。
盟軍的龐大船隊在航渡當中沒有受到阻擾﹐他們對于海岸灘頭的佔領﹐比預料 的情況容易得多。當時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美軍的左翼在維爾河河口以東實行上 陸時﹐遭受了相當的損失。這次登陸獲得成功﹐主要是戰役計劃訂得完美﹐而且大 量使用了新式武器裝備。不過﹐成功也並不是馬上得來的。成與敗的機會曾經間不 容發﹐所差的距離實在比一般人想象的還要窄些。盟軍上陸以後﹐灘頭陣地的發展 並不深遠﹐未能控制住通向岡和瑟堡的“鎖鑰”陣地。所幸的是﹐盟軍進攻的正面 相當寬廣﹐使他們得有機會在其他方向獲取戰果。德軍的注意力﹐自然是集中在盟 軍上陸部隊的兩側﹐以便于扼守那些“鎖鑰”陣地﹐因而必然要使中間陣地上的兵 力受到削弱。在阿羅曼施附近實施登陸的英軍﹐由于迅速地向前推進﹐很快便擴大 了登陸場﹐搶佔了貝葉﹐因而在1個星期內就便其登陸場大大擴張了﹕東到奧恩河﹐ 西抵維爾河﹐正面差不多有65公裡﹐縱深也將近20公裡。在科湯坦半島的東邊﹐盟 軍也確保了另外一個登陸場﹐只是范圍比較小一些﹔6月12日﹐美軍奪取了一個中間 據點----卡朗坦。這樣﹐就使整個登陸場連接起來了﹐其寬度達到了100公裡。
在艾森豪威爾的領導下﹐蒙哥馬利負責整個登陸部隊的指揮。這時﹐他可以使 用登陸部隊更廣泛地採取進攻行動。
第2個星期﹐在西面側翼上﹐盟軍登陸場的范圍有了顯著的擴張。在那裡﹐美軍 第1集團軍發展了進攻﹐穿越了科湯坦半島的最狹窄的部位。與此同時﹐在東面側翼 上﹐英軍第2集團軍繼續牽制著德軍增援部隊的主要力量﹐特別是敵人的坦克師﹐並 且向岡地區實行了進攻。從戰略上來說﹐英軍在東面突破德軍防御陣地的威脅﹐可 以算是一種間接路線﹐足以幫助蒙哥馬利實現其在西部突破敵人防御的計劃。
在第3個星期﹐美軍首先切斷了瑟堡與外地的聯系﹐而後向半島的頂端推進﹐從 後方攻進了這個港口。瑟堡港是在6月27日被攻破的﹐當時已經遭到破壞﹐暫時不能 使用。在岡地區﹐由于地形條件較好﹐便于德軍實行機動防御﹐英軍的多次沖擊都 被德軍技巧的防御行動擊退了。但是﹐在英軍不斷地實施突擊的情況下﹐德軍統帥 部終于喪失了使用預備隊的自由權。
在登陸部隊進攻行動的掩護下﹐侵入軍增加兵力的速度不斷加快。當時﹐人工 港口對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它抵消了天氣的干擾作用﹐增加了突然襲擊的效 力﹐使敵人的計算終歸失靈。
俄軍攻入波蘭
俄軍在芬蘭前線發動一個前奏性的攻勢以後﹐隨即展開了1944年的夏季戰局。 這次戰局是在6月23日揭開序幕的﹐正好是希特勒入侵俄國3周年紀念日的後一天﹐ 進攻的矛頭﹐開始指向白俄羅斯﹐指向普裡皮亞特大沼澤地以北地區。在1943年的 戰局中﹐這一地段在整個戰線上曾經顯得最為穩定﹐所以德國人一直對它比較放心﹐ 擺在那裡的兵力﹐要比擺在普裡皮亞特大沼澤地與喀爾巴阡山之間那個暴露地區的 兵力少得多﹐因為他們認為﹐俄軍可能會在春天向那裡發起進攻。這樣一來﹐擔任 防守任務的德軍部隊﹐又一次陷入了驚慌失措的境地。
希特勒拒絕了將軍們的建議﹐不准把戰線後移到距離前沿145公裡的別列津納河 一線﹐認為那樣反而于自己不利﹐因此﹐德軍的處境不斷惡化。假使及時實行這樣 的退卻﹐則俄軍的進攻計劃可能被打破﹐俄軍的攻勢有可能暫時停頓下來。
一旦德軍的防線被突破﹐俄軍的進展即開始變得異常地迅速。由巴格拉米楊和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指揮的2個方面軍﹐採取向心突擊的方法﹐在發起進攻後的第4天 就攻克了維帖布斯克。于是﹐德軍第3坦克集團軍的正面被打開了一個大缺口。這是 俄軍向南突進的一條道路﹐他們可以從此橫穿莫斯科至明斯克的公路﹐前出到德軍 第4集團軍的後方。德軍第4集團軍的部隊﹐當時曾向第聶伯河一線作了短距離的後 撤﹐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俄軍攻勢的力量。與此同時﹐羅科索夫斯基方面軍則 在德軍巨型突出部的另一翼側插進一刀。該方面軍的各部隊在普裡皮亞特大沼澤地 北面突破德軍防御以後﹐繼續向西發展進攻﹐平均每晝夜前進32公裡﹐其任務是要 在明斯克的背後切斷交通線﹐使這個重要的鐵路樞紐站陷于孤立境地。7月3日﹐明 斯克被俄軍攻克。
俄軍實施了許多次的間接性進攻﹐使德軍的整個防御體系開始全面崩潰。這時 俄軍所捕獲的俘虜﹐比以前任何一次突破時所捉的都多。而在幾個星期以後﹐盡管 俄軍的進軍速度仍然和初期一樣地快﹐但俘虜的數字卻逐漸減少了。這樣兩個事實 的結合﹐頗有一些意義。一方面﹐它表示德軍部隊的退卻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巧﹐ 而且到這時﹐希特勒已不得不同意實行全面的撤退。只一方面﹐德軍退卻的快速程 度和規模﹐以及不經任何戰斗便放棄一些重要據點等事實﹐表明俄軍指揮官們的作 戰技巧已有了提高﹐他們能夠採取間接路線來摧毀敵人的抵抗。
對于這些戰役的進程加以分析﹐可以發現俄軍戰略的一些特點。在每一次進攻 戰役中﹐俄軍的突擊總是能夠同時威脅兩個重大的中心﹐既可以對付這個目標﹐也 可以對付那個目標。可是﹐它隨即又會突然地繞過這兩個目標﹐從它們中間守兵薄 弱的地區穿越過去﹐滲透到敵人後方很遠的地方﹐迫使敵人無法抵抗而不得不同時 放棄兩個據點。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俄軍只是在兩次大規模進攻戰役中﹐即在華沙 戰役和因斯坦堡戰役中﹐才第一次遭到了嚴重的挫敗﹐而在這兩個場合﹐都是採取 直接路線的形式實施進攻的。
不到兩個星期﹐俄軍即把白俄羅斯境內的德軍全部肅清了。1944年7月中旬﹐他 們已經攻佔了波蘭東北部一半以上的地區﹐緊接著就逼進到了布列斯特-裡托夫斯克 (即今布列斯特)和別洛斯托克一線﹐包圍了維爾紐斯(過去稱維爾諾)﹐渡過了涅曼 河﹐前進到了東普魯士邊界。在這個方向上﹐向西進攻的俄軍已經遠離德軍林德曼 集團軍群約有320公裡的距離了。當時﹐林德曼的部隊還在波羅的海沿岸﹐在納爾瓦 至普斯科夫一線進行防守。因此﹐他們已不幸地陷入了腹背受敵的窘境。
7月14日﹐在普裡皮亞特沼澤地南面﹐沿著科韋耳至塔爾諾波爾的正面﹐俄軍發 動了他們期望已久的攻勢。可是﹐那裡的德軍早已實行後撤了。俄軍僅用10天時間﹐ 即前進到了利沃夫﹐隨後又抵近盧布林﹐那裡地處華沙東南﹐距離華沙只有160公裡。 在這同一星期﹐俄軍先後攻克了別列梅什爾﹑布列斯特-裡托夫斯克和別洛斯托克等 要塞城市。在北翼方面﹐俄軍經過德文斯克(陶格夫匹爾斯)﹐向裡加西面的波羅的 海沿岸實施了進攻。這樣一來﹐林德曼的部隊就面臨著退路被切斷的危險﹐因為他 們的後撤仍然非常緩慢。7月底﹐俄軍前進到裡加灣﹐而在中央方面則滲透到了華沙 的郊區。
後來事件的發展表明﹐德軍在退到足以保障安全的距離以後﹐終于恢復了自制 能力﹐逐漸地控制住了眼前的局勢。他們獲得了一定的喘息時間﹐在新的防線上進 行了鞏固工作。俄軍前進得太快﹐其交通線伸展得太遠﹐因而補給一時跟不上來。 事實上﹐這是戰略性伸展過度的自然規律在開始發生作用。人們不久即可看到﹐德 軍並沒有喪失進行抵抗的能力。但是對于俄軍來說﹐為了繼續實施進攻﹐必須要在 新解放的大片土地上恢復交通線﹐為此又需要有相當的時間。
8月初﹐德軍實施了反突擊﹐打通了北面的退卻道路﹐並且把俄軍逐出了華沙近 郊。在那裡﹐德軍還有足夠強大的力量。他們把波蘭人在華沙城內暴發的起義迅速 地鎮壓下去了。這個起義是在俄軍逐漸接近該城時爆發起來的。在華沙南面﹐俄軍 仍然在維斯瓦河對岸控制著一個橋頭陣地﹐但是並未能進一步加以擴展。這樣延續 到8月底﹐整個局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這個暫時的停戰僵局﹐後來是被俄軍的新攻勢打破的。他們在南面發動了進攻 羅馬尼亞的戰役。差不多就在俄軍發起進攻的同時﹐即在8月23日﹐羅馬尼亞政府宣 布﹐它願意締結和約。這個行動等于給實力雄厚的俄軍敞開了一條進攻大道。于是﹐ 俄軍穿過了雅西城﹐沿著普魯特河與塞列特河中間的走廊地帶一直向南推進﹐抵達 了加拉茨與福克夏尼之間的通道口。這對俄軍大有好處﹐使他們得以合圍當時仍然 駐在普魯特河以東一個突出部上的德軍部隊。俄軍從他們的背後直接插過來﹐繼續 發展進攻﹐于8月27日攻佔了加拉茨和福克夏尼﹐30日又佔領普洛耶什蒂油田區﹐次 日﹐進入布加勒斯特。俄軍的坦克在12天內前進了400公裡。
此後﹐俄軍即同時向著北﹑西﹑南三個方面繼續突進﹐作扇形展開。他們越過 了特蘭西瓦尼亞阿爾卑斯山﹐向匈牙利方向挺進﹔為了切斷駐希臘德軍師的退路﹐ 前出到了南斯拉夫的邊界﹔同時﹐還急速地向南開進﹐越過多瑙河進入了保加利亞 ----直到這時﹐蘇聯政府才正式向保宣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