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論是時尚達人、職場菜鳥,或是卸任立委,雖然他們年紀、職業和工作資歷相仿,但個人累積的財富卻差很多,而且隨著時間拉長,財富差距更會拉大,為什麼?關鍵就在「理財習慣」的建立。

職場菜鳥》隨時可退休 vs. 理財剛起步

她們都是時尚達人 一個累積千萬資產 一個還在學習存錢。為什麼?

我已經存足退休本


小檔案_張筠 [ 隱藏 ]
◎38歲,晶華酒店行銷協理

◎理財年資:9年


最喜歡︰
蒐集所有商品折價券和折扣資訊
購物前先上網比價,便宜3成才下手

最得意︰
定期定額買基金,投資高股息股票
從精品業跳槽晶華,公司股票變股后

最大花費︰
8成以上薪水用來儲蓄、買基金
新計畫︰老二出生了,要再省一點錢

我正努力存第1桶金

小檔案_劉璟誼 [ 隱藏 ]
◎39歲,麗晶精品行銷經理

◎理財年資:1年


最喜歡︰
有設計的高檔精品
懂得搭配適合的鞋子、飾品和好包包,顯現品味

最得意︰
員工可用折扣價、同業價買當季精品
去年,衣服和包包每月買兩次降為一次

最大花費︰
8成以上薪水花在生活和購物

新計畫︰
努力擠出一點錢買基金,只是看說明書很頭痛



職場菜鳥》投資賺50萬 vs. 吃50家餐廳

她們都是職場菜鳥 一個月薪存8成 一個卻全部花光光!為什麼?

靠投資理財 賺到50萬元

小檔案_張素菁 [ 隱藏 ]
◎27歲,廣告公司職員

◎理財年資:2年


最愛看︰
外幣匯率報價

最得意︰
投資澳幣、歐元和美元,3個月就賺20%
花2小時兼差譯完一集影片,賺800元

最大花費︰
8成薪水拿來儲蓄、投資

最常MSN對象︰
喜歡投資股票和外幣的學長

把錢「吃」光,集50家餐廳名片

小檔案_李嘉琪 [ 隱藏 ]
◎28歲,出版社編輯

◎理財年資:0年




最愛看︰
外國美食+旅遊資訊

最得意︰
品嘗過希臘、西班牙和西藏菜
排隊2小時,吃一碗近400元的日本冰

最大花費︰
6成薪水用來吃美食、買化妝品

最常MSN對象︰
網路上的美食部落客

新計畫︰
買適合夏天用的包包、化妝品


卸任立委》輕鬆新生活 vs. 辛苦求轉業

他們都是卸任立委 一個輕鬆做股票 一個忙著找工作。為什麼?

靠理財收入,我可以不工作

小檔案_蔡其昌 [ 隱藏 ]
◎40歲,已婚,有1個小孩

◎家庭資產超過3,000萬元

◎理財年資:22年


最喜歡︰
用錢賺錢,就算沒工作也能有收入
搭客運、穿暢貨中心買的Polo衫,戴Puma錶

最得意︰
投資的股票和基金上漲,就覺得自己有進步

最大花費︰
8成拿去儲蓄、投資

新計畫︰
投資股票

快要坐吃山空 我一定要工作

小檔案_謝欣霓 [ 隱藏 ]
◎38歲,已婚,有2個小孩

◎帳戶裡的錢快花光光

◎理財年資:0年


最喜歡︰
買好東西,例如朋友送LV吊飾,就買新手機來配
搭小黃、穿Prada名牌衣、戴喬治傑生朵蘭錶

最得意︰
信用卡一個月刷不到幾萬元,就覺得自己好省

最大花費︰
月收入全部拿來消費

新計畫︰
再多找幾個主持機會

看完這3組「同學」的對照,你是否發現:不論是時尚達人、職場菜鳥,或是卸任立委,雖然他們年紀、職業和工作資歷相仿,但個人累積的財富卻差很多,而且隨著時間拉長,財富差距更會拉大,為什麼?關鍵就在「理財習慣」的建立。

美國知名理財網站Bankrate.com營運長柯特‧康寧漢(Cotter Cunningham)有一句名言:「不能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即使擁有博士學位,也難讓你脫離貧窮。」寶來曼氏期貨副董事長周筱玲,則以自己親身經歷提醒:「雖然好習慣是勉強來的,但好習慣可以讓你有錢一輩子。」

鞭策自己及早建立理財習慣 才能享受時間複利

財經作家、滙豐前副總裁楊偉凱,在出了《富總裁教你買基金》暢銷書後,不少高中、大學同學重新聯絡,40歲的他最常被同學問的問題是:「我該怎麼理財?」「我要怎麼存退休金?」

楊偉凱細問後發現,大學畢業20多年,有些同學因為覺得自己賺的錢太少,所以從沒去想理財的事;有的則是因為工作忙,自認沒時間去理財;還有的是一開始理財,就大膽投資買股票,因為賠錢遇到挫折,從此不再理財。

不論是不敢想、沒時間或是怕失敗,因為沒有建立長期的理財習慣,楊偉凱說:「他們都錯失了致富的最大本錢,就是時間!」

作家王文華目前是快樂的自由人,每天主持廣播、寫文章、動腦做公益,不必長時間工作,為什麼?因為他擁有一個非常得意的理財帳戶。

這是他在美國念完研究所後,一就業就開立的退休金帳戶,儘管他回到台灣,也未停扣,自己繼續每月固定提撥5%薪水做投資,從未動用。14年下來,已經累積超過新台幣數百萬元的金額,為他富足退休的目標打好基礎!

美國學者湯瑪斯‧史丹利(Thomas J. Stanley)調查過上萬名百萬美元富翁,其中84%都是從儲蓄和省錢開始;有7成的富翁每周工作55小時,但仍然抽時間做理財規畫;有錢之後一年的生活花費占總財產7%以下,如果他們沒有工作收入,就算坐吃山空,平均也可撐過12年。

如果美國的百萬富翁都還要花時間做理財規畫,平均每天工作可長達10小時的台灣人,怎麼會忙到沒時間檢討一下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呢?如果想要致富,請記得,你一定要挪出時間,及早建立自己的理財習慣。

在好的理財習慣尚未建立前,你還得小心,一些壞習慣可能已經上身。周筱玲觀察,很多職場新鮮人或是還在念書的學生,不但沒有培養儲蓄、存錢這些好的理財習慣,反倒學會欠卡債這項美式惡習,結果人生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數開始。

王文華則分析,年經人正處於開創階段,很少會去珍惜,而且做事比較急著看結果。例如買了車,就以為自己已經晉身有車階級;揹上名牌包,就以為自己有品味。

問題是,一時的買車、比品味,而沒有趁早存錢,到最後你只剩下隨時間「貶值」的車子和消費品,無財可退休!因此,建議大家,應該先學有錢人致富的理財習慣,長時間用複利去滾動賺錢。至於不是當務之急的比較,就先擱一旁吧!

要建立理財習慣,復華投信總經理楊智淵強調,理財不是只有投資,而是循序漸進培養「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4個習慣,才能讓你擁有源源不斷的財源。

而在建立習慣之前,必須先定義好自己的欲望,為這欲望設定目標金額 ,「理財是在為你的欲望服務,若沒定義清楚,任何理財都無法符合你的需要。」楊智淵說。



管好金錢流 財庫滿水位


習慣1〉賺錢:專注本業拚加薪 累積第1桶金

對初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建議,一定要專注本業,把提高工作收入列為最重要的目標。因為唯有讓自己成為「暢銷」而不是「滯銷」的人才,隨著薪水增加,你才可能快速累積可供理財投資的第1桶金。

雖然此時的重心在工作,但楊偉凱建議,可建立屬於自己的理財情報網,例如像富翁一樣常到銀行和房仲走動,蒐集市場情報,或上網、看書 、參加免費理財講座等。日本賺錢之神邱永漢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跟比你有投資理財概念的人交往,累積人脈資源,為往後的投資奠下基礎。

習慣2〉存錢:定期定額儲蓄 比投資更為重要

無論是靠工作收入賺錢或到了錢滾錢投資的階段,楊智淵認為,持續儲蓄的習慣絕不能廢,而且要致富,儲蓄金額一定要隨著收入等比提高。

至於最好的自動儲蓄方法,就是定期定額投資,暢銷書《有錢的祕密》作者之一約翰.布列南(John J. Brennan)表示,定期定額儲蓄的重要性遠超過投資和節稅,定期定額儲蓄很少會讓人一蹶不振,而且對情緒有助益,可獲得滿足和成就感。

不過,從去年底以來,全球投資市場波動加大、風險升高,楊智淵建議,此時提高儲蓄率,要比找到高獲利標的更容易執行,而且可以更早讓你存到財富目標所設定的金額。





複利公式


習慣3〉省錢:記帳檢討花費 效果最好

想省錢,一定要靠記帳。南韓理財作家金在泳表示,靠降低欲望來省錢,通常難持續,記帳,就很容易找出花錢的漏洞,對症下藥,效果非常明顯,「家計簿是一輩子最重要的理財成績單!」

除了檢討花費之外,他也建議,去找出停滯帳戶,例如久未使用的銀行戶頭裡的餘額、證券帳戶裡未處理的配股,或是保險到期後撥回來的錢。這些就像是藏在床底下的錢,找出來後,可能又是新的一筆百萬存款的「頭期款」。

【發布你的《吝嗇家公報》】

加拿大有名的節儉理財專家尼克森(Ian Nicholson)認為,節流比開源簡單不費功夫,他奉行大蕭條時期「用到壞、穿到破,沒有也要過」的信條,在自家創辦編輯的《吝嗇家公報》(The Miser's Gazette)裡,他提供了10項節儉理財的小祕訣,你也可以參照修改,建立屬於自己的好習慣。

1.不斷從薪水中撥出一部分去存款

2.詳列預算與支出,搞清楚你每天、每周和每月金錢流向

3.核對所有發票、收據,看商家有沒有多收費

4.信用卡只保留1張,每月的帳單絕對還清

5.自帶便當上班,每周節省近千元的午餐費

6.搭公共交通工具或與人共乘汽車上下班

7.多讀有關居家修繕、投資致富的實用手冊,最好從圖書館借或從網路下載

8.簡化生活,到廉價商店、拍賣場購物

9.買東西時一定思考:這錢值不值得花

10.絕對要砍價,你不提出,店家不會主動降價賣你

習慣4〉錢滾錢:冷靜、耐心 設定5年計畫

周筱玲說:「儲蓄是『加法』的金錢累積,投資則是用『乘法』在累積財富。」但你必須記得,投資有風險,不等於理財的全部。

不論周行一或楊智淵都強調,理財要愈早開始愈好,但一般人不應該太早開始做投資。因為,「沒有好的觀念、策略,通常賠錢的機率大!」楊智淵說。經常在全台演講投資理財的他,每每在演講後,若遇到有人問:「股市會再跌嗎?」「可以進場了嗎?」他都會替這些人的投資擔心。

王文華則建議年輕人或理財新生,應先參考投資大師的書,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這些大師,投資賺賠、市場多空都遇過,他們的實證心法,也較經得起長久時間的考驗。

另外,年輕人想在股市賺大錢,常重壓所有資金。這一點,楊偉凱感觸頗深,因為他在念研究所時,曾與老師黃培源合寫《理財聖經》而有豐厚版稅收入,入伍到就業前持續寫書大賣,靠版稅就累積500萬元,但因為觀念和投資習慣不完整,100%投入股市,大賺又大賠,結果忙來忙去一場空。

所以他一再強調,年輕人的第1桶金,先以開源節流來累積75%以上的資金,另外25%才靠投資。而存滿第1桶金的時間宜設5年到6年,不要只設3年,「因為時間一短,就會急,一急就會冒險,不屑做長期投資了。」

楊智淵投資的資歷超過20年,在談到投資習慣時,他最大感想是:「一個人進場時的狀況,會影響他一生的理財習慣。」如果是在平靜無波時進場,會學習到冷靜、布局、耐心;但在市況大好時進場,就會過於亢奮、貪婪、交易頻繁,未能建立停利、停損的習慣。

對於停利,楊智淵會設定在一個市場的年化報酬率約是該市場國家經濟成長率的2.5倍;至於停損,他說:「在股市這一所大學,能做到停損,就畢業了。」他認為,停損的功用在於「本金保護」,只要能守住本金,就有再奮起的本錢。

每月扣款5000元投資基金 晚1年開始,退休資產少308萬元

「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一整套4個理財習慣,必須一起運用,才能讓你朝著致富目標大步邁進。而且這4個習慣必須及早建立,因為理財收入乘上時間所創造的複利效果,可是相當驚人的。有多驚人?請看以下的例子:

小玉和阿霞這對好朋友,年齡一樣大、成績一樣好,大學畢業後都考上公務員。對理財有興趣的小玉,25歲開始一個理財習慣:每月定期定額5,000元投資基金。隔年,不懂也不想碰理財的阿霞,在小玉的催促下,才勉強開戶,每月扣5,000元買同一檔基金。

兩人65歲時,這檔基金還在扣,平均年報酬率10%,小玉共累積了3,188萬元,而阿霞則累積2,880萬元。就只慢1年,阿霞的財富比小玉少了308萬元。請問,你比小玉晚了幾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enda9727 的頭像
    brenda9727

    漂泊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