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人與婚姻

第十章 恐懼和誘惑一起存在

問題:

  你認為教士和先知們對女人的態度如何?

  這些人,這些被認為是上帝傳信者的人,這些一直在教導慈悲和愛的人,他們從來不認為女人也是人。

  他們是從女人生出來的,而他們都表現出對女性令人作嘔的不尊敬,原因非常清楚,原因就是:他們害怕女人。這是一個心理學的真理:你害怕,但是你同時被吸引。恐懼和誘惑是一起存在的,事實上,恐懼是誘惑的副產品。

  他們被誘惑,那是自然的,那沒有什麼不對,那完全合乎人性,但如果他們想要成為一個彌賽亞(救世主)......那麼他們就必須去滿足傳統要求他們去履行的,而所有的傳統都是由男人所做成的—直到現在,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男人所建立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女人根本沒有被考慮進去。

  孔子——整個中國都被孔子的思想所影響——相信女人沒有靈魂,她只有身體,殺死一個女人不算謀殺,所以,在中國,有好幾千年的時間,如果某人殺死他自己的太太,那不是一項罪行,它就好像你想要破壞你的椅子、你的家俱,或是任何屬天你的東西,你佔有它,它是你的,就像女人也是你的。你是一個佔有者,你可以殺死她,在中國沒有法律可以阻止先生殺死他的太太,也沒有懲罰,因為女人是一樣東西,而不是一個人。

  而孔子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這究竟是那門子的智慧?孔子是孔子主義的創始者,但是一切孔子所做的就是去混亂人們的頭腦,其他沒有。

  每一種宗教都害怕女人,因為每一種宗教都害怕性。

  每一種宗教都壓抑性、反對性,因此,很自然地,每一種宗教都必須反對女人、譴責女人,這是性壓抑的副產品。如果你譴責性,你一定會譴責女人。如果你尊重女人,你就自然會尊重性,將它視為一種自然的東西。

  而這些人為什麼反對性?除了性以外,他們對其他每一樣東西的態度都不同。關天性,每一種宗教的看法都一樣?那似乎是各種宗教之間唯一的一致,所以,它似乎非常重要,我們應該深入瞭解為什麼他們都害怕它的整個現象,他們害怕性,因為它是人裏面最大的能量,是大自然和生物學上最強的技力,沒有辦法去摧毀它。

  或者你可以譴責和壓抑性,或者你可以瞭解和改變它,但是後者是一個漫長而且費力的途徑,它需要很高的聰明才智和覺知,因為性是你裏面一個無意識的力量,你身體裏面的每一個細胞都是由它所做成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滿著性的活力。跟你無意識的性能量相比,你有意識的頭腦簡直微不足道,因此,你害怕,在任何時候,無意識都可能會佔有你。壓抑似乎比較容易,再說,壓抑不需要聰明才智,任何白癡都可以做它,事實上,只有白癡會這樣做。

  在印度,看到好幾百個屬天不同宗教的和尚,他們都在壓抑他們的性,我感到頗為驚訝,我的驚訝是:他們越是壓抑他們的性,他們就變得越愚蠢,愚蠢的程度跟他們壓抑的程度剛好一樣。壓抑本性是一項非常愚蠢的努力,它一定會摧毀你的聰明才智,我發現這些人非常遲鈍。我對他們講話,而我可以看出,他們什麼都沒有聽到,他們的眼睛看起來幾乎是死的,他們的身體萎縮,他們看起來很醜。他們反對性,所以他們必須反對女人。

  耆那教教徒相信:沒有人能夠從女兒身被解放,只有男人能夠被解放、能夠達到「那最終的」,只有從男人的身體才能夠得到解放,從女人的身體不能夠得到解放。女人的身體有什麼不對?根本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不同是生理上的,而那也並沒有多大的不同,那並不是一個具有實質意義的不同。

  男人的性器官懸在外面,而女人的性器官藏在裏面,那是唯一的不同。只要將你的口袋翻轉過來,然後讓它懸在外面,那個口袋就變成雄性的,將它放回原來的位置,它就變成陰性的。

  你說這個是不同嗎?它是同一個口袋!

  耆那教教徒說:一個女人被她女性的身體拖累,她必須先變成一個男人。

  所以耆那教的尼姑並不努力去求得解放,她們努力在下一世被生成一個男人,然後她們再下功夫去求得解放,她們比男人要多一個步驟,「女士優先」並不適用。

  在耆那教的歷史上有一位女人,她一定是一位非常有勇氣,而且非常聰明的女人,而且是一個叛逆者,她反對這個概念。她的名字叫做瑪莉白(Mallibhai).她反對這整個概念,她說:「這是男人所編造出來的。』她一定是一個具有個人魅力的女人,當然,它一定是如此,因為她變成一個耆那教的和尚,她不要變成一個尼蛄,因為尼姑的目標是要在來世變成一個和尚:她變成一個耆那教的和尚。耆那教的尼姑必須穿衣服,她不能夠裸體,如果她成功,那一幕在來生才會來臨。

  但是這個瑪莉白的女人是一個罕有的叛逆者,我找遍了世界各地,還沒有找到一個女人跟她具有同樣的叛逆性,她變成一個和尚,她丟棄了她的衣服,向耆那教教徒宣稱:「我是一個和尚,我在努力求得解放,我一點都不關心你們的經典怎麼說。」她真的是具有個人魅力,她做到了成為一個耆那教大師的所有要求,耆那教教徒必須以一個耆那教大師(teerthankara)來接受她。

  但是他們耍了一個詭計,當她過世,他們改變了她的名字。Mallibhai--『bhai』是指女人,但是他們把她的名字改成Mallinath--『nath』是指男人。所以,如果你閱讀歷史,你將不會在二十四個耆那教大師裏面找到一個女人,因為她的名字已經被竄改過了。他們欺騙了整個世界來延續他們舊有的觀念。一個女人證明過它,而一個女人的證明就足夠替所有的女人證明,但是當她死後,那些狡猾的教士竄改了她的名字,他們不僅改變了她的名字,他們還改變了雕像,她在廟裏被擺出來的是男人的雕像,在耆那教的廟裏有二十四尊耆那教大師的雕像-----都是男人!

  我曾經到過耆那教的廟宇,我問:「誰是瑪莉白?」

  教士就變得閃爍其詞,他會說:「喔……瑪莉白?你是耆那教教徒嗎?」

  我會說:「不,我不是耆那教教徒,我也不是一個大男人主義者。在這二十四位大師裏,那一位是瑪莉白?」然後他會指給我看,但是我會說:「這是一尊男人的雕像,性器官懸在外面。」

  他們很快地覺知到……所以每當我去到一座耆那教的廟,他們就會說:「廟已經關了,你不能夠進入廟裏。」

  這是一個男性主義的世界,所有印度的轉世佛都是男人,沒有一個女人被接受,並不是說沒有女人比這些所謂的轉世佛具有更偉大的力量,而是因為她們是女人,所以沒有被接受。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

  一個回教徒可以跟四個女人結婚,可蘭經允許他這樣做,而一個女人不可以跟四個男人結婚,這是不公平的。女人不能夠進人回教寺廟,她必須在外面祈禱。就因為她是一個女人,所以她是肮髒的,她甚至不被允許在寺廟裏面祈禱。在猶太教的教堂裏,女人有一個特別隔起來的分開的地方,她不能夠跟男人坐在一起。通常她的位子在後面,或是在包廂的地方。

  我想起一個故事,我不知道它是對還是錯。當戈達梅爾當以色列的首相,印度的首相茵蒂拉甘地去訪問以色列,她想要去看一個猶太教的教堂,她想要瞭解猶太人怎麼崇拜神,瞭解他們在做什麼,所以戈達梅爾帶茵蒂拉甘地坐在包廂上。

  茵蒂拉甘地問戈達梅爾說:「猶太教教堂的規則是不是只有首相才能夠坐在包廂上?」因為戈達梅爾和茵蒂拉甘地兩個人都是女性。戈達梅爾不想說,在猶太人的傳統裏,女人必須被分開。但是茵蒂拉甘地以為:「因為我們兩個人都是首相,所以他們才給我們一個特別的位子。」是的,那是一個特別的位子,也不是特別給首相的位子,而是特別給兩個女人的位子,即使她們兩個人都是首相也一樣,女人還是女人。

摘自「奧修聖經」一書

一九八五年第一卷第六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enda9727 的頭像
    brenda9727

    漂泊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