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
30年代的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繼承了20年代先鋒主義電影運動中的創新精神和實驗
精神。優秀的法國電影藝術家們,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電影聲音的挑戰。他們並沒有
完全背離視覺的表現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種只能在畫面上作戲的方式,並富於想
象力地去創造著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他們在影片中,往往以詩意的對話,引人人勝的
視覺影像,透徹的社會分析,複雜的虛構結構,豐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機智與魅力
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細膩的混合體,表現出法國電影在思想上的成熟。、詩意現實主義
的出現與社會現實有著一定的聯繫。20年代被稱作「瘋狂的年代」,人們剛從每一次世
界大戰中甦醒過來,在生活企表現出一種放縱,在藝術上則是大解放,其中電影是最為
明顯的:放縱的終點是經濟大蕭條的出現。而法國比較歐洲的其他國家,經濟蕭條和危
機的時間都要更長一些(1929年一1935年)。人們開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並不得不在日
常生活中去尋找一點點樂趣,一點點詩意。但是,法國電影的投資方式既不是國家的,
也不是資本家的。因此,他們的現實主義既不是:好萊塢式」的,也不是「夏伯陽式」
的。法國的電影藝術家們,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了作為獨立個人的特性(個性),使
影片真正成為了藝術品,而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商業性。因此,他們的影片在這段時期,
不僅只是在他們的「電影俱樂部」中為少數藝術家觀賞,而且也能夠在法國普遍的影院
網絡中,被更廣泛的人們所接受。在當時的法國,一些投資商或制片人,常常認為是具
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他們有時為藝術敢於冒風險。同時,由於與國外電影業的競爭,
也出現了商業上的競爭。競爭促使了藝術上的成熟,這的確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些
導演由此出了名,而被國外請去拍片子,比如:雷內。克萊爾去了英國、杜維威爾去了
美國,等等。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躍在法國影壇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劇精神的雷內﹒克萊爾;使
普通人的題材復活的讓。維果;描寫罪犯心理的馬賽爾﹒卡爾內;以及擅長貴族題材的
讓﹒雷諾阿,等等。他們的作品興趣各有不同,法國的老百姓與美國人相比更喜愛悠闊、
輕松的生活,特別是法國人的感情豐富是出了名的。這一切都是形成詩意現實主義的市
場。作為當時的法國主流電影的製作者們,一批傑出的知識分子,他們所共同創造、形
成的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電影流派,至今仍被人們認為是最具有法國特色的電影流派。
 
第一節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
在有聲電影初期,由於美國的大公司制片商們從有聲電影中撈到了巨額利潤,因此,
他們自然把目光轉向更大的國際市場。而法國為了在影院、制片廠裝置音響設備,因此,
向美國以及德國都曾支付了大量的租金。美國在巴黎建立了制片機構,派拉蒙公司在法
國製作西、德、意和法語版的影片,試圖占領歐洲市場。德國人則不僅在巴黎、還在柏
林拍攝了法語版的影片。這種「配音譯制」的影片藝術上是極為平庸的,然而,卻代替
了法語原版的影片。乞今我們雖然不知道法國的第一部有聲片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但
在1930年法國到處流傳著的由皮埃爾﹒哥倫比埃導演的《騙子大王》中的那段「我有我
的妙法」的插曲,無疑證明了法國的有聲片電影已經出現。30年代初,法國電影年產量
從50部增加至100部,後來增至150部。電影事業控制在「百代—納當」和「高蒙—法蘭
哥—奧培爾」兩大公司手中,制片商們發了財,而藝術卻極為平庸,薩杜爾認為:
『『先鋒派的電影工作者也同樣沒有進步,法國的電影似乎只有雷內,克萊爾一人還在
創作」。
雷內﹒克萊爾作為法國電影的編劇、導演和理論家,曾在20年代就以他那姻熟的技
巧給我們留下了%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