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藝術丟掉嚴肅
但是,藝術或許就不該被貼上“嚴肅”這一標簽。同樣是設計安全套盒子,來自哥本哈根的設計師Charlotte Noergaard的設計理念就是“幫助人們漂亮、愉快而有趣地實現自己的安全與責任。”她相信性不應當是種禁忌,安全套也不該讓人臉紅。
而她設計的“愛之盒”LOVEBOX就避免了這一尷尬。
一經推出,立刻大賣,可見藝術雖然無法治愈艾滋,卻有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力量。在LOVEBOX2009年男性系列中,盒子裏還附贈安全套的使用指南。它的作用至少不應當與煙盒上面的“吸煙有害健康”相提並論。
安全套的時尚之路
其實更早出現的成功案例當數“COHNDOM BOX”。這枚由澳大利亞設計師Susan Cohn于1999年設計出的安全套盒非常樸實無華,放在錢包裏不會搶了信用卡的風頭,放在口袋裏就是躥出來可能都沒有人去撿。但這正是設計師的用意,在那個創意為王的年代,Susan的安全套盒絕不是“皇帝的新裝”,而是一塊“遮羞布”,在遮住套套的同時也扯掉了人們隨身攜帶套套的戒心。這個作品被創自1921年的義大利家用品設計製造商Alessi看中並投入生產,直到現在還是線上的hot buy。
HIV的確是一個令人恐慌的字眼。在5月17日第26屆國際艾滋病燭光紀念日到來之際,即使沒有艾滋病的人們也會思考一個問題:面對艾滋,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不再恐慌?也許巴西設計師Rafael Morgan的設計給了我們一個最簡單也最直接的答案。他的安全套發售機定名為“別慌”,並將這兩個字印在了機器按鈕上。當你恐懼HIV的時候,當你手忙腳亂的時候,“當你需要有人告訴你放鬆、去做正確的事時,就是我這個小機關發揮作用時。”
安全套的全球設計師們
燭光熒熒,夜幕降臨,設計師用盒子防艾有一套,其實我們都離不開那個套。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然而沒有一個人敢說:“給我一個套子,我可以防止艾滋。”防艾需要的不是一個套,而是一整套。比如即將到來的國際艾滋燭光紀念日,比如那些投身於防艾事業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在這個過程中,藝術不惜降尊紆貴,解決起防艾中最基本的問題:消滅人類購買套套的羞恥心。
而藝術,真的做到了這一點。
如果你現在身在紐約,你一定能在大街小巷看到華裔設計師Alexander Wang的傑作——Proper Attire。2009年,他的設計不但會出現在紐約最時髦的T臺秀上,還會出現在戀愛中的男女的包包裏——沒有趕上去年環保袋設計潮的Alexander在今年得到了美國計劃生育協會的賞識,與以色列設計師Yigal Azroul一道設計了一組套套。
安全套與時裝
當然,最大的噱頭就是它們富於時裝設計感的包裝,有消費者甚至稱,“即便買了也不會使用,誰讓這是Alexander Wang設計的呢?”不過兩位設計師的初衷是希望安全套的外形能夠“令人不再羞于購買”,並且,這個系列的安全套的一部分盈利將被贈與計劃生育協會。
熱炒社會問題是藝術挑逗大眾的慣例,“Proper Attire”的出現意味著防艾這一議題的深入人心。其實,設計師與安全套早已發展出了一段親密的關係,如果你足夠留心,會記得2007年日本東京設計周上橫空出世的那把白色塑膠槍。
這把槍射不出子彈,更不具有任何殺傷力,它只是提醒男人,在掏出槍之前,別忘記槍膛裏還放著一個套套。設計師高橋雅之把它命名為“Honey Trap”,也就是冷戰期間間諜們經常使用的“美人計”。“英雄難過美人關”,大概高橋雅之希望有了這把槍,就算關沒過也不至於把命都輸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