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義證
卷 六
神 思 第 二 十 六
《 莊 子 ‧ 達 生 》 篇 : 「 用 志 不 分 , 乃 凝 於 神 。 」
《 論 衡 ‧ 卜 筮 》 篇 : 「 夫 人 用 神 思 慮 , … … 一 身之 神 , 在 胸 中 為 思 慮 。 」
孔 融 《 薦 彌 衡 表 》 : 「 思 若 有 神 。 」
曹 植 《 寶 刀 賦 》 : 「 規 圓 景 以 定 環 , 攄 神 思 而 造像 。 」
譙 周 云 : 「 神 思 獨 至 之 異 。 」 ( 見 《 三 國 蜀 志 ‧ 杜 瓊 傳 》 )
吳 華 覈 《 乞 赦 樓 玄 疏 》 : 「 宜 得 閒 靜 , 以 展 神 思。 」
韋 昭 《 鼓 吹 曲 》 : 「 建 號 創 皇 基 , 聰 睿 協 神 思 。」
《 抱 朴 子 ‧ 尚 博 》 篇 : 「 是 以 偏 嗜 酸 鹹 者 , 莫 知其 真 味 ; 用 思 有 限 者 , 不 能 得 其 神 。 」
《 三 國 志 ‧ 陳 思 王 植 傳 》 注 引 魚 豢 《 魏 略 ‧ 武 諸王 傳 論 》 : 「 余 每 覽 植 之 華 采 , 思 若 有 神 。 」
宗 炳 《 畫 山 水 序 》 : 「 夫 理 絕 於 中 古 之 上 者 , 可意 求 於 千 載 之 下 , 旨 徵 於 言 象 之 外 者 , 可 心 取 於 書 策 之內 。 況 乎 身 所 盤 桓 , 目 所 綢 繆 , 以 形 寫 形 , 以 色 貌 色 也。 且 夫 崑 崙 山 之 大 , 瞳 子 之 小 , 迫 目 以 寸 , 則 其 形 莫 睹, 迥 以 數 里 , 則 可 圍 於 寸 眸 , 誠 由 去 之 稍 闊 , 則 其 見 彌小 。 今 張 綃 素 以 遠 映 , 則 崑 閬 之 形 , 可 圍 於 方 寸 之 內 。豎 劃 三 寸 , 當 千 仞 之 高 ; 橫 墨 數 尺 , 體 百 里 之 迥 。 是 以觀 畫 圖 者 , 徒 患 類 之 不 巧 , 不 以 制 小 而 累 其 似 , 此 自 然之 勢 。 如 是 , 則 嵩 華 之 秀 , 玄 牡 之 靈 , 皆 可 得 之 於 一 圖矣 。 夫 以 應 目 會 心 為 理 者 , 類 之 成 巧 , 則 目 亦 同 應 , 心亦 俱 會 , 應 會 感 神 , 神 超 理 得 。 雖 復 虛 求 幽 巖 , 何 以 加焉 ! 又 神 本 無 端 , 棲 形 感 類 , 理 入 影 跡 , 誠 能 妙 寫 , 亦誠 盡 矣 。 於 是 閒 居 理 氣 , 拂 觴 鳴 琴 , 披 圖 幽 對 , 坐 究 四荒 。 不 違 天 勵 之 藂 , 獨 應 無 人 之 野 , 峰 岫 嶢 嶷 , 雲 林 森渺 , 聖 賢 映 於 絕 代 , 萬 趣 融 其 神 思 。 余 復 何 為 哉 ? 暢 神而 已 。 神 之 所 暢 , 孰 有 先 焉 。 」 ( 《 全 宋 文 》 卷 二 十 注: 「 張 彥 遠 《 歷 代 名 畫 記 》 引 《 宗 炳 別 傳 》 , 又 略 見 《御 覽 》 七 百 五 十 引 《 畫 記 》 。 」 )
王 微 《 敘 畫 》 : 「 望 秋 雲 , 神 飛 揚 , 臨 春 風 , 思浩 蕩 。 … … 綠 林 揚 風 , 白 水 激 澗 。 嗚 呼 ! 豈 獨 遠 諸 指 掌, 亦 以 明 神 降 之 , 此 畫 之 情 也 。 」 ( 《 歷 代 名 畫 記 》 六)
《 南 齊 書 ‧ 文 學 傳 論 》 : 「 屬 文 之 道 , 事 出 神 思, 感 召 無 象 , 變 化 不 窮 。 俱 五 聲 之 音 響 , 而 出 言 異 句 ;等 萬 物 之 情 狀 , 而 下 筆 殊 形 。 」
王 昌 齡 《 詩 格 》 : 「 詩 有 三 格 : 一 曰 生 思 。 文 用精 思 , 未 契 意 象 , 力 疲 智 竭 , 放 安 神 思 , 心 偶 照 境 , 率然 而 生 。 二 曰 感 思 。 尋 味 前 言 , 吟 諷 古 制 , 感 而 生 思 。三 曰 取 思 。 搜 求 於 象 , 心 入 於 境 , 神 會 於 物 , 因 心 而 得。 」 ( 《 唐 音 癸 籤 》 引 作 「 詩 思 有 三 : … … 」 )
宋 韓 拙 《 山 水 純 全 集 》 : 「 凡 未 操 筆 , 當 凝 神 著思 , 豫 在 目 前 。 所 以 意 在 筆 先 , 然 後 以 格 法 推 之 , 所 謂得 之 於 心 , 應 之 於 手 也 。 」(
《 畫 論 叢 刊 》 上 卷 , 人 民 美 術 出 版 社 一 九 六 ○ 年 版 )
曹 學 佺 《 文 心 雕 龍 序 》 : 「 原 道 以 心 , 即 運 思 於神 也 。 」
郭 紹 虞 《 中 國 文 學 批 評 史 》 一 九 三 六 年 版 上 卷 :「 劉 勰 論 神 , 與 思 並 言 , 故 多 指 興 到 神 來 之 神 , 與 後 世之 言 神 化 妙 境 者 不 盡 同 。 此 蓋 遠 出 《 莊 子 》 , 而 近 受 《文 賦 》 的 影 響 。 」
綜 合 以 上 徵 引 的 資 料 和 解 釋 , 可 以 說 : 「 神 思 」一 方 面 是 指 創 作 過 程 中 聚 精 會 神 的 構 思 , 這 個 「 神 」 是「 興 到 神 來 」 的 神 , 那 就 是 感 興 , 類 似 於 現 代 所 說 的 靈感 ; 另 一 方 面 也 指 「 天 馬 行 空 」 似 的 運 思 , 那 就 是 想 象, 類 似 於 現 代 所 說 的 形 象 思 維 。
古 人 云 : 「 形 在 江 海 之 上 , 心 存 魏 闕 之 下 。 」 神 思 之謂 也 。 文 之 思 也 , 其 神 遠 矣 〔 一 〕 。 故 寂 然 凝 慮 , 思 接千 載 ; 悄 焉 動 容 , 視 通 萬 里 。 〔 二 〕 吟 詠 之 間 , 吐 納 珠玉 之 聲 ; 眉 睫 之 前 , 卷 舒 風 雲 之 色 〔 三 〕 : 其 思 理 之 致乎 〔 四 〕 !
〔 一 〕 黃 注 : 「 《 莊 子 》 : 『 中 山公 子 牟 謂 瞻 子 曰 : 身 在 江 海 之 上 , 心 居 乎 魏 闕 之 下 , 奈何 ? 』 」 按 此 見 《 莊 子 ‧ 讓 王 》 篇 。 《 呂 氏 春 秋 ‧ 審 為》 篇 略 同 , 「 瞻 」 作 「 詹 」 。 高 誘 注 : 「 身 在 江 海 之 上, 言 志 放 也 。 魏 闕 , 心 下 巨 闕 也 。 心 下 巨 闕 , 言 神 內 守也 。 一 說 : 魏 闕 , 象 魏 也 , 懸 教 象 之 法 , 浹 日 而 收 之 ,魏 魏 高 大 , 故 曰 魏 闕 。 言 身 雖 在 江 海 之 上 , 心 存 王 室 ,故 在 天 子 門 闕 之 下 也 。 」 郭 象 《 莊 子 》 注 與 高 注 「 一 說」 同 , 可 見 「 心 下 巨 闕 」 之 說 不足 據 。
范 注 : 「 彥 和 引 之 , 以示 人 心 之 無 遠 不 屆 , 與 原 文 本 義 無 關 。 」
《 注 訂 》 : 「 此 二 句 專提 出 神 思 之 於 文 章 方 面 , 蓋 神 思 不 一 其 類 , 以 下 所 言 ,皆 屬 文 之 事 也 。 」
〔 二 〕 陸 機 《 文 賦 》 : 「 其 始 也 ,皆 收 視 反 聽 , 耽 思 傍 訊 , 精 鶩 八 極 , 心 遊 萬 仞 。 」 又 :「 觀 古 今 於 須 臾 , 撫 四 海 於 一 瞬 。 」 又 : 「 恢 萬 里 而 無閡 , 通 億 載 而 為 津 。 」 此 謂 形 象 構 思 ( 創 造 想 象 ) 不 受時 間 與 空 間 限 制 , 千 載 以 上 和 萬 里 以 外 的 事 物 , 都 可 以想 象 得 到 。
《 文 鏡 秘 府 論 ‧ 論 文 意》 : 「 凡 屬 文 之 人 , 常 須 作 意 。 凝 心 天 海 之 外 , 用 思 元氣 之 前 。 」
〔 三 〕 梁 簡 文 帝 《 答 新 渝 侯 和 詩 書》 : 「 垂 示 三 首 , 風 雲 吐 於 行 間 , 珠 玉 生 於 字 里 。 」 此謂 通 過 聽 覺 想 象 , 當 吟 詠 時 能 聽 到 和 吟 出 各 種 美 妙 的 聲音 , 通 過 視 覺 想 象 , 在 眼 前 能 看 到 風 雲 變 色 。
〔 四 〕 《 世 說 新 語 ‧ 賞 譽 》 注 引 《續 晉 陽 秋 》 : 「 康 伯 清 和 有 思 理 。 」 這 句 話 的 語 法 結 構略 同 於 「 其 思 理 所 致 乎 」 。 「 思 理 」 的 意 思 略 同 於 現 在所 謂 「 思 路 」 , 在 這 裏 指 的 是 構 思 。
《 斟 詮 》 : 「 言 此 乃 思想 理 致 之 極 詣 , 換 言 之 , 亦 即 思 想 活 動 之 最 高 境 界 也 。」 亦 可 備 一 說 。
故 思 理 為 妙 〔 一 〕 , 神 與 物 遊 〔 二 〕 。 神 居 胸 臆 , 而志 氣 統 其 關 鍵 ; 〔 三 〕 物 沿 耳 目 , 而 辭 令 管 其 樞 機 〔 四〕 。 樞 機 方 通 , 則 物 無 隱 貌 ; 關 鍵 將 塞 , 則 神 有 遯 心 〔五 〕 。 是 以 陶 鈞 文 思 〔 六 〕 , 貴 在 虛 靜 〔 七 〕 。 疏 瀹 五藏 , 澡 雪 精 神 〔 八 〕 。
〔 一 〕 這 句 照 唐 宋 散 文 的 寫 法 是 「思 理 之 為 妙 也 」 , 意 指 「 形 象 構 思 的 妙 處 是 」 。
〔 二 〕 即 物 我 交 融 , 也 就 是 人 的 精神 和 外 物 互 相 滲 透 。
《 札 記 》 : 「 此 言 內 心與 外 境 相 接 也 。 內 心 與 外 境 , 非 能 一 往 相 符 會 , 當 其 窒塞 , 則 耳 目 之 近 , 神 有 不 周 ; 及 其 怡 懌 , 則 八 極 之 外 ,理 無 不 浹 。 然 則 以 心 求 境 , 境 足 以 役 心 ; 取 境 赴 心 , 心難 於 照 境 。 必 令 心 境 相 得 , 見 相 交 融 , 斯 則 成 連 所 以 移情 , 庖 丁 所 以 滿 志 也 。 」
賀 裳 《 皺 水 軒 詞 筌 》 :「 《 稗 史 》 稱 : 韓 幹 畫 馬 , 人 入 其 齋 , 見 幹 身 作 馬 形 。凝 思 之 極 , 理 或 然 也 , 作 詩 文 亦 必 如 此 始 工 。 」
〔 三 〕 《 文 賦 》 : 「 思 風 發 於 胸 臆。 」
《 體 性 》 篇 : 「 才 力 居中 , 肇 自 血 氣 , 氣 以 實 志 , 志 以 定 言 。 」
《 孟 子 ‧ 公 孫 丑 上 》 :「 夫 志 , 氣 之 帥 也 ; 氣 , 體 之 充 也 。 夫 志 至 焉 , 氣 次 焉。 … … 志 壹 則 動 氣 , 氣 壹 則 動 志 也 。 」 趙 注 : 「 志 , 心所 念 慮 也 。 氣 , 所 以 充 滿 形 體 為 喜 怒 也 。 志 帥 氣 而 行 。」
「 志 」 , 指 思 想 感 情 。
《 文 鏡 秘 府 論 ‧ 論 文 意》 : 「 夫 文 章 興 作 , 先 動 氣 , 氣 生 乎 心 , 心 發 乎 言 , 聞於 耳 , 見 於 目 , 錄 於 紙 。 」
王 金 凌 謂 : 「 此 處 之 『氣 』 指 元 氣 。 」
〔 四 〕 斯 波 六 郎 : 「 案 『 物 』 即 上文 『 神 與 物 遊 』 之 『 物 』 , 外 物 之 謂 , 故 下 文 云 : 『 樞機 方 通 , 則 物 無 隱 貌 。 』 」 「 物 沿 耳 目 」 , 是 說 物 由 耳目 來 接 觸 。 《 易 ‧ 繫 辭 上 》 : 「 言 行 , 君 子 之 樞 機 。 」韓 注 : 「 樞 機 , 制 動 之 主 。 」 正 義 : 「 樞 , 謂 戶 樞 ; 機, 謂 弩 牙 。 」 《 國 語 ‧ 周 語 下 》 : 「 夫 耳 目 , 心 之 樞 機也 。 」
蘇 軾 《 前 赤 壁 賦 》 : 「惟 江 上 之 清 風 , 與 山 間 之 明 月 , 耳 得 之 而 為 聲 , 目 遇 之而 成 色 。 」
〔 五 〕 《 雜 記 》 : 「 詞 足 以 達 , 故無 隱 ; 志 氣 將 閉 , 則 神 無 所 居 。 」
《 文 賦 》 : 「 若 夫 應 感之 會 , 通 塞 之 紀 ; 來 不 可 遏 , 去 不 可 止 ; 藏 若 景 滅 , 行猶 響 起 。 方 天 機 之 駿 利 , 夫 何 紛 而 不 理 。 思 風 發 於 胸 臆, 言 泉 流 於 脣 齒 。 紛 威 蕤 以 馺 ● , 唯 毫 素 之 所 擬 。 文 徽徽 以 溢 目 , 音 泠 泠 而 盈 耳 。 及 其 六 情 底 滯 , 志 往 神 留 ,兀 若 枯 木 , 豁 若 涸 流 。 」 李 全 佳 《 陸 機 文 賦 義 證 》 : 「『 樞 機 方 通 , 則 物 無 隱 貌 』 ,《
文 賦 》 所 謂 『 方 天 機 之 駿 利 , 夫 何紛 而 不 理 』 也 。 『 關 鍵 將 塞 , 則 神 有 遯 心 』 , 《 文 賦 》所 謂 『 六 情 底 滯 , 志 往 神 留 』 也 。 ( 往 猶 遯 也 , 留 猶 滯也 。 「 志 往 」 與 「 遯 心 」 義 同 , 「 神 留 」 與 「 神 行 」 相反 。 ) 」
沈 約 《 答 陸 厥 書 》 : 「故 知 天 機 啟 則 律 呂 自 調 , 六 情 滯 則 音 律 頓 舛 也 。 」
魏 慶 之 《 詩 人 玉 屑 》 卷十 : 「 謝 無 逸 問 潘 大 臨 『 近 曾 作 詩 否 ? 』 潘 云 : 『 秋 來日 日 是 詩 思 。 昨 日 捉 筆 , 得 「 滿 城 風 雨 近 重 陽 」 之 句 ,忽 催 租 人 至 , 令 人 意 敗 , 輒 以 此 一 句 奉 寄 。 』 」
〔 六 〕 《 史 記 ‧ 鄒 陽 列 傳 》 : 「 是以 聖 王 制 世 御 俗 , 獨 化 於 陶 鈞 之 上 。 」 集 解 引 《 漢 書 音義 》 : 「 陶 家 名 模 下 圓 轉 者 為 鈞 。 」 索 隱 :「
張 晏 云 : 『 陶 , 冶 ; 鈞 , 範 也 ; 作器 下 所 轉 者 名 鈞 。 』 」 「 陶 鈞 」 , 比 喻 創 作 、 造 就。 「 陶 鈞 文 思 」 是 說 創 作 構 思 。
〔 七 〕 《 荀 子 ‧ 解 蔽 》 篇 : 「 心 何以 知 ? 曰 : 虛 壹 而 靜 。 心 未 嘗 不 臧 ( 藏 ) 也 , 然 而 有 所謂 虛 ; 心 未 嘗 不 滿 也 , 然 而 有 所 謂 壹 ; 心 未 嘗 不 動 也 ,然 而 有 所 謂 靜 。 … … 不 以 所 已 臧 害 所 將 受 , 謂 之 虛 。 … … 不 以 夢 劇 亂 知 , 謂 之 靜 。 」 楊 倞 注 : 「 不 蔽 於 想 象 囂煩 而 介 於 胸 中 以 亂 其 知 , 斯 為 靜 也 。 」 可 見 「 虛 靜 」 就是 要 排 除 雜 念 。
《 老 子 》 第 十 六 章 : 「致 虛 極 , 守 靜 篤 。 」
《 莊 子 ‧ 天 道 》 篇 : 「萬 物 無 足 以 撓 心 者 故 靜 也 。 … … 水 靜 猶 明 , 而 況 精 神 ! … … 夫 虛 靜 恬 淡 , 寂 寞 無 為 者 , 天 地 之 平 , 而 道 德 之 至, … … 虛 則 靜 , 靜 則 動 , 動 則 得 矣 。 」
《 淮 南 子 ‧ 精 神 訓 》 :「 使 耳 目 精 明 玄 達 而 無 誘 慕 , 氣 志 虛 靜 恬 愉 而 省 嗜 欲 。」 《 文 賦 》 : 「 收 視 反 聽 , 耽 思 傍 訊 。 」 又 : 「 罄 澄 思以 凝 慮 。 」 《 養 氣 》 篇 贊 : 「 水 停 以 鑒 , 火 靜 而 朗 。 」
《 朱 子 文 集 大 全 類 編 ‧ 清 邃 閣 論 詩 》 : 「 今 人 所 以 事 事 作 得 不 好 者 , 緣 他 不 識之 故 。 只 如 箇 詩 , 舉 世 之 人 盡 命 去 奔 做 , 只 是 無 一 箇 人做 得 成 詩 。 他 是 不 識 , 好 底 將 做 不 好 底 , 不 好 底 將 做 好底 , 這 箇 只 是 心 裏 鬧 不 虛 靜 之 故 。 不 虛 不 靜 , 故 不 明 ,不 明 故 不 識 , 若 虛 靜 而 明 , 便 識 好 物 事 , 雖 百 工 技 藝 做得 精 者 , 也 是 他 心 虛 理 明 , 所 以 做 得 來 精 。 心 理 鬧 , 如何 見 得 ? 」
駱 鴻 凱 《 文 心 雕 龍 物 色篇 札 記 》 : 「 蓋 謂 不 虛 不 靜 , 則 如 有 物 障 塞 於 心 , 而 理之 在 外 者 , 無 自 而 入 , 意 之 在 內 者 , 無 自 而 出 。 關 鍵 不通 , 斯 機 情 無 由 暢 遂 也 。 」
關 於 因 虛 靜 而 攝 取 詞 境的 情 景 , 況 周 頤 在 《 蕙 風 詞 話 》 卷 一 有 一 段 經 驗 描 寫 :「 人 靜 簾 垂 , 鐙 昏 香 直 , 窗 外 芙 蓉 葉 颯 颯 作 秋 聲 , 與 砌蟲 相 和 答 。 據 梧 冥 坐 , 湛 懷 息 機 。 每 一 念 起 , 輒 設 理 想排 遣 之 。 乃 至 萬 緣 俱 寂 , 吾 心 忽 瑩 然 開 朗 如 滿 月 , 肌 骨清 涼 , 不 知 斯 世 何 世 也 。 斯 時 若 有 無 端 哀 怨 棖 觸 , 於 萬不 得 已 即 而 察 之 , 一 切 景 象 全 失 。 唯 有 小 窗 虛 幌 , 筆 床硯 匣 , 一 一 在 吾 目 前 。 」
張 嚴 《 文 心 雕 龍 文 術 論詮 》 : 「 虛 靜 之 說 , 猶 佛 門 『 頓 悟 』 、 『 漸 悟 』 也 。 頓悟 云 者 , 乃 忽 然 而 會 , 猝 然 而 解 者 也 ; 漸 悟 云 者 , 謂 漸而 覺 也 。 夫 行 文 亦 然 。 佳 句 常 於 有 意 無 意 間 得 之 。 比 如詩 人 覓 句 , 有 苦 思 竟 日 而 不 得 , 有 積 慮 經 年 而 未 成 , 及其 思 也 , 飄 然 而 來 , 忽 然 而 會 , 遂 忘 盡 日 累 年 之 苦 。 此非 頓 悟 而 何 ? 」
〔 八 〕 《 白 虎 通 論 ‧ 五 臟 六 腑 主 性情 》 : 「 五 臟 者 何 也 , 謂 肝 心 肺 腎 脾 也 。 」 又 《 論 五 性六 情 》 : 「 內 有 五 臟 六 腑 , 此 情 性 之 所 由 出 入 也 。 」
《 莊 子 ‧ 知 北 遊 》 : 「汝 齊 戒 , 疏 瀹 而 心 , 澡 雪 而 精 神 。 」 成 玄 英 疏 : 「 疏 瀹猶 灑 濯 也 , 澡 雪 猶 清 潔 也 。 」 「 疏 瀹 」 , 通 導 ; 「 澡 雪」 , 洗 滌 ( 林 希 逸 《 南 華 真 經 口 義 》 ) 。
積 學 以 儲 寶 〔 一 〕 , 酌 理 以 富 才 〔 二 〕 , 研 閱 以 窮 照〔 三 〕 , 馴 致 以 繹 辭 〔 四 〕 。 然 後 使 玄 解 之 宰 〔 五 〕 ,尋 聲 律 而 定 墨 〔 六 〕 ; 獨 照 之 匠 〔 七 〕 , 闚 意 象 而 運 斤〔 八 〕 。 此 蓋 馭 文 之 首 術 , 謀 篇 之 大 端 〔 九 〕 。
〔 一 〕 《 文 賦 》 : 「 傾 群 言 之 瀝 液, 漱 《 六 藝 》 之 芳 潤 。 」 又 :「
收 百 世 之 缺 文 , 采 千 載 之 遺 韻 。 」《 通 變 》 篇 : 「 先 博 覽 以 精 閱 , 總 綱 紀 而 攝 契 。 」 《 事類 》 篇 : 「 經 典 沉 深 , 載 籍 浩 瀚 , 揚 班 以 下 , 莫 不 取 資。 」
杜 甫 《 奉 贈 韋 左 丞 丈 二十 二 韻 》 : 「 讀 書 破 萬 卷 , 下 筆 如 有 神 。 」 胡 仔 《 苕 溪漁 隱 叢 話 》 前 集 卷 二 十 九 「 六 一 居 士 」 條 :「
東 坡 云 : 『 頃 歲 , 孫 莘 老 識 文 忠 公, 乘 間 以 文 字 問 之 , 云 : 無 他 求 , 惟 勤 讀 書 而 多 為 之 ,自 工 。 世 人 患 作 文 字 少 , 而 懶 讀 書 ; 每 一 篇 出 , 即 求 過人 , 如 此 少 有 至 者 。 』 」
清 袁 守 定 《 易 齋 占 畢 叢談 》 : 「 文 章 之 道 , 遭 際 興 會 , 攄 發 性 靈 , 生 於 臨 文 之頃 者 也 。 然 須 平 日 餐 經 饋 史 , 霍 然 有 懷 , 對 景 感 物 , 曠然 有 會 , 嘗 有 欲 吐 之 言 , 難 遏 之 意 。 然 後 拈 題 泚 筆 , 忽忽 相 遭 , 得 之 在 俄 頃 , 積 之 在 平 日 , 昌 黎 所 謂 有 諸 其 中是 也 。 捨 是 雖 刓 精 竭 慮 , 不 能 益 其 胸 之 所 本 無 , 猶 探 珠於 淵 , 而 淵 本 無 珠 ; 探 玉 於 山 , 而 山 本 無 玉 , 雖 竭 淵 夷山 以 求 之 , 無 益 也 。 」
〔 二 〕 嚴 羽 《 滄 浪 詩 話 ‧ 詩 辨 》 :「 詩 有 別 材 , 非 關 書 也 ; 詩 有 別 趣 , 非 關 理 也 。 然 非 多讀 書 多 窮 理 , 則 不 能 極 其 致 。 」
范 注 : 「 宜 斟 酌 於 周 孔之 理 , 辨 析 於 毫 釐 之 間 , 才 富 而 正 , 始 稱 妙 才 。 」
〔 三 〕 《 斟 詮 》 : 「 前 三 句 論 平 時準 備 工 夫 ; 謂 平 日 總 須 多 讀 書 , 累 積 學 識 , 以 儲 蓄 寶 藏; 多 體 驗 , 斟 酌 情 理 , 以 豐 富 才 力 ; 多 觀 察 , 研 精 閱 歷, 以 窮 徹 照 鑒 。 此 三 者 相 需 相 濟 , 有 其 一 貫 性 。 」
「 讀 萬 卷 書 , 行 萬 里 路」 正 是 古 人 增 進 閱 歷 的 方 法 之 一 。 遠 者 如 司 馬 遷 , 後 者如 顧 炎 武 , 都 從 閱 歷 中 求 得 對 事 物 的 透 徹 理 解 。
「 研 閱 以 窮 照 」 也 可 解作 對 事 物 的 透 徹 的 觀 察 。 宋 王 楙 《 野 客 叢 談 》 : 「 曾 雲巢 畫 草 蟲 , 予 問 何 所 傳 ? 笑 曰 : 『 某 少 時 , 取 草 蟲 籠 而觀 之 , 窮 晝 夜 不 厭 ; 又 恐 其 神 之 不 定 也 , 復 就 草 地 間 觀之 , 於 是 始 得 其 天 。 方 其 落 筆 之 際 , 不 知 我 之 為 草 蟲 ,草 蟲 之 為 我 也 。 』 」 ( 又 見 宋 羅 大 經 《 鶴 林 玉 露 ‧ 畫 說》 )
〔 四 〕 「 繹 」 , 梅 本 作 「 懌 」 , 黃本 從 之 。 按 元 刻 本 、 弘 治 本 、 訓 故 本 、 梅 六 次 本 均 作 「繹 」 , 今 從 之 。 《 校 注 》 : 「 按 『 繹 』 字 是 。 … … 『 繹』 , 理 也 , 尋 繹 也 ; 『 懌 』 , 說 也 。 此 當 作 『 繹 』 , 始能 與 上 句 『 研 閱 以 窮 照 』 句 相 承 。 」 又 : 「 《 易 ‧ 坤 》象 辭 : 『 履 霜 堅 冰 , 陰 始 凝 也 ; 馴 致 其 道 , 至 堅 冰 也 。』 正 義 : 『 馴 , 猶 狎 順 也 ; 若 鳥 獸 馴 狎 然 。 言 順 其 陰 柔之 道 , 習 而 不 已 , 乃 至 堅 冰 也 。 』 」
《 韓 非 子 ‧ 解 老 》 篇 :「 人 希 見 生 象 也 , 而 得 死 象 之 骨 , 案 其 圖 以 想 其 生 也 ,故 諸 人 之 所 以 意 想 者 皆 謂 之 象 也 。 今 道 雖 不 可 得 聞 見 ,聖 人 執 其 見 功 以 處 見 其 形 , 故 曰 : 『 無 狀 之 狀 , 無 物 (象 ) 之 象 。 』 」
按 「 馴 致 以 繹 辭 」 也 可解 作 順 著 作 者 的 思 致 或 情 致 以 尋 繹 適 當 的 辭 令 ; 這 樣 「馴 致 」 和 「 研 閱 」 才 能 形 成 對 仗 。
〔 五 〕 「 玄 」 字 , 清 朝 刻 本 作 「 元」 , 避 清 諱 。 《 莊 子 ‧ 養 生 主 》 : 「 古 者 謂 是 帝 之 縣 解。 」 釋 文 : 「 縣 音 玄 。 」 這 是 用《 養 生 主 》 中 「 庖 丁 解 牛 」 的 故 事 。 「 宰 」 , 宰 夫 , 就是 庖 丁 , 這 裏 以 善 於 用 妙 法 「 解 牛 」 的 庖 丁 來 比 喻 具 有高 度 造 詣 的 作 家 。 「 玄 解 之 宰 」 也 可 解 作 「 妙 悟 的 主 宰」 , 指 心 。 《 荀 子 ‧ 正 名 》 篇 : 「 心 也 者 , 道 之 工 宰 也。 」 又 《 解 蔽 》 篇 : 「 心 者 , 形 之 君 也 。 」
〔 六 〕 《 禮 記 ‧ 玉 藻 》 篇 : 「 卜 人定 龜 , 史 定 墨 。 」 此 處 「 定 墨 」 謂 審 定 繩 墨 。 《 鎔 裁 》篇 : 「 譬 繩 墨 之 審 分 , 斧 斤 之 斲 削 矣 。 」 借 指 下 筆 。 《論 衡 ‧ 亂 龍 》 : 「 夫 畫 布 為 熊 麋 之 象 , 名 布 為 侯 , 禮 貴意 象 , 示 義 取 名 也 。 」
〔 七 〕 范 注 : 「 《 莊 子 ‧ 天 道 》 :『 輪 扁 曰 : 斲 輪 徐 則 甘 而 不 固 , 疾 則 苦 而 不 入 , 不 徐 不疾 , 得 之 於 手 而 應 於 心 , 口 不 能 言 , 有 數 存 焉 於 其 間 。臣 不 能 以 喻 臣 之 子 , 臣 之 子 亦 不 能 受 之 於 臣 , 是 以 行 年七 十 而 老 斲 輪 。 』 獨 照 之 匠 語 本 此 。 」
《 淮 南 子 ‧ 俶 真 訓 》 :「 是 故 聖 人 , 託 其 神 於 靈 府 , … … 冥 冥 之 中 , 獨 見 曉 焉; 寂 漠 之 中 , 獨 有 照 焉 。 」
〔 八 〕 「 闚 」 是 「 窺 」 的 異 體 字 。「 意 象 」 , 謂 意 想 中 之 形 象 。《
老 子 》 :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 韓 非 子 ‧ 解 老 》 : 「 人 希 見 生 象 也 , 而 得 死 象 之 骨, 案 其 圖 以 想 生 也 ; 故 諸 人 之 所 以 意 想 者 皆 謂 之 象 也 。」 《 易 ‧ 繫 辭 上 》 : 「 聖 人 立 象 以 盡 意 。 」 王 弼 《 周 易略 例 ‧ 明 象 》 篇 : 「 夫 象 者 , 出 意 者 也 ; 言 者 , 明 象 者也 。 盡 意 莫 若 象 , 盡 象 莫 若 言 。 言 生 於 象 , 故 可 尋 言 以觀 象 ; 象 生 於 意 , 故 可 尋 象 以 觀 意 。 意 以 象 盡 , 象 以 言著 。 」 在 西 方 心 理 學 中 , 意 象 指 所 知 覺 的 事 物 在 腦 中 所印 的 影 子 ; 例 如 看 見 一 匹 馬 , 腦中 就 有 一 個 馬 的 形 象 , 這 就 是 馬 的 意 象 。 其 所 以 譯 為 「意 象 」 , 是 因 為 和 王 弼 的 解 釋 類 似 。
《 莊 子 ‧ 徐 無 鬼 》 : 「郢 人 堊 慢 其 鼻 端 若 蠅 翼 , 使 匠 石 斲 之 。 匠 石 運 斤 成 風 ,聽 而 斲 之 , 盡 堊 而 鼻 不 傷 。 」
這 句 是 說 : 有 獨 到 見 地的 作 者 , 能 夠 根 據 心 意 中 的 形 象 來 抒 寫 。
〔 九 〕 《 校 注 》 : 「 《 禮 記 ‧ 禮 器》 : 『 二 者 居 天 下 之 大 端 矣 。 』 鄭 注 : 『 端 , 本 也 。 』」
夫 神 思 方 運 。 萬 塗 競 萌 〔 一 〕 。 規 矩 虛 位 , 刻 鏤 無 形〔 二 〕 。 登 山 則 情 滿 於 山 , 觀 海 則 意 溢 於 海 ; 我 才 之 多少 , 將 與 風 雲 而 並 驅 矣 〔 三 〕 。 方 其 搦 翰 〔 四 〕 , 氣 倍辭 前 , 暨 乎 篇 成 , 半 折 心 始 〔 五 〕 。 何 則 ? 意 翻 空 而 易奇 , 言 徵 實 而 難 巧 也 〔 六 〕 。
〔 一 〕 僧 皎 然 《 詩 式 》 卷 一 「 取 境」 條 : 「 有 時 意 靜 神 王 , 佳 句 縱 橫 , 若 不 可 遏 , 宛 若 神助 ; 不 然 蓋 由 先 積 精 思 , 因 神 王 而 得 乎 ? 」
〔 二 〕 「 規 矩 」 指 賦 予 事 物 以 一 定的 形 態 。 此 謂 在 內 容 還 未 成 形 , 還 是 「 虛 位 」 「 無 形 」的 時 候 , 也 就 是 在 內 容 的 醞 釀 過 程 中 , 就 需 要 加 以 「 規矩 」 「 刻 鏤 」 。
明 末 方 士 庶 《 天 慵 庵 隨筆 》 : 「 山 川 草 木 , 造 化 自 然 , 此 實 境 也 。 因 心 造 境 ,以 手 運 心 , 此 虛 境 也 。 虛 而 為 實 , 是 在 筆 墨 有 無 間 。 故古 人 筆 墨 具 此 山 蒼 樹 秀 , 水 活 石 潤 , 於 天 地 之 外 別 構 一種 靈 奇 。 或 率 意 揮 灑 , 亦 皆 練 金 成 液 , 棄 滓 存 精 , 曲 盡蹈 虛 揖 影 之 妙 。 」 這 雖 然 是 論 繪 畫 , 也 可 應 用 於文 學 。
〔 三 〕 《 物 色 》 篇 : 「 春 秋 代 序 ,陰 陽 慘 舒 , 物 色 之 動 , 心 亦 搖 焉 。 … … 是 以 獻 歲 發 春 ,悅 豫 之 情 暢 ; 滔 滔 孟 夏 , 鬱 陶 之 心 凝 ; 天 高 氣 清 , 陰 沉之 志 遠 ; 霰 雪 無 垠 , 矜 肅 之 慮 深 。 歲 有 其 物 , 物 有 其 容; 情 以 物 遷 , 辭 以 情 發 。 一 葉 且 或 迎 意 , 蟲 聲 有 足 引 心。 況 清 風 與 明 月 同 夜 , 日 月 與 春 林 共 朝 哉 ! 」
王 夫 之 《 夕 堂 永 日 緒 論 ‧ 內 篇 》 : 「 情 景 名 為 二 而 實 不 可 離 , 神 於 詩 者 , 妙 合無 垠 。 」 又 : 「 景 以 情 合 , 情 以 景 生 , 初 不 相 離 , 惟 意所 適 。 」
〔 四 〕 「 搦 翰 」 , 猶 本 書 《 序 志 》篇 「 搦 筆 」 ; 搦 , 執 也 。
〔 五 〕 《 札 記 》 : 「 半 折 心 始 者 ,猶 言 僅 乃 得 半 耳 。 尋 思 與 文 不 能 相 傳 , 由 於 思 多 變 狀 ,文 有 定 形 。 」
〔 六 〕 末 句 黃 庭 堅 《 與 王 觀 復 書 》引 「 言 」 作 「 文 」 , 「 巧 」 作「
工 」 , 見 《 豫 章 黃 先 生 文 集 》 卷 十九 。 又 見 王 應 麟 《 困 學 紀 聞 》 卷 十 七 「 評 文 」 類 引 。 原文 曰 : 「 南 陽 劉 勰 嘗 論 文 章 之 難 云 : 『 意 翻 空 而 易 奇 ,文 徵 實 而 難 工 。 』 此 語 亦 是 沈 謝 輩 為 儒 林 宗 主 時 好 作 奇語 , 故 後 生 立 論 如 此 。 」 何 焯 注 《 困 學 紀 聞 》 云 : 「 彥和 乃 謂 手 為 心 使 之 難 , 山 谷 錯 會 也 。 」 閻 若 璩 注 : 「 按何 屺 瞻 謂 山 谷 引 用 劉 語 亦 失 其 本 旨 。 … … 此 乃 謂 為 文 者言 不 能 足 其 志 。 」 何 義 門 批 云 : 「 此 二 語 人 皆 誤 用 , 彥和 自 謂 詞 意 難 於 相 副 也 。 」 清 萬 希 槐 《 困 學 記 聞 五 箋 集證 》 : 「 按 此 乃 是 手 不 從 心 之 謂 , 非 好 作 奇 語 也 。 」
《 文 賦 序 》 : 「 每 自 屬文 , 尤 見 其 情 , 恆 患 意 不 稱 物 , 文 不 逮 意 。 蓋 非 知 之 難, 能 之 難 也 。 」
范 曄 《 獄 中 與 諸 甥 姪 書》 : 「 文 章 精 進 , 但 才 少 思 難 。 每 於 操 筆 , 其 所 成 篇 ,殆 無 全 稱 者 。 」
張 懷 瓘 《 書 斷 序 》 : 「心 不 能 授 之 於 手 , 手 不 能 受 之 於 心 。 」 蘇 軾 《 答 謝 氏 師書 》 : 「 求 物 之 妙 , 如 繫 風 捕 影 , 能 使 是 物 了 然 於 心 者, 蓋 千 萬 人 而 不 一 遇 也 , 而 況 能 使 了 然 於 口 與 手 乎 ? 」
錢 鍾 書 《 談 藝 錄 》 附 說第 十 六 : 「Lessing 劇 本 Emilia Gallotti 第 一 幕 第 四 場 有曰 : 『 倘 目 成 即 為 圖 畫 , 不 須 手 繪 , 豈 非 美 事 ! 惜 自 眼中 至 腕 下 , 自 腕 下 至 毫 顛 , 距 離 甚 遠 , 沿 途 走 漏 不 少 。』 … … 此 皆 謂 非 得 心 之 難 , 而 應 手 之 難 也 。 … … 夫 藝 也者 , 執 心 物 兩 端 而 用 厥 中 。 興 象 意 境 , 心 之 事 也 ; 所 資以 驅 遣 而 抒 寫 興 象 意 境 者 , 物 之 事 也 。 物 各 有 性 , 順 其性 而 恰 有 當 於 吾 心 , 違 其 性 而 強 有 就 吾 心 , 其 性 有 必 不可 逆 , 乃 折 吾 心 以 應 物 。 一 藝 之 成 , 而 三 者 具 焉 。 自 心言 之 , 則 生 於 心 者 應 於 手 , 出 於 手 者 形 於 物 。 … … 自 物言 之 , 則 以 心 就 手 , 以 手 合 物 。 … … 夫 大 家 之 能 得 心 應手 , 正 先 由 於 得 手 應 心 。 」
法 國 一 大 畫 家 Delacroix 嘗 嘆 : 「 設 想 圖 畫 , 意 匠 經 營 修 改 , 心 目 中 赫 然 已 成 傑構 , 及 夫 著 手 點 染 , 則 消 失 無 可 把 捉 , 不 能 移 著 幅 上 。」 ( 錢 鍾 書 《 管 錐 編 》 第 三 冊 引 )
張 嚴 《 文 心 雕 龍 文 術 論詮 》 : 「 蓋 文 意 隨 情 奔 放 , 故 曰 『 易 奇 』 ; 文 辭 綴 輯 不易 , 故 曰 『 難 巧 』 。 製 作 而 一 任 情 感 之 奔 放 , 必 致 『 意不 稱 物 , 文 不 逮 意 』 。 蓋 思 想 之 表 達 , 須 乞 靈 於 文 字 ,而 文 字 之 綴 輯 , 又 往 往 不 能 盡 如 理 想 。 故 思 想 發 為 言 語, 已 有 一 層 障 礙 ; 言 語 迻 譯 而 為 文 字 , 又 是 一 層 障 礙 。如 袁 伯 修 曰 : 『 口 舌 , 代 心 者 也 ; 文 章 , 又 代 口 舌 者 也。 展 轉 隔 礙 , 已 恐 不 如 口 舌 矣 。 』 故 曰 : 暨 乎 篇 成 , 半折 心 始 。 」
是 以 意 授 於 思 , 言 授 於 意 〔 一 〕 。 密 則 無 際 , 疏 則 千里 〔 二 〕 , 或 理 在 方 寸 , 而 求 之 域 表 ; 或 義 在 咫 尺 , 而思 隔 山 河 〔 三 〕 。 是 以 秉 心 養 術 , 無 務 苦 慮 〔 四 〕 ; 含章 司 契 , 不 必 勞 情 也 〔 五 〕 。
〔 一 〕 《 校 釋 》 : 「 各 本 皆 如 此 。按 兩 『 授 』 字 疑 皆 當 作 『 受 』 。 此 言 文 意 受 之 文 思 , 文辭 又 受 之 文 意 。 蓋 有 文 意 始 有 文 辭 , 而 其 本 皆 在 文 思 也。 」
張 懷 瓘 《 書 斷 》 : 「 或筆 下 始 思 , 困 于 鈍 滯 」 , 「 心 不 能 授 之 于 手 , 手 不 能 受之 于 心 。 」 而 到 靈 感 來 時 , 則 「 意 與 靈 通 , 筆 與 冥 會 ,神 將 化 合 , 變 出 無 方 」 。
〔 二 〕 《 校 證 》 : 「 『 疏 』 王 惟 儉本 作 『 疏 』 。 」
「 際 」 , 《 說 文 》 : 「壁 會 也 。 」 段 注 : 「 兩 牆 相 合 之 縫 也 。 」 范 注 : 「 『 密則 無 際 』 , 即 上 文 所 云 『 樞 機 方 通 , 則 物 無 隱 貌 』 。 『疏 則 千 里 』 , 即 上 文 所 云 『 關 鍵 將 塞 , 則 神 有 遯 心 』 。」
《 物 色 》 篇 : 「 然 物 有恆 姿 , 而 思 無 定 檢 , 或 率 爾 造 極 , 或 精 思 愈 疏 。 」
《 詩 人 玉 屑 》 卷 五 : 「昔 人 為 《 吟 詩 》 詩 云 : 『 盡 日 覓 不 得 , 此 時 還 自 來 。 』呂 居 仁 云 : 『 或 勵 精 潛 思 , 不 便 下 筆 ; 或 遇 事 因 感 , 時時 舉 揚 : 工 夫 一 也 。 』 」
〔 三 〕 《 校 注 》 : 「 此 云 『 義 』 ,上 云 『 理 』 , 相 互 為 文 。 」
《 文 賦 》 : 「 或 求 易 而得 難 。 」 又 : 「 理 翳 翳 而 愈 伏 , 思 軋 軋 其 若 抽 。 」
陸 厥 《 與 沈 約 書 》 : 「夫 思 有 合 離 , 前 哲 同 所 不 免 ; 文 有 開 塞 , 即 事 不 得 無 之。 … … 率 意 寡 尤 , 則 事 促 乎 一 日; 翳 翳 愈 伏 , 而 理 賒 於 七 步 。 」
〔 四 〕 《 校 注 》 : 「 《 詩 ‧ 小 雅 ‧ 小 弁 》 : 『 君 子 秉 心 。 』 鄭 箋 : 『 秉 , 執 也 。 』 」 又 《詩 ‧ 定 之 方 中 》 : 「 秉 心 塞 淵 。 」 「 秉 」 有 操 持 的 意 思, 此 處 是 說 節 制 人 的 精 神 活 動 。
僧 皎 然 《 詩 式 》 卷 一 「取 境 」 條 : 「 『 不 要 苦 思 , 苦 思 則 喪 自 然 之 質 。 』 此 亦不 然 。 夫 不 入 虎 穴 , 焉 得 虎 子 ? 取 境 之 時 , 須 至 難 至 險, 始 見 奇 句 ; 成 篇 之 後 , 觀 其 氣 貌 , 有 似 等 閒 , 不 思 而得 , 此 高 手 也 。 」
〔 五 〕 「 含 章 」 是 說 美 質 包 孕 於 內。 《 易 ‧ 坤 卦 》 六 三 : 「 含 章 可 貞 。 」 王 弼 注 : 「 含 美而 可 正 , 故 曰 含 章 可 貞 也 。 」 正 義 : 「 章 , 美 也 。 含 章, 內 含 章 美 之 道 。 」 柳 宗 元 《 唐 故 衡 州 刺 史 東 平 呂 君 誄》 : 「 進 於 禮 司 , 奮 藻 含 章 。 」
《 斟 詮 》 : 「 《 老 子 》七 十 九 章 : 『 有 德 司 契 。 』 河 上 公 注 : 『 有 德 之 君 , 司察 契 信 而 已 。 』 所 謂 契 信 , 即 『 科 條 』 。 章 太 炎 《 檢 論》 卷 三 : 『 有 德 司 契 , 謂 科 條 之 在 刻 朸 者 也 。 』 『 科 條』 是 『 法 規 』 , 『 司 契 』 即 掌 管 法 規 之 意 。 彥 和 借 用 其詞 , 謂 掌 握 行 文 規 約 也 。 」
《 文 賦 》 : 「 意 司 契 而為 匠 。 」 李 善 注 : 「 取 捨 由 意 , 類 司 契 為 匠 。 」 《 通 變》 篇 : 「 先 博 覽 以 精 閱 , 總 綱 紀 而 攝 契 。 」《
總 術 》 篇 贊 : 「 思 無 定 契 , 理 有 恆存 。 」 可 見 「 司 契 」 就 是 掌 握 要 領 或 法 則 。
《 養 氣 》 篇 : 「 夫 耳 目口 鼻 , 生 之 役 也 ; 心 慮 言 辭 , 神 之 用 也 。 率 志 委 和 , 則理 融 而 情 暢 ; 鑽 礪 過 分 , 則 神 疲 而 氣 衰 : 此 性 情 之 數 也。 … … 且 夫 思 有 利 鈍 , 時 有 通 塞 , … … 神 之 方 昏 , 再 三愈 黷 。 是 以 吐 納 文 藝 , 務 在 節 宣, 清 和 其 心 , 調 暢 其 氣 , 煩 而 即 捨 , 勿 使 壅 滯 。 意 得 則舒 懷 以 命 筆 , 理 伏 則 投 筆 以 卷 懷 。 逍 遙 以 針 勞 , 談 笑 以藥 , 常 弄 閒 於 才 鋒 , 賈 餘 於 文 勇 , 使 刃 發 如 新 , 腠 理無 滯 , 雖 非 胎 息 之 萬 術 , 斯 亦 衛 氣 之 一 方 也 。 」
《 文 鏡 秘 府 論 ‧ 論 體 》: 「 思 若 不 來 , 即 須 放 情 卻 寬 之 , 令 境 生 。 然 後 以 境 照之 , 思 便 來 , 來 即 作 文 。 如 其 境 思 不 來 , 不 可 作 也 。 」又 : 「 然 心 或 蔽 通 , 思 時 鈍 利 , 來 不 可 遏 , 去 不 可 留 。若 又 情 性 煩 勞 , 事 由 寂 寞 , 強 自 催 逼 , 徒 成 辛 苦 。 不 若韜 翰 屏 筆 , 以 須 後 圖 。 待 心 慮 更 澄 , 方 事 連 緝 , 非 止 作文 之 至 術 , 抑 亦 養 生 之 大 方 耳 。 」
《 注 訂 》 : 「 蓋 彥 和 本旨 貴 在 自 然 。 本 方 寸 可 求 , 咫 尺 可 見 , 及 求 之 域 表 , 而思 隔 山 河 。 此 用 意 之 過 , 疏 密 失 則 , 工 而 反 拙 , 通 而 反澀 , 皆 苦 慮 勞 情 之 為 患 。 故 詞 章 之 學 , 雕 琢 之 技 , 於 文章 中 不 為 上 乘 也 。 」
以 上 第 一 段 , 為 本 文 主 要 部 分 。 講 創 作構 思 過 程 , 其 中 包 括 現 代 所 謂 形 象 思 維 的 某 些 特 徵 。
人 之 稟 才 , 遲 速 異 分 〔 一 〕 ; 文 之 制 體 〔 二 〕 , 大 小殊 功 。 相 如 含 筆 而 腐 毫 〔 三 〕 , 揚 雄 輟 翰 而 驚 夢 , 桓 譚疾 感 於 苦 思 〔 四 〕 , 王 充 氣 竭 於 沈 慮 〔 五 〕 , 張 衡 研 《京 》 以 十 年 〔 六 〕 , 左 思 練 《 都 》 以 一 紀 ; 〔 七 〕 雖 有巨 文 〔 八 〕 , 亦 思 之 緩 也 。
〔 一 〕 《 文 賦 》 : 「 或 操 觚 以 率 爾, 或 含 毫 而 邈 然 。 」
陸 厥 《 與 沈 約 書 》 : 「王 粲 《 初 征 》 , 他 文 未 能 稱 是 ; 楊 修 敏 捷 , 《 暑 賦 》 彌日 不 獻 。 率 意 寡 尤 , 則 事 促 乎 一 日 ; 翳 翳 愈 伏 , 而 理 賒於 七 步 。 一 人 之 思 , 遲 速 天 懸 ; 一 家 之 文 , 工 拙 壤 隔 。」《
易 齋 佔 畢 叢 談 》 : 「 夫 一 人 載 筆 為文 , 而 有 遲 速 工 拙 之 不 同 者 , 何 也 ? 機 為 之 耳 。 機 鬯 則文 敏 而 工 , 機 塞 則 文 滯 而 拙 。 」
〔 二 〕 按 「 制 體 」 即 體 制 。
〔 三 〕 《 訓 故 》 : 「 《 漢 書 ‧ 枚 皋傳 》 : 『 ( 皋 ) 為 文 疾 , 受 詔 輒 成 , 故 所 賦 者 多 。 司 馬相 如 善 為 文 而 遲 , 故 所 作 少 而 善 於 皋 。 』 ( 皋 賦 辭 中 自言 為 賦 不 如 相 如 。 ) 」
《 西 京 雜 記 》 二 : 「 司馬 相 如 為 《 上 林 》 《 子 虛 賦 》 , 意 思 蕭 散 , 不 復 與 外 事相 關 , 控 引 天 地 , 錯 綜 古 今 , 忽 然 如 睡 , 煥 然 而 興 , 幾百 日 而 後 成 。 」
《 文 賦 》 : 「 或 操 觚 以率 爾 , 或 含 毫 而 邈 然 。 」
劉 孝 綽 《 昭 明 太 子 集 序》 : 「 竊 以 屬 文 之 體 , 鮮 能 周 備 。 長 卿 徒 善 , 既 累 為 遲; 少 孺 ( 枚 皋 字 ) 雖 疾 , 俳 優 而 已 。 」
〔 四 〕 桓 譚 《 新 論 ‧ 袪 蔽 》 篇 : 「余 少 時 見 揚 子 雲 之 麗 文 高 論 , 不 自 量 年 少 新 進 , 而 猥 欲逮 及 。 嘗 激 一 事 而 作 小 賦 , 用 精 思 太 劇 , 而 立 感 動 發 病, 彌 日 瘳 。 子 雲 亦 言 : 成 帝 時 , 趙 昭 儀 方 大 幸 。 每 上 甘泉 , 詔 令 作 賦 , 為 之 卒 暴 , 思 慮 精 苦 , 賦 成 遂 困 倦 小 臥, 夢 其 五 臟 出 在 地 , 以 手 收 而 內 之 。 及 覺 , 病 喘 悸, 大 少 氣 , 病 一 歲 。 由 此 言 之 , 盡 思 慮 , 傷 精 神 也 。 」
《 才 略 》 篇 : 「 子 雲 屬意 , 辭 人 最 深 ,
- Jun 05 Tue 2007 16:08
詹英義證 卷6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