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人見人愛”的高峰跌到“最不受待見”的谷底,Agyness Deyn只用了一年時間。這個時代的時尚圈,乾脆變成一個粗暴懶惰的“新品”發射器,只願挑些新、奇、怪的“選手”砰的一聲送上雲端,然後不管死活,緊接著再扒拉一些更刺激的彈藥上膛。這些短命、飛逝而過的“時尚快餐”,扼殺了經典誕生的機會。從今往後,除了那些英雄遲暮的老傢夥和他們半世紀前的傑作外,恐怕很難再有什麼永垂不朽的了。

新生代速朽 常青樹倒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更多圖片

  

 

  大眾和時尚界都不會再給下一個Kate Moss出現的機會了,人們的口味變得越來越刁鑽挑剔,每個人都像迪卡普裏奧(Leonardo DiCaprio)一樣喜新厭舊,即便再出現一個和Kate或者Jane Birkin一樣好品位的姑娘,人們也不會十年如一日忠貞地跟著她的步伐。瞧這世界,過往的明星都已黯淡,剩下的只有一顆又一顆倉促的流星劃過罷了。

  無法石破天驚 便無法永垂不朽

  英國BBC電視臺的一檔節目把之前紅得發紫的超模Agyness Deyn評上了“最不招人待見”的榜首,理由只有一句話,主持人Michelle De Swarte撇撇嘴:“她幾乎無處不在,你根本甩不開她。”這算哪門子的荒謬解釋,倒像是一個花心闊佬背地裏向哥們兒們炫耀俯首帖耳的癡心女友。聽說,在這個八卦的榜單裏,另一個前陣子娛樂小報上風頭正勁的It Girl——Peaches Geldof(歌星Bob Geldof的女兒)也緊隨其後。這個消息像一枚BBC空投的重磅炸彈,當晚迅速轟開了網際網路上各種語言的時尚論壇。儘管,Agyness的鐵桿粉絲們力挺偶像,但是這似乎並不足以捂住另一些刻薄的聲音。“瞧她穿的亂七八糟的還好意思出來混?”“也許這姑娘剛出道的那會兒是不錯,可現在她越來越賣弄了……”一年前,這個在紐約混出大名堂來的小鎮姑娘,可是眾多挑剔的評論員一致推舉出來的“最佳著裝”。曾經一度,人們甚至以為她要代替遲暮的Kate Moss,成為新任的潮流教主了。可轉眼間,偶像的屁股還沒坐熱,就要被喜新厭舊的主流媒體趕下王位了。

  儘管,Agyness Deyn表面上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可是,她想要挽救頹勢的端倪還是在不久前新出版的《LOVE》雜誌上流露了出來。這回她從俏皮的假小子裏脫胎換骨,搖身一變成了端莊高貴的“女王”,這不僅是雜誌的刻意安排,小道消息透露她自己也意識到了形象的局限性,並在努力嘗試突破。可誰知道呢,這樣的轉型接下來會贏得的是大眾的首肯?或者又是一波瘋狂的詬病?

  前《村聲》的資深評論員Lynn Yeager有一次和業內人閒聊,不無懊惱地說:“大眾和時尚界都不會再給下一個Kate Moss出現的機會了,人們的口味變得越來越刁鑽挑剔,每個人都像迪卡普裏奧(Leonardo DiCaprio)一樣喜新厭舊,即便再出現一個和Kate或者Jane Birkin一樣好品位的姑娘,人們也不會十年如一日忠貞地跟著她的步伐。瞧這世界,過往的明星都已黯淡,剩下的只有一顆又一顆倉促的流星了。”與Agyness Deyn賣力地逢迎大眾相比,老牌偶像們的“連任”確實顯得不費吹灰之力,Kate Moss常年累月地頂著一腦袋亂糟糟的頭髮,事實上,她的混搭技術甚至也越來越乏善可陳,也沒有半點“業務不精”的恐慌,儘管如此,卻絲毫不妨礙她成為了一個劃時代的時尚偶像。為什麼?正如Lynn Yeager所說,這個時代可以製造“石破天驚”的機會越來越少,你既不可能再成為第一個敢於穿褲裝的女人,也不可能在人人都擅混搭的今天用牛仔褲加西裝征服世界。於是,要怎樣的“大開眼界”,才能造就下一個長盛不衰的偶像呢?也只能如Agyness Deyn一樣嘗試不斷在自己身上賣力地變戲法,才能挽留住觀眾吧?

  偶像廉價 也因唾手可得

  Fashion Icon的廉價,也要歸罪為她們的唾手可得。因為觀眾們對浮華世界的饑渴,標準制定人——媒體們也將偶像規格降低身價。口袋多金、生活優越的物質女孩和名門二世祖像用簸箕成堆甩賣一樣,兜售到普通人面前。她們千人一面,水蜜桃般的嫩臉,拎著Prada,踩著Chloe,從城裏最火爆的夜店裏醉醺醺地扭出來,對時裝搭配那套本事十有八九全是從Kate Moss同一個版本的教材裏偷出來的。這樣的姑娘,你期待她對時尚能有什麼耳目一新的深刻見地呢?而消費這些“甘蔗纖維”的人,不過是嚼嚼上流生活的甜汁,然後怎麼吃的再怎麼吐出來,他們的重點不再著眼於時尚,而是轉移到奢靡生活的浮光掠影罷了。

  可再看看早前什麼樣的人才能有幸套上時尚偶像的光環。90年代以前,繆斯們每人都有不一樣的面孔,消瘦、豐屙;優雅、神經質;放蕩、矜持……女人們因Twiggy才懂得畫粗眼線、穿A字連衣裙;因Jacky’O的優雅才熱愛圓領套裝;因赫本的高貴才知道衣櫃裏不能少了小黑裙……每人都能提供貨真價實的示範,而這些元素建立在她們各自獨特品位的基礎上才得以成就日後的經典。若只是一味地“致敬”前人,翻出再多的花樣,必定也難逃速朽的命運。 

“伊夫·聖洛朗式”的窮途末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更多圖片

  

  再過50年,Alexander wang、Garath Pugh、Alexsander McQueen們還能像今天的Chanel、Yves Saint Laurent這樣久經沙 場仍屹立不倒嗎?浮躁的時尚圈可沒什麼耐心再等著一兩個新字號的穩紮穩打。時代的變換讓創造力日漸乾涸,大眾的審美需求卻越來越饑渴。表面功夫倒是佔了上風,誰怪異出位便是當下的老大。這是“伊夫·聖洛朗式”的窮途末路嗎?

  形式感比高品質更受寵

  保玲姐算是這幾年時尚界風頭正勁的贏家了吧?近年每每出手,總是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駭俗作品。從階梯般的鏤空長褲洞到糾結誇張的桃心皺褶,下手從不含糊,正是形式大過天的首席代表,也是內心虛榮的小眾們趨之若鶩的對象。但歷年作品中被奉為經典的卻是再簡單不過的波點印花,無論是自家店舖,還是擺在H&M裏的挎刀設計,都是最搶手的俏貨。緊隨其後的是同樣幽默簡單的PLAY系列,一個桃心鬼臉印在各種基本款上,即使標價昂貴,也照樣賣斷貨。到了那些真正在T臺上招搖掠過的花哨設計,反而受了冷落,大刊小報煽風點火,比著叫好,卻著實難有任何一季能成為不朽的里程碑。

  Agyness Deyn那個曾經一樣濟濟無名的老鄉Henry Holland,成名之前在一家普通的雜誌社裏打雜。在夜店裏機緣巧合地遇到了Anna Wintour,先是受到女魔頭的垂青,然後,因好友一夜爆紅,連帶自己靠那些著名的Slogen Tee雞犬升天。他倒是沒有在衣服上搞什麼讓人乍舌的破壞,光是幾句挑釁、曖昧的標語就搞定了一切。儘管方法不同,但也走的是製造話題和炒作噱頭的形式主義。可從成果上看,確實頗見成效。

  因為人人都想跳脫平凡、庸俗,也導致了形式上的訴求大於本質的局面。當然,一個古怪前衛的廓形肯定要比內在的豐富在感官體驗上來得直接的多。時代跨越了一大步,當初NEW LOOK為女人帶來的革命,放在今天已經毫無吸引力。當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更高追求的便接踵而至,於是,時尚從身體需要升級成了審美體驗,這也是Jhon Galliano、Victor&Rolf 這票人憑著大把並不實用的設計如今也能在時尚界具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但經典之成為經久不衰的佳作,僅有外錶帶來的嘩眾取寵並不足以承受時間的檢驗,再前衛的理念,放到100年後也躲不過落伍可笑。內在創造力的價值才是常青的關鍵,就時裝的本質而言,如果藝術雕琢的篇幅淩駕於實用性之上,無疑這件事情本身就已經本末倒置,更不用期待它能夠鑄就時尚史的經典。

  激烈競賽 成就經典不再易如反掌

  在Yves Saint Laurent和Karl Lagefeld角逐“羊毛標誌大獎”的年代,成為一名優秀的裁縫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好事。即便是在七八十年代,律師和醫生這樣的行業聽起來也要比服裝設計師體面得多。雜誌上只顧渲染那一屆設計比賽兩人雙雙勝出,卻很少交待報名參加的人數之少,並不足以襯托冠亞軍的含金量。恰逢,兩人嶄露頭角的時代正是時尚輝煌的起點,無數的可能性像新大陸一樣等待著時尚界的哥倫布們發掘。你不得不承認,那個時候無論是獲得機會的概率還是創造經典的可能性都要比現在寬鬆得多。

  而物質生活的膨脹,讓時尚這個行業迅速地崛起,甚至晉陞成了最為光鮮的明星行業,越來越多的人前赴後繼地成為了新的“哥倫布”。可同時,“新大陸”上可開採的寶藏也越來越少,當這兩樣事物成反比增長的時候,事情便陷入了停滯不前,甚者迴圈往復的尷尬境地。

    相關鏈結 時尚界的悲情英雄

  Helmut Lang

  Helmut Lang是上世紀90年代Minimalism(簡約主義)時裝的佼佼者之一,他設計的時裝甚具形而上的學問,外表簡單卻帶著深藏不露的學問,那種穿著者才能感受到的優越感是源自剪裁品質還有背後的設計哲學,建築師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經典理論“less is more”在時尚界也得以無限擴大。Helmut Lang被Prada收購,初時還是一片好景象,隨著創作與管理之間的分歧愈來愈大,設計師也逐漸變得無心戀戰,Helmut Lang最終被迫退下戰線,品牌已是名存實亡。

  Jil Sander

  以“極簡”聞名的Jil Sander堪稱代表,而在時尚界中,如要評選出一個質感、剪裁與氣質相輔相成的品牌,Jil Sander絕對當之無愧。但自從Jil Sander被Prada集團收購後,不合的傳言甚囂塵上,甚至導致Jil Sander于2001年出走一手創立的品牌,令支援者震驚不已。而隨著Milan Vukmirovic的接手,始終無法拉抬品牌聲勢。歷經3年沉潛,Jil Sander在2003年5月宣佈重新執掌品牌,品牌一度出現重振旗鼓的勢頭。不過2005春夏男裝秀落幕不久後,Jil Sander又再度求去,理由是與Prada集團因了解而分開。 

這時代 扼殺永恒?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更多圖片

  

  如今的時尚界活力依舊在,往昔勃勃的生命力卻日漸逝去。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要依靠與其他門派的藝術家合作才能獲取靈感,表面上有創作力的時裝又往往缺乏內在的價值,徒有其表。往往是一季過去,流光溢彩也跟著消失,彼時,時裝也真正成了滿足物欲的消費商品,不再有老范兒傳世流芳的神韻。這個無所不能的時代,時尚不再存在什麼不能逾越的鴻溝和難以衝破的禁忌,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自由,卻也因此變得前所未有地枯竭與乏味。

  沒有禁忌 哪來石破天驚?

  因異裝癖在夜店混得風生水起的Andre J,也因這個時髦的癖好登上法國版《Vogue》的封面,一身艷麗的VERSACE,風騷得不輸任何一個超模。他因異裝癖變成大明星,但卻只是街頭巷尾的八卦談資罷了,儘管回回亮相高調,令人過目不忘,卻不太可能因某件漂亮的Dior或者LV連身裙載入時尚的史冊了。熟門熟路的人當然並不為奇,異裝的鼻祖David Bowie早就在幾十年前這麼幹過了。雌雄同體的緊身平褲角演出服,像烙鐵一樣灼目,永遠將男人的妖媚打上他的標簽。David Bowie因敢於第一個挑戰禁忌而成為經典永恒,隨後跟風的人無論再怎麼挖空心思也只能成為點綴,唯有他可以不朽。這就如同,Beatles之於搖滾或者安迪?沃霍之於波普藝術。

  經典的誕生,常常取決於能否突破禁忌,創造新的規則與價值。聖洛朗締造吸煙裝,迪奧先生奉獻New Look,那些劃時代的設計只是畫筆、卷尺和剪刀上的革命嗎?吸煙裝誕生之前,巴黎女人只當褲裝生來便是男人專屬,從來沒有想像過男人的行頭可以讓女人變得更性感。它為審美判斷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填補了人們未曾察覺的盲點。New Look則重新定義了時裝與女人身體間的對話,從羞澀的掩飾到自信的展露。這兩種不同角度上的顛覆,打破的不只是時裝保守的傳統,更是時代局限的思想禁錮,這也是它們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根本所在。

  如今的時尚界活力依舊在,往昔勃勃的生命力卻日漸逝去。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要依靠與其他門派的藝術家合作才能獲取靈感,表面上有創作力的時裝又往往缺乏內在的價值,徒有其表。往往是一季過去,流光溢彩也跟著消失,彼時,時裝也真正成了滿足物欲的消費商品,不再有老范兒傳世流芳的神韻。這個無所不能的時代,時尚不再存在什麼不能逾越的鴻溝和難以衝破的禁忌,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自由,卻也因此變得前所未有地枯竭與乏味。

  時代賦予的怪圈

  1957年,聖洛朗和拉格菲一同在巴黎亮相,從親密無間到反目宿敵,兩人的後半生都在計較誰的成績更加卓越。幾乎所有的競技場都會陷入這樣的怪圈,要麼天才同時冒出,要麼集體啞火。60年代之所以每年都被時尚界拿來致敬,正因為它的百家爭鳴,將藝術發展推至繁榮的巔峰。這10年中,The Beatles如日中天,偏巧另一波搖滾天才Rolling Stone也在一邊不甘示弱;紐約的SOHO區跳出個慘白消瘦的異類,他創造了波普藝術,名字叫安迪·沃霍;倫敦一個叫Twiggy的女孩,用柴禾妞的身子骨征服了原本熱愛豐腴的世界,成了最早的時尚繆斯;赫本主演的《蒂凡尼早餐》成了經典的傳世佳作。

  所有的能量仿佛都耗費在上個世紀,這十年,我們再難有驚世駭俗的壯舉。T臺上沒有辦法的辦法便是不斷致敬;電影開始翻拍各種上世紀的票房冠軍;全世界冒出了上萬個安迪·沃霍,但他們還是揪著“夢露”不停地搞創作……也許,這本身就是一個乏善可陳的年代,精於複製的年代,安於現狀的年代,它並不擅長也不適合再炮製下一個聖洛朗似的人物。

  相關鏈結 經典在此刻誕生

  Dior NewLook

  1947年,Christian Dior在處女秀上發佈了New Look,這種強調細腰豐臀女性美的服裝在二戰後歐洲百廢待興,人們被戰爭折磨得心靈麻木黯淡的時機出現,喚醒了人們對美好、富足生活的嚮往,應和了人們從戰爭陰影中走出的渴望,因此被譽為時裝史上的一場革命。

  Chanel 2.55 Bag

  1955年2月,香奈兒女士推出了一款手袋,在精品行業掀起一場革命風暴。50年後,這款經典之作依然是關於優雅的最好實證和注解。2.55,則是為了紀念它誕生的那一天。為了兼顧實用和美觀,2.55手袋共設置了3個內層口袋,最小的一個專門用來放口紅;如此考究的細節設計在當時還很罕見。所有的手袋都來自巴黎附近的一家工廠,每一款都需要6個工人花10小時、經過整整180道工序才能完成。

  Yves Saint Laurent Le Smoking

  1966年,女權尚未啟蒙的年代,大膽地開創中性風格,設計了第一件女性吸煙裝。這年,女性穿上吸煙裝,在爭議與懷疑的目光中追求自由和獨立。在第一件吸煙裝誕生後,Yves Saint Laurent幾乎每年推陳出新。

  Hermes Kelly Bag

  1984年,是摩洛哥王妃GRACE KELLY因為懷孕的時候用鱷魚皮的HERMES手袋來掩飾因懷孕而隆起的肚皮,所以這個畫面成了LIFE的封面,後來HERMES先生用KELLY的名字命名這個手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enda9727 的頭像
    brenda9727

    漂泊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