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救急轉變為協助自立 台灣脫貧現在進行式
作者:林奇伯 出處:2008年8月號 / 超集省 0 人推薦
我要推薦
我要回應
轉寄
列印
台灣社會已從致富走向脫貧,目前進行的脫貧模式以資產累積方案最具規模,台北市、台北縣、高雄市政府和家扶基金會都已實施。
台灣的脫貧活力從1960年代就十分活躍。早在1964年,台灣的天主教會從歐美引進「儲蓄互助運動」,成立第一家儲蓄互助信用合作社,到今天,全台已有300多個社,並成立全國性的互助協會。
這個被稱為「窮人撲滿」的互助脫貧模式強調儲蓄觀念,在原住民部落與鄉村地區十分風行。與銀行的不同在於,合作社員必須每個月存入500、1000元不等的小金額,並且同時具有「投資者」 (股東)、「使用者」(顧客)、與「經營者」(老闆)的身分,每年召開社員大會分配盈餘。會員也可依自己存款金額一定的倍數提出貸款申請。
儲蓄互助合作社曾帶動台灣社會的儲蓄習慣,發揮極大的脫貧成效,但1990年代後,隨著貧富差距拉大,新貧族產生,儲蓄互助合作社的模式開始有點緩不濟急。因應社會新結構需求的脫貧新方式開始蓬勃發展。
資產累積案,窮人也學理財
目前進行中的台灣脫貧模式以美國學者雪爾頓(Sherraden)的資產累積方案最具規模,也成為其他國家爭相觀摩的對象。
目前利用這套模式從事脫貧運動的組織有四組,包括台北市、高雄市、台北縣三個地方政府,由台北富邦慈善基金會贊助;一個民間團體「家扶基金會」,則由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贊助。總實施期數已有九期,超過600個家庭受惠,平均成功率都有八成以上。
台北市政府是第一個實施資產累積方案的單位,社會局與寶來證券文教基金會合作,在2000年開辦第一期「家庭發展帳戶」,共100個低收入戶參加,為期三年,有81戶走完全程。
方案規定,參加者必須先擬定「家庭發展帳戶」計畫,每三個月儲蓄金額最少必須有6000元,最多1萬2000元,再由贊助單位以一比一的額度相對提撥資金,讓參與者的儲蓄金額變成兩倍,三年期滿最多可存下28萬8000元。
「對低收入戶來說,每三個月至少6000元的儲蓄是一筆艱難的任務,但期滿後又是他們難以想像的金額,有些人拿到錢後,甚至被自己的毅力感動到哭了,」台北市社會局長師豫玲說,雖然參加者並不一定因為這筆錢就可脫離低收入戶,但參與期間,定期到市政府上職業訓練、心理諮商等各種課程,可為利用「第一桶金」來創業、教育、購屋做好準備。
脫貧第一班
用第一桶金創業 自助助人
位在台北市松山家商旁的外帶式冷飲店「神飲奇兵」是台灣「脫貧第一班」的代表,也是資產累積模式的重要範例。
2003年店長吳秀珠創業至今,已展店兩家,並有韓國、香港、新加坡、英國等十幾個脫貧機構前來取經。
店長吳秀珠是顏面輕度殘障,先生則右手截肢,多年前經商失敗後,一家七口陷入困頓。「我們一家人一直苦思要如何自立自強,聽說台北市政府有脫貧專案,馬上報名參加,」吳秀珠說,過程中一家人縮衣節食,三年內共存下14萬4000元,加上一比一相對撥款,累計獲得28萬8000元創業成本。
因為沒有創業經驗,吳秀珠到處打聽冷飲店的經營Know-how,開店後邊摸索,邊調整。她每天一早5點多就起床煮紅茶,迎接上學的第一批學生,中午上班族會買飲料配午餐,傍晚再迎接放學人潮。中間要自己騎車外送、烹煮珍珠奶茶的珍珠。
這麼拚,開業的第一個冬天卻因季節因素,每月虧本6萬元,吳秀珠幾度想放棄,但是衝著開幕時前台北市長馬英九鼓勵她的一句話:「脫貧方案第一家創業店絕不能倒!」咬著牙,改走「薄利多銷」路線,一杯珍珠奶茶從25元降價到15元,後來才順利穩住市場。
現在大兒子開始工作,「神飲奇兵」只剩下吳秀珠獨挑大樑,儘管兩家店每個月盈餘只有3萬多元。
「但是我自助助人,創造四個就業機會,小孩放學後也可以到店裡就近照顧,」吳秀珠點出創業的最大意義。
「家庭發展帳戶」發現,低收入戶若有即將成年、可進入職場就業的小孩,脫貧的成功率就愈高,所以進行到第三期時,修改為「青蘋果」專案,以輔導貧窮家庭的小孩為主,並陸續引進台北富邦銀行慈善基金會、永達保險經紀人公司等擔任合作伙伴。
中國信託親子現金遊戲
提供貧困家庭理財諮詢
家扶基金會所舉辦的「生活發展帳戶」與縣市政府的模式差不多,但不局限於法定低收入戶,近貧者也可參與;計畫伙伴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也以龐大理財義工團為後盾。
今年3月22日,總統大選當天全國放假,但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中國信託大樓卻沒休息,悄悄湧進50幾位員工,前來參加理財志工招募營。
這個招募營很特別,沒有演講、說教,參與者分成十張桌子,玩起類似大富翁的「窮爸爸,富爸爸」現金流遊戲。
「貧窮人口往往無財可理,且財務狀況混亂,要協助他們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遊戲的虛擬實境,趣味中還能建立理財觀念,」身兼集團個人金融執行長的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尚瑞強說。
中國信託每年動用60多位志工、超過3000小時的理財諮詢服務,透過有趣的遊戲,激勵貧困家庭,使「生活發展帳戶」完成比率平均達94%以上。志工團召集人孫崇勛觀察,貧窮家庭的債務觀念是比較「直覺式」的,沒經過精算,且孩子往往不能體會貧窮有多艱難,導致常有同學間相互比較,埋怨自己父母不夠會賺錢的例子。
去年底的金門理財訓練營上,由於規定必須親子參與,一對溝通不良的母子也出席了。會場外還有幾位飇車的同伴一面大聲催著油門,一面吆喝要趕快出去玩。兒子遊戲愈玩愈不耐煩,開始在會場內對母親咆哮,母親則因為學歷不佳,始終無法瞭解複雜的遊戲規則,而頻頻虧錢。
「部分參加者開始把他們當笑話看,但遊戲的過程中卻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兒子因為不喜歡讓媽媽被人瞧不起,開始協助遊戲、記帳,媽媽也會聽他的意見。遊戲最後,他們成功脫貧,這對母子相擁痛哭,現場大家也都哭了,」孫崇勛提起當天的狀況仍激動不已。
家扶基金會研究發展室主任周慧香指出,台灣的低收入戶門檻太高,雙親失業、單親爸爸或單親媽媽帶一個小孩等狀況都進不了政府低收入戶。
以月薪2萬元的單親媽媽為例,薪水已經超過基本工資,但要付房租、幼稚園、安親班費用,根本很難過活。
所以家扶基金會強調家庭的力量,2005年開始實施脫貧專案後,也成功以家庭為主軸,將會務裡的青年釣竿計畫、家長生活發展帳戶、兒童啟蒙方案做了整合,慈善模式彷彿已經打通任督二脈。
彭婉如基金會
自創貸款職業訓練 協助婦女
目前國際上最風行的微型貸款風也吹進台灣。
過去以協助家暴婦女為主的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曾經有過會務成效不彰的瓶頸,但她們也自創了「貸款職業訓練」的脫貧模式,兩年內貸款協助100多位弱勢婦女提升就業力。
今年7月初的週日午後,熱浪襲人,路上行人稀少,但政治大學EMBA所舉辦的「搶救貧窮大作戰論壇」由彭婉如基金會執行長王慧珠主講與嬌生公司合作的婦女家事服務貸款訓練模式,現場引起熱烈迴響。
彭婉如基金會的貸款模式十分特別,招募弱勢婦女進行為期1個多月的家事服務訓練營,為了讓參加者無後顧之憂,由嬌生公司貸款給參加者每天500元的生活費,受訓完成開始上線工作後,分期無息攤還。
「我們的訓練非常嚴格,衣服要折得像一張A4列印紙的統一大小,燙衣服也要以碼表計時,參加者都反應像『被剝了一層皮,然後變身成家事高手』,」王慧珠說,受訓前參加者每月平均薪資只有1萬多元,結訓後表現良好者可以賺到3萬元以上,若以兩年來的成功個案計算,嬌生公司提供貸款約100萬元,卻創造出6000萬元的生產力!
台大社工系教授鄭麗珍指出,家庭一但落入貧窮線下,平均4到8年,最長要到20年才能救回來,且在貧窮狀況下停留愈久,就會愈會對福利資源產生依賴,脫不了身。
「以前慈善的概念是救急不救窮,套句台語俗諺,救窮人『生吃都不夠了,哪還有東西可以曬乾?』,但現在觀念已改變為更積極,『救人就要救窮』,」台北市社會局長師豫玲說,台灣正由強調「致富」的社會邁向「脫貧」的社會,許多落入貧窮的人未必能馬上東山再起,但只要幫助他們穩健自立,逐漸重返富裕,就可以省去更多低收入戶津貼支出。
周慧香說,外在環境無時無刻就隨時在變;每個人都得隨時注意自己是否已落入貧窮;若落入新貧族,必須先承認自己的貧窮處境,「然後有長期抗貧的決心,最後才能順利脫貧!」
- Aug 09 Sat 2008 19:33
從救急轉變為協助自立 台灣脫貧現在進行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