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心雕龍義證
卷 四
史 傳 第 十 六
紀 評 : 「 彥 和 妙 解 文 理 , 而 史 事 非 其 當 行 , 此 篇 文句 特 煩 , 而 約 略 依 稀 , 無 甚 高 論 , 特 敷 衍 以 足 數 耳 。 學者 欲 析 源 流 , 有 劉 子 玄 之 書 在 。 」
范 注 : 「 案 《 史 通 》 專 論 史 學 , 自 必 條 舉 細 目 ;《 文 心 》 上 篇 總 論 文 體 , 提 挈 綱 要 , 體 大 事 繁 , 自 不 能如 《 史 通 》 之 周 密 。 然 如 《 史 通 》 首 列 《 六 家 》 篇 ( 《尚 書 》 家 、 《 春 秋 》 家 、 《 左 傳 》 家 、 《 國 語 》 家 、 《史 記 》 家 、 《 漢 書 》 家 ) , 特 重 《 左 傳 》 、 《 漢 書 》 二家 , 《 文 心 》 評 論 《 左 傳 》 《 史 》 《 漢 》 , 其 同 一 也 ;《 史 通 》 推 揚 二 體 ( 編 年 體 , 紀 傳 體 ) , 言 其 利 弊 , 《文 心 》 亦 確 指 其 短 長 , 其 同 二 也 ; 至 於 煩 略 之 故 , 貴 信之 論 , 皆 子 玄 書 中 精 義 , 而 彥 和 已 開 其 先 河 , 安 在 其 為敷 衍 充 數 乎 ! 」 《 校 釋 》 : 「 紀 氏 譏 其 『 史 事 非 當 行 』, 『 諸 子 為 讕 言 』 , 非 知 言 也 。 今 按 此 篇 以 『 依 經 』 『附 聖 』 為 綱 領 , 深 得 史 遷 著 述 之 遺 意 , 前 已 論 之 矣 。 而『 二 難 』 、 『 兩 失 』 『 四 要 』 , 尤 得 史 法 之 精 微 。 後 世子 玄 作 《 史 通 》 , 蓋 即 此 意 擴 言 之 者 , 安 可 宗 子 玄 而 祧彥 和 哉 ? 」
開 闢 草 昧 , 歲 紀 綿 邈 , 居 今 識 古 , 其 載 籍 乎 ! 軒 轅 之世 , 史 有 倉 頡 , 主 文 之 職 , 其 來 久 矣 〔 一 〕 。 《 曲 禮 》曰 : 「 史 載 筆 。 」 〔 二 〕 史 者 , 使 也 ; 執 筆 左 右 , 使 之記 也 〔 三 〕 。 古 者 左 史 記 言 , 右 史 書 事 〔 四 〕 。 言 經 則《 尚 書 》 , 事 經 則 《 春 秋 》 也 〔 五 〕 。
〔 一 〕 金 毓 黻 《 文 心 雕 龍 史 傳 篇 疏證 》 ( 以 下 簡 稱 「 疏 證 」 ) :「
《 說 文 》 敘 : 『 黃 帝 之 史 倉 頡 , 見鳥 獸 蹄 迒 之 跡 , 初 造 書 契 。 』 《 荀 子 ‧ 解 蔽 》 篇 : 『 好書 者 眾 矣 , 然 而 倉 頡 獨 傳 者 , 壹 也 。 』 … … 《 史 通 ‧ 史官 建 置 》 篇 : 『 蓋 史 之 建 官 , 其 來 尚 矣 。 昔 軒 轅 氏 受 命, 倉 頡 、 沮 誦 , 實 居 其 職 。 』 案 : 倉 頡 為 黃 帝 之 史 , 且為 創 造 吾 國 文 字 之 祖 , 傳 說 已 久 , 是 否 可 信 , 姑 不 必 論。 然 黃 帝 果 為 古 帝 , 應 有 司 記 載 、 主 文 書 之 史 官 在 其 左右 。 … … 劉 勰 梁 人 , 搉 論 史 傳 , 上 及 軒 轅 並 不 為 過 。 劉勰 固 云 : 『 居 今 識 古 , 其 載 籍 乎 ! 』 載 籍 有 徵 , 何 為 置而 不 言 。 如 《 說 文 》 敘 、 《 荀 子 ‧ 解 蔽 》 , 皆 為 可 徵 之文 獻 , 不 能 去 而 不 取 。 故 劉 勰 考 論 吾 國 史 官 , 仍 以 倉 頡為 始 。 」 ( 《 中 華 文 史 論 叢 》 一 九 七 九 年 第 一 輯 )
〔 二 〕 《 校 證 》 : 「 『 史 載 筆 』 下, 梅 本 有 『 左 右 』 二 字 。 何 允 中 本 、 日 本 活 字 本 、 凌 本、 清 謹 軒 鈔 本 、 日 本 刊 本 、 王 謨 本 俱 無 。 案 梅 本 『 左 右』 二 字 , 此 涉 下 文 『 執 筆 左 右 』 而 誤 衍 ; 何 允 中 本 無 之, 是 也 , 今 據 刪 。 」 范 注 : 「 《 禮 記 ‧ 曲 禮 上 》 : 『 史載 筆 , 士 載 言 。 』 」
《 疏 證 》 : 「 《 曲 禮 》: 『 史 載 筆 。 』 謂 史 官 從 君 於 會 同 , 則 載 筆 以 從 也 。 孔疏 : 『 不 言 簡 牘 而 云 筆 者 , 筆 是 書 之 主 , 則 餘 載 可 知 。』 」
〔 三 〕 《 校 證 》 : 「 『 史 者 使 也 ,執 筆 左 右 』 二 句 八 字 原 脫 , 梅 按 胡 孝 轅 本 補 。 按 《 御 覽》 六 ○ 三 正 有 此 八 字 。 」
《 疏 證 》 : 「 若 劉 勰 『史 者 使 也 』 之 義 則 出 於 《 白 虎 通 》 。 其 說 云 : 『 所 以 謂之 史 , 何 ? 明 王 者 使 為 之 也 。 』 陳 立 《 疏 證 》 云 : 『 《漢 書 ‧ 杜 延 年 傳 》 注 , 史 、 使 一 也 , 或 作 使 字 。 』 然 愚不 敢 謂 然 。 蓋 以 史 、 使 同 音 而 曲 為 之 解 , 仍 以 記 事 者 為史 之 義 為 正 。 又 案 : 《 說 文 》 以 『 記 事 者 』 三 字 釋 史 ,則 古 所 謂 史 , 即 為 史 官 之 簡 稱 , 乃 專 指 記 事 之 人 而 言 。至 漢 魏 以 後 , 乃 泛 稱 記 事 之 書 為 史 , 非 本 義 也 。 」
〔 四 〕 黃 注 : 「 《 ( 禮 記 ) 玉 藻 》: 『 動 則 左 史 書 之 , 言 則 右 史 書 之 。 』 」 《 校 證 》 : 「『 左 史 記 言 , 右 史 書 事 』 , 原 作 『 左 史 記 事 者 , 右 史 記言 者 』 , 今 據 《 御 覽 》 改 。 《 漢 書 ‧ 藝 文 志 》 : 『 左 史記 言 , 右 史 記 事 , 事 為 《 春 秋 》 , 言 為 《 尚 書 》 。 』 《禮 記 ‧ 玉 藻 疏 》 引 《 六 藝 論 》 : 『 右 史 記 事 , 左 史 記 言。 』 荀 悅 《 申 鑒 ‧ 時 事 》 篇 :『
左 史 記 言 , 右 史 記 動 , 動 為 《 春 秋》 , 言 為 《 尚 書 》 。 』 此 彥 和 所 本 。 淺 人 習 見 《 玉 藻 》『 動 則 左 史 書 之 , 言 則 右 史 書 之 』 之 文 , 逕 改 此 書 。 而不 知 《 玉 藻 》 『 左 』 『 右 』 字 , 今 亦 互 訛 , 黃 以 周 《 禮書 通 故 》 三 四 官 四 , 辨 之 究 矣 。 」
〔 五 〕 《 疏 證 》 : 「 至 《 尚 書 》 記言 , 《 春 秋 》 記 事 , 則 諸 家 說 皆 無 異 。 然 《 尚 書 》 未 嘗不 記 事 , 《 春 秋 》 有 《 左 氏 傳 》 , 《 傳 》 亦 未 嘗 不 記 言。 《 文 史 通 義 ‧ 書 教 》 篇 申 此 義 云 : 『 夫 《 春 秋 》 不 能舍《
傳 》 而 空 存 其 目 , 則 左 史 所 記 之 言, 不 啻 千 萬 矣 。 《 尚 書 》 典 謨 之 篇 記 事 , 而 言 亦 具 焉 ;訓 、 誥 之 篇 記 言 , 而 事 亦 見 矣 。 古 人 事 見 於 言 , 言 以 為事 , 未 嘗 分 事 與 言 為 二 也 。 』 」
唐 虞 流 于 典 謨 , 夏 商 被 于 誥 誓 〔 一 〕 。 洎 周 命 維 新 〔二 〕 , 姬 公 定 法 〔 三 〕 , 紬 三 正 以 班 歷 〔 四 〕 , 貫 四 時以 聯 事 〔 五 〕 , 諸 侯 建 邦 , 各 有 國 史 〔 六 〕 , 彰 善 癉 惡, 樹 之 風 聲 〔 七 〕 。 自 平 王 微 弱 , 政 不 及 雅 〔 八 〕 , 憲章 散 紊 , 彝 倫 攸 斁 〔 九 〕 。
〔 一 〕 《 校 證 》 : 「 『 夏 商 』 原 作『 商 夏 』 , 今 乙 正 。 」
《 疏 證 》 : 「 案 《 尚 書序 》 、 《 虞 書 ‧ 堯 典 、 舜 典 、 大 禹 謨 》 三 篇 , 皆 記 堯 舜二 帝 事 , 藉 以 流 傳 於 後 。 故 曰 : 『 唐 虞 流 於 典 謨 。 』 然今 文 《 尚 書 》 二 十 八 篇 , 以 《 舜 典 》 合 於 《 堯 典 》 , 無《 大 禹 謨 》 。 偽 孔 傳 本 有 《 大 禹 謨 》 , 則 贗 作 也 。 又 今文 《 尚 書 》 , 《 商 書 》 有 《 湯 誓 》 一 篇 , 《 周 書 》 有 《牧 誓 》 、 《 大 誥 》 、 《 康 誥 》 、 《 酒 誥 》 、 《 召 誥 》 、《 洛 誥 》 、 《 費 誓 》 、 《 秦 誓 》 篇 , 而 《 書 序 》 《 商 書》 又 有 《 湯 誥 》 、 《 仲 虺 之 誥 》 , 皆 已 久 佚 。 偽 孔 本 有之 , 亦 贗 作 也 。 誥 以 告 諭 眾 民 , 如 今 公 文 之 布 告 。 誓 以誓 師 , 如 今 世 之 誓 師 文 。 《 堯 典 》 曰 : 『 光 被 四 表 。 』被 謂 被 及 。 言 如 日 光 之 充 被 四 表 也 。 夏 商 之 事 , 借 所 撰誥 誓 而 傳 之 久 矣 。 故 曰 : 『 商 夏 被 於 誥 誓 。 』 又 《 穀 梁傳 》 隱 八 年 云 : 『 誥 誓 不 及 五 帝 。 』 注 謂 : 『 五 帝 之 世, 治 化 淳 備 , 不 須 誥 誓 。 』 此 為 劉 勰 所 本 。 」
〔 二 〕 《 校 證 》 : 「 『 洎 』 原 作 『自 』 , 元 本 , … … 馮 本 、 汪 本 、 張 之 象 本 、 兩 京 本 、 王惟 儉 本 、 譚 校 本 作 『 洎 』 , 今 據 改 。 『 自 』 與 下 文 『 自平 王 微 弱 』 字 複 。 」
《 校 注 》 : 「 『 維 』 元本 , 弘 治 本 、 汪 本 、 佘 本 、 張 本 、 兩 京 本 、 合 刻 本 , … … 作 『 惟 』 。 … … 《 詩 ‧ 大 雅 ‧ 文王 》 : 『 周 雖 舊 邦 , 其 命 維 新 。 』 則 作 『 維 』 是 也 。 《封 禪 》 篇 『 固 維 新 之 作 也 』 , 亦 作 『 維 』 。 」
《 斟 詮 》 : 「 ( 《 文 王》 ) 傳 云 : 『 乃 新 在 文 王 也 。 』 陳 奐 傳 疏 : 『 周 自 太 王徙 岐 , 故 稱 舊 邦 , 維 猶 乃 也 , 言 周 自 文 王 而 始 新 之 。 』周 命 維 新 , 即 周 之 國 運 乃 新 。 」
〔 三 〕 《 疏 證 》 : 「 杜 預 《 春 秋 經傳 集 解 序 》 云 : 『 仲 尼 因 魯 史 策 書 成 文 , 考 其 真 偽 而 志其 典 禮 , 上 以 遵 周 公 之 遺 制 , 下 以 明 將 來 之 法 。 』 又 曰: 『 蓋 周 公 之 志 , 仲 尼 從 而 明 之 。 』 又 曰 : 『 其 發 凡 以言 例 , 皆 經 國 之 常 制 , 周 公 之 垂 法 , 史 書 之 舊 章 , 仲 尼從 而 修 之 , 以 成 一 經 之 通 體 。 』 … … 愚 謂 … … 姬 周 隆 盛之 世 , 秉 政 大 臣 如 周 公 者 , 前 後 何 限 ? 一 切 秉 屬 之 周 公, 不 亦 拘 而 鮮 通 乎 ? 特 劉 勰 所 說 仍 用 杜 義 , 以 為 有 周 開基 , 周 公 已 創 史 例 , 以 垂 將 來 。 故 曰 『 周 命 維 新 , 姬 公定 法 』 也 。 」
〔 四 〕 梅 注 : 「 夏 以 斗 建 寅 之 月 為正 , 平 旦 為 朔 , 法 物 見 , 色 尚 白 。 周 以 斗 建 子 之 月 為 正, 夜 半 為 朔 , 法 物 萌 , 色 尚 赤 。 紬 者 , 繫 王 於 正 二 三 月之 上 也 。 書 『 王 正 月 』 者 , 周 王 之 正 月 也 。 二 月 三 月 皆有 王 者 , 二 月 殷 之 正 月 也 , 三 月 夏 之 正 月 也 。 王 者 存 二王 之 後 , 使 統 其 正 朔 , 服 其 服 色 , 行 其 禮 樂 , 所 以 尊 先聖 , 通 三 統 , 師 法 之 義 , 恭 讓 之 禮 , 於 是 可 得 而 觀 之 。」 按 此 見 《 左 傳 》 隱 公 元 年 《 經 》 「 元 年 春 王 正 月 」 《正 義 》 引 何 休 說 。
黃 注 : 「 《 書 ‧ 甘 誓 》: 『 怠 棄 三 正 。 』 注 : 『 三 正 , 子 、 丑 、 寅 之 正 也 。 』」
范 注 : 「 《 史 記 ‧ 曆 書》 : 『 紬 緝 日 分 。 』 《 索 隱 》 : 『 紬 緝 者 , 以 言 造 曆 算運 者 , 猶 若 女 工 緝 而 織 之 也 。 』 … … 彥 和 紬 三 正 以 班 歷之 義 , 似 用 何 休 說 也 。 」
《 斟 詮 》 : 「 謂 綴 集 夏、 商 、 周 三 代 之 正 朔 以 頒 布 曆 法 也 。 紬 音 抽 、 綴 集 之 也。 … … 班 , 《 說 文 》 : 『 分 瑞 玉 也 。 』 此 『 班 布 』 之 本字 , 今 借 作 『 頒 』 。 」
《 疏 證 》 : 「 所 謂 『 三正 』 者 , 謂 夏 以 建 寅 之 月 為 正 , 商 以 建 丑 之 月 為 正 , 周以 建 子 之 月 為 正 也 。 《 史 記 ‧ 曆 書 》 曰 : 『 夏 正 以 正 月, 殷 正 以 十 二 月 , 周 正 以 十 一 月 , 蓋 三 王 之 正 若 循 環 ,窮 則 反 正 。 』 馬 融 注 《 尚 書 》 , 亦 云 : 『 建 子 、 建 丑 、建 寅 , 三 正 也 。 』 漢 儒 如 賈 誼 、 董 仲 舒 皆 為 一 代 帝 王 之興 , 必 改 正 朔 , 易 服 色 。 夏 以 寅 月 為 正 , 商 以 丑 月 為 正, 故 周 以 子 月 為 正 。 凡 姬 周 一 代 制 度 , 說 者 皆 以 為 周 公所 創 。 周 改 正 朔 , 定 為 建 子 , 以 樹 三 正 之 法 , 當 亦 為 周公 所 創 。 紬 三 正 以 頒 曆 , 屬 周 公 創 法 之 一 也 。 」
〔 五 〕 梅 注 : 「 《 春 秋 》 無 事 , 四時 必 書 首 月 , 如 春 王 正 月 、 夏 四 月 、 秋 七 月 、 冬 十 月 是也 。 」
黃 注 : 「 杜 預 《 春 秋 序》 : 『 記 事 者 , 以 事 繫 日 , 以 日 繫 月 , 以 月 繫 時 , 以 時繫 年 。 史 之 所 記 , 必 表 年 以 首 事 。 年 有 四 時 , 故 錯 筆 以為 所 記 之 名 。 」 《 斟 詮 》 : 「 謂 貫 串 春 夏 秋 冬 四 時 之 統序 , 以 聯 敘 世 事 也 。 」 《 疏 證 》 : 「 所 謂 『 貫 四 時 以 聯事 』 者 , 杜 序 所 釋 綦 詳 。 例 如 《 春 秋 》 隱 公 二 年 , 經 云: 『 秋 八 月 庚 辰 , 公 及 戎 盟 于 唐 。 』 經 于 『 公 及 戎 盟 于唐 』 六 字 之 上 , 繫 以 『 庚 辰 』 , 是 為 『 以 事 繫 日 』 。 又于 『 庚 辰 』 二 字 之 上 , 繫 以 『 八 月 』 , 是 為 『 以 日 繫 月』 。 又 于 『 八 月 』 二 字 之 上 繫 以 『 秋 』 字 , 是 為 『 以 月繫 時 』 。 至 是 秋 為 隱 公 二 年 之 秋 , 可 以 一 覽 而 知 , 是 為『 以 時 繫 年 』 。 案 此 書 法 , 為 周 室 所 頒 成 式 之 一 。 … … 故 周 代 定 例 , 史 官 書 事 , 必 年 、 時 、 月 、 日 四 者 兼 具 。劉 勰 立 論 , 蓋 用 杜 義 。 故 以 月 日 上 貫四 時 之 法 , 亦 屬 之 周 公 也 。 」
〔 六 〕 《 校 注 》 「 按 《 漢 書 ‧ 藝 文志 》 : 『 古 之 王 者 , 世 有 史 官 , 君 舉 必 書 。 』 《 申 鑒 ‧ 時 事 》 篇 : 『 古 者 , 天 子 諸 侯 有 事 必 告 于 廟 , 廟 有 二 史 … … 君 舉 必 記 , 臧 否 成 敗 , 無 不 存 焉 。 』 」
《 疏 證 》 : 「 《 後 漢 書 ‧ 班 彪 傳 》 載 彪 《 略 論 》 云 :『
唐 虞 三 代 , 詩 書 所 及 , 世 有 史 書 ,以 司 典 籍 。 暨 于 諸 侯 , 國 自 有 史 。 』 又 杜 預 《 春 秋 序 》: 『 諸 侯 亦 各 有 國 史 , 大 事 書 之 于 策 , 小 事 簡 牘 而 已 。』 … … 劉 勰 謂 『 諸 侯 建 邦 , 各 有 國 史 』 , 蓋 本 班 論 杜 序之 言 。 」
《 斟 詮 》 : 「 杜 預 序 :『 周 禮 有 史 官 , 掌 邦 國 四 方 之 事 , 達 四 方 之 志 , 諸 侯 亦各 有 國 史 。 《 孟 子 》 曰 : 楚 謂 之 《 檮 杌 》 、 晉 謂 之 《 乘》 , 而 魯 謂 之 《 春 秋 》 , 其 實 一 也 。 』 」
〔 七 〕 《 校 注 》 : 「 按 《 書 》 偽 《畢 命 》 : 『 彰 善 癉 惡 , 樹 之 風 聲 。 』 枚 傳 : 『 明 其 為 善, 病 其 為 惡 , 立 其 善 風 , 揚 其 善 聲 。 』 」
《 疏 證 》 : 「 《 左 傳 》成 公 十 四 年 謂 : 『 《 春 秋 》 之 稱 有 五 。 』 其 五 曰 : 『 懲惡 而 勸 善 。 』 … … 故 劉 勰 以 諸 侯 各 有 國 史 , 為 『 彰 善 癉惡 , 樹 之 風 聲 』 而 作 也 。 」
《 史 通 ‧ 曲 筆 》 篇 : 「史 之 為 用 , 記 功 司 過 , 章 善 癉 惡 。 」 又 《 直 書 》 篇 : 「史 之 為 務 , 申 以 勸 戒 , 樹 之 風 聲 。 」
〔 八 〕 鄭 玄 《 王 城 譜 》 云 : 「 於 是王 室 之 尊 , 與 諸 侯 無 異 , 其 詩 不 能 復 雅 , 故 貶 之 謂 之 王國 之 變 風 。 」
《 疏 證 》 : 「 文 、 武 、成 、 康 , 為 周 之 盛 世 。 昭 、 穆 之 世 , 王 政 已 替 。 幽 厲 之世 , 周 道 遂 衰 。 宣 王 中 興 , 劣 能自 振 。 當 此 之 時 , 中 朝 臣 僚 所 撰 之 詩 , 皆 謂 之 雅 , 以 言王 政 廢 興 , 亦 可 謂 之 『 政 能 及 雅 』 也 。 洎 平 王 東 遷 , 王室 微 弱 , 政 令 僅 行 于 境 內 , 不 復 遍 及 于 諸 侯 。 是 時 輶 軒使 者 在 王 境 所 采 之 詩 , 謂 之 曰 《 王 風 》 , 而 不 復 名 之 為雅 。 以 其 僅 言 王 境 之 事 , 已 下 儕 于 列 國 , 不 復 能 及 天 下之 事 , 非 王 政 廢 興 所 由 繫 也 。 故 劉 勰 云 : 『 平 王 微 弱 ,政 不 及 雅 。 』 … … 又 案 :『
及 雅 』 義 同 『 復 雅 』 。 … … 范 寧 《穀 梁 傳 序 》 云 : 『 列 《 黍 離 》 于《
國 風 》 , 齊 王 德 于 邦 君 , 所 以 明 其不 能 復 雅 , 政 化 不 足 以 被 群 后 也 。 』 此 … … 云 『 政 不 及雅 』 者 , 即 政 不 復 雅 也 。 」
〔 九 〕 《 校 注 》 : 「 按 《 書 ‧ 洪 範》 : 『 彝 倫 攸 斁 。 』 孔 傳 : 『 斁 , 敗 也 。 』 」 《 疏 證 》: 「 杜 預 《 春 秋 序 》 云 : 『 周 德 既 衰 , 官 失 其 守 。 上 之人 不 能 使 《 春 秋 》 昭 明 , 赴 告 策 書 , 諸 所 記 注 , 多 違 舊章 。 』 案 此 即 『 憲 章 散 紊 』 之 證 也 。 《 孟 子 ‧ 滕 文 公 》篇 曰 : 『 世 道 衰 微 , 邪 說 暴 行 有 作 , 臣 弒 其 君 者 有 之 ,子 弒 其 父 者 有 之 。 』 注 家 謂 《 孟 子 》 此 語 , 指 周 室 東 遷而 言 。 此 即 『 彝 倫 攸 斁 』 之 證 也 。 凡 『 憲 章 散 紊 , 彝 倫攸 斁 』 二 者 之 失 , 皆 由 平 王 東 遷 , 王 室 微 弱 所 致 。 故 劉勰 舉 此 , 以 為 『 政 不 及 雅 』 之 證 。 又 范 甯 《 穀 梁 傳 序 》有 : 『 昔 周 道 衰 陵 , 乾 綱 絕 紐 , 禮 壞 樂 崩 , 彝 倫 攸 斁 。』 亦 為 劉 勰 因 襲 所 自 。 」
《 尚 書 ‧ 洪 範 》 蔡 傳 :「 彝 、 常 , 倫 、 理 也 , 所 謂 秉 彝 人 倫 也 。 … … 此 彝 倫 之所 以 敗 也 。 」 「 攸 」 , 語 詞 。
昔 者 夫 子 閔 王 道 之 缺 〔 一 〕 , 傷 斯 文 之 墜 , 靜 居 以 歎鳳 〔 二 〕 , 臨 衢 而 泣 麟 〔 三 〕 , 於 是 就 太 師 以 正 《 雅 》《 頌 》 , 因 魯 史 以 修 《 春 秋 》 〔 四 〕 , 舉 得 失 以 表 黜 陟, 徵 存 亡 以 標 勸 戒 〔 五 〕 ; 褒 見 一 字 , 貴 踰 軒 冕 ; 貶 在片 言 , 誅 深 斧 鉞 〔 六 〕 。
〔 一 〕 黃 校 : 「 『 昔 者 』 二 字 從 《御 覽 》 增 。 」 《 疏 證 》 : 「 本 文 『 昔 者 』 二 字 , 潮 陽 鄭氏 據 《 御 覽 》 增 入 , 今 通 行 本 無 之 。 愚 意 應 從 通 行 本 ,文 義 乃 順 。 」 又 : 「 『 王 道 衰 』 一 語 , 已 見 《 毛 詩 序 》。 篇 中 曰 『 王 道 缺 』 。 缺 , 即 衰 也 。 又 《 孟 子 》 曰 : 『王 者 之 跡 熄 而 詩 亡 , 詩 亡 然 後 《 春 秋 》 作 。 』 蓋 孔 子 作《 春 秋 》 , 由 于 王 者 之 跡 熄 。 王 跡 , 即 王 道 也 。 劉 勰 謂『 夫 子 閔 王 道 之 缺 』 , 義 出 于 此 。 」
范 甯 《 穀 梁 傳 集 解 序 》: 「 幽 王 以 暴 虐 見 禍 , 平 王 以 微 弱 東 遷 , 征 伐 不 由 天 子之 命 , 號 令 出 自 權 臣 之 門 , … … 天 下 蕩 蕩 , 王 道 盡 矣 。」
〔 二 〕 《 疏 證 》 : 「 孔 子 曰 : 『 天之 將 喪 斯 文 也 , 後 至 者 不 得 與 于 斯 文 也 。 天 之 未 喪 斯 文也 , 匡 人 其 如 預 何 ? 』 注 家 謂 斯 文 為 禮 樂 制 度 之 類 。 玩其 語 意 , 即 『 傷 斯 文 之 將 墜 』 也 。 孔 子 又 曰 : 『 鳳 鳥 不至 , 河 不 出 圖 , 吾 已 矣 夫 。 』 ( 《 論 語 ‧ 子 罕 》 ) 此 所謂 『 靜 居 以 嘆 鳳 』 也 。 」
范 甯 《 穀 梁 傳 序 》 : 「孔 子 睹 滄 海 之 橫 流 , 迺 喟 然 而 嘆 曰 : 『 文 王 既 沒 , 文 不在 茲 乎 ? 』 言 文 王 之 道 喪 , 興 之 者 在 己 。 」
〔 三 〕 梅 注 : 「 《 孔 叢 子 》 曰 : 叔孫 氏 之 車 子 鉏 商 , 樵 於 野 而 獲 麟 焉 。 眾 亦 莫 之 識 , 以 為不 祥 , 棄 之 五 父 之 衢 。 冉 有 告 曰 : 身 而 肉 角 , 豈 天 之妖 乎 ? 夫 子 往 觀 焉 , 泣 曰 : 麟 也 。 麟 出 而 死 , 吾 道 窮 矣。 乃 歌 云 : 唐 虞 世 兮 麟 鳳 游 , 今 非 其 時 來 何 求 ? 麟 兮 麟兮 我 心 憂 。 」 按 此 見 《 記 問 》 篇 , 黃 注 同 。
《 疏 證 》 : 「 《 孔 叢 子》 為 後 人 偽 作 , 劉 勰 之 說 , 別 有 所 本 。 《 春 秋 左 傳 》 哀公 十 四 年 云 : 『 十 四 年 春 , 西 狩于 大 野 , 叔 孫 氏 之 車 子 鉏 商 獲 麟 。 以 為 不 祥 , 以 賜 虞 人。 仲 尼 觀 之 曰 : 麟 也 。 然 後 取 之 。 』 同 年 《 公 羊 傳 》 云: 『 孔 子 曰 : 孰 為 來 哉 ? 孰 為 來 哉 ? 反 袂 拭 面 , 涕 沾 袍。 』 又 曰 : 『 西 狩 獲 麟 。 孔 子 曰 : 吾 道 窮 矣 ! 』 案 《 史記 ‧ 孔 子 世 家 》 即 取 《 左 》 《 公 》 二 傳 以 成 文 , 然 無 『棄 之 五 父 之 衢 』 之 語 。 蓋 偽 撰 《 孔 叢 子 》 者 別 有 所 本 。文 曰 : 『 臨 衢 而 泣 麟 。 』 蓋 用 《 孔 叢 子 》 , 不 知 其 為 偽作 也 。 」
〔 四 〕 范 注 : 「 《 論 語 ‧ 八 佾 》 篇: 『 子 語 魯 太 師 樂 , 曰 : 樂 其 可 知 也 。 … … 』 《 子 罕 篇》 : 『 吾 自 衛 反 魯 , 然 後 樂 正 , 雅 頌 各 得 其 所 。 』 」 《疏 證 》 : 「 合 此 兩 文 , 所 謂 就 太 師 以 正 雅 頌 也 。 杜 預 謂仲 尼 因 魯 史 策 書 成 文 , 考 其 真 偽 , 以 正 其 典 禮 , 此 所 謂因 魯 史 以 修 《 春 秋 》 也 。 劉 勰 此 文 , 悉 本 范 甯 《 穀 梁 傳序 》 。 序 曰 : 『 于 是 就 大 師 而 正 雅 頌 , 因 魯 史 而 修 《 春秋 》 。 … … 舉 得 失 以 彰 黜 陟 , 明 成 敗 以 著 勸 誡 。 … … 一字 之 褒 , 寵 逾 華 袞 之 贈 ; 片 言 之 貶 , 辱 過 市 朝 之 撻 。 』疏 云 : 『 云 就 大 師 而 正 雅 頌 者 , 大 師 , 樂 官 也 。 詩 者 ,樂 章 也 。 以 大 師 掌 詩 樂 , 故 仲 尼 自 衛 反 魯 , 就 而 正 之 。』 」 斯 波 六 郎 《 文 心 雕 龍 范 注 補 正 》 : 「 魏 文 帝 黃 初 二年 以 孔 羨 為 宗 聖 侯 《 置 吏 修 廟 詔 》 : 『 因 魯 史 而 制 《 春秋 》 , 就 太 師 而 正 《 雅 》 《 頌 》 。 』 」
〔 五 〕 《 疏 證 》 : 「 范 序 疏 又 云 :『 云 舉 得 失 以 彰 黜 陟 者 , 謂 若 儀 父 能 結 信 于 魯 , 書 字 以明 其 陟 。 杞 雖 二 王 之 後 , 而 後 代 微 弱 , 書 子 以 明 其 黜 。云 明 成 敗 以 著 勸 戒 者 , 成 敗 黜 陟 , 事 亦 相 類 。 謂 若 葵 丘書 日 , 以 表 齊 桓 之 功 。 戎 伐 凡 伯 , 言 戎 以 明 衛 侯 之 惡 。又 定 、 哀 之 時 , 為 無 賢 伯 , 不 屈 夷 狄 , 不 申 中 國 , 皆 是書 其 成 敗 , 以 著 勸 善 懲 惡 。 』 又 案 : 范 序 『 成 敗 』 二 字, 劉 勰 易 為 『 存 亡 』 者 , 功 成 則 存 , 事 敗 則亡 , 二 者 之 義 一 也 。 」
〔 六 〕 《 疏 證 》 : 「 范 序 疏 又 云 :『 言 仲 尼 之 修 《 春 秋 》 , 文 致 褒 貶 。 若 蒙 仲 尼 一 字 之 褒, 得 名 傳 竹 帛 , 則 寵 逾 華 袞 之 贈 。 若 定 十 四 年 , 石 尚 欲著 名 于 《 春 秋 》 是 也 。 若 被 片 言 之 貶 , 則 辱 過 市 朝 之 撻。 若 宣 八 年 , 仲 遂 為 弒 君 不 稱 公 子 是 也 。 言 華 袞 則 上 比王 公 , 稱 市 朝 則 下 方 士 庶 。 』 … … 范 序 『 辱 過 市 朝 之 撻』 一 語 , 劉 勰 易 為 『 誅 深 斧 鉞 』 , 不 過 變 文 以 明 片 言 之貶 , 可 畏 之 甚 , 而 語 義 又 加 重 。 」 《 徵 聖 》 篇 : 「 《 春秋 》 一 字 以 褒 貶 , 此 簡 言 以 達 旨 也 。 」
然 睿 旨 幽 隱 〔 一 〕 , 《 經 》 文 婉 約 , 丘 明 同 時 , 實 得微 言 〔 二 〕 ; 乃 原 始 要 終 , 創 為 傳 體 〔 三 〕 。 傳 者 , 轉也 ; 轉 受 經 旨 , 以 授 於 後 , 實 聖 文 之 羽 翮 , 記 籍 之 冠 冕也 〔 四 〕 。
〔 一 〕 《 校 證 》 : 「 『 睿 旨 』 下 原有 『 存 亡 』 二 字 , 徐 云 : 『 《 御 覽 》 作 「 睿 旨 幽 秘 , 經文 婉 約 」 , 無 「 存 亡 」 二 字 , 為 是 。 』 梅 云 : 『 二 字 衍。 』 黃 丕 烈 云 : 『 案 馮 本 ( 指 馮 舒 校 本 ) 「 存 亡 」 校 云:「
各 本 衍 此 二 字 , 功 甫 本 無 。 」 此 亦誤 衍 , 《 御 覽 》 亦 無 。 』 案 《 史 略 》 亦 無 此 二 字 , 今 據刪 。 」 「 睿 旨 」 , 深 遠 的 意 旨 。
〔 二 〕 范 注 : 「 《 漢 志 》 云 : 『 有所 褒 諱 貶 損 , 不 可 書 見 , 口 授 弟 子 , 弟 子 退 而 異 言 。 丘明 恐 弟 子 各 安 其 意 , 以 失 其 真 , 故 論 本 事 而 作 傳 , 明 夫子 不 以 空 言 說 經 也 。 』 」
〔 三 〕 范 注 : 「 杜 預 《 春 秋 左 氏 傳序 》 : 『 左 丘 明 受 經 于 仲 尼 , 以 為 經 者 不 刊 之 書 也 。 … … 身 為 國 史 , 躬 覽 載 籍 , 必 廣 記 而 備 言 之 。 其 文 緩 , 其旨 遠 , 將 令 學 者 原 始 要 終 , 尋 其 枝 葉 , 究 其 所 窮 。 』 (《 正 義 》 云 : 『 將 令 學 者 本 原 其事 之 始 , 要 截 其 事 之 終 。 尋 其 枝 葉 , 盡 其 根 本 , 則 聖 人之 趣 雖 遠 , 其 賾 可 得 而 見 。 』 ) 」
《 疏 證 》 : 「 《 漢 志 》所 謂 仲 尼 『 有 所 褒 諱 貶 損 , 不 可 書 見 , 口 授 弟 子 , 退 而異 言 』 , 此 即 『 睿 旨 幽 隱 , 經 文 婉 約 』 之 注 腳 也 。 」
「 《 左 傳 》 成 公 十 四 年: 『 《 春 秋 》 之 稱 , 微 而 顯 , 志 而 晦 , 婉 而 成 章 。 』 杜氏 之 釋 『 微 而 顯 』 曰 : 『 文 見 于 此 , 而 起 義 在 彼 。 』 釋『 志 而 晦 』 曰 : 『 約 言 示 制 , 推 以 知 例 。 』 釋 『 婉 而 成章 』 曰 : 『 曲 從 義 訓 , 以 示 大 順 。 』 案 曰 微 、 曰 晦 , 其為 幽 隱 可 知 。 曰 約 言 , 曰 曲 從 , 其 為 婉 約 可 知 。 是 其 所謂 幽 隱 婉 約 , 又 為 《 春 秋 》 之 義 例 矣 。 」
《 易 ‧ 繫 辭 下 》 : 「 《易 》 之 為 書 也 , 原 始 要 終 , 以 為 質 也 。 」 正 義 : 「 原 窮其 事 之 初 始 , … … 又 要 會 其 事 之 終 末 。 」 杜 預 《 左 傳 序》 : 「 其 文 緩 , 其 旨 遠 , 將 令 學 者 原 始 要 終 , 尋 其 枝 葉, 究 其 所 窮 。 」
〔 四 〕 范 注 : 「 《 釋 名 ‧ 釋 書 契 》: 『 傳 , 轉 也 , 轉 移 所 在 , 執 以 為 信 也 。 』 ( 《 廣 雅 ‧ 釋 言 》 云 : 『 傳 , 轉 也 。 』 ) 《 史 通 ‧ 六 家 》 篇 : 『 《左 傳 》 家 者 , 其 先 出 於 左 丘 明 。 孔 子 既 著 《 春 秋 》 , 而丘 明 受 經 作 傳 。 蓋 傳 者 , 轉 也 , 轉 受 經 旨 , 以 授 後 人 。或 曰 : 傳 者 , 傳 也 , 所 以 傳 示 來 世 。 案 孔 安 國 注 《 尚 書》 , 亦 謂 之 傳 , 斯 則 傳 者 亦 訓 釋 之 義 乎 ? 觀 《 左 傳 》 之釋 經 也 , 言 見 經 文 而 事 詳 傳 內 , 或 傳 無 而 經 有 , 或 經 闕而 傳 存 。 其 言 簡 而 要 , 其 事 詳 而 博 , 信 聖 人 之 羽 翮 , 而述 者 之 冠 冕 也 。 』 」
《 疏 證 》 : 「 蓋 傳 對 經而 言 。 經 為 高 文 典 冊 , 其 長 在 二 尺 以 上 。 傳 之 本 字 為 專。 《 說 文 》 : 『 專 , 六 寸 簿 也 。』 其 尺 寸 小 于 經 , 專 為 釋 經 而 作 。 左 氏 為 《 春 秋 經 》 作傳 , 以 論 其 本 事 , 傳 蓋 附 經 以 行 者 也 。 」
「 羽 翮 」 , 翅 膀 , 指 輔助 。
及 至 縱 橫 之 世 , 史 職 猶 存 〔 一 〕 , 秦 并 七 王 〔 二 〕 ,而 戰 國 有 《 策 》 〔 三 〕 。 蓋 錄 而 弗 敘 , 故 即 簡 而 為 名 也〔 四 〕 。
〔 一 〕 《 疏 證 》 : 「 戰 國 之 世 , 史籍 流 傳 絕 少 。 然 劉 勰 猶 謂 『 從 橫 之 世 , 史 職 猶 存 』 , 何也 ? 考 戰 國 時 代 , 史 籍 僅 有 《 竹 書 紀 年 》 , 出 自 汲 冢 。今 所 傳 者 , 雖 為 後 人 偽 造 , 然 其 文 多 有 依 據 。 … … 杜 預《 春 秋 傳 後 序 》 論 及 《 紀 年 》 曰 : 『 《 紀 年 》 篇 起 自 夏、 殷 、 周 , 皆 三 代 王 事 , 無 諸 國 別 , 惟 特 記 晉 國 。 晉 國滅 , 獨 記 魏 事 , 下 至 魏 哀 王 之 二 十 年 , 蓋 魏 國 之 史 記 也。 』 據 預 所 言 , 《 紀 年 》 真 本 , 後 半 獨 記 魏 事 , 其 為 魏國 史 官 所 記 , 已 屬 無 疑 。 … … 《 戰 國 策 》 所 記 , 為 『 繼春 秋 之 後 , 訖 楚 漢 之 起 , 二 百 四 十 五 年 間 之 事 』 , 其 為何 人 所 著 , 雖 不 可 知 ; 然 班 彪 《 略 論 》 已 云 : 『 春 秋 之後 , 七 國 並 爭 , 秦 并 諸 侯 則 有《
戰 國 策 》 三 十 三 篇 。 』 此 為 劉 勰 『秦 并 七 王 而 戰 國 有 《 策 》 所 本 。 蓋 其 書 為 秦 統 一 六 國 時所 采 輯 , 其 所 據 者 必 出 于 各 國 之 史 籍 。 合 以 上 述 紀 事 ,皆 為 『 從 橫 之 世 , 史 職 猶 存 』 之 證 。 」
周 注 : 「 戰 國 尚 有 史 官。 如 《 史 記 ‧ 藺 相 如 傳 》 : 『 趙 王 鼓 瑟 。 秦 御 史 前 書 曰: 「 某 年 月 日 , 秦 王 與 趙 王 會 飲 , 令 趙 王 鼓 瑟 。 」 』 當時 秦 趙 御 史 皆 主 記 事 , 即 為 史 官 。 」
〔 二 〕 周 注 : 「 秦 滅 六 國 是 六 王 ,秦 王 改 稱 皇 帝 , 去 掉 王 號 , 所 以 稱 七 王 。 」
〔 三 〕 黃 注 : 「 《 戰 國 策 》 劉 向 序: 《 國 策 》 或 曰 《 國 事 》 , 或 曰 《 短 長 》 , 或 曰 《 事 語》 , 或 曰 《 長 書 》 , 或 曰 《 修 書 》 。 臣 向 以 為 戰 國 時 游士 輔 所 用 之 國 , 為 之 策 謀 , 宜 為 《 戰 國 策 》 。 其 事 繼 春秋 以 後 , 迄 楚 漢 之 起 , 二 百 四 十 年 間 之 事 皆 定 以 殺 青 ,書 可 繕 寫 , 得 三 十 三 篇 。 」 《 校 注 》 : 「 《 漢 書 ‧ 司 馬遷 傳 贊 》 : 『 春 秋 之 後 , 七 國 並 爭 。 秦 兼 諸 侯 , 有 《 戰國 策 》 。 』 」
《 補 注 》 : 「 ( 劉 ) 向蓋 改 原 名 《 國 事 》 、 《 短 長 》 、 《 事 語 》 、 《 長 書 》 、《 修 書 》 諸 名 , 然 終 以 劉 勰 『 即 簡 為 名 』 為 正 。 觀 其 言『 戰 國 有 《 策 》 』 , 加 一 有 字 , 則 指 史 策 明 矣 。 」
〔 四 〕 《 疏 證 》 : 「 《 史 通 ‧ 六 家》 篇 云 : 『 暨 縱 橫 互 起 , 力 戰 爭 雄 , 秦 兼 天 下 , 而 著 《戰 國 策 》 。 … … 夫 謂 之 策 者 , 蓋 錄 而 不 序 , 故 即 簡 以 為名 。 或 云 漢 代 劉 向 以 戰 國 游 士 為 之 策 謀 , 因 謂 之 《 戰 國策 》 。 』 案 劉 知 幾 前 說 , 承 用 劉 勰 之 說 , 意 謂 為 記 戰 國時 事 之 簡 策 ; 後 說 則 節 錄 劉 向 之 言 ; 蓋 兼 取 二 者 之 義 ,案 而 不 斷 。 李 氏 補 注 , 是 劉 勰 而 非 子 政 , 亦 未 見 必 然 。劉 向 序 本 謂 : 『 中 書 本 號 , 或 曰 《 國 策 》 , 或 曰 《 國 事》 。 』 黃 注 于 『 國 策 』 二 字 上 , 脫 去 『 中 書 本 號 或 曰 』六 字 , 一 似 《 戰 國 策 》 為 向 所 命 新 名 , 實 則 不 然 。 玩 『或 曰 《 國 策 》 』 四 字 之 義 , 即 知 書 本 名 《 戰 國 策 》 也 。」 「 敘 」 , 按 時 敘 錄 。 《 戰 國 策 》 本 不 按 時 敘 錄 , 劉 向校 錄 , 也 只 略 以 時 次 之 。
《 春 秋 左 氏 傳 》 疏 : 「蔡 邕 《 獨 斷 》 曰 : 『 策 者 , 簡 也 。 』 … … 單 執 一 札 , 謂之 為 簡 , 連 編 諸 簡 , 乃 名 為 策 。 」
姚 範 《 援 鶉 堂 筆 記 》 卷四 十 《 文 心 雕 龍 ‧ 史 傳 》 : 「 按 錄 而 不 序 , 即 簡 為 名 ,劉 知 幾 亦 同 彥 和 此 說 。 余 謂 此 較 向 序 ( 指 劉 向 《 戰 國 策書 錄 》 ) 之 義 為 優 。 」
以 上 為 第 一 段 , 講 史 傳 的 含 義 , 和 從 初設 史 官 到 戰 國 時 期 史 書 的 編 寫 情 況 。
漢 滅 嬴 項 , 武 功 積 年 、 陸 賈 稽 古 , 作 《 楚 漢 春 秋 》 〔一 〕 ; 爰 及 太 史 談 , 世 惟 執 簡 〔 二 〕 ; 子 長 繼 志 , 甄 序帝 勣 〔 三 〕 。 比 堯 稱 典 , 則 位 雜 中 賢 ; 法 孔 題 經 , 則 文非 玄 聖 〔 四 〕 。 故 取 式 《 呂 覽 》 , 通 號 曰 紀 〔 五 〕 , 紀綱 之 號 , 亦 宏 稱 也 〔 六 〕 。
〔 一 〕 《 斟 詮 》 : 「 漢 高 帝 劉 邦 , … … 八 載 而 成 帝 業 , 故 云 武 功 積 年 。 」
范 注 : 「 《 漢 書 ‧ 藝 文志 》 《 春 秋 》 類 : 《 楚 漢 春 秋 》 九 篇 。 自 注 : 『 陸 賈 所記 。 』 《 史 記 ‧ 陸 賈 傳 》 索 隱 : 『 賈 撰 記 項 氏 與 漢 高 初起 及 惠 、 文 間 事 。 』 《 漢 志 補 注 》 引 沈 欽 韓 曰 : 『 《 隋志 》 九 卷 , 《 唐 志 》 二 十 卷 。 《 御 覽 》 引 之 。 《 經 籍 考》 不 載 , 蓋 亡 於 南 宋 。 』 王 先 謙 曰 : 『 《 後 書 ‧ 班 彪 傳》 云 : 「 漢 興 , 定 天 下 , 大 中 大 夫 陸 賈 記 錄 時 功 , 作 《楚 漢 春 秋 》 九 篇 。 」 』 」
《 疏 證 》 : 「 班 彪 『 記錄 時 功 』 一 語 , 即 劉 勰 『 漢 滅 嬴 項 , 武 功 積 年 』 二 語 所由 出 。 陸 氏 之 書 , 既 為 叔 皮 所 盛 稱 , 則 其 內 容 必 甚 可 觀。 」
〔 二 〕 黃 注 : 「 《 太 史 公 自 序 》 :司 馬 喜 生 談 , 談 為 太 史 公 , 仕 於 建 元 、 元 封 之 間 。 有 子曰 遷 。 太 史 公 發 憤 且 卒 , 執 遷 手而 泣 曰 : 余 先 , 周 室 之 太 史 也 , 自 上 世 嘗 顯 功 名 於 虞 夏, 典 天 官 事 , 後 世 中 衰 , 絕 於 予 乎 ? 汝 復 為 太 史 , 則 續吾 祖 矣 。 談 卒 三 歲 , 而 遷 為 太 史 令 。 」「
執 簡 」 , 指 擔 任 史 官 職 務 。
《 疏 證 》 : 「 太 史 公 《自 序 》 謂 : 『 當 宣 王 時 , ( 官 ) 失 其 守 , 而 為 司 馬 氏 。司 馬 氏 世 典 周 史 。 』 故 太 史 談 有 『 余 先 , 周 室 之 太 史 也』 一 語 。 此 亦 劉 勰 『 世 惟 執 簡 』 之 由 來 也 。 」
〔 三 〕 《 校 注 》 : 「 『 志 』 , 黃 校云 : 『 元 作 至 , 胡 改 。 』 《 御 覽 》 、 《 史 略 》 引 , 正 作『 志 』 。 《 禮 記 ‧ 中 庸 》 : 『 夫 孝 者 。 善 繼 人 之 志 , 善述 人 之 事 者 也 。 』 『 繼 志 』 二 字 出 此 。 」 又 : 「 『 勣 』, 宋 本 《 御 覽 》 六 百 四 引 作 『 續 』 , 合 字 本 、 喜 多 本 、鮑 本 並 作 『 績 』 。 按 勣 、 績 古 今 字 。 然 以 《 封 禪 篇 贊 》『 封 勒 字 勣 』 例 之 , 則 此 亦 當 作 『 勣 』 , 前 後 始 能 一 律。 」 「 甄 」 , 甄 別 。
〔 四 〕 范 注 : 「 位 雜 中 賢 , 謂 後 世帝 王 不 皆 賢 聖 ; 文 非 元 聖 , 謂 遷 不 敢 比 《 春 秋 經 》 。 《自 序 》 所 謂 『 述 故 事 整 齊 其 世 傳 , 非 所 謂 作 也 , 而 君 (君 謂 壺 遂 ) 比 之 於 《 春 秋 》 , 謬 矣 』 是 也 。 」
《 疏 證 》 : 「 蓋 壺 遂 嘗以 遷 書 比 于 孔 子 之 作 《 春 秋 》 , 遷 謙 不 敢 當 , 且 曰 : 『君 比 之 于 《 春 秋 》 , 謬 矣 。 』 尋 劉 勰 之 旨 , 以 為 孔 子 刪《 書 》 , 首 列 《 堯 典 》 , 即 為 『 甄 序 帝 績 』 , 而 子 長 修史 , 敘 帝 王 事 為 本 紀 , 亦 為 『 甄 序 帝 績 』 , 何 以 不 稱 典而 稱 紀 ? 即 由 于 不 敢 比 堯 也 。 孔 子 刪 《 書 》 之 外 , 又 作《 春 秋 》 , 後 人 以 《 春 秋 》 列 為 六 經 之 一 。 《 春 秋 》 雖非 如 《 尚 書 》 之 『 甄 敘 帝 績 』 , 然 假 魯 史 以 寓 尊 王 之 義, 稱 周 王 曰 天 王 , 稱 正 月 曰 王 正 月 , 猶 以 當 代 之 帝 王 為諸 侯 之 共 主 。 且 遷 之 撰 本 紀 , 年 經 月 緯 , 兼 詳 時 日 , 即用 《 春 秋 》 之 法 , 何 為 不 以 《 春 秋 》 名 書 ? 即 由 不 敢 比孔 也 。 本 紀 所 載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之 外 , 兼 及 世 承 諸 王 , 下 逮 秦 、 楚 、 漢 初 , 聖 賢 並 載 ,明 昏 兼 敘 , 故 曰 : 『 位 雜 中 賢 。 』 」
《 校 證 》 : 「 『 玄 聖 』, 原 作 『 元 聖 』 , 今 改 。 說 已 詳 《 原 道 》 篇 。 」
《 疏 證 》 : 「 《 後 漢 書 ‧ 班 彪 傳 》 附 子 固 《 典 引 》 篇 , 有 曰 : 『 故 先 命 玄 聖 ,使 綴 學 立 制 。 』 注 : 『 玄 聖 , 謂 孔 丘 也 。 《 春 秋 演 孔 圖》 曰 : 孔 子 母 徵 在 夢 感 黑 帝 而 生 , 故 曰 玄 聖 。 』 … … 《春 秋 》 為 孔 子 所 作 , 故 可 題 以 經 號 。 《 史 記 》 之 文 , 由遷 所 作 , 不 敢 比 擬 孔 子 , 故 曰 : 『 文 非 玄 聖 。 』 按 明 刊本 及 今 本 皆 作 『 元 聖 』 者 , 蓋 由 宋 人 諱 『 玄 』 而 改 。 」
〔 五 〕 《 訓 故 》 : 「 《 史 記 》 : 呂不 韋 , 陽 翟 人 , 始 皇 立 , 尊 不 韋 為 相 國 , 號 稱 仲 父 。 不韋 招 致 士 , 厚 遇 之 , 使 客 人 人 著 所 聞 , 為 八 覽 、 六 論 、十 二 紀 。 」
范 注 : 「 本 紀 之 名 , 彥和 謂 取 式 《 呂 覽 》 , 恐 非 。 《 史 記 ‧ 大 宛 傳 贊 》 兩 言 《禹 本 紀 》 , 正 遷 所 本 耳 。 」
《 疏 證 》 : 「 《 呂 覽 》雖 有 十 二 紀 , 以 紀 一 歲 十 二 月 , 然 非 史 官 紀 事 之 作 可 比。 蓋 與 《 史 記 》 之 本 紀 , 僅 有 幾 微 之 相 似 。 謂 為 取 式 ,豈 得 謂 然 ? 惟 其 前 有 《 禹 本 紀 》 , 而 子 長 仍 用 其 名 , 是為 得 之 。 《 史 通 ‧ 本 紀 》 篇 云 : 『 昔 汲 冢 《 竹 書 》 , 是曰 《 紀 年 》 ; 《 呂 氏 春 秋 》 , 肇 立 紀 號 。 蓋 紀 者 綱 紀 庶品 , 網 羅 萬 物 , 考 篇 目 之 大 者 , 其 莫 過 于 此 乎 ! 』 劉 知幾 一 則 曰 『 《 呂 氏 春 秋 》 , 肇 立 紀 號 』 ; 再 則 曰 『 綱 紀庶 品 , 網 羅 萬 物 』 ; 其 為 襲 用 劉 勰 之 說 , 已 極 顯 然 。 … … 本 紀 為 提 綱 挈 領 而 作 , 故 子 玄 謂 其 『 綱 紀 庶 物 』 , 無所 不 包 , 而 劉 勰 亦 謂 為 綱 紀 之 宏 稱 也 。 」
清 晏 世 澍 《 沅 湘 通 藝 錄》 卷 二 《 太 史 公 本 紀 取 式 呂 覽 辨 》 : 「 按 《 呂 覽 》 凡 十二 紀 , 八 覽 、 六 論 , 大 抵 據 儒 書者 十 之 八 九 , 參 以 道 家 、 墨 家 之 書 理 者 十 之 一 二 , 二 十餘 萬 言 , 頗 為 有 識 者 所 推 重 , 蓋 不 韋 賓 客 之 所 集 也 。 觀其 《 報 任 安 書 》 曰 : 『 不 韋 遷 蜀 , 世 傳《
呂 覽 》 。 』 又 曰 : 『 恨 私 心 有 所 未盡 , 鄙 陋 沒 世 , 而 文 采 不 著 於 後 世 也 。 』 言 為 心 聲 , 自比 如 此 , 豈 非 有 所
卷 四
史 傳 第 十 六
紀 評 : 「 彥 和 妙 解 文 理 , 而 史 事 非 其 當 行 , 此 篇 文句 特 煩 , 而 約 略 依 稀 , 無 甚 高 論 , 特 敷 衍 以 足 數 耳 。 學者 欲 析 源 流 , 有 劉 子 玄 之 書 在 。 」
范 注 : 「 案 《 史 通 》 專 論 史 學 , 自 必 條 舉 細 目 ;《 文 心 》 上 篇 總 論 文 體 , 提 挈 綱 要 , 體 大 事 繁 , 自 不 能如 《 史 通 》 之 周 密 。 然 如 《 史 通 》 首 列 《 六 家 》 篇 ( 《尚 書 》 家 、 《 春 秋 》 家 、 《 左 傳 》 家 、 《 國 語 》 家 、 《史 記 》 家 、 《 漢 書 》 家 ) , 特 重 《 左 傳 》 、 《 漢 書 》 二家 , 《 文 心 》 評 論 《 左 傳 》 《 史 》 《 漢 》 , 其 同 一 也 ;《 史 通 》 推 揚 二 體 ( 編 年 體 , 紀 傳 體 ) , 言 其 利 弊 , 《文 心 》 亦 確 指 其 短 長 , 其 同 二 也 ; 至 於 煩 略 之 故 , 貴 信之 論 , 皆 子 玄 書 中 精 義 , 而 彥 和 已 開 其 先 河 , 安 在 其 為敷 衍 充 數 乎 ! 」 《 校 釋 》 : 「 紀 氏 譏 其 『 史 事 非 當 行 』, 『 諸 子 為 讕 言 』 , 非 知 言 也 。 今 按 此 篇 以 『 依 經 』 『附 聖 』 為 綱 領 , 深 得 史 遷 著 述 之 遺 意 , 前 已 論 之 矣 。 而『 二 難 』 、 『 兩 失 』 『 四 要 』 , 尤 得 史 法 之 精 微 。 後 世子 玄 作 《 史 通 》 , 蓋 即 此 意 擴 言 之 者 , 安 可 宗 子 玄 而 祧彥 和 哉 ? 」
開 闢 草 昧 , 歲 紀 綿 邈 , 居 今 識 古 , 其 載 籍 乎 ! 軒 轅 之世 , 史 有 倉 頡 , 主 文 之 職 , 其 來 久 矣 〔 一 〕 。 《 曲 禮 》曰 : 「 史 載 筆 。 」 〔 二 〕 史 者 , 使 也 ; 執 筆 左 右 , 使 之記 也 〔 三 〕 。 古 者 左 史 記 言 , 右 史 書 事 〔 四 〕 。 言 經 則《 尚 書 》 , 事 經 則 《 春 秋 》 也 〔 五 〕 。
〔 一 〕 金 毓 黻 《 文 心 雕 龍 史 傳 篇 疏證 》 ( 以 下 簡 稱 「 疏 證 」 ) :「
《 說 文 》 敘 : 『 黃 帝 之 史 倉 頡 , 見鳥 獸 蹄 迒 之 跡 , 初 造 書 契 。 』 《 荀 子 ‧ 解 蔽 》 篇 : 『 好書 者 眾 矣 , 然 而 倉 頡 獨 傳 者 , 壹 也 。 』 … … 《 史 通 ‧ 史官 建 置 》 篇 : 『 蓋 史 之 建 官 , 其 來 尚 矣 。 昔 軒 轅 氏 受 命, 倉 頡 、 沮 誦 , 實 居 其 職 。 』 案 : 倉 頡 為 黃 帝 之 史 , 且為 創 造 吾 國 文 字 之 祖 , 傳 說 已 久 , 是 否 可 信 , 姑 不 必 論。 然 黃 帝 果 為 古 帝 , 應 有 司 記 載 、 主 文 書 之 史 官 在 其 左右 。 … … 劉 勰 梁 人 , 搉 論 史 傳 , 上 及 軒 轅 並 不 為 過 。 劉勰 固 云 : 『 居 今 識 古 , 其 載 籍 乎 ! 』 載 籍 有 徵 , 何 為 置而 不 言 。 如 《 說 文 》 敘 、 《 荀 子 ‧ 解 蔽 》 , 皆 為 可 徵 之文 獻 , 不 能 去 而 不 取 。 故 劉 勰 考 論 吾 國 史 官 , 仍 以 倉 頡為 始 。 」 ( 《 中 華 文 史 論 叢 》 一 九 七 九 年 第 一 輯 )
〔 二 〕 《 校 證 》 : 「 『 史 載 筆 』 下, 梅 本 有 『 左 右 』 二 字 。 何 允 中 本 、 日 本 活 字 本 、 凌 本、 清 謹 軒 鈔 本 、 日 本 刊 本 、 王 謨 本 俱 無 。 案 梅 本 『 左 右』 二 字 , 此 涉 下 文 『 執 筆 左 右 』 而 誤 衍 ; 何 允 中 本 無 之, 是 也 , 今 據 刪 。 」 范 注 : 「 《 禮 記 ‧ 曲 禮 上 》 : 『 史載 筆 , 士 載 言 。 』 」
《 疏 證 》 : 「 《 曲 禮 》: 『 史 載 筆 。 』 謂 史 官 從 君 於 會 同 , 則 載 筆 以 從 也 。 孔疏 : 『 不 言 簡 牘 而 云 筆 者 , 筆 是 書 之 主 , 則 餘 載 可 知 。』 」
〔 三 〕 《 校 證 》 : 「 『 史 者 使 也 ,執 筆 左 右 』 二 句 八 字 原 脫 , 梅 按 胡 孝 轅 本 補 。 按 《 御 覽》 六 ○ 三 正 有 此 八 字 。 」
《 疏 證 》 : 「 若 劉 勰 『史 者 使 也 』 之 義 則 出 於 《 白 虎 通 》 。 其 說 云 : 『 所 以 謂之 史 , 何 ? 明 王 者 使 為 之 也 。 』 陳 立 《 疏 證 》 云 : 『 《漢 書 ‧ 杜 延 年 傳 》 注 , 史 、 使 一 也 , 或 作 使 字 。 』 然 愚不 敢 謂 然 。 蓋 以 史 、 使 同 音 而 曲 為 之 解 , 仍 以 記 事 者 為史 之 義 為 正 。 又 案 : 《 說 文 》 以 『 記 事 者 』 三 字 釋 史 ,則 古 所 謂 史 , 即 為 史 官 之 簡 稱 , 乃 專 指 記 事 之 人 而 言 。至 漢 魏 以 後 , 乃 泛 稱 記 事 之 書 為 史 , 非 本 義 也 。 」
〔 四 〕 黃 注 : 「 《 ( 禮 記 ) 玉 藻 》: 『 動 則 左 史 書 之 , 言 則 右 史 書 之 。 』 」 《 校 證 》 : 「『 左 史 記 言 , 右 史 書 事 』 , 原 作 『 左 史 記 事 者 , 右 史 記言 者 』 , 今 據 《 御 覽 》 改 。 《 漢 書 ‧ 藝 文 志 》 : 『 左 史記 言 , 右 史 記 事 , 事 為 《 春 秋 》 , 言 為 《 尚 書 》 。 』 《禮 記 ‧ 玉 藻 疏 》 引 《 六 藝 論 》 : 『 右 史 記 事 , 左 史 記 言。 』 荀 悅 《 申 鑒 ‧ 時 事 》 篇 :『
左 史 記 言 , 右 史 記 動 , 動 為 《 春 秋》 , 言 為 《 尚 書 》 。 』 此 彥 和 所 本 。 淺 人 習 見 《 玉 藻 》『 動 則 左 史 書 之 , 言 則 右 史 書 之 』 之 文 , 逕 改 此 書 。 而不 知 《 玉 藻 》 『 左 』 『 右 』 字 , 今 亦 互 訛 , 黃 以 周 《 禮書 通 故 》 三 四 官 四 , 辨 之 究 矣 。 」
〔 五 〕 《 疏 證 》 : 「 至 《 尚 書 》 記言 , 《 春 秋 》 記 事 , 則 諸 家 說 皆 無 異 。 然 《 尚 書 》 未 嘗不 記 事 , 《 春 秋 》 有 《 左 氏 傳 》 , 《 傳 》 亦 未 嘗 不 記 言。 《 文 史 通 義 ‧ 書 教 》 篇 申 此 義 云 : 『 夫 《 春 秋 》 不 能舍《
傳 》 而 空 存 其 目 , 則 左 史 所 記 之 言, 不 啻 千 萬 矣 。 《 尚 書 》 典 謨 之 篇 記 事 , 而 言 亦 具 焉 ;訓 、 誥 之 篇 記 言 , 而 事 亦 見 矣 。 古 人 事 見 於 言 , 言 以 為事 , 未 嘗 分 事 與 言 為 二 也 。 』 」
唐 虞 流 于 典 謨 , 夏 商 被 于 誥 誓 〔 一 〕 。 洎 周 命 維 新 〔二 〕 , 姬 公 定 法 〔 三 〕 , 紬 三 正 以 班 歷 〔 四 〕 , 貫 四 時以 聯 事 〔 五 〕 , 諸 侯 建 邦 , 各 有 國 史 〔 六 〕 , 彰 善 癉 惡, 樹 之 風 聲 〔 七 〕 。 自 平 王 微 弱 , 政 不 及 雅 〔 八 〕 , 憲章 散 紊 , 彝 倫 攸 斁 〔 九 〕 。
〔 一 〕 《 校 證 》 : 「 『 夏 商 』 原 作『 商 夏 』 , 今 乙 正 。 」
《 疏 證 》 : 「 案 《 尚 書序 》 、 《 虞 書 ‧ 堯 典 、 舜 典 、 大 禹 謨 》 三 篇 , 皆 記 堯 舜二 帝 事 , 藉 以 流 傳 於 後 。 故 曰 : 『 唐 虞 流 於 典 謨 。 』 然今 文 《 尚 書 》 二 十 八 篇 , 以 《 舜 典 》 合 於 《 堯 典 》 , 無《 大 禹 謨 》 。 偽 孔 傳 本 有 《 大 禹 謨 》 , 則 贗 作 也 。 又 今文 《 尚 書 》 , 《 商 書 》 有 《 湯 誓 》 一 篇 , 《 周 書 》 有 《牧 誓 》 、 《 大 誥 》 、 《 康 誥 》 、 《 酒 誥 》 、 《 召 誥 》 、《 洛 誥 》 、 《 費 誓 》 、 《 秦 誓 》 篇 , 而 《 書 序 》 《 商 書》 又 有 《 湯 誥 》 、 《 仲 虺 之 誥 》 , 皆 已 久 佚 。 偽 孔 本 有之 , 亦 贗 作 也 。 誥 以 告 諭 眾 民 , 如 今 公 文 之 布 告 。 誓 以誓 師 , 如 今 世 之 誓 師 文 。 《 堯 典 》 曰 : 『 光 被 四 表 。 』被 謂 被 及 。 言 如 日 光 之 充 被 四 表 也 。 夏 商 之 事 , 借 所 撰誥 誓 而 傳 之 久 矣 。 故 曰 : 『 商 夏 被 於 誥 誓 。 』 又 《 穀 梁傳 》 隱 八 年 云 : 『 誥 誓 不 及 五 帝 。 』 注 謂 : 『 五 帝 之 世, 治 化 淳 備 , 不 須 誥 誓 。 』 此 為 劉 勰 所 本 。 」
〔 二 〕 《 校 證 》 : 「 『 洎 』 原 作 『自 』 , 元 本 , … … 馮 本 、 汪 本 、 張 之 象 本 、 兩 京 本 、 王惟 儉 本 、 譚 校 本 作 『 洎 』 , 今 據 改 。 『 自 』 與 下 文 『 自平 王 微 弱 』 字 複 。 」
《 校 注 》 : 「 『 維 』 元本 , 弘 治 本 、 汪 本 、 佘 本 、 張 本 、 兩 京 本 、 合 刻 本 , … … 作 『 惟 』 。 … … 《 詩 ‧ 大 雅 ‧ 文王 》 : 『 周 雖 舊 邦 , 其 命 維 新 。 』 則 作 『 維 』 是 也 。 《封 禪 》 篇 『 固 維 新 之 作 也 』 , 亦 作 『 維 』 。 」
《 斟 詮 》 : 「 ( 《 文 王》 ) 傳 云 : 『 乃 新 在 文 王 也 。 』 陳 奐 傳 疏 : 『 周 自 太 王徙 岐 , 故 稱 舊 邦 , 維 猶 乃 也 , 言 周 自 文 王 而 始 新 之 。 』周 命 維 新 , 即 周 之 國 運 乃 新 。 」
〔 三 〕 《 疏 證 》 : 「 杜 預 《 春 秋 經傳 集 解 序 》 云 : 『 仲 尼 因 魯 史 策 書 成 文 , 考 其 真 偽 而 志其 典 禮 , 上 以 遵 周 公 之 遺 制 , 下 以 明 將 來 之 法 。 』 又 曰: 『 蓋 周 公 之 志 , 仲 尼 從 而 明 之 。 』 又 曰 : 『 其 發 凡 以言 例 , 皆 經 國 之 常 制 , 周 公 之 垂 法 , 史 書 之 舊 章 , 仲 尼從 而 修 之 , 以 成 一 經 之 通 體 。 』 … … 愚 謂 … … 姬 周 隆 盛之 世 , 秉 政 大 臣 如 周 公 者 , 前 後 何 限 ? 一 切 秉 屬 之 周 公, 不 亦 拘 而 鮮 通 乎 ? 特 劉 勰 所 說 仍 用 杜 義 , 以 為 有 周 開基 , 周 公 已 創 史 例 , 以 垂 將 來 。 故 曰 『 周 命 維 新 , 姬 公定 法 』 也 。 」
〔 四 〕 梅 注 : 「 夏 以 斗 建 寅 之 月 為正 , 平 旦 為 朔 , 法 物 見 , 色 尚 白 。 周 以 斗 建 子 之 月 為 正, 夜 半 為 朔 , 法 物 萌 , 色 尚 赤 。 紬 者 , 繫 王 於 正 二 三 月之 上 也 。 書 『 王 正 月 』 者 , 周 王 之 正 月 也 。 二 月 三 月 皆有 王 者 , 二 月 殷 之 正 月 也 , 三 月 夏 之 正 月 也 。 王 者 存 二王 之 後 , 使 統 其 正 朔 , 服 其 服 色 , 行 其 禮 樂 , 所 以 尊 先聖 , 通 三 統 , 師 法 之 義 , 恭 讓 之 禮 , 於 是 可 得 而 觀 之 。」 按 此 見 《 左 傳 》 隱 公 元 年 《 經 》 「 元 年 春 王 正 月 」 《正 義 》 引 何 休 說 。
黃 注 : 「 《 書 ‧ 甘 誓 》: 『 怠 棄 三 正 。 』 注 : 『 三 正 , 子 、 丑 、 寅 之 正 也 。 』」
范 注 : 「 《 史 記 ‧ 曆 書》 : 『 紬 緝 日 分 。 』 《 索 隱 》 : 『 紬 緝 者 , 以 言 造 曆 算運 者 , 猶 若 女 工 緝 而 織 之 也 。 』 … … 彥 和 紬 三 正 以 班 歷之 義 , 似 用 何 休 說 也 。 」
《 斟 詮 》 : 「 謂 綴 集 夏、 商 、 周 三 代 之 正 朔 以 頒 布 曆 法 也 。 紬 音 抽 、 綴 集 之 也。 … … 班 , 《 說 文 》 : 『 分 瑞 玉 也 。 』 此 『 班 布 』 之 本字 , 今 借 作 『 頒 』 。 」
《 疏 證 》 : 「 所 謂 『 三正 』 者 , 謂 夏 以 建 寅 之 月 為 正 , 商 以 建 丑 之 月 為 正 , 周以 建 子 之 月 為 正 也 。 《 史 記 ‧ 曆 書 》 曰 : 『 夏 正 以 正 月, 殷 正 以 十 二 月 , 周 正 以 十 一 月 , 蓋 三 王 之 正 若 循 環 ,窮 則 反 正 。 』 馬 融 注 《 尚 書 》 , 亦 云 : 『 建 子 、 建 丑 、建 寅 , 三 正 也 。 』 漢 儒 如 賈 誼 、 董 仲 舒 皆 為 一 代 帝 王 之興 , 必 改 正 朔 , 易 服 色 。 夏 以 寅 月 為 正 , 商 以 丑 月 為 正, 故 周 以 子 月 為 正 。 凡 姬 周 一 代 制 度 , 說 者 皆 以 為 周 公所 創 。 周 改 正 朔 , 定 為 建 子 , 以 樹 三 正 之 法 , 當 亦 為 周公 所 創 。 紬 三 正 以 頒 曆 , 屬 周 公 創 法 之 一 也 。 」
〔 五 〕 梅 注 : 「 《 春 秋 》 無 事 , 四時 必 書 首 月 , 如 春 王 正 月 、 夏 四 月 、 秋 七 月 、 冬 十 月 是也 。 」
黃 注 : 「 杜 預 《 春 秋 序》 : 『 記 事 者 , 以 事 繫 日 , 以 日 繫 月 , 以 月 繫 時 , 以 時繫 年 。 史 之 所 記 , 必 表 年 以 首 事 。 年 有 四 時 , 故 錯 筆 以為 所 記 之 名 。 」 《 斟 詮 》 : 「 謂 貫 串 春 夏 秋 冬 四 時 之 統序 , 以 聯 敘 世 事 也 。 」 《 疏 證 》 : 「 所 謂 『 貫 四 時 以 聯事 』 者 , 杜 序 所 釋 綦 詳 。 例 如 《 春 秋 》 隱 公 二 年 , 經 云: 『 秋 八 月 庚 辰 , 公 及 戎 盟 于 唐 。 』 經 于 『 公 及 戎 盟 于唐 』 六 字 之 上 , 繫 以 『 庚 辰 』 , 是 為 『 以 事 繫 日 』 。 又于 『 庚 辰 』 二 字 之 上 , 繫 以 『 八 月 』 , 是 為 『 以 日 繫 月』 。 又 于 『 八 月 』 二 字 之 上 繫 以 『 秋 』 字 , 是 為 『 以 月繫 時 』 。 至 是 秋 為 隱 公 二 年 之 秋 , 可 以 一 覽 而 知 , 是 為『 以 時 繫 年 』 。 案 此 書 法 , 為 周 室 所 頒 成 式 之 一 。 … … 故 周 代 定 例 , 史 官 書 事 , 必 年 、 時 、 月 、 日 四 者 兼 具 。劉 勰 立 論 , 蓋 用 杜 義 。 故 以 月 日 上 貫四 時 之 法 , 亦 屬 之 周 公 也 。 」
〔 六 〕 《 校 注 》 「 按 《 漢 書 ‧ 藝 文志 》 : 『 古 之 王 者 , 世 有 史 官 , 君 舉 必 書 。 』 《 申 鑒 ‧ 時 事 》 篇 : 『 古 者 , 天 子 諸 侯 有 事 必 告 于 廟 , 廟 有 二 史 … … 君 舉 必 記 , 臧 否 成 敗 , 無 不 存 焉 。 』 」
《 疏 證 》 : 「 《 後 漢 書 ‧ 班 彪 傳 》 載 彪 《 略 論 》 云 :『
唐 虞 三 代 , 詩 書 所 及 , 世 有 史 書 ,以 司 典 籍 。 暨 于 諸 侯 , 國 自 有 史 。 』 又 杜 預 《 春 秋 序 》: 『 諸 侯 亦 各 有 國 史 , 大 事 書 之 于 策 , 小 事 簡 牘 而 已 。』 … … 劉 勰 謂 『 諸 侯 建 邦 , 各 有 國 史 』 , 蓋 本 班 論 杜 序之 言 。 」
《 斟 詮 》 : 「 杜 預 序 :『 周 禮 有 史 官 , 掌 邦 國 四 方 之 事 , 達 四 方 之 志 , 諸 侯 亦各 有 國 史 。 《 孟 子 》 曰 : 楚 謂 之 《 檮 杌 》 、 晉 謂 之 《 乘》 , 而 魯 謂 之 《 春 秋 》 , 其 實 一 也 。 』 」
〔 七 〕 《 校 注 》 : 「 按 《 書 》 偽 《畢 命 》 : 『 彰 善 癉 惡 , 樹 之 風 聲 。 』 枚 傳 : 『 明 其 為 善, 病 其 為 惡 , 立 其 善 風 , 揚 其 善 聲 。 』 」
《 疏 證 》 : 「 《 左 傳 》成 公 十 四 年 謂 : 『 《 春 秋 》 之 稱 有 五 。 』 其 五 曰 : 『 懲惡 而 勸 善 。 』 … … 故 劉 勰 以 諸 侯 各 有 國 史 , 為 『 彰 善 癉惡 , 樹 之 風 聲 』 而 作 也 。 」
《 史 通 ‧ 曲 筆 》 篇 : 「史 之 為 用 , 記 功 司 過 , 章 善 癉 惡 。 」 又 《 直 書 》 篇 : 「史 之 為 務 , 申 以 勸 戒 , 樹 之 風 聲 。 」
〔 八 〕 鄭 玄 《 王 城 譜 》 云 : 「 於 是王 室 之 尊 , 與 諸 侯 無 異 , 其 詩 不 能 復 雅 , 故 貶 之 謂 之 王國 之 變 風 。 」
《 疏 證 》 : 「 文 、 武 、成 、 康 , 為 周 之 盛 世 。 昭 、 穆 之 世 , 王 政 已 替 。 幽 厲 之世 , 周 道 遂 衰 。 宣 王 中 興 , 劣 能自 振 。 當 此 之 時 , 中 朝 臣 僚 所 撰 之 詩 , 皆 謂 之 雅 , 以 言王 政 廢 興 , 亦 可 謂 之 『 政 能 及 雅 』 也 。 洎 平 王 東 遷 , 王室 微 弱 , 政 令 僅 行 于 境 內 , 不 復 遍 及 于 諸 侯 。 是 時 輶 軒使 者 在 王 境 所 采 之 詩 , 謂 之 曰 《 王 風 》 , 而 不 復 名 之 為雅 。 以 其 僅 言 王 境 之 事 , 已 下 儕 于 列 國 , 不 復 能 及 天 下之 事 , 非 王 政 廢 興 所 由 繫 也 。 故 劉 勰 云 : 『 平 王 微 弱 ,政 不 及 雅 。 』 … … 又 案 :『
及 雅 』 義 同 『 復 雅 』 。 … … 范 寧 《穀 梁 傳 序 》 云 : 『 列 《 黍 離 》 于《
國 風 》 , 齊 王 德 于 邦 君 , 所 以 明 其不 能 復 雅 , 政 化 不 足 以 被 群 后 也 。 』 此 … … 云 『 政 不 及雅 』 者 , 即 政 不 復 雅 也 。 」
〔 九 〕 《 校 注 》 : 「 按 《 書 ‧ 洪 範》 : 『 彝 倫 攸 斁 。 』 孔 傳 : 『 斁 , 敗 也 。 』 」 《 疏 證 》: 「 杜 預 《 春 秋 序 》 云 : 『 周 德 既 衰 , 官 失 其 守 。 上 之人 不 能 使 《 春 秋 》 昭 明 , 赴 告 策 書 , 諸 所 記 注 , 多 違 舊章 。 』 案 此 即 『 憲 章 散 紊 』 之 證 也 。 《 孟 子 ‧ 滕 文 公 》篇 曰 : 『 世 道 衰 微 , 邪 說 暴 行 有 作 , 臣 弒 其 君 者 有 之 ,子 弒 其 父 者 有 之 。 』 注 家 謂 《 孟 子 》 此 語 , 指 周 室 東 遷而 言 。 此 即 『 彝 倫 攸 斁 』 之 證 也 。 凡 『 憲 章 散 紊 , 彝 倫攸 斁 』 二 者 之 失 , 皆 由 平 王 東 遷 , 王 室 微 弱 所 致 。 故 劉勰 舉 此 , 以 為 『 政 不 及 雅 』 之 證 。 又 范 甯 《 穀 梁 傳 序 》有 : 『 昔 周 道 衰 陵 , 乾 綱 絕 紐 , 禮 壞 樂 崩 , 彝 倫 攸 斁 。』 亦 為 劉 勰 因 襲 所 自 。 」
《 尚 書 ‧ 洪 範 》 蔡 傳 :「 彝 、 常 , 倫 、 理 也 , 所 謂 秉 彝 人 倫 也 。 … … 此 彝 倫 之所 以 敗 也 。 」 「 攸 」 , 語 詞 。
昔 者 夫 子 閔 王 道 之 缺 〔 一 〕 , 傷 斯 文 之 墜 , 靜 居 以 歎鳳 〔 二 〕 , 臨 衢 而 泣 麟 〔 三 〕 , 於 是 就 太 師 以 正 《 雅 》《 頌 》 , 因 魯 史 以 修 《 春 秋 》 〔 四 〕 , 舉 得 失 以 表 黜 陟, 徵 存 亡 以 標 勸 戒 〔 五 〕 ; 褒 見 一 字 , 貴 踰 軒 冕 ; 貶 在片 言 , 誅 深 斧 鉞 〔 六 〕 。
〔 一 〕 黃 校 : 「 『 昔 者 』 二 字 從 《御 覽 》 增 。 」 《 疏 證 》 : 「 本 文 『 昔 者 』 二 字 , 潮 陽 鄭氏 據 《 御 覽 》 增 入 , 今 通 行 本 無 之 。 愚 意 應 從 通 行 本 ,文 義 乃 順 。 」 又 : 「 『 王 道 衰 』 一 語 , 已 見 《 毛 詩 序 》。 篇 中 曰 『 王 道 缺 』 。 缺 , 即 衰 也 。 又 《 孟 子 》 曰 : 『王 者 之 跡 熄 而 詩 亡 , 詩 亡 然 後 《 春 秋 》 作 。 』 蓋 孔 子 作《 春 秋 》 , 由 于 王 者 之 跡 熄 。 王 跡 , 即 王 道 也 。 劉 勰 謂『 夫 子 閔 王 道 之 缺 』 , 義 出 于 此 。 」
范 甯 《 穀 梁 傳 集 解 序 》: 「 幽 王 以 暴 虐 見 禍 , 平 王 以 微 弱 東 遷 , 征 伐 不 由 天 子之 命 , 號 令 出 自 權 臣 之 門 , … … 天 下 蕩 蕩 , 王 道 盡 矣 。」
〔 二 〕 《 疏 證 》 : 「 孔 子 曰 : 『 天之 將 喪 斯 文 也 , 後 至 者 不 得 與 于 斯 文 也 。 天 之 未 喪 斯 文也 , 匡 人 其 如 預 何 ? 』 注 家 謂 斯 文 為 禮 樂 制 度 之 類 。 玩其 語 意 , 即 『 傷 斯 文 之 將 墜 』 也 。 孔 子 又 曰 : 『 鳳 鳥 不至 , 河 不 出 圖 , 吾 已 矣 夫 。 』 ( 《 論 語 ‧ 子 罕 》 ) 此 所謂 『 靜 居 以 嘆 鳳 』 也 。 」
范 甯 《 穀 梁 傳 序 》 : 「孔 子 睹 滄 海 之 橫 流 , 迺 喟 然 而 嘆 曰 : 『 文 王 既 沒 , 文 不在 茲 乎 ? 』 言 文 王 之 道 喪 , 興 之 者 在 己 。 」
〔 三 〕 梅 注 : 「 《 孔 叢 子 》 曰 : 叔孫 氏 之 車 子 鉏 商 , 樵 於 野 而 獲 麟 焉 。 眾 亦 莫 之 識 , 以 為不 祥 , 棄 之 五 父 之 衢 。 冉 有 告 曰 : 身 而 肉 角 , 豈 天 之妖 乎 ? 夫 子 往 觀 焉 , 泣 曰 : 麟 也 。 麟 出 而 死 , 吾 道 窮 矣。 乃 歌 云 : 唐 虞 世 兮 麟 鳳 游 , 今 非 其 時 來 何 求 ? 麟 兮 麟兮 我 心 憂 。 」 按 此 見 《 記 問 》 篇 , 黃 注 同 。
《 疏 證 》 : 「 《 孔 叢 子》 為 後 人 偽 作 , 劉 勰 之 說 , 別 有 所 本 。 《 春 秋 左 傳 》 哀公 十 四 年 云 : 『 十 四 年 春 , 西 狩于 大 野 , 叔 孫 氏 之 車 子 鉏 商 獲 麟 。 以 為 不 祥 , 以 賜 虞 人。 仲 尼 觀 之 曰 : 麟 也 。 然 後 取 之 。 』 同 年 《 公 羊 傳 》 云: 『 孔 子 曰 : 孰 為 來 哉 ? 孰 為 來 哉 ? 反 袂 拭 面 , 涕 沾 袍。 』 又 曰 : 『 西 狩 獲 麟 。 孔 子 曰 : 吾 道 窮 矣 ! 』 案 《 史記 ‧ 孔 子 世 家 》 即 取 《 左 》 《 公 》 二 傳 以 成 文 , 然 無 『棄 之 五 父 之 衢 』 之 語 。 蓋 偽 撰 《 孔 叢 子 》 者 別 有 所 本 。文 曰 : 『 臨 衢 而 泣 麟 。 』 蓋 用 《 孔 叢 子 》 , 不 知 其 為 偽作 也 。 」
〔 四 〕 范 注 : 「 《 論 語 ‧ 八 佾 》 篇: 『 子 語 魯 太 師 樂 , 曰 : 樂 其 可 知 也 。 … … 』 《 子 罕 篇》 : 『 吾 自 衛 反 魯 , 然 後 樂 正 , 雅 頌 各 得 其 所 。 』 」 《疏 證 》 : 「 合 此 兩 文 , 所 謂 就 太 師 以 正 雅 頌 也 。 杜 預 謂仲 尼 因 魯 史 策 書 成 文 , 考 其 真 偽 , 以 正 其 典 禮 , 此 所 謂因 魯 史 以 修 《 春 秋 》 也 。 劉 勰 此 文 , 悉 本 范 甯 《 穀 梁 傳序 》 。 序 曰 : 『 于 是 就 大 師 而 正 雅 頌 , 因 魯 史 而 修 《 春秋 》 。 … … 舉 得 失 以 彰 黜 陟 , 明 成 敗 以 著 勸 誡 。 … … 一字 之 褒 , 寵 逾 華 袞 之 贈 ; 片 言 之 貶 , 辱 過 市 朝 之 撻 。 』疏 云 : 『 云 就 大 師 而 正 雅 頌 者 , 大 師 , 樂 官 也 。 詩 者 ,樂 章 也 。 以 大 師 掌 詩 樂 , 故 仲 尼 自 衛 反 魯 , 就 而 正 之 。』 」 斯 波 六 郎 《 文 心 雕 龍 范 注 補 正 》 : 「 魏 文 帝 黃 初 二年 以 孔 羨 為 宗 聖 侯 《 置 吏 修 廟 詔 》 : 『 因 魯 史 而 制 《 春秋 》 , 就 太 師 而 正 《 雅 》 《 頌 》 。 』 」
〔 五 〕 《 疏 證 》 : 「 范 序 疏 又 云 :『 云 舉 得 失 以 彰 黜 陟 者 , 謂 若 儀 父 能 結 信 于 魯 , 書 字 以明 其 陟 。 杞 雖 二 王 之 後 , 而 後 代 微 弱 , 書 子 以 明 其 黜 。云 明 成 敗 以 著 勸 戒 者 , 成 敗 黜 陟 , 事 亦 相 類 。 謂 若 葵 丘書 日 , 以 表 齊 桓 之 功 。 戎 伐 凡 伯 , 言 戎 以 明 衛 侯 之 惡 。又 定 、 哀 之 時 , 為 無 賢 伯 , 不 屈 夷 狄 , 不 申 中 國 , 皆 是書 其 成 敗 , 以 著 勸 善 懲 惡 。 』 又 案 : 范 序 『 成 敗 』 二 字, 劉 勰 易 為 『 存 亡 』 者 , 功 成 則 存 , 事 敗 則亡 , 二 者 之 義 一 也 。 」
〔 六 〕 《 疏 證 》 : 「 范 序 疏 又 云 :『 言 仲 尼 之 修 《 春 秋 》 , 文 致 褒 貶 。 若 蒙 仲 尼 一 字 之 褒, 得 名 傳 竹 帛 , 則 寵 逾 華 袞 之 贈 。 若 定 十 四 年 , 石 尚 欲著 名 于 《 春 秋 》 是 也 。 若 被 片 言 之 貶 , 則 辱 過 市 朝 之 撻。 若 宣 八 年 , 仲 遂 為 弒 君 不 稱 公 子 是 也 。 言 華 袞 則 上 比王 公 , 稱 市 朝 則 下 方 士 庶 。 』 … … 范 序 『 辱 過 市 朝 之 撻』 一 語 , 劉 勰 易 為 『 誅 深 斧 鉞 』 , 不 過 變 文 以 明 片 言 之貶 , 可 畏 之 甚 , 而 語 義 又 加 重 。 」 《 徵 聖 》 篇 : 「 《 春秋 》 一 字 以 褒 貶 , 此 簡 言 以 達 旨 也 。 」
然 睿 旨 幽 隱 〔 一 〕 , 《 經 》 文 婉 約 , 丘 明 同 時 , 實 得微 言 〔 二 〕 ; 乃 原 始 要 終 , 創 為 傳 體 〔 三 〕 。 傳 者 , 轉也 ; 轉 受 經 旨 , 以 授 於 後 , 實 聖 文 之 羽 翮 , 記 籍 之 冠 冕也 〔 四 〕 。
〔 一 〕 《 校 證 》 : 「 『 睿 旨 』 下 原有 『 存 亡 』 二 字 , 徐 云 : 『 《 御 覽 》 作 「 睿 旨 幽 秘 , 經文 婉 約 」 , 無 「 存 亡 」 二 字 , 為 是 。 』 梅 云 : 『 二 字 衍。 』 黃 丕 烈 云 : 『 案 馮 本 ( 指 馮 舒 校 本 ) 「 存 亡 」 校 云:「
各 本 衍 此 二 字 , 功 甫 本 無 。 」 此 亦誤 衍 , 《 御 覽 》 亦 無 。 』 案 《 史 略 》 亦 無 此 二 字 , 今 據刪 。 」 「 睿 旨 」 , 深 遠 的 意 旨 。
〔 二 〕 范 注 : 「 《 漢 志 》 云 : 『 有所 褒 諱 貶 損 , 不 可 書 見 , 口 授 弟 子 , 弟 子 退 而 異 言 。 丘明 恐 弟 子 各 安 其 意 , 以 失 其 真 , 故 論 本 事 而 作 傳 , 明 夫子 不 以 空 言 說 經 也 。 』 」
〔 三 〕 范 注 : 「 杜 預 《 春 秋 左 氏 傳序 》 : 『 左 丘 明 受 經 于 仲 尼 , 以 為 經 者 不 刊 之 書 也 。 … … 身 為 國 史 , 躬 覽 載 籍 , 必 廣 記 而 備 言 之 。 其 文 緩 , 其旨 遠 , 將 令 學 者 原 始 要 終 , 尋 其 枝 葉 , 究 其 所 窮 。 』 (《 正 義 》 云 : 『 將 令 學 者 本 原 其事 之 始 , 要 截 其 事 之 終 。 尋 其 枝 葉 , 盡 其 根 本 , 則 聖 人之 趣 雖 遠 , 其 賾 可 得 而 見 。 』 ) 」
《 疏 證 》 : 「 《 漢 志 》所 謂 仲 尼 『 有 所 褒 諱 貶 損 , 不 可 書 見 , 口 授 弟 子 , 退 而異 言 』 , 此 即 『 睿 旨 幽 隱 , 經 文 婉 約 』 之 注 腳 也 。 」
「 《 左 傳 》 成 公 十 四 年: 『 《 春 秋 》 之 稱 , 微 而 顯 , 志 而 晦 , 婉 而 成 章 。 』 杜氏 之 釋 『 微 而 顯 』 曰 : 『 文 見 于 此 , 而 起 義 在 彼 。 』 釋『 志 而 晦 』 曰 : 『 約 言 示 制 , 推 以 知 例 。 』 釋 『 婉 而 成章 』 曰 : 『 曲 從 義 訓 , 以 示 大 順 。 』 案 曰 微 、 曰 晦 , 其為 幽 隱 可 知 。 曰 約 言 , 曰 曲 從 , 其 為 婉 約 可 知 。 是 其 所謂 幽 隱 婉 約 , 又 為 《 春 秋 》 之 義 例 矣 。 」
《 易 ‧ 繫 辭 下 》 : 「 《易 》 之 為 書 也 , 原 始 要 終 , 以 為 質 也 。 」 正 義 : 「 原 窮其 事 之 初 始 , … … 又 要 會 其 事 之 終 末 。 」 杜 預 《 左 傳 序》 : 「 其 文 緩 , 其 旨 遠 , 將 令 學 者 原 始 要 終 , 尋 其 枝 葉, 究 其 所 窮 。 」
〔 四 〕 范 注 : 「 《 釋 名 ‧ 釋 書 契 》: 『 傳 , 轉 也 , 轉 移 所 在 , 執 以 為 信 也 。 』 ( 《 廣 雅 ‧ 釋 言 》 云 : 『 傳 , 轉 也 。 』 ) 《 史 通 ‧ 六 家 》 篇 : 『 《左 傳 》 家 者 , 其 先 出 於 左 丘 明 。 孔 子 既 著 《 春 秋 》 , 而丘 明 受 經 作 傳 。 蓋 傳 者 , 轉 也 , 轉 受 經 旨 , 以 授 後 人 。或 曰 : 傳 者 , 傳 也 , 所 以 傳 示 來 世 。 案 孔 安 國 注 《 尚 書》 , 亦 謂 之 傳 , 斯 則 傳 者 亦 訓 釋 之 義 乎 ? 觀 《 左 傳 》 之釋 經 也 , 言 見 經 文 而 事 詳 傳 內 , 或 傳 無 而 經 有 , 或 經 闕而 傳 存 。 其 言 簡 而 要 , 其 事 詳 而 博 , 信 聖 人 之 羽 翮 , 而述 者 之 冠 冕 也 。 』 」
《 疏 證 》 : 「 蓋 傳 對 經而 言 。 經 為 高 文 典 冊 , 其 長 在 二 尺 以 上 。 傳 之 本 字 為 專。 《 說 文 》 : 『 專 , 六 寸 簿 也 。』 其 尺 寸 小 于 經 , 專 為 釋 經 而 作 。 左 氏 為 《 春 秋 經 》 作傳 , 以 論 其 本 事 , 傳 蓋 附 經 以 行 者 也 。 」
「 羽 翮 」 , 翅 膀 , 指 輔助 。
及 至 縱 橫 之 世 , 史 職 猶 存 〔 一 〕 , 秦 并 七 王 〔 二 〕 ,而 戰 國 有 《 策 》 〔 三 〕 。 蓋 錄 而 弗 敘 , 故 即 簡 而 為 名 也〔 四 〕 。
〔 一 〕 《 疏 證 》 : 「 戰 國 之 世 , 史籍 流 傳 絕 少 。 然 劉 勰 猶 謂 『 從 橫 之 世 , 史 職 猶 存 』 , 何也 ? 考 戰 國 時 代 , 史 籍 僅 有 《 竹 書 紀 年 》 , 出 自 汲 冢 。今 所 傳 者 , 雖 為 後 人 偽 造 , 然 其 文 多 有 依 據 。 … … 杜 預《 春 秋 傳 後 序 》 論 及 《 紀 年 》 曰 : 『 《 紀 年 》 篇 起 自 夏、 殷 、 周 , 皆 三 代 王 事 , 無 諸 國 別 , 惟 特 記 晉 國 。 晉 國滅 , 獨 記 魏 事 , 下 至 魏 哀 王 之 二 十 年 , 蓋 魏 國 之 史 記 也。 』 據 預 所 言 , 《 紀 年 》 真 本 , 後 半 獨 記 魏 事 , 其 為 魏國 史 官 所 記 , 已 屬 無 疑 。 … … 《 戰 國 策 》 所 記 , 為 『 繼春 秋 之 後 , 訖 楚 漢 之 起 , 二 百 四 十 五 年 間 之 事 』 , 其 為何 人 所 著 , 雖 不 可 知 ; 然 班 彪 《 略 論 》 已 云 : 『 春 秋 之後 , 七 國 並 爭 , 秦 并 諸 侯 則 有《
戰 國 策 》 三 十 三 篇 。 』 此 為 劉 勰 『秦 并 七 王 而 戰 國 有 《 策 》 所 本 。 蓋 其 書 為 秦 統 一 六 國 時所 采 輯 , 其 所 據 者 必 出 于 各 國 之 史 籍 。 合 以 上 述 紀 事 ,皆 為 『 從 橫 之 世 , 史 職 猶 存 』 之 證 。 」
周 注 : 「 戰 國 尚 有 史 官。 如 《 史 記 ‧ 藺 相 如 傳 》 : 『 趙 王 鼓 瑟 。 秦 御 史 前 書 曰: 「 某 年 月 日 , 秦 王 與 趙 王 會 飲 , 令 趙 王 鼓 瑟 。 」 』 當時 秦 趙 御 史 皆 主 記 事 , 即 為 史 官 。 」
〔 二 〕 周 注 : 「 秦 滅 六 國 是 六 王 ,秦 王 改 稱 皇 帝 , 去 掉 王 號 , 所 以 稱 七 王 。 」
〔 三 〕 黃 注 : 「 《 戰 國 策 》 劉 向 序: 《 國 策 》 或 曰 《 國 事 》 , 或 曰 《 短 長 》 , 或 曰 《 事 語》 , 或 曰 《 長 書 》 , 或 曰 《 修 書 》 。 臣 向 以 為 戰 國 時 游士 輔 所 用 之 國 , 為 之 策 謀 , 宜 為 《 戰 國 策 》 。 其 事 繼 春秋 以 後 , 迄 楚 漢 之 起 , 二 百 四 十 年 間 之 事 皆 定 以 殺 青 ,書 可 繕 寫 , 得 三 十 三 篇 。 」 《 校 注 》 : 「 《 漢 書 ‧ 司 馬遷 傳 贊 》 : 『 春 秋 之 後 , 七 國 並 爭 。 秦 兼 諸 侯 , 有 《 戰國 策 》 。 』 」
《 補 注 》 : 「 ( 劉 ) 向蓋 改 原 名 《 國 事 》 、 《 短 長 》 、 《 事 語 》 、 《 長 書 》 、《 修 書 》 諸 名 , 然 終 以 劉 勰 『 即 簡 為 名 』 為 正 。 觀 其 言『 戰 國 有 《 策 》 』 , 加 一 有 字 , 則 指 史 策 明 矣 。 」
〔 四 〕 《 疏 證 》 : 「 《 史 通 ‧ 六 家》 篇 云 : 『 暨 縱 橫 互 起 , 力 戰 爭 雄 , 秦 兼 天 下 , 而 著 《戰 國 策 》 。 … … 夫 謂 之 策 者 , 蓋 錄 而 不 序 , 故 即 簡 以 為名 。 或 云 漢 代 劉 向 以 戰 國 游 士 為 之 策 謀 , 因 謂 之 《 戰 國策 》 。 』 案 劉 知 幾 前 說 , 承 用 劉 勰 之 說 , 意 謂 為 記 戰 國時 事 之 簡 策 ; 後 說 則 節 錄 劉 向 之 言 ; 蓋 兼 取 二 者 之 義 ,案 而 不 斷 。 李 氏 補 注 , 是 劉 勰 而 非 子 政 , 亦 未 見 必 然 。劉 向 序 本 謂 : 『 中 書 本 號 , 或 曰 《 國 策 》 , 或 曰 《 國 事》 。 』 黃 注 于 『 國 策 』 二 字 上 , 脫 去 『 中 書 本 號 或 曰 』六 字 , 一 似 《 戰 國 策 》 為 向 所 命 新 名 , 實 則 不 然 。 玩 『或 曰 《 國 策 》 』 四 字 之 義 , 即 知 書 本 名 《 戰 國 策 》 也 。」 「 敘 」 , 按 時 敘 錄 。 《 戰 國 策 》 本 不 按 時 敘 錄 , 劉 向校 錄 , 也 只 略 以 時 次 之 。
《 春 秋 左 氏 傳 》 疏 : 「蔡 邕 《 獨 斷 》 曰 : 『 策 者 , 簡 也 。 』 … … 單 執 一 札 , 謂之 為 簡 , 連 編 諸 簡 , 乃 名 為 策 。 」
姚 範 《 援 鶉 堂 筆 記 》 卷四 十 《 文 心 雕 龍 ‧ 史 傳 》 : 「 按 錄 而 不 序 , 即 簡 為 名 ,劉 知 幾 亦 同 彥 和 此 說 。 余 謂 此 較 向 序 ( 指 劉 向 《 戰 國 策書 錄 》 ) 之 義 為 優 。 」
以 上 為 第 一 段 , 講 史 傳 的 含 義 , 和 從 初設 史 官 到 戰 國 時 期 史 書 的 編 寫 情 況 。
漢 滅 嬴 項 , 武 功 積 年 、 陸 賈 稽 古 , 作 《 楚 漢 春 秋 》 〔一 〕 ; 爰 及 太 史 談 , 世 惟 執 簡 〔 二 〕 ; 子 長 繼 志 , 甄 序帝 勣 〔 三 〕 。 比 堯 稱 典 , 則 位 雜 中 賢 ; 法 孔 題 經 , 則 文非 玄 聖 〔 四 〕 。 故 取 式 《 呂 覽 》 , 通 號 曰 紀 〔 五 〕 , 紀綱 之 號 , 亦 宏 稱 也 〔 六 〕 。
〔 一 〕 《 斟 詮 》 : 「 漢 高 帝 劉 邦 , … … 八 載 而 成 帝 業 , 故 云 武 功 積 年 。 」
范 注 : 「 《 漢 書 ‧ 藝 文志 》 《 春 秋 》 類 : 《 楚 漢 春 秋 》 九 篇 。 自 注 : 『 陸 賈 所記 。 』 《 史 記 ‧ 陸 賈 傳 》 索 隱 : 『 賈 撰 記 項 氏 與 漢 高 初起 及 惠 、 文 間 事 。 』 《 漢 志 補 注 》 引 沈 欽 韓 曰 : 『 《 隋志 》 九 卷 , 《 唐 志 》 二 十 卷 。 《 御 覽 》 引 之 。 《 經 籍 考》 不 載 , 蓋 亡 於 南 宋 。 』 王 先 謙 曰 : 『 《 後 書 ‧ 班 彪 傳》 云 : 「 漢 興 , 定 天 下 , 大 中 大 夫 陸 賈 記 錄 時 功 , 作 《楚 漢 春 秋 》 九 篇 。 」 』 」
《 疏 證 》 : 「 班 彪 『 記錄 時 功 』 一 語 , 即 劉 勰 『 漢 滅 嬴 項 , 武 功 積 年 』 二 語 所由 出 。 陸 氏 之 書 , 既 為 叔 皮 所 盛 稱 , 則 其 內 容 必 甚 可 觀。 」
〔 二 〕 黃 注 : 「 《 太 史 公 自 序 》 :司 馬 喜 生 談 , 談 為 太 史 公 , 仕 於 建 元 、 元 封 之 間 。 有 子曰 遷 。 太 史 公 發 憤 且 卒 , 執 遷 手而 泣 曰 : 余 先 , 周 室 之 太 史 也 , 自 上 世 嘗 顯 功 名 於 虞 夏, 典 天 官 事 , 後 世 中 衰 , 絕 於 予 乎 ? 汝 復 為 太 史 , 則 續吾 祖 矣 。 談 卒 三 歲 , 而 遷 為 太 史 令 。 」「
執 簡 」 , 指 擔 任 史 官 職 務 。
《 疏 證 》 : 「 太 史 公 《自 序 》 謂 : 『 當 宣 王 時 , ( 官 ) 失 其 守 , 而 為 司 馬 氏 。司 馬 氏 世 典 周 史 。 』 故 太 史 談 有 『 余 先 , 周 室 之 太 史 也』 一 語 。 此 亦 劉 勰 『 世 惟 執 簡 』 之 由 來 也 。 」
〔 三 〕 《 校 注 》 : 「 『 志 』 , 黃 校云 : 『 元 作 至 , 胡 改 。 』 《 御 覽 》 、 《 史 略 》 引 , 正 作『 志 』 。 《 禮 記 ‧ 中 庸 》 : 『 夫 孝 者 。 善 繼 人 之 志 , 善述 人 之 事 者 也 。 』 『 繼 志 』 二 字 出 此 。 」 又 : 「 『 勣 』, 宋 本 《 御 覽 》 六 百 四 引 作 『 續 』 , 合 字 本 、 喜 多 本 、鮑 本 並 作 『 績 』 。 按 勣 、 績 古 今 字 。 然 以 《 封 禪 篇 贊 》『 封 勒 字 勣 』 例 之 , 則 此 亦 當 作 『 勣 』 , 前 後 始 能 一 律。 」 「 甄 」 , 甄 別 。
〔 四 〕 范 注 : 「 位 雜 中 賢 , 謂 後 世帝 王 不 皆 賢 聖 ; 文 非 元 聖 , 謂 遷 不 敢 比 《 春 秋 經 》 。 《自 序 》 所 謂 『 述 故 事 整 齊 其 世 傳 , 非 所 謂 作 也 , 而 君 (君 謂 壺 遂 ) 比 之 於 《 春 秋 》 , 謬 矣 』 是 也 。 」
《 疏 證 》 : 「 蓋 壺 遂 嘗以 遷 書 比 于 孔 子 之 作 《 春 秋 》 , 遷 謙 不 敢 當 , 且 曰 : 『君 比 之 于 《 春 秋 》 , 謬 矣 。 』 尋 劉 勰 之 旨 , 以 為 孔 子 刪《 書 》 , 首 列 《 堯 典 》 , 即 為 『 甄 序 帝 績 』 , 而 子 長 修史 , 敘 帝 王 事 為 本 紀 , 亦 為 『 甄 序 帝 績 』 , 何 以 不 稱 典而 稱 紀 ? 即 由 于 不 敢 比 堯 也 。 孔 子 刪 《 書 》 之 外 , 又 作《 春 秋 》 , 後 人 以 《 春 秋 》 列 為 六 經 之 一 。 《 春 秋 》 雖非 如 《 尚 書 》 之 『 甄 敘 帝 績 』 , 然 假 魯 史 以 寓 尊 王 之 義, 稱 周 王 曰 天 王 , 稱 正 月 曰 王 正 月 , 猶 以 當 代 之 帝 王 為諸 侯 之 共 主 。 且 遷 之 撰 本 紀 , 年 經 月 緯 , 兼 詳 時 日 , 即用 《 春 秋 》 之 法 , 何 為 不 以 《 春 秋 》 名 書 ? 即 由 不 敢 比孔 也 。 本 紀 所 載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之 外 , 兼 及 世 承 諸 王 , 下 逮 秦 、 楚 、 漢 初 , 聖 賢 並 載 ,明 昏 兼 敘 , 故 曰 : 『 位 雜 中 賢 。 』 」
《 校 證 》 : 「 『 玄 聖 』, 原 作 『 元 聖 』 , 今 改 。 說 已 詳 《 原 道 》 篇 。 」
《 疏 證 》 : 「 《 後 漢 書 ‧ 班 彪 傳 》 附 子 固 《 典 引 》 篇 , 有 曰 : 『 故 先 命 玄 聖 ,使 綴 學 立 制 。 』 注 : 『 玄 聖 , 謂 孔 丘 也 。 《 春 秋 演 孔 圖》 曰 : 孔 子 母 徵 在 夢 感 黑 帝 而 生 , 故 曰 玄 聖 。 』 … … 《春 秋 》 為 孔 子 所 作 , 故 可 題 以 經 號 。 《 史 記 》 之 文 , 由遷 所 作 , 不 敢 比 擬 孔 子 , 故 曰 : 『 文 非 玄 聖 。 』 按 明 刊本 及 今 本 皆 作 『 元 聖 』 者 , 蓋 由 宋 人 諱 『 玄 』 而 改 。 」
〔 五 〕 《 訓 故 》 : 「 《 史 記 》 : 呂不 韋 , 陽 翟 人 , 始 皇 立 , 尊 不 韋 為 相 國 , 號 稱 仲 父 。 不韋 招 致 士 , 厚 遇 之 , 使 客 人 人 著 所 聞 , 為 八 覽 、 六 論 、十 二 紀 。 」
范 注 : 「 本 紀 之 名 , 彥和 謂 取 式 《 呂 覽 》 , 恐 非 。 《 史 記 ‧ 大 宛 傳 贊 》 兩 言 《禹 本 紀 》 , 正 遷 所 本 耳 。 」
《 疏 證 》 : 「 《 呂 覽 》雖 有 十 二 紀 , 以 紀 一 歲 十 二 月 , 然 非 史 官 紀 事 之 作 可 比。 蓋 與 《 史 記 》 之 本 紀 , 僅 有 幾 微 之 相 似 。 謂 為 取 式 ,豈 得 謂 然 ? 惟 其 前 有 《 禹 本 紀 》 , 而 子 長 仍 用 其 名 , 是為 得 之 。 《 史 通 ‧ 本 紀 》 篇 云 : 『 昔 汲 冢 《 竹 書 》 , 是曰 《 紀 年 》 ; 《 呂 氏 春 秋 》 , 肇 立 紀 號 。 蓋 紀 者 綱 紀 庶品 , 網 羅 萬 物 , 考 篇 目 之 大 者 , 其 莫 過 于 此 乎 ! 』 劉 知幾 一 則 曰 『 《 呂 氏 春 秋 》 , 肇 立 紀 號 』 ; 再 則 曰 『 綱 紀庶 品 , 網 羅 萬 物 』 ; 其 為 襲 用 劉 勰 之 說 , 已 極 顯 然 。 … … 本 紀 為 提 綱 挈 領 而 作 , 故 子 玄 謂 其 『 綱 紀 庶 物 』 , 無所 不 包 , 而 劉 勰 亦 謂 為 綱 紀 之 宏 稱 也 。 」
清 晏 世 澍 《 沅 湘 通 藝 錄》 卷 二 《 太 史 公 本 紀 取 式 呂 覽 辨 》 : 「 按 《 呂 覽 》 凡 十二 紀 , 八 覽 、 六 論 , 大 抵 據 儒 書者 十 之 八 九 , 參 以 道 家 、 墨 家 之 書 理 者 十 之 一 二 , 二 十餘 萬 言 , 頗 為 有 識 者 所 推 重 , 蓋 不 韋 賓 客 之 所 集 也 。 觀其 《 報 任 安 書 》 曰 : 『 不 韋 遷 蜀 , 世 傳《
呂 覽 》 。 』 又 曰 : 『 恨 私 心 有 所 未盡 , 鄙 陋 沒 世 , 而 文 采 不 著 於 後 世 也 。 』 言 為 心 聲 , 自比 如 此 , 豈 非 有 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