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曾經認為﹐羅馬陷落以後﹐德軍在意大利境內的抵抗很快就會終止。可是﹐ 凱賽林卻把自己的部隊撤出了險惡的困境﹐而且使用的手段非常高明。他對盟軍北 上的進攻﹐組織了很有效的抵抗。盟軍花了整整7個星期的時間﹐兩個集團軍才僅僅 到達阿諾河一線﹐雖然抵近了比薩和佛羅倫薩的郊區﹐但距離羅馬城只不過260公裡。 此後﹐凱賽林繼續在那裡堅持了3個星期的防御﹐後來才放棄佛羅倫薩﹐從阿諾河一 線撤退到自己在山地中設置的主防線----“哥德防線”。
亞歷山大將軍考慮到這道障礙的堅韌性質﹐決定採取一個側面的進攻行動。他 把第8集團軍的主力調到了亞得裡亞海岸邊上﹐于8月底在佩扎羅地區向“哥德防線” 東部瀕誨地段發起了進攻。進攻獲得成功﹐突破了德軍防線﹐隨後擬向裡米尼方向 (佩扎羅西北23公裡)繼續發展。
然而﹐凱賽林卻設法阻止了這個威脅的發展﹐封閉了突破口。這就使亞歷山大 不得不轉而採取硬攻的手段。他連續不斷地實施突擊﹐逐漸地打開了一條通向波河 河谷東部的道路。但是﹐在這個平原上幾乎到處都是葡萄園﹐地面都是粘性土壤﹐ 每到雨後便成了爛泥潭﹐很不便于通行﹐因而使部隊的調動非常困難。這年秋天的 大雨﹐對于因為長久苦戰而疲憊不堪的德軍來說﹐實在是一個意外的救星﹐使他們 避免了崩潰危險﹐因而形成了一個新的僵持局面。這個局面一直延續到了1945年的 春天。
1944年8月﹐為了入侵法國南部﹐亞歷山大的部隊被抽調走了一部分。實際上﹐ 這個牽制性戰役對于法國北部主戰場上的決定性行動﹐並沒有多大價值。早在南部 實行登陸以前﹐而且是2個星期以前﹐北面戰役的勝利即已成了定局。可是﹐這卻剝 奪了亞歷山大在數量上的優勢。如果不失去這個優勢﹐亞歷山大也許早就贏得了意 大利戰役的勝利。不過﹐這件事終于又使盟軍獲得了利益。由于亞歷山大的秋季戰 役未能取得決定性的戰果﹐德軍才沒有自動撤退到阿爾卑斯山的山麓地區﹐而仍然 停駐在原地。如果德軍當時撤退了﹐那麼﹐他們就可以保留相當強大的實力﹐從而 在阿爾斯山中組織有效的防御。當時﹐天氣條件對于他們的撤退也是比較有利的。
1945年初﹐希特勒從意大利調走了凱賽林的4個師﹐用去加強西線的防御。同時 還命令凱賽林繼續在原來線上堅持防守﹐不准德軍撤退到阿爾卑斯山區。德軍武器 裝備的不足這時已暴露得非常明顯了。等到1945年的春天﹐他們更感到了飛機﹑坦 克﹑運輸工具和燃料的極端缺乏﹐以至于無法向阿爾卑斯山的“避難所”實行迅速 的撤退。4月﹐盟軍開始在意大利發起進攻﹐很快就突破了德軍的防線﹐進到了他們 的後方﹐並且切斷了所有的後退道路。于是﹐德軍部隊完全陷于混亂之中﹐他們潰 不成軍﹐散成為一小股一小股地徒步逃跑。
盟軍在意大利獲得的這個勝利﹐可以算是對他們長期苦戰的一種褒獎﹔由于最 後勝利了﹐以前遭受失敗的許多痛苦﹐也就可以一一忘掉。1945年春天德軍在意大 利的失敗﹐是他們在主戰場上全面崩潰的序幕。這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情況一 樣。當時﹐被“圍困”于馬其頓的協約國軍在戰略上實行的突破﹐終于成了德軍徹 底崩潰的先兆。不過﹐德軍這一次的總崩潰﹐卻主要是基本戰場上盟軍實施戰斗行 動的結果。盟軍在諾曼底突破德軍防線以後﹐緊接著便在8月間展開了一個具有決定 意義的戰役。
諾曼底的突破
在1944年7月的諾曼底戰場上﹐雙方都曾進行苦戰。整整1個月的時間﹐除了慘 重傷亡以外﹐看不出什麼重大結果。可是﹐德國人無法和盟軍相比﹐他們經不起這 種消耗。而盟軍卻有新的預備隊源源不斷地從戰線後邊開來。
7月3日﹐美軍第1集團軍在攻佔瑟堡之後調整了部署﹐他們重新開始進攻﹐一直 向南突破﹐企圖進到半島的底線邊上。但是﹐由于空間有限﹐進攻部隊無法實行機 動﹐因而前進的速度是很緩慢的。7月8日﹐鄧普西將軍指揮的英軍第2集團軍突進到 了岡地區﹐可是又被德軍阻擋在阿諾河的渡口上。盟軍接連幾次實施翼側突擊﹐都 被德軍一一擊退了。7月18日﹐盟軍發動了一個規模巨大的進攻﹐即那個被稱為“加 林作戰”的著名行動。盟軍出動了3個裝甲師﹐編成為3個梯隊﹐從岡的東北方面的 登陸場上開始發動進攻。進攻部隊穿越了一條寬度為5公裡的通道。在穿越以前﹐曾 進行強烈的空中襲擊﹐破壞了岡地區的後方防御工事。當時看來﹐突破德軍的防御 是頗有希望的。可是﹐由于盟軍進攻的速度實在太慢﹐他們在迂回某些居民點時又 猶豫不決﹐致使德軍能夠迅速切斷其退路﹐並把坦克和反坦克炮機動到了遭受威脅 的方向。這樣﹐實行突破的時機終于喪失了﹐英軍和加拿大軍接著實施的新突擊﹐ 也不能對局勢有何改善。但盟軍卻以這些動作吸引住了敵人的注意力﹐迫使敵人把 精銳的部隊留置于岡地區。因此﹐德軍的9個坦克師竟有7個被牽制在那裡了。
在諾曼底登陸場的西邊側翼﹐是由布萊德雷將軍指揮的盟軍部隊在實施進攻﹐ 但也一直發展不快。在7月的頭3個星期﹐他們只前進了8至13公裡。此時﹐巴頓將軍 的美軍第3集團軍已經從英國運到了諾曼底﹐准備發動一次規模更大的進攻。
盟軍的這次進攻號稱為“眼鏡蛇作戰”﹐是在7月25日開始的。參加這次進攻的 兵力﹐開始時為6個師。他們的進攻正面約為6公裡半。進攻開始以前﹐實施了比 “加林作戰”更為強烈的空中轟炸。整個地面披炸得到處都是坑洞﹐結果反而幫助 了因遭轟炸而削弱了的德軍守備兵力﹐使他們得以憑借坑洞地形阻滯美軍的進攻。 戰斗的頭2天﹐美軍只前進了8公裡﹐但後來終于擴大了突破口﹐提高了進攻速度﹐ 向半島的西南角猛進了。7月31日﹐盟軍完成了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突破。突破所以 成功﹐是因為英軍第2集團軍突然調整了部署。他們在突破的前一天從奧恩河以東地 段調到了貝葉以南的中央地段﹐並在考蒙特地區向德軍防御陣地實施了突擊。當德 軍忙于從岡地區抽調兵力去加強這個遭受威脅的方向時﹐美軍便利用了此一機會﹐ 在科湯坦半島西岸附近靠近阿弗朗什的地方﹐突破了德軍的防線。
巴頓的坦克部隊進入突破口後﹐先向正南突進﹐而後轉向西攻﹐很快就佔領了 大半個布列塔尼半島。隨後﹐他們掉轉頭來向東進攻﹐橫掃著盧瓦爾河北面地區﹐ 直指著勒芒和夏特勒方向。科湯坦半島上的登陸場本來並不很大﹐寬度不過110公裡﹐ 可是這一下卻擴展很快﹐達到了650公裡。在這樣一個巨大的空間上﹐德國人要想駐 滿部隊當然是不可能的。這就使他們無法對盟軍的進攻實行有力的抵抗﹔對于德國 人企圖據以組織抵抗的那些道路樞紐﹐盟軍部隊卻能有計劃地加以迂回繞過。
對于這股不斷擴展的潮流來說﹐唯一的危險將是德軍指向阿弗朗什的反突擊﹐ 因為那裡是一條狹窄的走廊。如果該走廊被切斷﹐實施進攻的部隊也就無法獲得補 給品。根據希特勒下達的命令﹐德軍確曾打算實施這樣一個反突擊。他們向該地區 調集了4個坦克師﹐准備在8月6日夜間開始行動。可是﹐實行這個反突擊的方向﹐是 由希特勒在統帥部裡攤開地圖選定的﹐它實在過于直接化了﹐正好一頭撞在美軍東 邊側翼的“防盾”上面﹐碰上了美軍的掩護部隊。因此﹐布萊德雷說﹕“如果敵人 坦克部隊的進攻方向再往南靠幾千公尺﹐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在第一天即突進到阿弗 朗什。”德軍的進攻一被阻住﹐盟軍的航空兵馬上就對他們進行了轟炸﹐迫使德軍 轉而向西推進。在此同時﹐美軍的裝甲兵團卻疾馳地向東挺進﹐前出到了德軍的後 方。美軍的左翼這時向北折轉﹐抵近了阿爾讓唐﹐其目的是要配合克列拉爾將軍指 揮的加拿大第1集團軍去合圍德軍的兩個集團軍。加拿大第1集團軍當時是從岡地區 向正南方向進攻的﹐其矛頭直指弗累爾。盡管盟軍方面未能徹底實現對德軍部隊的 全部合圍﹐但是他們捕捉的俘虜仍然達到了5萬﹔戰後清理戰場時﹐德軍留下的尸體 也有1萬以上﹔而從合圍圈裡突圍出去的德國師﹐也都損失嚴重﹐幾乎潰不成軍。由 于作戰的空間日益緊縮﹐德軍部隊所受到的空中轟炸日趨嚴重﹐所以﹐德軍在技術 兵器和裝備方面﹐特別是在坦克方面所受的損失﹐也就日益嚴重﹐甚至超過了人員 方面的損失。德軍在弗累爾“口袋”中遭受重創以後﹐對于兵員﹑坦克和運輸車輛 等﹐都已感到嚴重不足﹐因而無力阻止盟軍部隊的東進。于是﹐盟軍很快就渡過了 塞納河﹐並且不停地向東挺進了。
以後的情況是﹐德軍每逃出一個陷阱﹐接著便陷到另一個規模更大的陷阱當中。 德軍靠近海岸方面那個側翼﹐不斷受到盟軍的迂回包圍﹐而其後方﹐則受到巴頓坦 克部隊的威脅。巴頓集團軍在右翼方面猛打猛沖。他們在前進當中﹐有意地繞開敵 人的據點﹐而使德軍的主力在戰略上不斷受到迂回的威脅。
巴頓集團軍的第4裝甲師﹐一直充當第一梯隊中的先頭部隊。該師師長沃德將軍 在巴黎以北渡過塞納河以後﹐曾就該師在阿弗朗什地區突破德軍防線以來所採取的 行動提出一個報告﹐說﹕“盟軍的成就表明﹐必須盡可能地堅持下面兩條基本原則 ----進行果敢堅決的作戰行動和採取間接路線。”
盟軍在西戰場上突破德軍的防御陣地以後﹐廣闊的空間和急速的行動便成了他 們取勝的兩把鑰匙。採取直接的強攻往往難以取得勝利﹐而廣泛地進行迂回卻比較 容易獲得成功。盟軍一旦有了自由進行機動的廣闊空間﹐他們的機械化部隊的快速 力就能發揮作用﹐從而得以充分利用自己在兵力方面的巨大優勢。
盟軍廣泛採取迂回機動的戰法﹐使法國境內的德軍防御體系很快面臨著全面崩 潰的危機。因此﹐由巴奇將軍指揮的美法聯軍第7集團軍于1944年8月15日在法國南 部海岸進行的登陸﹐實在是沒有必要的。這次南面的登陸入侵戰﹐只能算是一種 “散步”﹐因為自從諾曼底登陸以後﹐法國南海岸的德軍實力已很虛弱﹐只有4個師 的兵力﹐質量也很低劣。盟軍在下一步沿羅訥河深入法國內地以後﹐聯合司令部所 面臨的主要問題﹐都是補給方面的﹐而不是作戰方面的。8月23日﹐盟軍佔領了馬賽。 同一天﹐進攻部隊也經過山地到達了格勒諾布爾。
8月19日﹐法國抵抗運動的地下武裝力量在巴黎舉行起義。盡管在最初幾天他們 的處境非常險惡﹐但由于盟軍的裝甲部隊于8月25日進入了巴黎﹐他們還是在盟軍的 幫助下扭轉了局勢。此時﹐巴頓集團軍也在巴黎的東北方面橫掃而過﹐向著馬恩河 疾馳而去了。
另一個重要事件是英軍第2集團軍的進攻。他們在魯昂以東渡過了塞納河﹐預計 去合圍德軍第7集團軍的殘部﹐因為加拿大第1集團軍此時還在魯昂以西地區堅持實 行進攻。德軍殘部的大部分雖然及時地退過了塞納河﹐但是卻立即發現﹐英軍的坦 克縱隊已經完成了深遠的迂回機動﹐在更遠的後方切斷了他們的退路。鄧普西的先 頭縱隊于8月31日早晨到達亞眠﹐他們從塞納河岸邊出發﹐只花兩天一夜(60個小時) 的時間﹐便走過了110公裡。他們渡過松姆河以後﹐又即刻向前猛沖﹐穿過阿臘斯和 裡爾﹐很快到達比利時邊境﹐前出到了德軍第15集團軍的後方。那裡已是加來海峽 的沿岸地區。在東面﹐霍吉的美軍第1集團軍已經向前躍進﹐前出到了伊爾松地區﹐ 抵達比利時國界。
再往東邊﹐巴頓集團軍也完成了躍進行動﹐而且其規模更加巨大。他們穿越香 巴尼地區﹐繞過凡爾登﹐開向摩澤爾河﹐前出到了梅斯-提翁維爾地區﹐從而接近了 德國的邊界。可是﹐由于燃料補給發生了困難﹐巴頓的部隊未能繼續前進﹐其先頭 的坦克兵團終因油料供應不上而被迫停止下來。這時﹐戰略上的發展前景正逐日好 轉﹐希望很大﹐因為盟軍距離萊茵河只有130公裡了。獲得充足的油料補充以後﹐巴 頓即恢復進攻﹐但此時德軍的抵抗力也加強了。對于“爭奪法國之戰”來說﹐巴頓 集團軍的進攻是有決定性作用的。只是因為油料補給上發生了困難﹐他們才無法以 一次突擊贏得整個勝利。後來“爭奪德國之戰”﹐情況也是一樣。
兵力伸展過度﹐必然導致停頓。這是一條獲得了證實的戰略性的規律。在整個 戰線的這一地段上﹐曾經出現了相當長時間的戰事停頓﹕首先﹐在指向梅斯城時﹐ 巴頓被迫採取了直接的進攻﹔爾後﹐在爭奪這個著名的要塞城市時﹐他又不得不進 行近距離戰斗﹐因而完全喪失了進行迂回的機會。
1944年9月的最初幾天﹐盟軍左翼部隊的進攻速度提高了。于是﹐盟軍司令部便 把主力投向了那裡﹐企圖盡快取得勝利。9月3日﹐英軍的裝甲坦克縱隊進抵布魯塞 爾﹐4日﹐到達安特衛普﹐隨後很快攻入荷蘭。蒙哥馬利就是使用這樣一個大規模的 機動﹐切斷了當時還停留在諾曼底和加來海峽沿岸的德軍部隊的退路﹐實際上也就 是切斷了西戰場上德軍基本集團的退路。此時﹐美軍第1集團軍也佔領了那慕爾﹐並 在迪南與紀韋之間渡過了馬斯河。
在這千鈞一發的緊急關頭﹐德軍西戰場上的前線指揮官已改由穆德爾元帥來擔 任。他在俄國前線曾以“無中生有”網羅預備隊而享有盛名。這一次﹐他又創造了 一個更大規模的奇跡。當盟軍大舉攻入法國時﹐德軍已有50萬人當了俘虜。按照一 般的常理來推斷﹐穆德爾這時要想守住德國邊界﹐要在從瑞土到北海這條長達800公 裡的戰線上組織有效的防御﹐似乎已經無法找到預備兵力﹐一定難以在防線上構成 足夠的兵力密度。可是﹐德國人還是創造了奇跡﹐他們又重建了自己的部隊﹐因而 使戰爭繼續拖了8個月之久。
盟軍在補給方面所遇到的困難曾經幫了德國人的大忙。由于補給不足﹐盟軍的 最初強大攻勢慢慢變成了一連串力量逐漸減弱的進擊。這樣﹐德軍就有可能匆忙地 組織防御﹐進行反擊。盟軍增補力量的速度是越來越慢的﹐不可能很快作好新的大 規模進攻的准備。
盟軍補給方面的困難﹐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前進得太深遠了﹐但主要還是德軍採 取行動造成的。那時﹐德軍還有一些部隊留在盟軍的後方﹐控制著法國的各大港口。 因此﹐盟軍既不能使用敦刻爾克﹑加來﹑布倫和勒阿弗爾﹐也無法利用布列塔尼半 島上的各大港口。德軍不僅據守著這些港口﹐而且還採取著行動﹐這對盟軍開展進 攻是一個嚴重的障礙。盟軍所控制的良好港口﹐只有一個安特衛普﹐但是卻無法加 以利用﹐因為德國人還扼守著西謝爾德河口。
盟軍把補給品從基地運到前線﹐在諾曼底登陸時﹐即尚未突破德軍的防線時﹐ 其距離只有30公裡﹐而現在﹐卻差不多延伸到了480公裡。這個輸送物資的繁重工作﹐ 又幾乎毫無例外地要靠汽車來承擔﹐因為法國境內的鐵路已為空中轟炸所徹底破壞 了。從癱瘓德軍的作戰行動﹐使其不能阻止盟軍進攻的角度來看﹐炸毀鐵路無疑是 有利的﹐可是現在盟軍方面要想對其快速進攻的部隊提供物質保障﹐鐵路被破壞卻 成了一件麻煩的事。
9月中旬﹐盟軍為削弱德軍的抵抗而採取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即在荷蘭境內德軍 的右側投下了3個空降師﹐其目的是要為英軍第2集團軍向萊茵河下游發起新的進攻 掃清道路﹐保障盟軍在那裡渡河。空降部隊是在德軍防線後方分批施空降的﹐空降 場的周長大約有100公裡。空降部隊著陸以後﹐立即搶佔戰略性要點﹐以便保障盟軍 能夠強渡4個水障礙﹕一是在埃因侯溫地區強渡威廉明拉運河﹔二是在格拉夫附近強 渡馬斯河﹔三是在奈梅根和阿納姆地域強渡瓦爾河與累克河(這兩條河都是萊茵河的 支流)。這4個要點中的3個都搶佔到手了﹐部隊也都順利地渡過了水障礙。由于搶佔 第3個要點時耽誤了時間﹐結果第4個未能搶佔到手﹐因為德軍很炔地採取了反措施。
這一挫折使盟軍的地面進攻相應地推遲了﹐而且也使第1空降師在阿納姆地區遭 到了覆滅。不過﹐這次冒險還是值得的﹐因為這樣就獲得了從側翼迂回德軍萊茵河 防線的機會﹐在戰略上獲得了某些利益。把空降部隊投擲到如此深遠的敵後地區﹐ 是一種果敢大膽的行動。第1空降師在阿納姆附近的著陸場上﹐孤立無援地苦戰了1 0天﹐而按盟軍領導方面的估計﹐它頂多只能堅持2天的時間。但由于依次實施空降 的4個點位于一條直線上﹐這就明顯地暴露了企圖﹐使敵人可以判明英軍第2集團軍 的進攻方向﹐而使自己獲勝的機會大為減少了。
德軍方面猜透英軍司令部的企圖以後﹐馬上把自己所有的預備隊都調攏起來﹐ 全力扼守著最後一個目標﹐並且在英軍第2集團軍的先頭部隊趕到以前﹐即把英軍的 空降部隊完全擊毀了。荷蘭的地形條件和固定的進攻路線﹐在阻止英軍前進方面幫 助了德國人。不過﹐在這裡也無法採取更廣泛的行動﹐難以繞更大的圈子﹐因而不 可能隱蔽自己的企圖和引開敵人的注意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