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的情況已發生 美股一年內可望回春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63 期
譯文者:鄭煥昇




女股神:美股下半年 上看一萬四千七百點
美股逢「選」多上漲
基本面不變 美股沒問題!


主要大型投資銀行第一季的虧損低於預估,股價回穩。金價下跌,美元緩步升值。陡峭的殖利率曲線有助金融機構獲利。依歷史經驗,類似貝爾斯登等大規模投資銀行出現危機時,就是大盤落底的訊號。


終於,我們或許已經抵達終點。經過幾個月的震盪,最後再補上一家華爾街老牌券商的擠兌事件,銀行與券商的窘況或許已經觸底。你可以感謝主管單位在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瀕臨瓦解時的處置,官方的介入讓許多深陷危機的金融機構免於股價續跌的窘境,隨著市場對此樂觀解讀,美國金融類股甚至可能就此反彈。

不要懷疑,在看壞金融類股長達一年多之後,我們發現自己心中有股不可抗拒的樂觀感受:就像春天要來了。

三月中旬美國聯準會再度調降利率,長短期利差持續擴大,這通常有助於放款機構獲利;聯準會還對投資銀行大開融資之門,提供他們穩定且流動性無虞的資金來源;最後美國財政當局決定讓房貸商芬妮梅(Fannie Mae)與費迪麥(Freddie Mac)增加兩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兆零八百億元)的投資金額,這無疑是對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

下半年次貸風暴將息
腰斬股價回穩並開始上攻

市場迄今尚未感受到這些措施帶來的好處,但隨著恐慌逐漸退去,企業獲利改善,以及本益比回升,金融產業中的績優生在未來一年將可望拉出一○%到二○%的股價漲幅。

但別搞錯了:媒體的負面報導仍將持續好一陣子。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才剛剛發出今年第一季的獲利警訊;同樣的,標準普爾公司也將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與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的債信評等調整為「負向」。事實上,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就算有些體質較弱的銀行破產,或被迫向業界龍頭尋求紓困,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

但是這類風險早已在金融股股價中反映出來了,不用太久,投資人就會開始放眼下半年,屆時次貸造成的虧損將告一段落,而獲利成長也相對容易達成。

女股神:美股下半年 上看一萬四千七百點
美股逢「選」多上漲
基本面不變 美股沒問題!


「從此刻起,我認為情勢將開始好轉,而美國政府及聯準會將在必要的時候做出適當回應,」紐約聯準會前任第一副主席爾尼‧派翠吉斯(Ernie Patrikis )如是說。

只要情勢有一丁點的好轉,就可減少市場對於銀行與證券類股的負面觀感,它們當中,許多家股價都曾在去年遭到腰斬。但是隨著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與高盛證券的季報在三月中公布之後,股價都明顯回穩。雖然這三家券商的獲利仍出現鉅額虧損,但由於虧損的金額低於分析師的預估,所以股價還是上攻。

其中以雷曼兄弟的股價波動最為戲劇性;投資人原本擔心該公司能否撐過次貸危機,股價曾在一天內重挫一九%,但隨著聯準會釋出利多,且獲利超出預期,最後雷曼股價週線大漲二四%。

信心恢復的徵兆還包括:金價從三月十八日高點下跌八‧三%而落至三月二十日收盤的每盎司九一九‧六美元,美元匯率也出現一個月以來首次單週升值。

殖利率曲線陡峭 
經濟將在十二個月內好轉

銀行與券商可望否極泰來的主因還包括陡峭的殖利率曲線。顧名思義,殖利率曲線描繪的是所有美國國債,包括短到三個月、長達三十年債券的殖利率走勢;當十年期與兩年期國庫券的殖利率利差變大,殖利率曲線就會開始顯得陡峭。

在三月中旬,此一利差已站上一‧七八個百分點,相當於長線平均○‧八八個百分點的兩倍;回顧去年,此一利差還是負的,兩年期國庫券的殖利率還高於十年期者。

陡峭的殖利率走勢,無異「告訴我們正處於經濟衰退,並意味著經濟將在六至十二個月後好轉。」約翰‧隆斯基(John Lonski),穆迪投資(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的首席經濟學家做了這樣的說明。

女股神:美股下半年 上看一萬四千七百點
美股逢「選」多上漲
基本面不變 美股沒問題!


殖利率陡峭也讓金融機構得以用較低的利率借貸到短期資金,然後再放出長期資金以賺取較高的利率。換句話說,銀行可以印鈔票,前次大規模金融危機於一九九○年代出現時,聯準會也是透過創造陡峭殖利率的方式,讓市場療傷止痛,現在的做法與當年雷同。

陡峭殖利率也是讓華爾街投資專家傑森‧崔納特(Jason Trennert)在選擇投資標的時認為,大型商業銀行優於券商的原因之一,像摩根大通 (JP Morgan)與美國銀行公司(USB)等都是他的首選。他認為隨著股價淨值比回升,大型銀行股的股價有機會在今年上漲二五%。

金融股虧損高峰已過 
第四季將獲利五百億美元

只要金融類股的資產虧損告終,它們的獲利表現也將改善。目前第一季公布的數據都還在範圍之內。「我認為對投資銀行而言,打銷呆帳的高峰已過。」高盛分析師威廉‧塔諾納(William Tanona)這樣表示。為此,他在市場急殺後將雷曼與摩根士丹利的股價評等由「中立」調高到「買進」,並將兩家公司加入高盛的美洲市場買進名單當中。

確實,這並不表示這些投資銀行的資產貶損風暴確定結束,只是表示風速減弱。就連花旗(Citigroup)首季預估虧損的一百二十億美元,在與去年第四季虧損一百八十億美元的比照下都顯得輕微。

如果虧損的高峰已過,那就算資本市場的起色不明顯,至少未來的獲利成長也會容易許多。標準普爾公司資深指數分析師霍爾‧希爾華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指出,標準普爾五百內的金融股預期將於本季獲利三百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近五○%,但到第三季,可望年增三四%,第四季更可以獲利近五百億美元,遠高於二○○七年第四季的淨損二百三十億美元。

大投資機構遇危機 
顯示大盤將落底回漲

不過分析師也是人,所以絕對有可能是他們過度樂觀,但即使未來這些分析師的預估遭到下修,也不會改變整體情勢好轉的趨勢。另外一些跡象也顯示,金融類股雖然歷經了史上最嚴重的危機之一,但仍有可能在本次會計循環中出現獲利。

摩根大通的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分析師湯瑪斯‧李(Thomas Lee)表示:「如果銀行與券商真能在此次會計年度中結算出獲利,那麼其股價應該就可以保持在淨值以上。」

如果證券業者的資產虧損狀況能夠逆轉,投資銀行與股票經紀商也可受益。因為投資銀行在給予定價的時候,乃是參照產業指數,但問題就在於部分投資人的放空策略,會使得指數走勢低於合理價格。

如果歷史可供參考,那麼像貝爾斯登這等規模的投資銀行出現問題時,往往正好就是大盤落底的訊號;摩根大通的湯瑪斯‧李指出,過去二十五年當中曾出現四次大型投資機構面臨危機的狀況,而大盤都在事件發生後六至十二個月呈現上漲。

湯瑪斯‧李表示,回升率最低的一次是Drexel Burnham Lambert集團在一九九○年二月的破產危機,六個月後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上漲三%,一年後漲幅則為一二%;市場表現最佳的一次則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在一九九八年九月倒閉後,大盤六個月與一年後的漲幅均高達二五%。

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底部已現;截至三月二十一日收盤,三個月期國庫券的殖利率僅○‧五一%,創下五十年來新低。

Bianco Research的總裁詹姆斯‧比揚柯(James Bianco)指出:「這說明了市場的慘況。」他還警告:「股票投資人對於信貸市場的災情還搞不清楚狀況;要知道現在的情形與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恐慌同樣糟糕。」銀行與券商迄今已損失了近兩千億美元的資產,因此他們將需要增資上千億元才能回復放款能力。

但不論金融股的現狀有多糟,未來還會更糟的機會不大;而且在聯準會的積極努力下,明年此時,金融業的獲利與股價可望大幅回升。
( 本文譯自 《霸榮週刊》三月二十四日封面故事〈 Hitting Bottom? Several Banks and Brokerages Are Ready to Pop Up for Ai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