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羅 東 聖 母 醫 院

「人類為萬物之靈」,享受地球豐富的資源;加上人類共同的努力,帶來科技的快速發展,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民主的風潮,也使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擁有最高度的自由。

我們不禁假設生命是豐饒、高品質、自由的,因此有相當多瀕死、重病、嚴重殘障的人士,會頌讚生命的偉大,把握生命的尊嚴,甚至盡全力想多擁有生命的歲月。

相對地,卻也有那麼的的人類,感受到生命的灰暗、無意義,選擇走向「自殺」的道路。是什麼原因,矇蔽了他們感受美好生命的能力?

(一) 家庭價值的崩解:

過去的時代以生理及安全需求為追求目標,而今社會的富裕,讓人轉而追求更高的需求目標,即親密關係、自尊及自我實現。但夫妻關係的經營似乎慢了一步,未能跟著升級,造成先行的一半,往家庭之外去尋求親密關係與自尊的來源。於是那種對無家累浪漫愛情的渴求氣焰,甚囂塵上,漫延到社會的各階級與角落。使得過去以家庭為核心的價值觀,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家庭價值的崩解,背後的受害者,也常是自殺的受難者。而其後代,更常因此種下憂鬱症的種子,埋藏未來自殺的不定時炸彈。

防範對策:重建家庭價值

認清時代的變化,瞭解與學習婚姻相處之道,這是一個極須重視親密關係與自尊的時代,如何重新定位以家庭為個人核心價值的依歸,認清與協調家庭成員彼此的需求,學習男女關係如何互相尊重的技巧。如何將對浪漫愛情的渴望,升級到成熟穩定婚姻品質的追求,是現代男女相當值得學習的課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出版的「相愛到白頭」,對這樣的婚姻關係的學習,有相當精闢的解說。

(二) 親人的死亡:

至親家人的死亡,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嚴重的打擊,失去依附、失去親情的撫慰,都會讓人有失根的感受。親人死亡之後,除了哀傷、思念與不捨之外,常有罪惡感、責備、憤怒、憂鬱等嚴重負面情緒,甚至因此陷入憂鬱狀態,有些人還因此出現妄想症狀,會有更強烈的自殺傾向與衝動。

防範對策:適當處理哀傷過程

正常的哀傷過程,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情緒低落、流淚、社交退縮、興趣減少、輕微的失眠,都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過度的憂鬱、嚴重失眠、坐立不安、過度的自責與憤怒、完全的孤立、怪異的言行、明顯的自殺意念或準備,都是不正常的情緒表現,必須儘早發現,協助就醫,避免悲劇的發生。

(三) 社會的混亂與人際的疏離:

現代社會的進步,有人歸因於「個人利益極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其背後的意義,往往是個人利益高於團體利益之上、短期利益先於長期利益。因此許多有意義的關係都以「利益交關」為基礎,一旦出現利益衝突,也往往宣告關係的瓦解。這樣的關係,甚至漫延到至親,如親子、同胞、婆媳關係。不禁令人慨嘆世風日下、世態炎涼。「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正是這樣的疑慮,一旦出現生命的危機、情緒的顛簸,往往無法找到真心的情緒支持與陪伴,更加容易陷入深淵。社會的混亂與人際的疏離,可以是令人失望自殺的導因。缺乏真心的人際關係,即陷入社會孤立,將是出現自殺意念之後,無法挽回的重要原因。

防範對策:重整社會價值

如何開創兼具個人利益與團體利益共同成長的雙贏局面,同時重視短期與長期利益的眼光,是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審慎思考的問題。在一個平衡的社會,如果你貪取利益,就意味對別人利益的掠奪。但是人跟人的關係,如果只是建立在利益之上,這樣的關係自然是脆弱的,因為在利益之前,人性自私的一面是相當難以克服的。我們不禁要呼籲,愛、親情、友誼等傳統價值,必須一再地被強調,而且必須先於利益的考量。特別是當親友陷入痛苦時,親情與友誼的協助與支持都是相當重要的,協助他面對問題、舒解情緒,找出一條生路。

(四) 感情受挫:

對愛情的渴求,是人類的天性。但將愛情孤注一擲,也常是對愛情的承諾,是忠貞愛情的條件之一。一旦有一方認清現實條件的不合適,通常就會出現決裂的警訊。愛情的破滅,特別是愛到要與對方融為一體時,分離就會帶來痛不欲生的感受。不穩定的性格,如依賴型、邊緣型、歇斯底里型、衝動型、妄想型,常因此陷入憂鬱狀態,就可能以自殺、殺人、甚至同歸於盡的方式來處理情緒,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防範對策:重新調整心態,勇敢再出發

愛情是迷人的,可以吸引人,但同樣也可以讓人迷惑、甚至混亂心智。要擁有美好持久的愛情,本身就必須先具備成熟的個性,有穩定的情緒控制及問題解決能力。一時的激情,往往也會忽略彼此難以克服的特質,如何認清對象的情緒穩定程度、對他人的佔有慾(或過度依賴)、分離處理的能力與經驗、是否有不良嗜好(特別是喝酒與吸毒)。有人建議要清楚認清一個人的性格,必須經過半年的觀察與互動,只有看清楚對方的性格,才能真正決定要進一步投入與否。如果已經投入感情,卻也必須面臨分手的時刻,那也應落實愛情的意義,勇敢地祝福對方,只有互相承諾相守的感情,才是真正值得把握的。

(五) 個人成就肯定的危機:

過度以「個人成就」為重心,尋求「外在肯定」的自尊,也往往會忽略更有意義的親密關係、家庭關係的經營,甚至「自我肯定」的重要。一旦個人自尊所完全投注的焦點(學業、工作、社會地位、財富,有人甚至以「外貌」為自尊的來源)陷入危機時,也往往會同時陷入「個人認同」的危機,詮釋自己為失敗者,嚴重者還因此喪失鬥志,長病不起。這是一味追求「個人化目標」的陷阱,也是追求自尊來源過程,迷失了正確的方向。真正扎實的自尊追求方向,乃是往內尋求,而非盲目往外尋求。

防範對策:兼顧個人與團體的成就

當個人積極投入社會的活動當中,由於變數相當的多,能否功成名就,無法完全操之在我。因此如果能同時重視個人的修為、家庭的經營,讓個人自尊肯定的來源,可以來自個人的品德、家庭的支持,即使外在成就一時的失敗,都還能維持自尊於不墜,東山再起猶未晚。

(六) 財務困境:

財富也歸屬於「個人成就肯定」的一部份,不過它也是相當鮮明的議題。失業、破產、貧窮、債務纏身,這些都是一般所謂「失敗者」的寫照,尤其這是一個以外條件來衡量人類價值的時代。一旦不幸在現實世界挫敗,人們對自己的信心(外在歸因),也常因此被擊垮。其實有比財富、地位、權勢,這些外在多變不穩的形象,更重要穩定的特質,如無私的愛、關懷、誠實、善良。你絕對不會因為一個人富有而覺得感動,但是你卻會見到一個有善良的心和義舉的人,而感動不已。也就是說,你不會因見到王永慶而感動,但見到證嚴法師卻會自然地「肅然起敬」。

防範對策:審慎理財

認真學習正確的理財與風險管理的觀念,「孤注一擲」、「賭博」、「衝動」、「投機」的心態都是讓財務問題陷入險境的原因。穩定的工作,以保證穩定的財務來源,財產安全比率的理財投資,培養清楚的信用與風險管理觀念,都是相當重要的知識。以全家人的未來做考量,不逞匹夫之勇,源遠流長,不易讓自己及家人陷入危機。

(七) 法律的糾葛:

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同樣地,法律保護好人,也保護壞人,特別當壞人所做的壞事,未留下足夠的證據時。受害的無辜者就必須承擔無可索賠的損失。各式各樣法律問題的糾葛,對完全不懂法律的人而言,是相當嚴重的折磨,嚴重時甚至索命的。

防範對策:學習與認識法律程序

除了故意犯罪之外,不貪心、小心理財風險、不喝酒、不開快車、不衝動,應該可以避開大部份的法律問題。一旦觸法,更應該冷靜以對,尋求資源協助,把損失降到最低。隱瞞或逃避只會將問題擴大,有時甚至因此而不可收拾。學習與認識基本的法律常識,最好能結交熟識法律的朋友,必要時也能得到諮詢與協助。只有採取理性的態度,廣泛徵詢意見,積極面對問題,才能將問題的衝擊降到最低。情緒不穩、衝動,甚至不明智的自我傷害,都只可能帶來更大的遺憾。

(八) 藥物濫用:

會走上藥物濫用道路的人,大多有人格上的障礙或明顯的精神疾病。藥物本身,特別是酒精、安非他命及嗎啡,對人的心智與腦功能的傷害極大,除了在大量濫用期會出現精神恍惚,常見暴力傾向之外,在戒斷時期,也相當容易出現戒斷症候群,而有嚴重的自殺衝動。

防範對策:盡早尋求專業協助,戒除酒、藥癮

酒精與毒品最可能直接混亂一個人的心智,不管是過量、長期使用或戒斷。如果清楚知道這些遺禍,還會去使用的人,包括受騙、受迫害、成癮、精神障礙(特別是憂鬱、焦慮情緒、精神病)。尋求專業的協助,才能完整瞭解毒品所帶來身、心、社會的傷害,盡快下決心,藉由專業的協助,有效率地戒除及處理戒斷急性期症狀。至於復發危險期,除了藥物、心理治療之外,還需要家庭、社會、甚至法律力量的協助。

(九) 嚴重身體疾病:

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會得癌症,這樣高比率的患病可能性,對許多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其他重病如巴金森氏症、腦中風、尿毒症等,出現重度憂懼症的比率也相當的高(約為10-25%),除了身體疾病帶來的痛苦之外,身體的失能、自我形象的衰退,加上憂鬱症的侵襲,造成嚴重的自殺傾向。

防範對策: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身體健康的重視,是現代人所面臨的重要客題。規律的運動、睡眠及飲食的節制,是保健的良方。涉獵醫學知識、勤做健康檢查、及早發現身體疾病,及早接受治療,也是基本的醫療常識。學習正確的就醫與用藥觀念,不任意服藥。一旦罹患慢性疾病,更該嚴格遵守醫師處方,定期就醫、定期服藥,更應該好好地做好保健工作。

(十) 精神疾病:

根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完成自殺的人當中,至少八成在生前患有憂鬱症。這意味著憂鬱症是大多數自殺者,在生前共同的痛苦表現。從上述的原因探討,也可發現,自殺的原因,其實與罹患憂鬱症的原因相去不遠。除了憂鬱症之外,精神分裂病、躁鬱症、恐慌症、強迫症等,也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其他如性格疾患,包括歇斯底里型性格、邊緣型性格、強迫型性格,除了會有高比率自傷的行為之外,也是部份自殺者性格的寫照。

防範對策:破除偏見,勇敢求助

防範自殺,除了妥善管理個人的生活領域、積極面對與處理生活的危機之外(初級預防),正確偵測憂鬱症與自殺的警訊(次級預防),就是防止自殺的重要方法。完成自殺的人當中,有七成在生前會發出自殺的訊息,主動協助處理生活困境,協助就醫,接受精神科診斷與治療,以恢復穩定正常的心智,才能理清自己生活的困境,以思考解決之道。至於自殺未成功者,再自殺的危險性相當高,必須持續接受專業的協助,給予持續性的藥物及心理治療(三級預防),並學習情緒及壓力管理,以穩定的情緒、理性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的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enda9727 的頭像
    brenda9727

    漂泊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