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法兰西精品文化(4)

  在世界上,够得上资格叫“时装店”总共才1000—2000家,这些时装店的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而有资格享受这“惟一”的在全世界也不会超过2000余人,他们多数是世界级的大明星,大企业家或各国政要的夫人,某些王国的王后、公主等。其中,法国高档时装已成为名流世界的女人们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以男装出名的时装品牌兰文(Lanvin)的老板尼古拉告诉我,来他店里定制衣服的客户甚至坐专机来巴黎,量完尺寸就走。但为了保证质量,客户定制一套时装,至少要试穿三次才完成。然后,设计师将简略的草图交给


制作场首席缝纫师,但后者不马上直接用衣料去完成制作,而只是在一种布上进行试作,直到选定了理想的面料才进行裁剪。为使服装撑得住要挺刮,还要在衬里上缝一串人字斜纹楔子。试装时再进行必要的调整修改,一件时装经过千针万线缝制十分平常。因此,干这一行一定要有耐心和鉴赏力,要有对美的企求和谦虚的态度,并能忍受严格的训练和铁一般的规则。在高级时装中,所有制作中的误差都不得超出5毫米。如果你不这么做,客户也会发现,因为他们都已是欣赏和鉴别高级时装的高手。

  每年1月和7月的服装发布会在巴黎是一大盛事,世界时装界人士云集巴黎,各国媒体的数千名记者也赶来报道。作为传统制作工艺的结晶,高档时装大大提高了法国产品的品牌形象,促进法国服装业出口,其新颖的创作意识,精美的缝制工艺,带动了纺织、成衣、裘皮装、内衣、箱包、皮带、首饰、香水和化妆品的大发展,成为法国工业的一张王牌。但对普通法国人来说,高级时装仍只是一种艺术,时装展示是时装的表现形式,就像电影、音乐和美术等艺术形式一样,他们对在装饰华丽的百年老饭店,或各种博物馆、剧院,乃至跑马场(如迪奥Dior)和巴黎股票交易所(如纪梵希Givenchy)举行的时装展示会并不惊讶,因为这就是法国文化。在现代劲歌,或古典乐曲的衬托下,巴黎人欣赏着大师们的最新设计和舞台上迈着猫步的模特优美的体形。

  我想巴黎之所以成为世界服装之都,因素千千万万,有大师云集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和精益求精职业精神,还有宽松、多元和包容的气氛,许多成功的故事就这样在巴黎写就:

  一个由法文“上帝”(Dieu)和“金子”(Or)组成名字的男人,为使战后的法国和世界上的女人们穿得更漂亮,他将其才华和爱心终生献给天下所有的女人,他就是迪奥。半个世纪来,这个名字一直是华丽与高雅时装的代名词,而以其名字命名的品牌(Christian Dior),简称CD,则象征着法国时装文化的最高精神。

  在巴黎时装界,除了上帝和金子,还有“麻雀变凤凰”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1910年,从孤儿院里走出来的加布瑞拉·夏奈尔在巴黎坎朋(Comben)大街开设了一家帽饰店,并由此凭借她敏锐的时尚感觉,开创了女性帽饰的革命。打那以后,一个“COCO”(夏奈尔的名字)改变了整个法国时装界,其言行举止,包括其短发、说话的腔调、茶色的肤色都成为巴黎最新的时尚。

  12岁从意大利移民法国的尼娜·里奇(Nina Ricci),因鞋匠父亲不幸早逝,不得不到裁缝铺做学徒,以此谋生。凭着先天禀赋和对服装的热爱与执着,尼娜18岁开始主持设计室工作,22岁崭露头角,成为当时服装界的著名设计师。也许是命运的捉弄,从事珠宝工作的丈夫路易斯·里奇(Luois Ricci)突然去世,使其只能与惟一的儿子相依为命。但丧夫之痛并没有摧垮坚强的尼娜,她决定自立门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时装公司。从此,讲求质料上乘、手工精巧、线条娇柔动人的尼娜·里奇品牌领导着 “潮流风格”的精髓,引来艳羡目光,被追随他的人们称为“皇后”。

  本人无论对世界时装,还是时装世界均了解甚少,总觉得这是个神秘和封闭的世界,打开这个世界的惟一钥匙是金钱。我认识一对意大利夫妇,男的叫维克多,女的叫劳拉,他们在美国有一个大品牌箱包专卖店,后来卖给古奇,挣了几个亿美元。他们在纽约、伦敦、巴黎都有豪宅。他们在巴黎波埃诗大街拥有的别墅和我们大使馆一样气派。同他们的接触使我发现,时装界竞争激烈超出想像,他们年纪不大被迫退出江湖并非是古奇的高价收购,而是迫不得已。他们把希望全放在儿子身上,而天赋极高的儿子不负众望,设计的几款坤包很受欢迎,各种专业杂志对其好评如潮。有一次去做客,发现他们家里倩女成群,她们都是坐飞机从北欧、意大利、美国专门来巴黎选购他儿子加佩耶勒设计的坤包的。在我看来,这些包真谈不上好看与否,但样子很特别,且价格不菲,一件要卖到几百甚至上千欧元。

  的确,同其他行业一样,法国时装行业也面临冲击。除了经济不景气大环境外,我以为有以下问题:

  (1) 缺少创意。由于创新成本高,抄袭成为捷径。一个新款出来,你抄我抄,一条女服街,所有橱窗一个样子;

  (2) 不应该的廉价政策。为了抢生意,店主以廉价招徕,从而设计和质量上偷工减料。客人上过一次当,不会再回头,廉价货把客人赶走;

  (3) 外国货入侵。从意大利针织大王贝内通(Benetton)开始,到美国的盖普(Gap)和西班牙的查拉(Zara)和芒戈(Mango),还有瑞典的H&M,这些外国专卖店专门面对青年人,且价格十分平民化,如,近千欧元的晚礼服在盖普只卖70—80欧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nda9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