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瑪多雷領軍 TCS穩居印度最大軟體公司
工商時報/戰略高手/E1版 蕭麗君 2009/2/20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想要一探印度軟體業的發展軌跡,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CS的執行長瑞瑪多雷(Subramanian Ramadorai)絕對是個指標人物。因為他在TC S長達36年的工作生涯,也等同該國軟體業崛起的完整歷史。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TCS首次大膽闖進電腦業是在1968年,當時它以二手的IBM與早期的主機電腦,向自家公司提供服務。


不過40年後,身為印度第一家也是目前最大軟體的公司,在截至3 月底為止的會計年度,其營收已經達到57億美元。今日的成功,實在令人難以體會當時TCS的大膽冒險精神。


早期的克難經驗

體會刻苦持家的重要



這句話有其歷史背景。因為回溯到1970年代的印度,當時因為外匯的匱乏與勞工過剩,讓政府刻意要對花費鉅資從海外進口電腦的企業,設下重重難關。TCS回憶他們在1974年向Burroughs電腦公司購進的一部電腦,就被課徵高達101.25%的關稅。


瑞瑪多雷的同事,也是TCS的行銷長潘哈克還記得相關一段小插曲。當時以卡車送抵的電腦,上面還有政府封條等待海關檢驗。不過隔天他發現,一名過度狂熱的員工在海關尚未抵達前,就自行打開封條。所幸瑞瑪多雷反應靈敏,迅速把封條從垃圾桶檢回並回復尚未開封的原狀,讓海關沒有發現到任何異狀。


不過靠著該生財工具,TCS贏得第一個海外合約。當時為第二大電腦公司的Burroughs透過TCS在印度出售他們的機器。


這些早期的克難經驗,也教導瑞瑪多雷有關刻苦持家的重要性。在 1970年代,一個鐘頭的電腦花費成本,超出工程師一個月所賺的薪水。從倫敦打到孟買的電話,每隔幾分鐘就被總機打斷,詢問是否要繼續。


從小就在他的父親膝上學習數學,並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拿到碩士學位的瑞瑪多雷,在1972年加入TCS後,隨即在1979年就被公司外派到美國開設該公司的第一家海外辦公室。


TCS當時剛與Burroughs結束合作關係,雖然讓他們有充分自由能與其他硬體業者工作,不過也迫使TCS必須尋找自己的客戶。


在歷經兩年的鍥而不捨,瑞瑪多雷成功說服美國公司把工作轉到印度。這除了證明TCS可以自行立足,也顯露出的他的營運才能,有助於他一路晉升,並在1996年終於做上執行長的大位。


瑞瑪多雷相信與敵手交手能讓公司更為強壯。他強調,「如果一切都一帆風順,就無法激勵自己」。該邏輯目前也在測試TCS最大市場之一的美國。由於美國經濟走疲,對在2004年公開上市的TCS股價可能造成一大威脅。


贊助有潛力的創意

以鞏固員工忠誠度



TCS有絕大部分的業務為金融業。因為該產業占其營收超過4成,因為在信貸風暴侵襲下,也自然拖累它的淨美元獲利在2008年第一季較前一季下跌7%,至於到6月份的該季再度縮減6%。


儘管外界揣測獲利不佳,導致該公司將恢復早年的儉樸苛刻做法。不過TCS部分資深主管認為這已是過時想法。他們指出目前該是學習放手,讓年輕一代有揮灑空間,除了能激發新的創意,同時更能鞏固對公司的忠誠度。


瑞瑪多雷以美國軟體業能藉由新創公司加入,而重燃活力為例,指出這些新創業者就是那些不甘於在大公司循序漸進爬升的年輕人。


因此他也寄望他的員工能在不跳槽情況下,也可以感染到這股不甘現狀的創業精神。因此TCS目前積極鼓勵年輕員工,把自己的想法與計畫送交給科技長,公司則願意出資贊助這些最具潛力的創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