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心 雕 龍
文 心 雕 龍 卷 二
明 詩 第 六
大 舜 云 : 詩 言 志 , 歌 永 言 , 聖 謨 所 析 , 義 已 明 矣 1。 是 以 在 心 為 志 , 發 言 為 詩 , 舒 文 載 實 , 其 在 茲 乎 2 ?詩 孫 云 唐 寫 本 詩 上 有 故 字 者 , 持也 , 持 人 情 性 ; 三 百 之 蔽 , 義 歸 無 邪 , 持 之 為 訓 , 有 孫云 唐 寫 本 有 上 有 信 字 符 焉 爾 3 。
人 稟 七 情 , 應 物 斯 感 , 感 物 吟 志 , 莫 非 自 然 4 。昔 葛 天 氏 樂 辭 云 : 孫 云 唐 寫 本 無 天 氏 二字 又 無 云 字 郝 云 云 字 疑 衍 玄 鳥 在 曲 5 , 黃 帝 雲 門 ,理 不 空 綺 朱 云 當 作 絃 孫 云 唐 寫 本 綺 作 絃 6 , 至 堯 有 大 唐 一 作 章 孫 云 唐 寫本 唐 作 章 之 歌 , 舜 孫 云 御 覽 五 八六 舜 作 虞 造 南 風 之 詩 , 觀 其 二 文 , 辭 達 而 已 7 。 及大 禹 成 功 , 九 序 顧 校 序 作 敘 惟 歌8 ; 太 孫 云 御 覽 太 作 少 康 敗 德 ,五 子 咸 怨 孫 云 唐 寫 本 怨 作 諷 御 覽 亦 作 諷 9 , 順 美 匡 惡 , 其 來 久 矣 1 0 。 自 商 暨 周 , 雅 頌 圓備 , 四 始 彪 炳 , 六 義 環 深 1 1 。 子 夏 監 孫云 唐 寫 本 作 鑒 鈴 木 云 御 覽 亦 作 鑒 絢 素 之 章 , 子 貢 悟琢 磨 之 句 , 故 商 賜 二 子 , 可 與 孫 云 御 覽作 以 言 詩 孫 云 唐 寫 本 有 矣 字 1 2。 自 王 澤 殄 孫 云 御 覽 作 彌 竭 , 風 人 輟 采 ; 孫云 唐 寫 本 作 掇 彩 春 秋 觀 志 , 孫 云御 覽 志 下 有 以 字 諷 誦 舊 章 , 酬 酢 以 為 孫云 唐 寫 本 作 成 賓 榮 , 吐 納 而 成 身 文 1 3 。 逮 楚 國 諷怨 , 則 離 騷 為 刺 。 秦 皇 滅 典 , 亦 造 仙 詩 1 4 。 漢 初 四 言, 韋 孟 首 唱 1 5 , 匡 諫 之 義 , 繼 軌 周 人 。 孝 武 愛 文 , 柏梁 列 韻 1 6 , 嚴 馬 之 徒 , 屬 辭 孫 云 唐 寫本 作 詞 御 覽 亦 作 詞 無 方 1 7 。 至 成 帝 品 錄 , 三 百 餘篇 1 8 , 朝 章 國 采 , 亦 云 周 備 , 而 辭 人 遺 翰 , 莫 見 五 言, 所 以 李 陵 班 婕 妤 , 孫 云 唐 寫 本 無 妤 字御 覽 亦 無 妤 字 見 疑 於 後 孫 云 御 覽後 作 前 顧 校 亦 作 前 代 也 1 9 。 按 召 南 行 露 , 始 肇 半章 ; 孺 子 滄 浪 , 亦 有 全 曲 2 0 ; 暇 豫 優 歌 , 遠 見 春 秋 ;邪 徑 童 謠 , 近 在 成 世 ; 閱 時 取 證 , 一 作徵 孫 云 唐 寫 本 證 作 徵 御 覽 亦 作 徵 則 五 言 久 矣 2 1 。又 古 詩 佳 麗 , 或 稱 孫 云 御 覽 有 於 字 枚叔 , 其 孤 竹 一 篇 , 則 傅 毅 之 詞 , 比 采 一作 類 孫 云 唐 寫 本 作 彩 而 推 , 兩 孫云 唐 寫 本 兩 上 有 故 字 鈴 木 云 御 覽 兩 上 有 固 字 漢 之 作乎 孫 云 唐 寫 本 乎 作 也 2 2 ! 觀 其 結 體 散文 , 直 而 不 野 , 婉 轉 附 物 , 怊 鈴 木 云 御 覽 作 惆 悵 切情 , 實 五 言 之 冠 冕 也 2 3 , 至 於 孫 云 唐寫 本 於 作 如 張 衡 怨 篇 , 清 典 一 作曲 從 紀 聞 改 趙 云 曲 作 典 孫 云 御 覽 亦 作 典 可 味 ; 仙 詩緩 歌 , 雅 有 新 聲 2 4 。 暨 建 安 之 初 , 五 言 騰 踊 , 孫云 唐 寫 本 作 躍 文 帝 陳 思 , 縱 轡 以 騁 節 2 5 ; 王 徐 應劉 , 望 路 而 爭 驅 2 6 ; 並 憐 風 月 , 狎 池 苑 , 述 恩 榮 , 敘酣 宴 , 慷 慨 以 任 氣 , 磊 落 以 使 才 ; 造 懷 指 事 , 不 求 纖 密之 巧 ; 驅 辭 逐 貌 , 唯 取 昭 晰 顧 校 晰 作 哲 之 能 ; 此 其 所 同 也 2 7 。 乃 孫 云唐 寫 本 作 及 御 覽 亦 作 及 正 始 明 道 , 詩 雜 仙 心 , 何 晏之 徒 , 率 多 浮 淺 2 8 。 唯 嵇 志 清 峻 , 阮 旨 遙 深 , 故 能 標焉 。 孫 云 御 覽 無 此 一 句 2 9 若 乃應 璩 百 一 , 獨 立 不 懼 , 辭 譎 義 貞 , 孫 云御 覽 作 具 亦 魏 之 遺 直 也 3 0 。 晉 世 群 才 , 稍 入 輕 綺, 張 潘 左 云 唐 寫 本 作 左 潘 御 覽 亦 作 左 潘 陸 , 比 肩 詩 衢 3 1 , 采 縟 於 正 始 , 力 柔 於 建 安 , 或 趙 云 作 折 文 以 為 妙 , 或 流 靡 以 自 妍, 此 其 大 略 也 3 2 。 江 左 篇 製 , 溺 乎 孫 云 御 覽 作 於 玄風 , 嗤 孫 云 唐 寫 本 作 羞 笑 徇 務 之志 , 崇 盛 亡 趙 云 亡 作 忘 孫 云 御 覽 亦 作 忘郝 云 梅 本 作 忘 機 機 之 談 , 袁 孫 已 下 , 雖 各 有 雕 采 ,而 辭 趣 一 揆 , 莫 與 孫 云 唐 寫 本 作 能 爭雄 , 所 以 景 純 仙 篇 , 挺 拔 而 為 俊 矣 孫 云唐 寫 本 作 雋 御 覽 作 雋 也 3 3 。 宋 初 文 詠 , 體 有 因 革 , 莊老 告 退 , 而 山 水 方 滋 , 儷 采 百 字 孫 云 御 覽 作 家 之 偶, 爭 價 一 句 之 奇 , 情 必 極 貌 以 為 寫 物 , 辭 必 窮 力 而 追 新, 此 近 世 之 所 競 也 3 4 。
故 鋪 觀 列 代 , 而 情 變 之 數 可 監 , 孫云 唐 寫 本 監 作 鑒 撮 舉 同 異 , 而 綱 領 之 要 可 明 矣 。 若夫 四 言 正 體 , 則 雅 潤 為 本 ; 五 言 流 調 , 則 兩則 字 從 御 覽 增 鈴 木 云 案 燉 本 亦 並 有 諸 本 無 清 麗 居 宗; 華 實 異 用 , 惟 才 所 安 3 5 。 故 平 子 得 其 雅 , 叔 夜 含 孫云 唐 寫 本 含 作 合 其 潤 , 茂 先 凝 趙云 凝 作 擬 孫 云 御 覽 作 擬 其 清 , 景 陽 振 其 麗 。 兼 孫云 御 覽 兼 上 有 若 字 善 則 子 建 仲 宣 , 偏 美 則 太 沖 公 幹3 6 。 然 詩 有 恆 裁 , 思 無 定 位 , 隨 性 適 分 , 鮮 能 通 圓 。 孫 云 唐 寫 本 作 圓 通 御 覽 亦 作 圓 通 若妙 識 所 難 , 其 易 也 將 至 ; 忽 之 孫 云 唐 寫本 之 作 以 御 覽 亦 作 以 為 易 , 其 難 也 方 來 3 7 。 至 於三 六 雜 言 , 則 出 自 篇 什 3 8 ; 離 合 之 發 , 則 明 孫云 則 下 有 亦 字 御 覽 明 作 萌 趙 云 明 作 萌 於 圖 讖 3 9 ;回 文 所 興 , 則 道 原 為 始 4 0 ; 聯 句 共 韻 , 則 柏 梁 餘 製 ;巨 細 或 殊 , 情 理 同 致 , 總 歸 詩 囿 , 故 不 繁 云 。
贊 曰 : 民 生 而 志 , 詠 歌 所 含 。 興 發 皇 世 , 風 流 二南 。 神 理 共 契 , 政 序 相 參 。 英 華 彌 縟 , 萬 代 永 耽 。
1 尚 書 舜 典 『 詩 言 志 , 歌 永 言 。 』此 舜 命 夔 之 辭 。 王 肅 注 曰 『 謂 詩 言 志 以 導 之 , 歌 詠 其 義以 長 其 言 。 』 毛 詩 鄭 玄 詩 譜 序 正 義 引 鄭 注 堯 典 曰 『 詩 所以 言 人 之 志 意 也 。 永 , 長 也 。 歌 又 所 以 長 言 詩 之 意 。 』聖 謀 唐 寫 本 作 聖 謨 , 黃 校 本 亦 改 謀 作 謨 , 尚 書 偽 伊 訓 『聖 謨 洋 洋 , 嘉 言 孔 彰 , 』 作 聖 謨 是 。
2 詩 大 序 『 詩 者 , 志 之 所 之 也 。 在心 為 志 , 發 言 為 詩 。 』 正 義 曰『
詩 者 , 人 志 意 之 所 之 適 也 。 雖 有 所適 , 猶 未 發 口 , 蘊 藏 在 心 , 謂 之 為 志 , 發 見 於 言 , 乃 名為 詩 。 言 作 詩 者 , 所 以 舒 心 志 憤 懣 , 而 卒 成 於 歌 詠 , 故虞 書 謂 之 詩 言 志 也 。 包 管 萬 慮 , 其 名 曰 心 , 感 物 而 動 ,乃 呼 為 志 。 志 之 所 適 , 外 物 感 焉 。 言 悅 豫 之 志 , 則 和 樂興 而 頌 聲 作 , 憂 愁 之 志 , 則 哀 傷 起 而 怨 刺 生 。 藝 文 志 云「 哀 樂 之 情 感 , 歌 詠 之 聲 發 , 」 此 之 謂 也 。 』
3 鄭 玄 詩 譜 序 正 義 『 名 為 詩 者 , 內則 說 負 子 之 禮 云 「 詩 負 之 。 」 注 云 「 詩 之 言 承 也 。 」 春秋 說 題 辭 云 「 詩 之 為 言 志 也 。 」 詩 緯 含 神 霧 云 , 「 詩 者, 持 也 。 」 然 則 詩 有 三 訓 : 承 也 , 志 也 , 持 也 。 作 者 承君 政 之 善 惡 , 述 己 志 而 作 詩 , 為 詩 所 以 持 人 之 行 , 使 不失 隊 , 故 一 名 而 三 訓 也 。 』 彥 和 訓 詩 為 持 , 用 含 神 霧 說。 論 語 為 政 『 子 曰 , 詩 三 百 , 一 言 以 蔽 之 , 曰 思 無 邪 。』 正 義 『 思 無 邪 者 , 此 詩 之 一 言 , 魯 頌 駉 篇 文 也 。 詩 之為 體 , 論 功 頌 德 , 止 僻 防 邪 , 大 抵 皆 歸 於 正 , 於 此 一 句可 以 當 之 也 。 』
4 禮 記 禮 運 『 何 為 人 情 ? 喜 怒 哀 懼愛 惡 欲 , 七 者 弗 學 而 能 。 』 禮 記 樂 記 『 凡 音 之 起 , 由 人心 生 也 。 人 心 之 動 , 物 使 之 然 也 。 感 於 物 而 動 , 故 形 於聲 。 』 又 曰 『 夫 民 有 血 氣 心 知 之 性 , 而 無 哀 樂 喜 怒 之 常, 應 感 起 物 而 動 , 然 後 心 術 形 焉 。 』
5 趙 君 萬 里 曰 『 唐 寫 本 天 字 氏 字 云字 均 無 。 案 此 文 疑 當 作 昔 葛 天 樂 辭 , 玄 鳥 在 曲 , 方 與 下文 黃 帝 雲 門 , 理 不 空 綺 , 相 對 成 文 。 今 本 衍 氏 字 云 字 ,唐 本 奪 天 字 , 均 有 誤 , 然 終 以 唐 本 近 是 。 』 案 趙 說 是 也。 呂 氏 春 秋 仲 夏 紀 古 樂 篇 『 昔 葛 天 氏 之 樂 , 三 人 摻 牛 尾投 足 以 歌 八 闋 : 一 曰 載 民 ; 二 曰 玄 鳥 ; 三 曰 遂 草 木 ; 四曰 奮 五 穀 ; 五 曰 敬 天 常 ; 六 曰 達 帝 功 ; 七 曰 依 地 德 ; 八曰 總 禽 獸 之 極 。 』 高 誘 注 曰 『 上 皆 樂 之 八 篇 名 也 。 』
6 周 禮 春 官 大 司 樂 『 以 樂 舞 教 國 子舞 雲 門 大 卷 。 』 鄭 注 『 黃 帝 曰 雲 門 大 卷 。 黃 帝 能 成 名 萬物 , 以 明 民 共 財 。 言 其 德 如 雲 之 所 出 , 民 得 以 有 族 類 。』 理 不 空 綺 唐 寫 本 作 理 不 空 絃 , 是 。 詩 譜 序 正 義 『 大 庭有 鼓 籥 之 器 , 黃 帝 有 雲 門 之 樂 , 至 周 尚 有 雲 門 , 明 其 音聲 和 集 。 既 能 和 集 , 必 不 空 絃 , 絃 之 所 歌 , 即 是 詩 也 。』 案 正 義 必 不 空 絃 之 語 即 本 彥 和 , 是 作 綺 者 誤 也 。
7 禮 記 樂 記 『 大 章 , 章 之 也 。 』 鄭注 『 堯 樂 名 也 。 言 堯 德 章 明 也 。 周 禮 闕 之 , 或 作 大 卷 。』 尚 書 大 傳 『 熒 然 乃 作 大 唐 之 歌 。 樂 曰 , 舟 張 辟 雍 , 鶬鶬 相 從 , 八 風 回 回 , 鳳 皇 喈 喈 。 』 鄭 注 『 熒 猶 灼 也 。 大唐 之 歌 美 堯 之 禪 也 。 』 案 大 唐 乃 舜 美 堯 禪 之 歌 , 不 得 云堯 有 , 似 當 作 大 章 為 是 。 然 鄭 注 樂 記 大 章 。 已 云 周 禮 闕之 。 彥 和 所 見 , 當 即 尚 書 大 傳 大 唐 之 歌 , 行 文 偶 誤 耳 。
樂 記 『 昔 者 舜 作 五 弦 之 琴 ,以 歌 南 風 。 』 鄭 注 『 南 風 , 長 養 之 風 也 。 以 言 父 母 之 長養 已 , 其 辭 未 聞 也 。 』 正 義 『 案 聖 證 論 引 尸 子 及 家 語 難鄭 云 , 昔 者 舜 彈 五 弦 之 琴 , 其 辭 曰 , 南 風 之 薰 兮 , 可 以解 吾 民 之 慍 兮 ; 南 風 之 時 兮 , 可 以 阜 吾 民 之 財 兮 。 鄭 云其 辭 未 聞 , 失 其 義 也 。 今 案 馬 昭 云 , 家 語 王 肅 所 增 加 ,非 鄭 所 見 。 又 尸 子 雜 說 , 不 可 取 證 正 經 。 故 言 未 聞 也 。』 案 尸 子 綽 子 篇 汪 繼 培 注 曰 『 文 選 琴 賦 注 引 尸 子 曰 「 舜作 五 弦 之 琴 以 歌 南 風 。 南 風 之 薰 兮 , 可 以 解 吾 民 之 慍 。」 是 舜 歌 也 。 禮 記 樂 記 疏 云 「 聖 證 論 引 尸 子 及 家 語 難 鄭云 … … 」 疑 尸 子 本 止 二 語 , 而 肅 合 家 語 稱 之 也 。 』
8 困 學 紀 聞 卷 二 『 大 傳 二 曰 「 歌 大化 大 訓 六 府 九 原 而 夏 道 興 , 」 注 謂 「 四 章 皆 歌 禹 之 功 ,所 謂 九 德 惟 敘 。 」 九 德 之 歌 於 此 猶 可 攷 。 』
9 墨 子 非 樂 『 於 武 觀 曰 , 啟 乃 淫 溢康 樂 , 野 於 飲 食 , 將 將 銘 莧 磬 以 力 。 湛 濁 于 酒 , 渝 食 于野 , 萬 舞 翼 翼 , 章 聞 于 大 , ( 當 作 天 。 ) 天 用 弗 式 。 』困 學 紀 聞 卷 二 『 左 氏 傳 ( 昭 元 年 ) 夏 有 觀 扈 。 漢 ( 地 理志 ) 東 郡 有 畔 觀 縣 。 楚 語 士 亹 曰 「 堯 有 丹 朱 , 舜 有 商 均, 啟 有 五 觀 。 湯 有 太 甲 , 文 王 有 管 蔡 , 是 五 王 者 皆 元 德也 而 有 姦 子 。 」 韋 昭 注 謂 「 五 觀 , 啟 子 , 太 康 昆 弟 也 。觀 , 洛 汭 之 地 。 」 書 序 曰 「 太 康 失 國 , 昆 弟 五 人 須 於 洛汭 。 」 水 經 注 ( 巨 洋 水 ) 亦 云 「 太 康 弟 曰 五 觀 。 」 愚 謂五 子 述 大 禹 之 戒 作 歌 , 仁 義 之 人 , 其 言 藹 如 也 。 豈 朱 均管 蔡 之 比 , 韋 氏 語 非 也 。 』 翁 元 圻 注 曰 『 竊 謂 內 傳 之 觀扈 , 是 二 國 名 。 外 傳 之 五 觀 , 是 啟 子 , 而 非 作 歌 以 述 大禹 之 戒 者 也 。 案 竹 書 紀 年 「 帝 啟 十 一 年 放 王 季 子 武 觀 於西 河 , 武 觀 以 西 河 畔 。 彭 伯 壽 帥 師 征 西 河 。 武 觀 來 歸 。」 則 即 楚 語 之 五 觀 也 。 然 竹 書 曰 「 王 季 子 武 觀 。 」 明 是一 人 , 不 得 為 五 。 或 武 五 聲 相 近 而 誤 , 否 則 以 其 為 季 子而 以 五 系 之 歟 ? 書 曰 母 弟 , 則 必 有 不 如 母 者 , 其 武 觀 是歟 ? 或 武 觀 是 五 子 之 一 , 必 來 歸 之 後 , 能 率 德 改 行 , 如太 甲 之 悔 過 也 。 』 史 記 夏 本 紀 『 帝 啟 崩 。 子 帝 太 康 立 。帝 太 康 失 國 , 昆 弟 五 人 , 須 于 洛 汭 , 作 五 子 之 歌 。 』 枚傳 『 太 康 五 弟 與 其 母 待 太 康 於 洛 水 之 北 , 怨 其 不 反 , 故作 歌 。 』 偽 古 文 尚 書 載 五 子 之 歌 :
其 一 曰
皇 祖 有 訓 , 民 可 近 , 不 可 下 。民 惟 邦 本 , 本 固 邦 寧 。 予 視 天 下 , 愚 夫 愚 婦 , 一 能 勝 予。 一 人 三 失 , 怨 豈 在 明 , 不 見 是 圖 予 臨 兆 民 , 懍 乎 若 朽索 之 馭 六 馬 , 為 人 上 者 , 奈 何 不 敬 !
其 二 曰
訓 有 之 : 內 作 色 荒 , 外 作 禽 荒, 甘 酒 嗜 音 , 峻 宇 彫 牆 , 有 一 於 此 , 未 或 不 亡 。
其 三 曰
惟 彼 陶 唐 , 有 此 冀 方 。 今 失 厥道 , 亂 其 紀 綱 , 乃 底 滅 亡 。
其 四 曰
明 明 我 祖 , 萬 邦 之 君 , 有 典 有則 , 貽 厥 子 孫 。 關 石 和 鈞 , 王 府 則 有 , 荒 墜 厥 緒 , 覆 宗絕 祀 。
其 五 曰
嗚 呼 曷 歸 , 予 懷 之 悲 ; 萬 姓 仇予 , 予 將 疇 依 。 鬱 陶 乎 予 心 , 顏 厚 有 忸 怩 , 弗 慎 厥 德 ,雖 悔 可 追 。
1 0 鄭 玄 詩 譜 序 『 論 功 頌 德 , 所 以 將順 其 美 ; 刺 過 譏 失 , 所 以 匡 救 其 惡 。 』 正 義 引 鄭 六 藝 論論 詩 云 『 詩 者 , 弦 歌 諷 喻 之 聲 也 。 自 書 契 之 興 , 朴 略 尚質 , 面 稱 不 為 諂 , 目 諫 不 為 謗 , 君 臣 之 接 , 如 朋 友 然 ,在 於 誠 懇 而 已 。 斯 道 稍 衰 , 姦 偽 以 生 , 上 下 相 犯 。 及 其制 禮 , 尊 君 卑 臣 , 君 道 剛 嚴 , 臣 道 柔 順 , 於 是 箴 諫 者 希, 情 志 不 通 , 故 作 詩 者 , 以 誦 其 美 而 譏 其 過 。 』
1 1 詩 譜 序 『 邇 及 商 王 , 不 風 不 雅 。』 正 義 曰 『 湯 以 諸 侯 行 化 , 卒 為 天 子 。 商 頌 成 湯 「 命 於下 國 , 封 建 厥 福 , 」 明 其 政 教 漸 興 , 亦 有 風 雅 。 商 周 相接 , 年 月 未 多 , 今 無 商 風 雅 , 唯 有 其 頌 , 是 周 世 棄 而 不錄 。 故 云 近 及 商 王 , 不 風 不 雅 , 言 有 而 不 取 之 。 』 四 始見 宗 經 篇 。 詩 大 序 『 故 詩 有 六 義 焉 : 一 曰 風 ; 二 曰 賦 ;三 曰 比 ; 四 曰 興 ; 五 曰 雅 ; 六 曰 頌 。 』 正 義 『 風 雅 頌 者, 詩 篇 之 異 體 , 賦 比 興 者 , 詩 文 之 異 辭 耳 。 大 小 不 同 ,而 得 並 為 六 義 者 , 賦 比 興 是 詩 之 所 用 , 風 雅 頌 是 詩 之 成形 , 用 彼 三 事 , 成 此 三 事 , 是 故 同 稱 為 義 , 非 別 有 篇 卷也 。 』 左 昭 十 六 年 傳 杜 注 『 環 , 周 也 。 』 六 義 環 深 , 猶言 六 義 周 密 而 深 厚 。 校 勘 記 『 案 圓 字 可 疑 , 下 文 云 亦 云周 備 , 圓 疑 周 字 訛 。 』
1 2 論 語 學 而 篇 子 貢 曰 『 詩 云 , 「 如切 如 磋 , 如 琢 如 磨 , 」 其 斯 之 謂 與 ? 』 子 曰 『 賜 也 始 可與 言 詩 已 矣 , 告 諸 往 而 知 來 者 。 』 八 佾 篇 子 夏 問 曰 『 巧笑 倩 兮 , 美 目 盼 兮 , 素 以 為 絢 兮 。 何 謂 也 ? 』 子 曰 『 繪事 後 素 。 』 『 曰 禮 後 乎 。 』 子 曰 『 起 予 者 商 也 ! 始 可 與言 詩 已 矣 。 』
1 3 左 傳 襄 公 二 十 七 年 『 鄭 伯 享 趙 孟於 垂 隴 , 七 子 從 。 趙 孟 曰 , 七 子 從 君 以 寵 武 也 , 請 皆 賦以 卒 君 貺 , 武 亦 以 觀 七 子 之 志 。 … … 趙 孟 曰 , 詩 以 言 志, 志 誣 其 上 而 公 怨 之 , 以 為 賓 榮 , 其 能 久 乎 ? 』 僖 二 十四 年 傳 『 介 之 推 曰 , 言 , 身 之 文 也 。 』 春 秋 列 國 朝 聘 酬酢 , 必 賦 詩 言 志 , 然 皆 諷 誦 舊 草 , 辭 非 己 作 , 故 彥 和 云然 。
1 4 郝 懿 行 曰 『 案 漢 志 以 騷 為 賦 , 此篇 以 騷 為 詩 , 蓋 賦 者 古 詩 之 流 , 離 騷 者 含 詩 人 之 性 情 ,具 賦 家 之 體 貌 也 。 』 史 記 秦 始 皇 本 紀 『 三 十 六 年 , 使 博士 為 仙 真 人 詩 。 』 仙 真 人 詩 不 傳 。 智 匠 古 今 樂 錄 『 秦 始皇 祠 洛 水 , 有 黑 頭 公 從 河 中 出 。 呼 始 皇 曰 「 來 受 天 寶 。」 乃 與 群 臣 作 歌 曰 : 洛 陽 之 水 , 其 色 蒼 蒼 , 祠 祭 大 澤 ,倏 忽 南 臨 , 洛 濱 醊 禱 , 色 連 三 光 。 』 此 詩 既 出 附 會 , 亦非 仙 真 人 詩 , 姑 附 見 於 此 。
1 5 漢 書 韋 賢 傳 : 韋 孟 為 楚 元 王 傅 。傅 子 夷 王 及 孫 王 戊 。 戊 荒 淫 不 遵 道 。 孟 作 詩 諷 諫 曰 : 肅肅 我 祖 , 國 自 豕 韋 ; 黼 衣 朱 黻 , 四 牡 龍 旂 。 彤 弓 斯 征 ,撫 寧 遐 荒 ; 總 齊 群 邦 , 以 翼 大 商 ; 迭 彼 大 彭 , 勳 績 維 光。 至 於 有 周 , 歷 世 會 同 , 王 赧 聽 譖 , 寔 絕 我 邦 。 我 邦 既絕 , 厥 政 斯 逸 ; 賞 罰 之 行 , 非 繇 王 室 。 庶 尹 群 后 , 靡 扶靡 衛 ; 五 服 崩 離 , 宗 周 以 隊 。 我 祖 斯 微 , 遷 于 彭 城 ; 在予 小 子 , 勤 誒 厥 生 。 阨 此 嫚 秦 , 耒 耜 以 耕 ; 悠 悠 嫚 秦 ,上 天 不 寧 ; 迺 眷 南 顧 , 授 漢 于 京 。 於 赫 有 漢 , 四 方 是 征; 靡 適 不 懷 , 萬 國 攸 平 。 迺 命 厥 弟 , 建 侯 於 楚 ; 俾 我 小臣 , 惟 傅 是 輔 。 兢 兢 元 王 , 恭 儉 淨 壹 ; 惠 此 黎 民 , 納 彼輔 弼 。 饗 國 漸 世 , 垂 烈 于 後 ; 迺 及 夷 王 , 克 奉 厥 緒 。 咨命 不 永 , 惟 王 統 祀 ; 左 右 陪 臣 , 此 維 皇 士 。 如 何 我 王 ,不 思 守 保 ; 不 惟 履 冰 , 以 繼 祖 考 。 邦 事 是 廢 , 逸 遊 是 娛; 犬 馬 繇 繇 , 是 放 是 驅 。 務 彼 鳥 獸 , 忽 此 稼 苗 ; 烝 民 以匱 , 我 王 以 媮 。 所 弘 非 德 , 所 親 非 俊 ; 惟 囿 是 恢 , 惟 諛是 信 。 睮 睮 諂 夫 , 咢 咢 黃 髮 ; 如 何 我 王 , 曾 不 是 察 ! 既藐 下 臣 , 追 欲 從 逸 , 嫚 彼 顯 祖 , 輕 此 削 黜 。 嗟 嗟 我 王 ,漢 之 睦 親 , 曾 不 夙 夜 , 以 休 令 聞 。 穆 穆 天 子 , 臨 爾 下 土; 明 明 群 司 , 執 憲 靡 顧 ; 正 遐 繇 近 , 殆 其 怙 茲 ; 嗟 嗟 我王 , 曷 不 此 思 。 非 思 非 鑒 , 嗣 其 罔 則 ; 彌 彌 其 失 , 岌 岌其 國 。 致 冰 匪 霜 ? 致 隊 靡 嫚 ? 瞻 惟 我 王 。 昔 靡 不 練 。 興國 救 顛 , 孰 違 悔 過 ; 追 思 黃 髮 , 秦 繆 以 霸 。 歲 月 其 徂 ,年 其 逮 耆 ; 於 昔 君 子 , 庶 顯 於 後 。 我 王 如 何 , 曾 不 斯 覽! 黃 髮 不 近 , 胡 不 時 監 !
1 6 古 文 苑 卷 八 , 漢 武 帝 元 封 三 年 ,作 柏 梁 臺 , 詔 群 臣 二 千 石 有 能 為 七 言 詩 , 乃 得 上 。 坐 日月 星 辰 和 四 時 。 ( 皇 帝 ) 驂 駕 駟 馬 從 梁 來 。(
梁 孝 王 武 ) 郡 國 士 馬 羽 林 材 。 ( 大司 馬 ) 總 領 天 下 誠 難 治 。 ( 丞 相 石 慶 ) 和 撫 四 夷 不 易 哉。 ( 大 將 軍 衛 青 ) 刀 筆 之 吏 臣 執 之 。 ( 御 史 大 夫 倪 寬 )撞 鐘 伐 鼓 聲 中 詩 。 ( 太 常 周 建 德 ) 宗 室 廣 大 日 益 滋 。 (宗 正 劉 安 國 ) 周 衛 交 戟 禁 不 時 。 ( 衛 尉 路 博 德 ) 總 領 從官 柏 梁 臺 。 ( 光 祿 勳 徐 自 為 ) 平 理 清 讞 決 嫌 疑 。 ( 廷 尉杜 周 ) 修 飭 輿 馬 待 駕 來 。 ( 太 僕 公 孫 賀 ) 郡 國 吏 功 差 次之 。 ( 大 鴻 臚 壺 充 國 ) 乘 輿 御 物 主 治 之 。 ( 少 府 王 溫 舒) 陳 粟 萬 石 揚 以 箕 。 ( 大 司 農 張 成 ) 徼 道 宮 下 隨 討 治 。( 執 金 吾 中 尉 豹 ) 三 輔 盜 賊 天 下 危 。 ( 左 馮 翊 盛 宣 ) 盜阻 南 山 為 民 災 。 ( 右 扶 風 李 成 信 ) 外 家 公 主 不 可 治 。 (京 兆 尹 ) 椒 房 率 更 領 其 材 。 ( 詹 事 陳 當 ) 蠻 夷 朝 賀 常 會期 。 ( 典 屬 國 ) 柱 枅 樽 櫨 相 枝 持 。 ( 大 匠 ) 枇 杷 橘 栗 桃李 梅 。 ( 太 官 令 ) 走 狗 逐 兔 張 罘 罳 。 ( 上 林 令 ) 齧 妃 女脣 甘 如 飴 。 ( 郭 舍 人 ) 迫 窘 詰 屈 幾 窮 哉 ! ( 東 方 朔 )
日 知 錄 二 十 一 『 漢 武 柏 梁 臺詩 本 出 三 秦 記 , 云 是 元 封 三 年 作 。 而 考 之 於 史 , 則 多 不符 。 按 史 記 及 漢 書 , 孝 景 紀 中 六 年 夏 四 月 , 梁 王 薨 。 諸侯 王 表 梁 孝 王 武 立 三 十 五 年 薨 。 孝 景 後 元 年 , 共 王 買 嗣, 七 年 薨 。 建 元 五 年 平 王 襄 嗣 , 四 十 年 薨 。 文 三 王 傳 同。 又 按 孝 武 紀 元 鼎 二 年 春 , 起 柏 梁 臺 , 是 為 梁 平 王 之 二十 二 年 , 而 孝 王 之 薨 , 至 此 已 二 十 九 年 。 又 七 年 始 為 元封 三 年 。 又 按 平 王 襄 元 朔 中 以 與 太 母 爭 樽 , 公 卿 請 廢 為庶 人 。 天 子 曰 , 梁 王 襄 無 良 師 傅 , 故 陷 不 義 , 乃 削 梁 八城 , 梁 餘 尚 有 十 城 。 ( 原 注 漢 書 言 削 五 縣 , 僅 有 八 城 。) 又 按 平 王 襄 之 十 年 為 元 朔 二 年 來 朝 , 其 三 十 六 年 為 太初 四 年 來 朝 , 皆 不 當 元 封 時 。 又 按 百 官 公 卿 表 郎 中 令 武帝 太 初 元 年 更 名 光 祿 勳 。 典 客 景 帝 中 六 年 更 名 大 行 令 ,武 帝 太 初 元 年 更 名 大 鴻 臚 。 治 粟 內 史 景 帝 後 元 年 更 名 大農 令 , 武 帝 太 初 元 年 更 名 大 司 農 。 中 尉 武 帝 太 初 元 年 更名 執 金 吾 。 內 史 景 帝 二 年 分 置 左 內 史 右 內 史 , 武 帝 太 初元 年 更 名 京 兆 尹 , 左 內 史 更 名 左 馮 翊 , 主 爵 中 尉 景 帝 中六 年 更 名 都 尉 , 武 帝 太 初 元 年 更 名 右 扶 風 。 凡 此 六 官 ,皆 太 初 以 後 之 名 , 不 應 預 書 於 元 封 之 時 。 又 按 孝 武 紀 太初 元 年 冬 十 一 月 乙 酉 , 柏 梁 臺 災 。 夏 五 月 正 歷 , 以 正 月為 歲 首 , 定 官 名 , 則 是 柏 梁 既 災 之 後 , 又 半 歲 而 始 改 官名 , 而 大 司 馬 大 將 軍 青 則 薨 於 元 封 之 五 年 , 距 此 巳 二 年矣 。 反 復 考 證 , 無 一 合 者 。 蓋 是 後 人 擬 作 , 剽 取 武 帝 以來 官 名 及 梁 孝 王 世 家 乘 輿 駟 馬 之 事 以 合 之 , 而 不 悟 時 代之 乖 舛 也 。 』
1 7 漢 書 藝 文 志 屈 原 賦 類 有 莊 夫 子 賦二 十 四 篇 , ( 莊 夫 子 即 嚴 忌 ) 司 馬 相 如 賦 二 十 九 篇 。 彥和 謂 其 『 屬 辭 無 方 , 』 蓋 二 人 亦 作 詩 也 , 玉 臺 新 詠 卷 九載 司 馬 相 如 琴 歌 二 首 , 出 後 人 附 會 , 不 復 錄 。
1 8 漢 書 藝 文 志 總 序 『 成 帝 時 詔 光 祿大 夫 劉 向 校 經 傳 諸 子 詩 賦 。 』 詩 賦 略 『 凡 歌 詩 二 十 八 家, 三 百 一 十 四 篇 。 』
1 9 紀 評 曰 『 觀 此 則 以 蘇 李 為 偽 , 不始 於 東 坡 矣 。 』 案 顏 延 年 庭 誥 云 『 逮 李 陵 眾 作 , 總 雜 不類 , 元 是 假 託 , 非 盡 陵 製 。 至 其 善 寫 , 有 足 悲 者 。 』 此東 坡 說 所 出 。 師 友 詩 傳 錄 ( 郎 廷 槐 問 , 王 士 禎 等 答 。 )張 蕭 亭 曰 『 十 九 首 或 謂 楚 騷 同 時 , 或 謂 枚 乘 等 作 , 想 考無 確 據 , 故 不 書 作 者 姓 名 。 觀 青 青 陵 上 柏 一 章 內 , 兩 宮遙 相 望 , 雙 闕 百 餘 尺 , 兩 宮 南 宮 北 宮 也 。 蔡 質 漢 官 典 職曰 , 南 宮 北 宮 , 相 去 七 里 。 又 明 月 皎 夜 光 一 章 內 , 玉 衡指 孟 冬 , 促 織 鳴 東 壁 , 白 露 霑 野 草 , 秋 蟬 鳴 樹 間 , 玄 鳥逝 安 適 等 語 , 所 序 皆 秋 事 , 乃 漢 令 也 。 漢 書 曰 , 高 祖 十月 至 霸 上 , 故 以 十 月 為 歲 首 。 漢 之 孟 冬 , 今 之 七 月 也 ,似 為 漢 人 之 作 無 疑 。 至 於 蘇 李 河 梁 詩 , 可 與 十 九 首 相 頡頏 。 東 坡 先 生 謂 為 偽 作 , 亦 必 有 見 , 然 氣 味 高 古 , 縱 不出 蘇 李 , 定 漢 之 高 手 所 擬 , 江 文 通 善 於 擬 古 者 , 似 不 能及 也 。 』
黃 先 生 詩 品 講 疏 曰 : 文 心 雕龍 明 詩 篇 曰 『 又 古 詩 佳 麗 , 或 稱 枚 叔 , ( 徐 陵 玉 臺 新 詠有 枚 乘 詩 八 首 , 青 青 河 畔 草 一 , 西 北 有 高 樓 二 , 涉 江 采芙 蓉 三 , 庭 中 有 奇 樹 四 , 迢 迢 牽 牛 星 五 , 東 城 高 且 長 六, 明 月 何 皎 皎 七 , 行 行 重 行 行 八 , 此 皆 在 十 九 首 中 。 玉臺 又 有 蘭 若 生 春 陽 一 首 。 亦 云 枚 叔 作 。 ) 其 孤 竹 一 篇 則傅 毅 之 辭 。 ( 傅 毅 字 武 仲 , 當 明 章 時 。 孤 竹 謂 十 九 首 中之 冉 冉 孤 生 竹 一 篇 也 。 ) 比 采 而 推 , 兩 漢 之 作 乎 ? 』 (以 枚 叔 為 西 漢 人 , 傅 毅 為 東 漢 人 故 。 ) 文 選 李 善 注 云 『古 詩 蓋 不 知 作 者 , 或 云 枚 乘 , 疑 不 能 明 也 。 詩 云 「 驅 車上 東 門 。 」 ( 阮 嗣 宗 詠 懷 詩 注 引 河 南 郡 圖 經 曰 : 東 有 三門 , 最 北 頭 有 上 東 門 , 案 此 東 都 城 門 名 也 , 故 疑 為 東 漢人 之 辭 。 ) 又 云 「 游 戲 宛 與 洛 。 」 ( 古 詩 注 曰 『 漢 書 南陽 郡 有 宛 縣 , 洛 , 東 都 也 。 』 案 張 平 子 南 都 賦 注 引 摯 虞曰『
南 陽 郡 治 宛 , 在 京 之 南 , 故 曰 南 都。 』 南 都 賦 曰 『 夫 南 陽 者 真 所 謂 漢 之 舊 都 者 也 。 』 詩 以宛 洛 互 言 , 明 在 東 漢 之 世 。 ) 此 則 辭 兼 東 都 , 非 盡 是 乘明 矣 。 』 尋 李 注 所 言 , 是 古 有 以 十 九 首 皆 枚 乘 所 作 者 ,故 云『
非 盡 是 乘 。 』 孝 穆 撰 詩 但 以 十 九 首有 乘 所 作 , 亦 因 其 餘 句 多 與 時 序 不 合 爾 。 案 明 月 皎 夜 光一 詩 , 稱 節 序 皆 是 太 初 未 改 歷 以 前 之 , 言 詩 云『
玉 衡 指 孟 冬 』 而 上 云 『 促 織 鳴 東 壁, 』 下 云 『 秋 蟬 鳴 樹 間 , 玄 鳥 逝 安 適 ? 』 是 此 孟 冬 , 正夏 正 之 孟 秋 , 若 在 改 歷 以 還 , 稱 節 序 者 , 不 應 如 此 。 然則 此 詩 乃 漢 初 之 作 矣 。 又 凜 凜 歲 云 暮 一 詩 言 『 涼 風 率 已厲 。 』 涼 風 之 至 , 候 在 孟 秋 , ( 月 令 『 孟 秋 之 月 涼 風 至。 』 ) 而 此 云 歲 暮 , 是 亦 太 初 以 前 之 詞 也 。 推 而 論 之 ,五 言 之 作 , 在 西 漢 則 歌 謠 樂 府 為 多 , 而 辭 人 文 士 猶 未 肯相 率 模 效 。 李 都 尉 從 戎 之 士 , 班 婕 妤 宮 闈 之 流 , 當 其 感物 興 歌 , 初 不 殊 於 謠 諺 。 然 風 人 之 旨 , 感 慨 之 言 , 竟 能擅 美 當 時 , 垂 範 來 世 , 推 其 原 始 , 故 亦 閭 里 之 聲 也 。 按漢 書 藝 文 志 云 『 自 孝 武 立 樂 府 , 而 采 歌 謠 , 於 是 有 代 趙之 謳 , 秦 楚 之 風 , 皆 感 於 哀 樂 , 緣 事 而 發 , 亦 可 以 觀 風俗 , 知 薄 厚 云 。 』 歌 詩 二 十 八 家 中 , 除 諸 不 繫 於 地 者 ,有 吳 楚 汝 南 歌 詩 , 燕 代 謳 , 雁 門 雲 中 隴 西 歌 詩 , 邯 鄲 河間 歌 詩 , 齊 鄭 歌 詩 。 淮 南 歌 詩 , 左 馮 翊 秦 歌 詩 , 京 兆 尹秦 歌 詩 , 河 東 蒲 反 歌 詩 , 雒 陽 歌 詩 , 河 南 周 歌 詩 , 河 南周 歌 聲 曲 折 周 謠 歌 詩 , 周 謠 歌 詩 聲 曲 折 周 歌 詩 , 南 郡 歌詩 都 凡 十 餘 家 。 此 與 陳 詩 觀 風 , 初 無 二 致 。 然 則 漢 世 歌謠 之 有 十 餘 家 , 無 殊 於 詩 三 百 篇 之 有 十 五 國 風 也 。
講 疏 又 曰 『 摯 虞 文 章 流 別 論( 藝 文 類 聚 五 十 六 ) 曰 , 古 詩 有 三 言 四 言 五 言 六 言 七 言九 言 , 大 率 以 四 言 為 體 , 而 時 有 一 句 二 句 雜 在 四 言 之 間, 後 世 演 之 , 遂 以 為 篇 。 古 詩 之 三 言 者 , 「 振 振 鷺 , 鷺于 飛 」 之 屬 是 也 。 漢 郊 廟 歌 多 用 之 。 ( 唐 山 夫 人 安 世 房中 歌 詩 , 安 其 所 , 豐 草 葽 , 雷 震 震 諸 篇 皆 三 言 , 郊 祀 歌練 時 日 , 太 乙 況 , 天 馬 徠 諸 篇 , 皆 三 言 。 ) 五 言 者 「 誰謂 雀 無 角 , 何 以 穿 我 屋 」 之 屬 是 也 。 於 俳 諧 倡 樂 多 用 之。 ( 凡 非 大 禮 所 用 者 , 皆 俳 諧 倡 樂 , 此 中 兼 有 樂 府 所 載歌 謠 。 ) 六 言 者 「 我 姑 酌 彼 金 罍 」 之 屬 是 也 。 樂 府 亦 用之 。 ( 如 悲 歌 『 悲 歌 可 以 當 泣 , 遠 望 可 以 當 歸 』 二 句 ,猛 虎 行 『 飢 不 從 猛 虎 食 , 暮 不 從 野 雀 棲 』 二 句 , 又 上 留田 行 前 四 句 , 皆 六 言 成 句 者 也 。 ) 七 言 者 「 交 交 黃 鳥 止于 桑 」 之 屬 是 也 。 ( 案 從 鳥 字 斷 句 亦 可 , 宜 舉 『 昔 也 日闢 國 百 里 』 二 句 。 ) 於 俳 諧 倡 樂 多 用 之 。 ( 樂 府 中 多 以七 字 為 句 , 如 鼓 吹 鐃 歌 中 『 千 秋 萬 歲 樂 無 極 , 江 有 香 草目 以 蘭 』 此 外 不 能 悉 舉 。 ) 古 詩 之 九 言 者 , 「 泂 酌 彼 行潦 挹 彼 注 茲 」 之 屬 是 也 。 ( 案 此 仍 從 潦 字 斷 句 , 詩 三 百篇 實 無 九 言 者 , 當 舉 九 辯 之 『 吾 固 知 其 鉏 鋙 而 難 入 。 』) 不 入 歌 謠 之 章 。 ( 按 烏 生 篇 『 唶 我 秦 氏 家 有 遊 蕩 子 ,』 及 『 白 鹿 乃 在 上 林 西 苑 中 』 等 句 , 皆 九 言 , 所 謂 不 入歌 謠 之 章 者 , 蓋 因 其 希 見 爾
以 摯 氏 之 言 推 之 , 則 五 言 固徘 諧 倡 樂 所 多 有 。 藝 文 志 所 列 諸 方 歌 謠 宜 在 俳 諧 倡 樂 之內 , 而 文 心 雕 龍 明 詩 篇 猥 云 「 成 帝 品 錄 , 三 百 餘 篇 , (即 藝 文 志 詩 賦 略 所 載 凡 歌 詩 二 十 八 家 三 百 一 十 四 篇 。 )朝 章 國 采 , 亦 云 周 備 , 而 辭 人 遺 翰 , 莫 見 五 言 , 」 此 以當 世 文 士 , 不 為 五 言 , 並 疑 樂 府 歌 謠 亦 無 五 言 也 。 ( 文瀾 謹 案 , 彥 和 之 意 , 似 謂 三 百 餘 篇 中 不 見 著 名 文 士 作 五言 詩 , 非 謂 三 百 餘 篇 無 一 五 言 詩 也 。 採 自 民 間 之 歌 謠 ,非 辭 人 所 作 , 而 儘 多 五 言 , 彥 和 殆 未 嘗 疑 之 也 。 )
今 考 西 漢 之 世 , 為 五 言 有 主名 者 : 李 都 尉 班 婕 妤 而 外 , 有 虞 美 人 答 項 王 歌 , ( 見 楚漢 春 秋 。 ) 卓 文 君 白 頭 吟 , 李 延 年 歌 , ( 前 四 語 。 ) 蘇武 詩 四 首 。 其 無 主 名 者 , 樂 府 有 上 陵 , ( 前 數 句 。 ) 有所 思 , ( 篇 中 多 五 言 。 ) 雞 鳴 陌 上 桑 , 長 歌 行 , 豫 章 行, 相 逢 行 , 長 安 有 狹 斜 行 , 隴 西 行 , 步 出 夏 門 行 , 豔 歌何 嘗 行 , 豔 歌 行 , 怨 歌 行 , 上 留 田 , ( 里 中 有 啼 兒 一 首。 ) 古 八 變 歌 , 豔 歌 , 古 咄 唶 歌 。 ( 此 中 容 有 東 漢 所 造, 然 武 帝 樂 府 所 錄 , 宜 多 存 者 。 ) 歌 謠 有 紫 宮 諺 , ( 漢書 曰 : 李 延 年 善 歌 , 能 為 新 聲 , 與 女 弟 俱 幸 , 時 人 為 之語 曰 『 一 雌 復 一 雄 , 雙 飛 入 紫 宮。 』 ) 長 安 為 尹 賞 作 歌 , 成 帝 時 歌 , ( 見 前 。 ) 無 名 人詩 八 首 , ( 上 山 採 蘼 蕪 一 , 四 坐 且 莫 諠 二 , 悲 與 親 友 別三 , 穆 穆 清 風 至 四 , 橘 柚 垂 華 實 五 , 十 五 從 軍 征 六 , 新樹 蘭 蕙 花 七 , 步 出 城 東 門 八 , 以 上 諸 詩 或 見 樂 府 詩 集 ,或 見 詩 紀 。 ) 古 詩 八 首 。 ( 五 言 四 句 , 如 采 葵 莫 傷 根 之類 。 ) 大 抵 淳 厚 清 婉 , 其 辭 近 於 國 風 , 不 雜 以 賦 頌 , 此乃 五 言 之 正 軌 矣 。 蓋 秦 漢 歌 謠 , 多 作 五 言 , 飾 以 雅 詞 ,傅 之 六 義 , 斯 其 風 流 日 盛 , 疆 畫 愈 遠 。 自 建 安 以 來 , 文人 競 作 五 言 , 篇 章 日 富 , 然 閭 里 歌 謠 , 則 猶 遠 同 漢 風 。試 觀 樂 府 所 載 清 商 曲 辭 , 五 言 居 其 什 九 , 託 意 造 句 , 皆與 漢 世 樂 府 共 其 波 瀾 。 以 此 知 五 言 之 體 肇 於 歌 謠 也 。 彥和 云 「 不 見 五 言 , 」 斯 乃 千 慮 之 一 失 , 唯 仲 偉 斷 為 炎 漢之 製 , 其 鑒 審 矣 。 』
漢 四 言 詩 浸 益 衰 落 , 韋 玄 成之 自 劾 詩 戒 子 孫 詩 , ( 此 詩 元 帝 時 作 。 ) 雖 懿 雅 有 餘 ,而 欲 使 人 味 之 亹 亹 不 倦 也 難 矣 。 武 帝 時 , 李 都 尉 始 著 五言 之 目 , 今 所 傳 蘇 李 詩 , 皆 五 言 也 。 文 心 雕 龍 明 詩 篇 頗致 疑 於 李 陵 。 鍾 嶸 詩 品 則 列 李 陵 為 上 品 , 而 蘇 武 詩 , 劉鍾 二 家 均 未 言 及 , 誠 為 可 疑 。 ( 楊 慎 丹 鉛 總 錄 詩 話 類 謂『 摯 虞 文 章 流 別 志 云 , 李 陵 眾 作 , 總 雜 不 類 , 殆 是 假 托, 非 盡 陵 制 , 至 其 善 篇 , 有 足 悲 者 , 以 此 考 之 , 其 來 古矣 。 即 使 假 託 , 亦 是 東 漢 及 魏 人 張 衡 曹 植 之 流 , 始 能 之耳 。 』 ) 丁 福 保 全 漢 詩 緒 言 曰 『 古 文 苑 有 李 陵 錄 別 詩 八首 , 又 有 蘇 武 答 李 陵 詩 別 李 陵 詩 別 李 陵 詩 各 一 首 , 皆 標明 蘇 李 所 作 。 宋 章 樵 注 古 文 苑 , 因 大 蘇 疑 文 選 中 蘇 李 贈答 五 言 為 偽 作 , 遂 並 以 此 十 首 為 非 真 。 明 人 選 刻 古 詩 ,竟 列 此 於 無 名 氏 之 中 , 改 其 題 為 擬 蘇 李 詩 十 首 。 故 有 清一 代 之 各 選 本 , 無 不 削 蘇 李 之 名 , 而 以 為 後 人 所 擬 。 然蘇 章 二 氏 之 所 疑 者 , 皆 憑 空 臆 度 之 辭 , 非 有 真 實 確 據 也。 且 此 等 詩 在 趙 宋 以 前 , 亦 無 有 疑 其 偽 託 者 。 試 觀 藝 文類 聚 之 所 載 , 皆 確 定 為 蘇 李 。 況 「 二 鳧 俱 北 飛 , 」 初 學記 亦 指 為 蘇 武 別 李 陵 詩 。 杜 子 美 云 「 李 陵 蘇 武 是 吾 師 ,」 子 美 豈 無 見 哉 。 東 坡 晚 年 跋 黃 子 思 詩 云 「 蘇 李 之 天 成, 」 尊 之 亦 至 矣 , 其 曰 「 六 朝 擬 作 」 者 , 一 時 鄙 薄 蕭 統之 偏 辭 耳 , 蓋 東 坡 亦 自 悔 其 失 言 也 。 』 案 蘇 李 真 偽 , 實難 碻 斷 , 惟 存 而 不 議 , 庶 寡 尤 悔 耳 。 茲 全 錄 所 謂 蘇 李 詩如 下 :
蘇 武 詩 四 首 ( 自 此 至 下附 錄 馮 默 庵 云 云 , 皆 從 丁 福 保 全
漢 詩 迻 錄 。 )
骨 肉 緣 枝 葉 , 結 交 亦 相 因 ; 四 海 皆 兄 弟, 誰 為 行 路 人 。 況 我 連 枝 樹 , 與 子 同 一 身 ; 昔 為 鴛 與 鴦, 今 為 參 與 辰 。 昔 者 常 相 近 , 邈 若 胡 與 秦 ; 惟 念 當 乖 離, 恩 情 日 以 新 。 鹿 鳴 思 野 草 , 可 以 喻 嘉 賓 。 我 有 一 尊 酒, 欲 以 贈 遠 人 ; 願 子 留 斟 酌 , 敘 此 平 生 親 。
結 髮 為 夫 妻 , 恩 愛 兩 不 疑 ; 歡 娛 在 今夕 , 燕 婉 及 良 時 。 征 夫 懷 往 路 , 起 視 夜 何 其 ; 參 辰 皆 已沒 , 去 去 從 此 辭 。 行 役 在 戰 場 , 相 見 未 有 期 ; 握 手 一 長歎 , 淚 為 生 別 滋 。 努 力 愛 春 華 , 莫 忘 歡 樂 時 ; 生 當 復 來歸 , 死 當 長 相 思 。
黃 鵠 一 遠 別 , 千 里 顧 徘 徊 ; 胡 馬 失 其群 , 思 心 常 依 依 。 何 況 雙 飛 龍 , 羽 翼 臨 當 乖 ; 幸 有 絃 歌曲 , 可 以 喻 中 懷 。 請 為 遊 子 吟 , 泠 泠 一 何 悲 ; 絲 竹 厲 清聲 , 慷 慨 有 餘 哀 。 長 歌 正 激 烈 , 中 心 愴 以 摧 ; 欲 展 清 商曲 , 念 子 不 能 歸 。 俛 仰 內 傷 心 , 淚 下 不 可 揮 ; 願 為 雙 黃鵠 , 送 子 俱 遠 飛 ,
燭 燭 晨 明 月 , 馥 馥 我 ( 補 注 曰 , 當 作秋 。 ) 蘭 芳 ; 芬 馨 良 ( 一 作 長 。) 夜 發 , 隨 風 聞 我 堂 ; 征 夫 懷 遠 路 , 遊 子 戀 故 鄉 , 寒 冬十 二 月 , 晨 起 踐 嚴 霜 ; 俯 觀 江 漢 流 , 仰 視 浮 雲 翔 。 良 友遠 別 離 , 各 在 天 一 方 ; 山 海 隔 中 州 , 相 去 悠 且 長 。 嘉 會難 再 ( 文 選 作 兩 ) 遇 , 歡 樂 殊 未 央 ; 願 君 ( 一 作 言 。 )崇 令 德 , 隨 時 愛 景 光 。
答 李 陵 詩 ( 見 古 文 苑 及藝 文 類 聚 。 )
童 童 孤 生 柳 , 寄 根 河 水 泥 ; 連 翩 遊 客 子, 于 冬 服 涼 衣 ; 去 家 千 里 餘 , 一 身 常 渴 饑 。 寒 夜 立 清 庭, 仰 瞻 天 漢 湄 ; 寒 風 吹 我 骨 , 嚴 霜 切 我 肌 ; 憂 心 常 慘 戚, 晨 風 為 我 悲 。 瑤 光 遊 何 速 , 行 願 支 荷 ( 一 作 去 何 。 )遲 ; 仰 視 雲 間 星 , 忽 若 割 長 帷 。 低 頭 還 自 憐 , 盛 年 行 已衰 。 依 依 戀 明 世 , 愴 愴 難 久 懷 。
別 李 陵 ( 見 初 學 記 卷 十八 , 明 人 以 為 後 人 擬 蘇 李 詩 。 )
二 ( 古 文 苑 作 雙 。 ) 鳧 俱 北 飛 , 一 鳧 獨南 翔 ; 子 當 留 斯 館 , 我 當 歸 故 鄉 。 一 別 如 秦 胡 , 會 見 何詎 央 , 愴 恨 切 中 懷 , 不 覺 淚 沾 裳 。 願 子 長 努 力 , 言 笑 莫相 忘 。
李 陵 與 蘇 武 詩 三 首
良 時 不 再 至 , 離 別 在 須 臾 ; 屏 營 衢 路 側, 執 手 野 踟 躕 。 仰 視 浮 雲 馳 , 奄 忽 互 相 踰 ; 風 波 一 失 所, 各 在 天 一 隅 。 長 當 從 此 別 , 且 復 立 斯 須 ; 欲 因 晨 風 發, 送 子 以 賤 軀 。
攜 手 上 河 梁 , 游 子 暮 何 之 , 徘 徊 蹊 路側 , 悢 悢 ( 一 作 恨 恨 ) 不 能 辭 ; 行 人 難 久 留 , 各 言 長 相思 。 安 知 非 日 月 , 弦 望 自 有 時 ; 努 力 崇 明 德 , 皓 首 以 為期 。
嘉 會 難 再 遇 , 三 載 為 千 秋 ; 臨 河 濯 長纓 , 念 子 ( 一 作 別 ) 悵 悠 悠 。 遠 望 悲 風 至 , 對 酒 不 能 酬。 行 人 懷 往 路 , 何 以 慰 我 愁 ; 獨 有 盈 觴 酒 , 與 子 結 綢 繆。
錄 別 詩 八 首 ( 見 古 文 苑及 藝 文 類 聚 。 )
有 鳥 西 南 飛 , 熠 熠 似 蒼 鷹 ; 朝 發 天 北 隅, 暮 聞 日 南 陵 , 欲 寄 一 言 去 , ( 一 作 辭 。 ) 託 之 牋 綵 繪; 因 風 附 輕 翼 , 以 遺 心 蘊 蒸 。 鳥 辭 路 悠 長 , 羽 翼 不 能 勝; 意 欲 從 鳥 逝 , 駑 馬 不 可 乘 。
爍 爍 三 星 列 , 拳 拳 月 初 生 ; 寒 涼 應 節至 , 蟋 蟀 夜 悲 鳴 。 晨 風 動 喬 木 , 枝 葉 日 夜 零 ; 游 子 暮 思歸 , 塞 耳 不 能 聽 。 遠 望 正 蕭 條 , 百 里 無 人 聲 ; 豺 狼 鳴 後園 , 虎 豹 步 前 庭 ; 遠 處 天 一 隅 , 苦 困 獨 零 丁 。 親 人 隨 風散 , 歷 歷 如 流 星 ; 三 萍 離 不 結 , 思 心 獨 屏 營 ; 願 得 萱 草枝 , 以 解 饑 渴 情 。
寂 寂 君 子 坐 , 奕 奕 合 眾 芳 ; 溫 聲 何 穆穆 , 因 風 動 馨 香 。 清 言 振 東 序 , 良 時 著 西 庠 ; 乃 命 絲 竹音 , 列 席 無 高 唱 。 悲 意 何 慷 慨 , 清 歌 正 激 揚 ; 長 哀 發 華屋 , 四 坐 莫 不 傷 。
晨 風 鳴 北 林 , 熠 燿 ( 一 作 熠 熠 。 ) 東南 飛
- Jun 05 Tue 2007 15:58
范文瀾注 卷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