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飛雅特的終極大改造
瑪奇奧尼接任執行長時,飛雅特面臨空前危機:執行長頻頻換將、虧損連連、新車狀況多......。他說:「我的工作不是做出經營決策,而是督促經理人扮演領導人角色。」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果然讓飛雅特轉虧為盈,持續獲利。
文章按此下載,下載點數10點




要目精華

飛雅特曾在三年內走了四名執行長,產業門外漢賽吉歐.瑪奇奧尼接任後,改變公司的經營方式,揚棄原本一人獨大的領導模式,創造出人人都應帶頭領導的企業文化。結果,業績轉虧為盈,獲利也漸趨穩健,新推出的車種更成為業界討論焦點。

瑪奇奧尼推動了四大改善方法:由公司內部尋找潛在領導人才,多方栽培;設立宏遠的目標,挑戰既定思維,積極帶領經理人達成目標;讓公司跳脫內部導向的窠臼,比方說,以蘋果電腦為標竿,並從汽車產業以外找人才;幫助員工在工作與家庭中取得平衡。


文章內容

四年前,飛雅特淪為眾人的笑柄。當時,只要在義大利一翻開報紙,就看到公司的負面消息:不是虧損增加、新車出師不利,就是哪裡又冒出罷工事件。更讓我憂心的是,公司在三年內經歷了四名執行長。不妨想
像一下,2004年6月我上任時的情況,當時飛雅特在大多數人眼中根本是一灘死水,我這個第五任的執行長卻企圖讓公司起死回生。

再想像一下當時管理高層的心情。這些可憐的傢伙坐在位子上,看著我這個從非汽車產業空降的「外國人」(早在1966年我就離開義大利了)來當他們的執行長;每個人心裡想著:「又來了,又得再教一次汽車產業相關知識,如果他的下場跟上一個執行長一樣,我們不就完了。」他們的心情清楚地寫在臉上,其實,異地而處,我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不只如此,汽車產業本來就很難經營。我以前覺得,化學公司是股東價值破壞(valuedestruction)最嚴重的產業,其實汽車業也不遑多讓。除了日本豐田(Toyota)與德國保時捷(Porsche)等幾個車廠是例外,汽車業者多年來年一直陷於股東價值破壞的局面,而飛雅特正是最嚴重的幾家公司之一。

但一路走來,我們已有長足的進步,業績轉虧為盈、穩健獲利,新推出的「飛雅特五百」(Cinquecento),是全球最小的微型車之一,也成為業界討論的焦點。在邁向改革目標時,我們針對公司的營運做了一些重大改變:揚棄公司原本一人獨大的領導模式,創造人人都能帶頭領導的企業文化。身為執行長,我的職責不是做經營決策,而是把目標拉高,並協助經理人設法達成。

找出並協助潛在領導人
從掌舵的第一天開始,我就體認到飛雅特有領導面的問題。傳統上,義大利企業的重要抉擇都由執行長負責。50年代,這樣領導模式或許還有效,但在今日效果便大打折扣。就飛雅特龐大複雜的營運規模而言,一人領導的決策模式的確不妥當。

只可惜,我們當初的資深領導階層不習慣擔負責任,畢竟,在墨守成規的環境中工作多年,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也因此,在許多情況下,眼見這些人積習難改,我除了裁員外,別無選擇。

然而,天高皇帝遠,離總公司愈遠的單位,管理階層就愈自主,我很快就發現,其實公司內部也有許多領導的可造之才。拉丁美洲的員工離總公司十萬八千里,大老闆不會每個星期飛過來問些笨問題,因此營運不受干擾,比較自由。此外,像是行銷等部門,傳統上並非潛力十足的職涯管道,也埋沒許多年輕人才。掌管愛快(Alfa)的主管現在才四十歲,而領導飛雅特的主管才42歲。兩個人都不是電機科班出身,但都是一流的消費產品行銷專家,正是公司當時最需要的人。

起初,這些人才靠我自己來找。參與各地會議時,如果遇到讓我印象深刻的人選,就會加以拔擢。第一次到巴西和阿根廷分公司回來後,大概調動了二十個管理職位,以安插我新發掘的人才。到了現在,我們發掘人才的方式已經非常制度化了。很幸運地,我從外面找到合適的人才帶領人資部,他對領導很有概念,我們兩個現在都會密切合作。每次我要巡視哪家分公司時,他都會叫我特別注意某某人選。

一旦鎖定有潛力的人選,我會在他們身上投入很多時間,至少會花四到五個月的時間評估前七百名人選。在評量績效時,我當然會看數據,但更感興趣的,是他們在領導團隊與推動改變時的成果。我常跟同僚花很長的時間,討論這些人是否具備合適的特質。我覺得360度評量結果不可靠,實施起來也很困難,而且不易完全中立客觀,所以,我的評估方式完全建立在這個互動上。我跟部屬的交流,大多採取非常隨性的方式。多半利用零碎的空檔傳簡訊或打電話給他們,聊聊工作或他們的職涯發展。如此一來,他們就知道我關心他們的發展。一個組織如果能與領導人有這種互動的感覺,就能建立健全的企業文化,上下凝聚共同的價值觀。

在下放更多權責的同時,我更強調「勇於負責」(accountability)。一個領導人如果無法達成目標,應該負擔部分後果。當然,我覺得沒能達成目標並非世界末日。市場和經濟沒辦法百分之百預測準確,像飛雅特這麼一家規模龐大的企業,如果在這裡失敗了,總是可以拿另外一處的成功抵銷回來。但如果要栽培領導人,便不能讓藉口成為常態,畢竟,飛雅特以前就是犯了這樣的毛病。

設定目標,但分享決策
除了尋找領導人外,我還必須讓大家朝著清楚、積極的目標大步前進。我在2004年7月底告訴大家,公司2007年的營收要達到二十億歐元時,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但在此之前,我已跟大約二十個人,闢室討論了三天,卻遲遲沒有結論。我知道如果我不下達命令,最後就不會有決定。年輕時,我常因要這樣掌控全局而心煩,但做了12、13年的主管,年紀漸長,我了解到沒有什麼替代方法。所以,選對執行長,是董事會最重要的抉擇。

不過,如果設定了一個大家都覺得不切實際的目標,你就必須伸出援手,協助大家達成目標。這是領導人的另一個重要職責。幫助他們,不代表幫他們完成工作。我埋首在事業中,不是為了要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做決策,而是要引導負責執行的經理人做出正確的決定。我不知道哪些議題會拿到會議上討論,但我想,因為我與大家的互動討論,更有可能在會議中做出正確的決定。我經常在挑戰既定的思維與假設,這雖然常常會讓你覺得自己在問很蠢的問題,但也正因如此,飛雅特五百的上市時程,從四年縮短到只要18個月,這表示我們現在或多或少已達到業界的最佳標準。當我問研發與工程人員為何需要四年,他們總是說需要這個或那個資訊,我再問,少了那個資訊會怎樣?有時候,他們最後也會說,其實沒有太大差別。這樣解開幾個瓶頸後,大家很快就會

上行下效,開始精簡自己的作業流程。一部新車上市需要斥資四億歐元,把上市時間減半,可以讓我們大大降低成本。

向外看出新視野
過去飛雅特的企業文化,是以工程人員為主軸,因此在研發新車與引擎上極具優勢。我們的柴油技術長期處於領導地位,就是一個例子。但這樣的企業文化,讓大家只懂得往內看,領導人的職責,就在於把企業焦點集中在市場與競爭。

拿我們來說,過去把重點放在研發上,以致忽視了旗下各品牌正持續緩慢下滑。在汽車產業裡,飛雅特擁有極佳的品牌,但過去管理得很糟糕。飛雅特之所以成功,部分歸功於我們愈來愈懂得經營品牌,一來是拔擢了解問題所在的行銷人才,二來是以蘋果(Apple)等企業為標竿,從汽車產業外的領域延攬人才。我喜歡把飛雅特五百視為汽車中的I-Pod。

飛雅特過去在生產方面同樣糟糕。只要在廠房走動,就會感受到資源浪費,不只是廠房地上一片雜亂,連員工的作業動線與工作的方式也是如此。大家手邊永遠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們有許多企業值得效法,想當然耳,豐田是最佳模範,但我們也向其他產業的製造商取經,像是蘋果等。這一招改善策略果然奏效,飛雅特五百不只是一台快速上市的漂亮車子,性能也值得信賴,而且我們一發現市場接受度高,很快就補貨,讓各地消費者很快都買得到車。

當然,別人的想法不能照單全收。我不會要求義大利員工學日本車廠一樣,每天早上都要唱企業歌,畢竟我們比較強調個人主義。但浪費就是浪費,在任何文化都一樣。日本人不喜歡浪費,義大利人同樣不喜歡,看到好的做法,他們也知道要起而效尤。

此外,我們也學到,有好的想法,要盡快與公司上下分享。目前,飛雅特農業與營建設備部門CNH的管理團隊,有超過三分之一都來自汽車部門,大部份時候,他們仍在汽車部門裡工作。我鼓勵高潛能人才能同時扮演不同角色,我自己必須這麼做,他們也理應如此。我們分享資訊的做法已經發揮十足的效果,這些部門的營運效率與彈性,以及它們的利潤率,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農業與營建設備部門原本對突然改變的需
求難以招架,但汽車部門的專才有推出飛雅特五百的經驗(我們必須將產量從第一年的12萬輛擴增60%),對問題並不陌生,現在情況已經有所改善。

尊重員工
對員工負起社會責任,是管理拼圖的最後一塊,也是讓飛雅特更趨健全的最終要素。我們之所以能成功,在我看來,大部分是因為有全心投入的工作團隊。但要贏得員工的向心力,企業必須讓他們和領導人一樣,對公司有歸屬感。

美國對如何維持競爭力的看法,深植在他們的資本主義中。我與美國合作伙伴開會,得知他們常採用裁員與關廠的手法。但歐洲的工作文化不同,其中或有值得美國企業學習的地方。我就任時,大可收掉兩個廠房,在其他地方重新累積資產。但如果真的如此做,只會造成員工極度不滿,對我們在義大利國內市場的形象與市占率,也會產生相當大的負面衝擊。

我非常重視對員工的承諾,也要公司全體領導階層都能做到。2004年,我走進杜林的米拉費歐理(Mirafiori)廠時,覺得很沒面子。我不敢相信,員工居然受到那麼差的待遇;而我們卻要這些員工為公司賣命,以與豐田競爭。如今,我們已在廠房旁成立幼稚園和雜貨店,讓大家更能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我們也把更衣室與浴室重新裝潢過,其他廠房現在也開始跟進。沒有人要我們進行這些改變,這麼做,是因為我們體認到,身為領導人,我們對員工的承諾,遠超過勞資雙方協商的白紙黑字。

扮演推動改變的引線
擔任飛雅特的領導人是個人生活方式的抉擇。完全沒有高級俱樂部應酬社交的光鮮亮麗,大多數管理會議都在週末召開,特別是我出差的時候。由於大家時間有限,而且眼前面臨的是重大挑戰,在時間與資源上,都要有相當大的付出。但如果你享受親身參與的感覺,喜歡宏遠、積極的目標,又不怕冒險,這裡是再好不過的工作地點。你最終會成為更良善的人。如果我能在這樣的轉型過程中發揮功能,我就功德圓滿了。雖然我是推動改變的引線,但直正促成改變的是公司的所有員工,看到他們的成功,是我最大的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enda9727 的頭像
    brenda9727

    漂泊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