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個中國服裝設計師的十年
  
 
他們欣賞能把時代留住的人,他們本身就在創造歷史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服裝設計師,也是世界優秀設計師行列裏嶄新的中國面孔。  
他們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但又具備國際化視野。  
他們感謝時代帶給自己的機遇,也感謝社會對他們最初職業生涯的寬容。  
他們會不自覺地運用來自中國文化的靈感,但又竭力避免形式、圖案等民族特色的刻意表達。  
他們欣賞能把時代留住的人,他們本身就在創造歷史。  
  
從1996到2006,這是三個中國服裝設計師逐步擁有自己的品牌、實現夢想的十年。  
正如法國時裝工會主席Didier Grumbach 先生所言,中國在經歷經濟起飛後,如今已經到了由一個提供低成本加工的國家向一個真正的時裝大國過渡的標誌性時刻。  
  
正當歐洲人擔心會被來自中國的廉價紡織品淹沒的時候,幾位來自中國的服裝設計師早已準備好賣給你一些高雅的東西。  
  
謝鋒的十年:進軍國際市場  
當謝鋒又一次站在巴黎時裝周的T臺上時,那一刻,恍然如夢。  
十年前,謝鋒作為助手曾經幫助自己的老師籌備巴黎時裝周的發佈會。當時,這個年輕的中國人在後臺暗暗地想:總有一天,我要帶著自己的品牌站在這裏。  

2006年的國慶日一定是謝鋒生命裏最為重要的一天。他的吉芬(Jefen)品牌作為第一個來自中國的服裝品牌,成功登陸在巴黎盧浮宮舉辦的開幕秀,拉開了巴黎時裝周的序幕。法國高級時裝工會主席戈巴克先生指出:這件事情與1973年美國設計師登陸巴黎時裝周具有同樣意義。法新社評論道,“中國這個世界紡織業的老虎,由於它的第一個設計師參加了巴黎時裝周,這個星期天在時裝界打開了一個切口,引得全世界關注。”  
  
生活背景中西合璧  
謝鋒身上最中國的體現是永遠不喝咖啡。接受西方媒體採訪,謝鋒說漢語,他在歐洲最有用的語言是他的謙和禮貌,以及他具備國際化視野的時裝。  

謝鋒身上有種儒雅的氣質。他出生在杭州的一個教授家庭。文革還未結束,在人們尚且穿著統一制服的時代,謝鋒甚至做了件喇叭褲,可剛洗了一次就被別人偷走了。他說,那個時期人們也用特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服裝觀念——很多人把軍裝修改了。謝鋒在浙江理工大學學的是紡織品設計,因為當時還根本沒有時裝設計專業。讀書時,謝鋒的快樂是能在圖書館裏找到世界時裝雜誌,雖然往往是過期兩個月的。  
  
留校任教的謝鋒在80年代做出了職業生涯裏的一個正確選擇,他進入東京的日本服裝學院留學,並獲得碩士學位。雖然還是個啃著麵包的窮學生,但最讓謝鋒自豪的是,1990年他奪得從未被任何外國人染指的日本青年服裝設計師大獎賽金獎。一大筆獎金讓窮學生謝鋒非常激動,但更為激動的是,他因此叩開國際時裝界的大門。  
  
謝鋒得到日本Nicole公司的工作機會,並受到推薦去巴黎Kenzo的工作室工作。Kenzo 是從1970年起在巴黎享有盛名的日本時裝界重要設計師。在Kenzo工作室,以及後來在Jean Paul Gautier大師身邊工作的機會,讓謝鋒在東西方美學的交匯中、在混合文化的認同感中沉澱著自己。  
  
國際化道路的突破點  
  
有了國際化的眼光和經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謝鋒在義大利一家紡織品公司的支持下,回國創辦了Jefen(吉芬)品牌。創業六年間,雖然吉芬一直保持低調,但它在中國高級成衣市場逐漸具備領導地位,年銷售額過億元。  
  
從純粹設計師轉向企業的經營,最早也曾讓謝鋒手忙腳亂,但在國外服裝界的工作經驗最終幫助了他。見識過歐美、日本服裝品牌每年幾十億、上百億美元的銷量,謝鋒說中國的企業規模還小,不敢輕言成就。進軍國際市場,中國的服裝企業還面臨投資和行銷的困境。  
  
中國的服裝業投資人尚屬第一代,資本對企業的介入還不及歐美成熟。歐美投資人本身對時尚和設計理解更深刻、更具專業眼光,在國外,小設計師憑藉三兩場漂亮的發佈會引起投資人關注,然後被收歸成大集團成員的成功案例時有發生。而中國的投資人也許會被設計師某一場豪華的發佈會打動,但真正合作後,卻對設計師的工作干預較多,往往希望設計師去做一些和自己專長並不完全相符的東西。  
  
另一個問題是企業的行銷問題。即使是很大的中國公司,設計及經營團隊的配合也往往不盡如人意。謝鋒強調中國並不缺優秀的設計師,而是缺少優秀的經營者和投資人。像其他國外服裝品牌進入中國需要尋求當地公關公司合作一樣,他的吉芬品牌在2004年聘請了巴黎第二工作室來負責其在歐洲的整體公關和市場推廣,這個工作室曾經為John Galliano、三宅一生等著名設計師擔任過公關及市場推廣工作。  
  
另一種“中國特色”  
  
對於吉芬品牌在巴黎時裝周上的亮相,一家著名的歐洲報刊評論道:“除了幾件繪畫著桃花的禮服和短裙,你幾乎感覺不到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品牌,相反,這個系列充滿了英國女孩或者浪漫空姐般的西方情調。雖然有點‘太不亞洲’,但你絕不能否認這是一個漂亮的系列。”  
  
Crumbach先生的一番話令人印象深刻:“在巴黎做發佈會,設計師所代表的是一種頂尖的流行,而不是民族特色。”但這恰恰是許多中國設計師的誤區。過於注重旗袍、刺繡、龍鳳圖案的表達,讓西方設計界對中國設計師的作品帶有成見。他們原本以為吉芬只是另一場“中國式的”發佈會,但謝鋒帶來了驚喜。  
  
“我贊同李安的手法,用國際的眼光去詮釋中國情感比較容易被人家接受。” 謝鋒希望吉芬成為一個有著東方情懷的品牌,擺脫生硬的民族符號,取而代之以國際化的審美標準。但與此同時,血液中帶有的自身文化的烙印,和能被一眼就辨別出來的風格化差異,恰恰應該是一位中國設計師成功必備的元素。  
  
謝鋒說,其實他的作品系列裏充滿了來自中國文化的啟發。有一天他陪一位義大利朋友到故宮遊玩,當時他們都被那些古老的大門深深吸引。於是在吉芬品牌“門”的系列裏所採用的一些門釘式的裝飾細節和方形的輪廓,都是來自故宮大門的靈感。而最富中國特色的東西,是那些純中國製造的絲綢和亞麻面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設計師群體勢必會陸續登陸世界時裝市場。作為團體,中國設計師最終是否會形成一種既能為世界接受,又帶有顯著中國風格的設計特色呢?謝鋒的回答很含蓄:“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標誌是‘融合’,中國在未來歲月成為世界強國時,一定會做得很好,所以你應該知道是什麼風格了吧。”  
  
郭培的十年:傳播高級服裝訂制  
  
十年兩端的兩個發佈會是郭培的職業生涯的分水嶺。  
十年前,做“走進一九九七”的發佈會時,郭培是為成衣品牌服務的市場化設計師。十年後,郭培用一場引得世界時裝界側目的發佈會來證明,中國同樣擁有世界頂尖的高級服裝訂制設計師。  
  
創業只是率性而為,郭培想要追求的是一位設計師的執著與自由。從1996年開始,郭培嘗試用凝結在設計裏的智慧來打造一片全新的市場——中國高級服裝訂制。  
  
價和值  
  
作為中國第一屆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郭培感謝自己的“生正逢時”。上學時,他們跟著美院的老師學素描、畫人體解剖,和服裝技校的老師學裁剪,無論學習和實踐都是在摸索中成長。  
  
八十年代的中國把服裝設計的魔力發揮到了極致。“只要你在衣服上別出心裁地縫上三個兜,這個版式立刻就可以暢銷。”郭培印象深刻的是,在大街上走不到一站地兒,就能看到二三十個人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  
  
1996年,年薪已達36萬元的郭培開始厭倦這種頗受限制的以市場為導向的設計,作為情感細膩的設計師,她想要尋找更自由展現設計魅力的途徑。也就在此時,有些朋友不再想要人云亦云的成衣,想要找郭培單獨設計一些與眾不同的服裝。  
  
什麼叫高級訂制服裝?十年前人們不懂,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是裁縫吧?”在當時人們的觀念裏,做的服裝一定比買的便宜。因為人們覺得衣服的價值以料子好壞來衡量,而人工——無論是凝結在服裝中設計師的智慧與精細的做工工藝,都是不值錢的。  
  
“衣服可以成為藝術品。當我用心做一件衣服時,我的生命在消失。智慧與工藝才是一件衣服的真正附加值。”這是郭培的理解,可這個道理最初人們並不懂。  
  
按照法國時裝公會的定義,高級服裝訂制需要嚴謹的程式:一件衣服90%的工藝由手工完成,至少需要修改5次以上,製作過程更是歷經溝通、設計、製版、做布樣、立體裁剪、試辦成品、試成衣等等環節。  
  
郭培是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人,她的服裝精緻到細節。按照嚴格的標準制出的服裝往往僅成本就過萬,這給最初的客戶一個震撼:即便是打上三折五折,人們還嫌貴,幾乎將其視為天價。  
  
郭培開始了“價”和“值”的博弈。“‘價’是用來體現‘值’的。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件衣服物超所值,這樣客戶才會下次再來。”而當客戶真正明白衣服中包含的設計師的智慧、團隊的服務、失傳的工藝有
多重要時,中國的高級訂制市場也悄然形成。  
  
原來郭培的大部分客戶是演員。可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把服裝當作了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有些客戶會花上幾千塊錢訂做一件美麗的睡衣。服裝變成了一種語言,衣服不是根據需要而產生,更重要的是傳達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這個變化讓郭培覺得不可思議,而能夠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讓她更加深愛自己的職業。  
  
設計師不分國籍  
  
玫瑰坊專賣店的裝修風格是由郭培自己設計的。在這裏,從義大利運回的枝形水晶吊燈,從巴厘島淘來的手工大門,和中國式的木漆屏風、用金屬盤成的鳳鳥圖案協調美麗、自成一體。  
  
“設計師只是一個職業,它是不分國界的。”在郭培看來,民族的區域化的服裝不應是國際化的大師級的設計師的作品。“我們不能單純拿老祖宗的東西展示給世界,要拿出符合當今世界的、屬於全人類的設計風格。”  
  
一位義大利朋友曾把郭培介紹給當地的一位知名時裝評論家。對方頗不以為然:“中國能會有高級服裝訂制嗎?連日本都沒有!”可當這位評論家參觀完郭培的專賣店和時裝秀之後,他卻讚歎不已,他認為惟一的遺憾是,在中國時裝周期間舉辦的這次服裝秀上,觀眾鼓掌的時間不夠長。“如果在巴黎,郭培一定會得到全體觀眾的起立,並會得到長達數分鐘的熱烈鼓掌。”  
  
在郭培的發佈會上,有中國人認為她設計的服裝比較西化;而西方人則從她的服裝中看到了強烈的東方風格。“其實我們總是發現和自己文化不一樣的東西。”郭培的設計更加中西合璧,也許你能從她的服裝中讀出西式古典宮廷的味道,但那衣服上的刺繡很可能靈感源于西藏唐卡壁畫中的蓮花造型,繡法很可能是幾乎失傳的盤金繡。  
 
郭培對中國文化中最感興趣的部分莫過於服飾工藝,一看到刺繡,她就覺得自己走不動道兒了。“我從不刻意表達什麼,我希望將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  
  
郭培的專賣店開在北京、杭州最繁華的商圈裏,與國際知名品牌並立。但郭培把經商賺錢看得很淡。而服裝則是真正從她骨子裏長出的摯愛。  
  
就好像多年前在電視裏看到的那個放羊娃,養羊為了結婚,結婚為了生孩子,生孩子為了養羊。對郭培來說,賺錢為了做衣服,做衣服是為了快樂。“我不希望自己的品牌獲得多麼顯赫的商業回報,我希望它細水長流,等到有朝一日我們白髮蒼蒼時,還能靜靜地坐下來做時裝。”  
  
羅崢的十年:打造個人服裝王國  
  
從她10歲時給自己設計第一條禮服裙開始,羅崢的人生註定與服裝結緣。  
  
這個擁有中國十佳設計師頭銜的優雅女子,她頭上的光環讓人眩暈:中國時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美國NAUTICA創意基金白金大獎、法國軒尼詩評選的“亞洲時尚設計大獎”......  
  
羅崢的電話常常在晚上11點鐘打來,十年前開始創業的羅崢具備雙子座的典型特徵:聰明、不安於現狀。  
  
十年間,她創立了屬於自己的三個時裝品牌:高級成衣品牌OMNIALO歐柏蘭奴、高級新概念禮服品牌C LUO INTUITION西羅直覺、高級訂制禮服品牌西羅夢幻。  
  
羅崢的夢想是打造屬於自己的服裝帝國。2006年,KEATING INVESTMENTS、LLC、CROSBY ASSET 等多家投資公司同時向羅崢及其品牌進行投資,不安於現狀的羅崢正體驗著幸福的感覺:時時在路上。  
  
情迷中國元素  
  
受母親的影響,羅崢在藝術的薰陶下成長。芭蕾舞的靈動飄逸、古典音樂的華麗豐滿讓兒時的羅崢深受西方文化感染,甚至有些性格反叛,崇洋媚外。  
  
長大後到世界各地遊歷,在另外一個時間空間裏反觀自己,羅崢反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親近。在希臘、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羅崢感受到當地老百姓對民族文化的敬畏和虔誠。人們在語氣、甚至是眼神裏,都流露著自己的驕傲。這種情緒觸動了羅崢,她開始反思,深深覺得中國文化的精華並沒有得到國內年輕人應有的尊重。中國的文化是屬於全人類的,如果在當代忽視了對文化的傳承,那文化斷層一旦形成,就不可能複製再生。而作為一名中國設計師,她沒理由不重視。  
  
於是,羅崢刻意在自己的服裝發佈會上把中國元素進行渲染,嘗試把東方的人文理念、哲學思想融入設計。運用扇子、中國花鳥、舊上海洋煙圖等意象組合而成的中西合璧旗袍、源于景德鎮青花瓷概念的時裝、使用中國戲曲圖案和營造水墨畫的效果的嘗試,無不流露出濃厚的文化藝術底蘊。  
  
羅崢對東方文化的意境美非常著迷,每次閱讀大量的資料都難免歎為觀止。她越發覺得現代人太急功近利,失卻中國古時幾代人共同傳承完成一件事的專注。時尚的東西應該有一脈文化傳統,但不是生搬硬套,要用新穎時尚的方式去呈現,更要符合國際化的審美趨勢,讓更多人分享。  
  
玩轉設計與經營的平衡  
  
“說自己的話,把自己的話說好。”羅崢的作品往往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她認為最好的設計一定是以人為本,形式創新,有自己的靈魂。  
  
1996年,羅崢創立時裝公司,開始逐步實現藝術與實用並重的設計理想。她把自己對時尚的敏感,精緻而完美地運用到創作中去。以立體、變幻的感觀效果來追求強烈的視線衝擊,從而使自己的作品能恰到好處地表現精緻,給人一種含蓄而持久美的本領。正像業內人士的評價,“把握潮流,卻絕不拘泥於潮流,將傳統的典雅糅合新穎的設計與技術,最終幻化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品。”  
  
羅崢坦言,集設計師和經營者于一身,時常感到內心矛盾,需要一種平衡力。在設計上她是追求唯美的理想主義者,在經營中一旦摻雜“人為因素”就會感到醜陋和無奈。然而,正是通過商業管道獲得物質基礎,才能獲得更多機會。  
  
十年的品牌經營,羅崢對自己的評價是“尚可”。現在,歐柏蘭奴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一流商圈擁有百餘家連鎖專賣店,是中國知性女士最喜愛的知名時裝品牌。  
  
在企業管理方面,隨性的她習慣用簡單的方式處理一切。同時,她也注重明星對品牌的影響力。自從2005年中國影視界的明星徐靜蕾、李冰冰、范冰冰劉亦菲、紛紛選中羅崢設計的禮服出席重要頒獎典禮之後,明星穿著本土設計師的作品出席重要場合已經成了一種時尚氛圍。2006年10月,章子怡身著羅崢設計的禮服出現在明星慈善夜上。吳佩慈、趙琳、張靜初等也都紛紛身穿羅崢設計的禮服出現在金雞百花獎的現場。  
  
將核心競爭力定義為設計和創意的羅崢,計畫開發一些配飾產品,進一步打造個人服飾王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