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家經紀沒明天?
2010-01-31 中國時報 郭光宇
 國外出版市場中,作家/文稿經紀人是作者與出版社之間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數位化潮流下出版品暴增、電子版權情況曖昧,已使得傳統經紀人的角色受到嚴重威脅。

 提到「出版經紀人」,一般想到的多是國外出版品的版權代理商。不過在英語系國家,作者和出版社之間,還有「作家經紀人」或「文稿經紀人」(literary agent,另譯「文學經紀人」)這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雖然作家也可以直接和出版社打交道,不過的確也有大型出版社拒絕受理沒有經紀人的作家。文稿經紀人除了賣稿之外,也可能身兼編審、律師、軍師,乃至於防火牆等多重角色。一旦版權售出,酬庸通常在15%到20%之間,「產值」不小。

 正因為這樣的把關角色,經紀人自然成為新興出版社的首要拉攏目標。近來動作最大的,就是已經佈局網路出版的亞馬遜。

 前一陣子亞馬遜大肆懷柔,把一票經紀A咖請到總部西雅圖來吃吃喝喝,除了推介自家的「點火」閱讀器之外,主要還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邪惡帝國」,袪除經紀人對電子書的疑慮。機會千載難逢,經紀人當然順勢追問Kindle的銷售數據,不過亞馬遜依然以商業競爭為由,不漏半點口風。

 這場聚會顯然未能杯酒釋成見,反而讓局面變得更詭譎,網路上也出現不少諜對諜的陰謀論。經紀人的疑慮自然不是空穴來風,電子版權還在襁褓之中,獲利模式也曖昧不明,就連經濟專家趨勢專家也莫衷一是。

 不過經紀人更深層不安卻來自於生涯危機。這波科技大躍進,經紀人遲遲無法確認自己未來的定位。一方面,出版數位化外加隨選印刷,在在讓獨立出版變得越來越可行。作者只需要按幾個鍵,便能夠躋身出版作家;讀者上網訂購,需要紙本的話,濃縮印書機(Espresso Book Machine)幾分鐘內便可以印出熱騰騰的一本。如果真的還有一些校對、版面設計或法律方面的問題,大可google一下專精的達人,經紀人很難再有用武之地。

 再者,出版門檻降低,品類激增,看似榮景,實則均貧。出版品越來越多,但讀者看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新書不但彼此競爭,更要和網路文字、其他媒體,以及無數的經典名著競爭。鬻文維生本來就不容易,如今更要煮字療飢。作家連自己都養不活了,如何養得起經紀人?也難怪倫敦和紐約的經紀人,近來忙著私下結盟或併來併去,為的也只是一個不大確定的未來。

 不過經紀人克羅奇(Nicholas Croce)說:「經紀人在作家起起落落時,可以提供消息靈通的業內建議和支援,我不認為科技可以取代這些人性元素。」這倒很能代表樂觀派的基本信念。

 更野心勃勃的經紀人則試著在數位化中描出自己的藍海,危機一轉都是先機:出版品暴增,更需要專人在書天書地裡替閱眾撈寶;電子版權情況曖昧,他是當仁不讓的談判高手;出版上下游整合,他更是最能掌握門道的既有平台。如今不少出版人都同意,出版的王道,在於更專精的小眾市場和更多元的類型讀物,這還是需要更具慧眼的伯樂。

 所以經紀人如果大難不死,未來勢必長袖善舞,身段玲瓏。退可以提供零售服務,進可以策畫演講訪談代言種種周邊行銷,打造作家品牌,乃至於開發議題,鼓動風潮。這樣的經紀人也許更該稱為製作人。未來的出版業,很可能就是這些超級製作人的天下。

 至於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文稿經紀人的功能,目前大多仍由作家自己和出版編輯出任,除了少數大牌作家,將來類似英美這樣的經紀人制度未必會普及。倒是年年苦嘆每況愈下的編輯,很可以朝製作人的方向轉型,揚眉吐氣一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